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利多卡因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利多卡因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打开腹腔而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造模后利多卡因组大鼠给予利多卡因10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肝癌细胞自我更新作用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成球实验和体外细胞培养法检测二甲双胍对体外肝癌细胞自我更新作用的影响。应用索拉非尼处理细胞后,对比二甲双胍和DMSO两组细胞的凋亡情况。二甲双胍处理SMMC-7721细胞后,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CD90、CD133和Sox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Akt和p-mTOR蛋白的表达。应用动物模型探讨二甲双胍对SMMC-7721注射NOD/SCID小鼠的影响。结果 二甲双胍可降低肝癌细胞中肿瘤干细胞的比例。索拉非尼处理细胞后,SMMC-7721-二甲双胍组细胞凋亡的比例显著高于SMMC-771-DMSO组。二甲双胍处理SMMC-7721细胞后,CD90、CD133和Sox2表达显著下调。二甲双胍明显减弱肝癌细胞的成球能力。此外,在二甲双胍处理的SMMC-7721细胞中PI3K/Akt通路下调,阻断PI3K/Akt通路可降低二甲双胍对细胞的抑制能力。结论 二甲双胍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杀伤肝细胞癌中的肿瘤干细胞,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肝细胞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饱和脂肪酸(SFA)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SFA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性反应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SFA干预组、二甲双胍+ SFA干预组、AMPK抑制剂Compound C+二甲双胍+SFA干预组;实时定量PCR检测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蛋白的分泌,Western blot分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FA干预组RAW264.7巨噬细胞TNF-α、IL-6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FA组比较,二甲双胍+SFA干预组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分泌水平均降低(P<0.05),而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增强(P<0.05);与二甲双胍+SFA干预组比,Compound C+二甲双胍+SFA干预组TNF-α、IL-6 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水平均升高,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结论 二甲双胍激活AMPK降低饱和脂肪酸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探讨p38 MAPK/ATF2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及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均给予高糖高脂饲料,50 d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脑病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二甲双胍组大鼠腹腔注射100 mg/kg二甲双胍,连续给药6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认知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区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以及p38 MAPK、p-p38 MAPK、ATF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二甲双胍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相应增加,海马区神经细胞结构改善、神经元凋亡数量显著降低,Bax/Bcl-2比值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二甲双胍还能够抑制p-p38 MAPK、ATF2蛋白的表达。结论 二甲双胍改善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与抑制p38 MAPK/ATF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重20~25 g的小鼠15只随机分3组:①对照组(Con):气管内滴注PBS;②LPS模型组(LPS):气管内滴注1 mg/ml LPS 60μl,作用24 h;③二甲双胍治疗组(Met+LPS):于滴注LPS前0.5 h给予二甲双胍(250 mg/kg)腹腔注射,再气管内滴注LPS作用24 h;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变化,测定肺组织匀浆内丙二醛(MDA)含量和SOD活力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中SOD1变化。结果:在LPS刺激的小鼠模型中,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肺组织内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明显降低。而以二甲双胍预处理小鼠可明显抑制LPS诱发的上述变化,同时二甲双胍预处理小鼠肺组织SOD1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二甲双胍可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SO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formin, Me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发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AEC炎性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株HAEC,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LPS组(1μg/mL LPS),2.5mmol/L Met预处理+LPS组,5 mmol/L Met预处理+LPS组。MTT法检测细胞生存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leaved-caspase-3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含量。实时PCR检测IL-1βmRNA、IL-6mRNA、TNF-α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细胞内的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2.5mmol/L Met、5mmol/L Met预处理12h后,能显著减轻LPS诱发HAEC细胞炎性损伤,并存在剂量依赖性。而且细胞内的IL-1βmRNA、IL-6 mRNA、TNF-αmRNA表达明显低于LPS组。结论二甲双胍拮抗LPS诱发的HAEC细胞炎性损伤,与降低细胞内IL-1βmkHA、IL-6mkHA、TNF-α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7.
尤丽  卢琦 《医学信息》2020,(2):151-152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诊治的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独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0.05);治疗后两组FBG、PBG、HbAl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5.71±1.15)d,短于对照组的(9.90±2.16)d(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促进血糖水平控制,提高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Met)对脂多糖(LPS)致炎性小鼠的抗炎效应。方法 ICR小鼠分为对照组、LPS组、二甲双胍高、中和低剂量组(400, 200和100 mg/kg)。对照组和LPS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其余3组注射不同剂量的二甲双胍;0.5 h后,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LPS致小鼠炎性反应,6 h后测量小鼠的脾指数;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炎性因子IL-6、TNF-α和IL-10的表达;RT-PCR检测小鼠肝脏组织IL-6、TNF-α和IL-10 mRNA表达的变化;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炎性反应变化。结果相对于LPS组,二甲双胍用药组小鼠的脾指数降低(P0.05);外周血IL-6和TNF-α及肝脏组织中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外周血IL-10及肝脏组织中IL-10 mRNA显示上升(P0.05);二甲双胍高剂量组可明显减轻由LPS所致小鼠肝脏的炎性反应。结论二甲双胍对于LPS致炎性小鼠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9.
二甲双胍对非消瘦的2型糖尿病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物 ,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 ,作用肯定。我们于 1998年 12月~ 2 0 0 0年 1月 ,对 40例非消瘦的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病例选择 :糖尿病患者 30例 ,年龄 35~ 70岁之间 ,平均 5 0± 12 .5岁 ,病程 1月~ 9月。糖尿病诊断按 1997年ADA标准 ,选用门诊新诊断病人 ,体重指数 (BMI)≥ 2 4(1998年WHO肥胖委员会推荐应用的BMI体重分类规定 ,BMI正常范围 :18.5~ 2 4.9) ,均经一月以上的饮食、运动指导后控制不满意 ,即空腹血糖 (FBG) >7.0mmol/L ,餐后 2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对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2、5、10、20、40和8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采用2 mmol/L二甲双胍和2. 4 mg/L紫杉醇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并加入一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compound C。实验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紫杉醇组、联合组和联合+compound 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AMPK和P2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不同浓度二甲双胍(2、5、10、20、40和80 mmol/L)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活力(P 0. 05),且具有一定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2 mmol/L二甲双胍和2. 4 mg/L紫杉醇单独或联合均可显著抑制细胞活力并诱导其凋亡(P 0. 05),显著下调Bcl-2水平(P 0. 05),上调Bax和caspase-3水平(P 0. 05),促进AMPK和P21蛋白表达。联合使用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加入AMPK抑制剂可削弱此作用。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紫杉醇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活力,诱导其凋亡。此作用与激活AMPK信号转导通路并调节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MET)减轻脑卒中大鼠神经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n=15)、模型(model)组(n=30)、MET(100 mg·kg?1·d?1)组(n=30)、MET(100 mg·kg?1·d?1)+agomir-NC(40 nmol/d)组(n=30)和MET(100 mg·kg?1·d?1)+agomir(40 nmol/d miR-29c agomir)组(n=30)。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脑卒中模型,sham组大鼠只分离血管,不夹闭总动脉。造模前1周,给予MET组、MET+agomir-NC组和MET+agomir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而sham组和model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上各组均每天1次,每次0.2 mL,连续7 d。分别于术后24、48和72 h检测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计数存活神经元,RT-qPCR检测海马组织miR-29c、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1和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相同时点,与model组比较,MET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神经元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与MET+agomir-NC组比较,MET+agom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升高趋势,神经元存活率呈降低趋势。术后72 h,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海马miR-29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IRT1和PGC-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MET组大鼠海马miR-29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IRT1和PGC-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MET+agomir-NC组比较,MET+agomir组大鼠海马miR-29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IRT1和PGC-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MET能够缓解脑卒中大鼠神经损伤,这可能与其下调miR-29c、促进SIRT1/PGC-1α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二甲双胍属于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主要通过轻度抑制线粒全呼吸链复合物,从而激活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还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如肿瘤疾病、大血管并发症、促甲状腺素激素水平、保护脑组织与心脏等,均有针对性治疗效果。临床对二甲双胍药物作用与药理机制研究较少,不能充分展现其临床效果。故本研究主要针对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提高临床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自然衰老小鼠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4月龄小鼠作为年轻对照组,18月龄小鼠作为老龄鼠,15月龄给予250mg/kg/d二甲双胍灌胃给药3个月作为治疗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脑组织形态学,利用Morris Water Maze方法进行水迷宫实验;利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构建神经元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细胞实验分4组:对照组、H2O2组、H2O2+二甲双胍组与H2O2+二甲双胍+Compound C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18月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与年轻组相比显著下降,自噬水平降低,凋亡增加,经二甲双治疗后有所缓解;神经元细胞在受到刺激损伤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减少,凋亡增加;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后,腺苷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被激活,自噬水平升高,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比值降低;给予AMPK抑制剂Compound C后自噬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引起自噬水平升高,进而保护H2O2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免于凋亡和衰老相关神经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二甲双胍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二甲双胍能减少IGT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T2DM的血糖,并因不良反应少,而使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结论 早期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是必要和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是由过敏原、刺激性暴露等多种因素触发,以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主要特征的慢性气道疾病,多伴有喘息、气短、胸闷、咳嗽和呼气气流受限等症状[1].国内外流行病学显示,支气管哮喘作为严重降低人们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其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可能到达十亿人[2].有报道指出,肥胖、2型糖...  相似文献   

17.
刘朝阳    张善革 《医学信息》2019,(4):148-150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单药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A、B、C组,各36例,A组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B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吡嗪缓释片治疗,C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沙格列汀治疗,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记录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B组为94.44%、C组为9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PG、2 hPG、HbA1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PG、2 hPG水平以及B组FPG水平改善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C组夜间均未发生低血糖,B组发生4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1.11%,C组肝肾功能异常3例,发生率为8.33%。结论 二甲双胍单药及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但联合用药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粱剑梅 《医学信息》2010,23(13):2250-2251
目的对二甲双胍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二甲双胍能减少IGT患者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T2DM的血糖,并因不良反应少,而使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结论早期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是必要和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组(AMI)、比索洛尔治疗组(Bis)和比索洛尔+锌原卟啉9组(Bis+ZnPP),每组10只.造模后第8天,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TTC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损伤和纤维化程度;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Px)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H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比索洛尔显著提升心肌梗死大鼠缩短分数(FS%)及射血分数(EF%),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及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抑制纤维化,降低血清中CK、CK-MB、LDH含量,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并升高SOD、GSH-Px活性,上调心肌中Nrf2与HO-1蛋白的表达(P<0.05).而给予HO-1抑制剂ZnPP后,Bis的上述作用均被减弱或抑制.结论 比索洛尔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氧化应激,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二甲双胍激活MIN6细胞AMPK活性并抑制其胰岛素分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MIN6细胞胰岛素分泌和AMP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以探讨二甲双胍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将MIN6细胞接种于24孔或6孔细胞培养板,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和二甲双胍分别培养1h或20h后收集上清,待测胰岛素;抽提蛋白,检测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0μM二甲双胍培养1h对MIN6细胞内AMPK磷酸化没有影响,培养20h则能增加AMPK磷酸化。MIN6在20μM二甲双胍存在条件下培养20h后,换入含25mmol/L葡萄糖和相同浓度药物的KRB缓冲液孵育1h,测定上清液胰岛素浓度,20μM二甲双胍组胰岛素分泌降低19.5%(P<0.05)。结论:抑制AMPK活性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活性抑制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