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鼻窦一氧化氮(nNO)检测对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患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 纳入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40例PCD患儿为PCD组, 纳入75例症状与PCD相似[内脏异位、内脏反位、囊性纤维化(CF)、支气管扩张、慢性化脓性肺病、哮喘]的患儿为PCD症状相似组。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或泌尿外科就诊的55例患儿为nNO正常对照组。对入组患儿进行nNO检测, 总结性别、年龄及nNO数据等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 根据nNO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 根据约登指数最大时确定nNO最佳诊断阈值。结果 PCD组40例、PCD症状相似组75例(内脏异位或反位23例、CF 8例、慢性化脓性肺病或支气管扩张26例、哮喘18例)、nNO正常对照组55例, 就诊年龄分别为9.7(6.7, 13.4)、9.3(7.0, 13.0)、9.9(7.3, 13.0)岁。PCD组nNO水平均低于PCD症状相似组及nNO正常组[12(9, 19)比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可能遗留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RMPP的2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影像学结果及随访资料等, 依据支气管镜下表现以及出院1年以上的肺部影像学表现, 分为遗留闭塞性支气管炎组(简称闭塞组)和非闭塞性支气管炎组(简称非闭塞组),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闭塞性支气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遗留闭塞性支气管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230例RMPP患儿中男115例、女115例, 闭塞组95例, 就诊年龄(7.1±2.8)岁;非闭塞组135例, 就诊年龄(6.8±2.7)岁。闭塞组的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CRP)峰值水平、乳酸脱氢酶(LDH)峰值水平、≥2/3肺叶实变、胸腔积液、发生气道黏液栓以及黏膜坏死占比均高于非闭塞组[(17±9)比(12±3)d、(193±59)比(98±42)mg/L、730(660, 814)比486(452, 522)U...  相似文献   

3.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1年4月-2007年8月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42例患儿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儿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因、肺功能改变、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随访预后等方面.结果 42例患儿(男31例,女11例)诊断时年龄最小的7个月,最大的12岁2个月,均以持续咳嗽、喘息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有喘鸣音及湿性啰音.病因为感染后32例(76.2%),其中考虑为腺病毒肺炎者8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5%),考虑为麻疹肺炎者7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21.9%),考虑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2例(占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6.2%).病因为Steven-Johnson综合征的4例(9.5%).骨髓移植后1例(2.4%).肺功能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5例(89.7%),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10.3%).肺CT有典型的马赛克灌注征者34例(81.0%),支气管扩张14例(33.3%),支气管壁增厚14例(33.3%),肺不张4例(9.5%),合并Swyer-James综合征2例(4.8%).所有患儿均予皮质醇激素、小剂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口服治疗,辅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治疗.随访1个月至5年,除2例临床表现及影像检查、肺功能有一定程度好转外,其余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死亡1例.结论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多为感染后起病,其特征性的临床、影像学和肺功能表现基本可以确定诊断.该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类型以及预后.方法 对2003年12月-2007年3月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7例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型,临床、影像以及病理表现,治疗反应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1)在7例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3例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BOOP),3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1例为普通型问质性肺炎(UIP);(2)7例均有慢性咳嗽,6例伴有呼吸急促.除2例COP外,其余患儿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和(或)爆裂音,1例UIP和2例NSIP有杵状指(趾);(3)胸部影像学改变:3例COP/BOOP肺CT表现为双肺多发实变阴影,位于肺外周,2例伴有小叶中心性结节和细支气管壁增厚,1例有细支气管扩张.3例NSIP肺CT均表现为弥漫磨玻璃阴影,伴有线状和网结状阴影,其中1例存在局灶性蜂窝肺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1例UIP肺CT表现为双肺散在小片实变,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蜂窝肺以及小叶间隔增厚;(4)病理改变:2例COP/BOOP患儿肺泡腔、肺泡管及细支气管内有肉芽组织形成,1例COP/BOOP患儿病理表现不典型.3例NSIP肺泡间隔增宽并见淋巴细胞聚集以及少量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浸润.1例UIP肺泡间隔增宽,明显纤维化、慢性炎症病灶以及少许相对正常肺组织共存;(5)7例患儿均采用泼尼松治疗,经4~12个月治疗,3例COP/BOOP患儿病情完全控制;2例NSIP患儿联用甲氨蝶呤或6巯基嘌呤治疗,症状消失,肺CT遗留少许肺囊泡;另1例NSIP患儿病情无明显好转.1例UIP患儿病情未控制.结论 COP/BOOP,NSIP,UIP可见于儿童.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型应结合临床、影像以及病理表现进行.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首选药物,治疗反应因不同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病因的认识。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8年8月于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的患儿91例。其中男54例,女37例;年龄1岁5个月~14岁。均经肺CT或高分辨CT(HRCT)检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结果 91例支气管扩张患儿中,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病9例;肺炎感染后33例,其中15例为支原体肺炎后,3例为结核感染后,2例为麻疹后,13例为其他严重肺炎后;原发的纤毛运动障碍8例;吞咽功能不协调1例;异物引起者7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1例;间质病变1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9例(其中Stevens-Johnson综合征2例);原因不明22例。9例原发的免疫功能缺陷、8例原发的纤毛运动障碍和9例BO均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28例肺炎感染后和7例异物所致者均为局限性的支气管扩张。77例患儿有反复肺炎病史,88例与感染有关。结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和局限性的支气管扩张的病因不同,支气管扩张与反复和慢性肺部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6.
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血清IL4及IgE的变化。方法测定支气管哮喘发作期3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0例、支气管肺炎24例患儿血清IL4及IgE水平。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IgE分别为(151.94±38.65)ng/L、(144.76±72.22)IU/mL,介于哮喘组(188.81±44.26)ng/L、(194.83±79.99)IU/mL与肺炎组(72.18±34.96)ng/L、(80.07±57.08)IU/mL之间,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可能存在相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囊性纤维化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5例囊性纤维化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5例患儿中,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6岁(2~13岁)。4例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伴或不伴发热、气促;胸部CT均提示肺炎、支气管扩张伴支气管壁增厚、黏液嵌塞;鼻窦CT提示鼻窦炎、窦腔内密度异常增高,额窦发育不全,其中3例痰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例表现肝功能异常1年,腹部MRI示肝硬化、门脉周围组织T1WI呈高信号,胸部CT提示小气道阻塞造成空气潴留、支气管扩张伴黏液嵌塞。基因检测5例均有基因突变,共发现7个CFTR突变基因,其中2个为新发突变。结论囊性纤维化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中国人囊性纤维化基因突变位点与高加索人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腺病毒肺炎是小儿时期严重的肺炎之一.病死率高,存活者有14%~60%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肺后遗症.而且急性期肺炎越严重,其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腺病毒肺炎常遗留的后遗症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侧透明肺、支气管扩张、间质纤维化等.其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为其基础病变,单侧透明肺为其影响肺发育的结果,部分支气管扩张也可为闭塞性支气管炎阻塞继发感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发作期、缓解期支气管哮喘(BA)患儿及正常儿童血清白介素13(IL 13)及IL 18水平进行检测,旨在探讨BA患儿的TH1/TH2失平衡状态以及细胞因子分泌失平衡在该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同时探讨IL 18在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2 0名(男7名,女13名) ,年龄为4~13(7 8±4 1)岁,均为我院体检健康者。BA发作组30例(男13例,女17例) ,年龄为4 5~14 0 (8 1±3 7)岁,所选病例均为本院1998年以来住院或门诊患儿,均符合1992年我国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且均因哮喘发作而入院,入选患儿1个月内未应用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3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总IgE.结果 血清IgE支气管哮喘组较毛细支气管炎组显著升高(P<0.01),毛细支气管炎组较正常组略升高(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的高发性可能是因为毛细支气管炎的过程改变了患儿气道的局部环境或体质,使其具有好发哮喘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转归、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时机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1166例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17例合并肺不张,出院后1.0~1.4年复查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者共36例。结果(1)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为10.03%。(2)随访时,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异常者23例,占随访患儿总数的63.89%。其中马赛克征9例次、支气管扩张12例次、支气管壁增厚11例次、血管细少2例次、小结节或树芽征3例次、黏液栓1例次、单侧透明肺1例次、条索状不张10例次。(3)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病程<20d与病程≥2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5)在随访的36例肺不张患儿中,临床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9例,占25%(9/36)。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10.03%;远期随访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后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OH)D3和总免疫球蛋白E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和总免疫球蛋白E(TIgE)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0例支气管哮喘、4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及40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25-(OH)D3及TIgE含量,比较3组间其血清含量的差异。结果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含量(18±3 ng/mL)明显低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43±3 ng/mL)和正常对照组(43±3 ng/mL),且TIgE含量(192±16 IU/mL)明显高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123±14 IU/mL)和正常对照组(118±15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与TIgE呈负相关(r=-0.783,P<0.01=,喘息性支气管炎组、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3与TIgE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25-(OH)D3缺乏可能是导致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原因。血清25-(OH)D3水平增高可以抑制IgE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Wang J  Yang Y  Zhao SY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0):764-766
目的 探讨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2例闭塞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以及活动后气喘.患侧肺部可闻及管状呼吸音.肺部影像学显示大气道通畅,患侧总支气管扩张、扭曲,呈支气管空气征.2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根据临床和影像表现以及闭塞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依据,确诊为闭塞性支气管炎.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 mg/(kg·d)]口服、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多次电子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后,随访例1患儿右肺复张较明显,例2影像学无明显改善.结论 对以肺不张就诊的患儿,要注意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可能性.影像学特征具有诊断意义.治疗首先建议保守治疗,必要时行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对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了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水平测定,并与支气管肺炎患儿和健康儿童相比较。结果表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疾病发作期和恢复期血清sIL-2R水平较支气管肺炎患儿以及健康儿童皆明显升高(P<0.01)。而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血清sIL-2R水平在疾病过程中则维持正常水平,与健康儿童比较P>0.05。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提示喘息性交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患儿有共同的免疫功能障碍,与患儿喘鸣发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指小气道损伤后炎症及纤维化引起的慢性气流阻塞的临床综合征,儿童表现为重症呼吸道感染后持续咳嗽、喘息及活动不耐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心肺移植、骨髓移植、Stevens-Johnson综合征、结缔组织病、吸入或摄入有毒物质及药物因素等均可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检查,肺组织活检是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金标准.目前尚没有公认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治疗准则.早期阶段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时期.多数采取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同时联合其他支持治疗.该文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面对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障碍的诊断界值。方法诊断性试验。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哮喘门诊随诊的5~14岁且通气功能正常的哮喘控制患儿364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期同年龄段社区无不适症状、完成常规肺功能测定的40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等肺功能参数的差异,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U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并用最大约登指数确定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障碍的最佳参数和界值。结果病例组364例患儿中男220例、女144例, 对照组403名儿童中男198名、女205名。病例组患儿的小气道功能参数FEF50、FEF75、MMEF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77%(69%, 91%)比95%(83%, 109%), 67%(54%, 82%)比84%(70%, 102%), 76%(66%,...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与支气管哮喘两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例RSV毛支患儿、2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27例非RSV肺炎患儿和24例健康儿童外周血IFN-γ、IL-4、IL-10、TGF-β、IL-17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SV毛支患儿和哮喘患儿的IL-10、TGF-β水平显著低于非RSV肺炎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而IL-4、IL-17水平则显著高于非RSV肺炎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P均<0.05)。RSV毛支患儿和哮喘患儿的IFN-γ/IL-4、IL-10/IL-17比例显著低于非RSV肺炎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P均<0.05),哮喘患儿的TGF-β/IL-17显著低于非RSV肺炎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P均<0.05)。RSV毛支患儿与哮喘患儿之间、非RSV肺炎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之间IFN-γ、IL-4、IL-10、TGF-β、IL-17水平及其比值IFN-γ/IL-4、IL-10/IL-17、TGF-β/IL-1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SV毛支患儿与哮喘患儿存在相同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IL-10、TGF-β、IL-17水平的改变,这可能是其共同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0554 39例哮喘性支气管炎和2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gE分析甄进稳等广东医学5(1):14,1984 哮喘性支气管炎(喘支)39例,男27,女12例,首次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前;哮喘21例,男16,女15例,首次发病多数在2~10岁,另有74例健康小儿血清IgE作对照。结果:①喘支、哮喘患儿IgE几何平均数为2,590、905,健康小儿为117.6。喘支与哮喘患儿血清IgE明显高于健康小儿。喘支与哮喘患儿的IgE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②31例喘支患儿,18例有变态反应病史,18例IgE几何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支气管炎等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气道反应性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Astograph法气道反应性测定技术,对42例哮喘患儿、3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36例支气管炎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分别对反映气道敏感性和气道反应性的Dmin、SGrs、PD35等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哮喘组、CVA组和支气管炎组患儿的Dmin、SGrs、PD35等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CVA组与支气管炎组患儿之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哮喘组与CVA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病、CVA和支气管炎等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气道反应性及气道敏感性均高于健康儿童,而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气道反应性、气道敏感性变化也各不相同,以此可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患儿转归、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的时机及肺炎支原体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期间1166例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17例合并肺不张,出院后1.0~1.4年复查胸部高分辨CT(HRCT)及肺功能,接受随访者共36例。结果 (1)住院患儿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为10.03%。(2)随访时,36例肺不张患儿胸部HRCT检测仍异常者23例,占随访患儿总数的63.89%。其中马赛克征9例次、支气管扩张12例次、支气管壁增厚11例次、血管细少2例次、小结节或树芽征3例次、黏液栓1例次、单侧透明肺1例次、条索状不张10例次。(3)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在病程 < 20 d与病程≥2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随访27例患儿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以阻塞为主1例。(5)在随访的36例肺不张患儿中,临床诊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9例,占25%(9/36)。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合并肺不张的发病率10.03%;远期随访发现肺炎支原体肺炎后肺部后遗症主要为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可能会减少肺部后遗症的发生;肺功能随访,提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后部分患儿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