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导致剖宫产的相关因素,探讨合理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住院分娩产妇8700例,其中剖宫产400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及所占比例作出分析.结果导致剖宫产的因素中病理因素3349例,占83.70%,比例最高,社会因素345例,占8.57%;医源因素302例,占7.72%.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与诸多因素有关,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让人们对剖宫产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降低我国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导致剖宫产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合理降低剖官产率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病例,统计分析导致剖宫产的因素及所占比例.结果:从导致剖宫产的因素来看,社会因素逐年上升.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与诸多因素有关,只有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官产指征,才能更好的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以及剖宫产率上升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的1423例剖宫产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手术指征大为放宽,尤其是社会因素增加。同时剖宫产率升高使母体不安全因素增多,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无明显效果。结论控制剖宫产率升高非常必要并有可能。 相似文献
4.
5.
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临床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10年来剖宫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为降低本院剖宫产率提供理论依据及对策。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783例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等。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对该院2004-01~2008-12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结论 控制社会因素是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方法.方法:设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实施产前教育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变化.结论:采取形式多样产前教育,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剖宫产原本是作为解决难产及母婴并发症挽救母儿生命的一种手段,但近年来,国内各大、中型医院剖宫产出现上升势头,大医院上升达80%以上,中型医院也达40%以上,而随着剖宫产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子宫完全和不完全破裂、子宫切口妊娠、凶险性前置胎盘、穿透性胎盘植入及剖宫产儿综合征等均引起妇产科专家和同道们的关注,因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当前产科工作的重要问题。现从 相似文献
9.
剖宫产率上升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剖宫产是切开腹壁及子宫壁取出胎儿及附属物的方法,为病理产即异常分娩。自然分娩是胎儿经阴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是分娩的两种方式。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在不断上升,产科专家经临床验证后,呼吁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因为剖宫产虽在技术上和安全上有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高,临床有报道,剖宫产在20%—30%范围内,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降低,但继续增加到40%—50%,反而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是较大的手术,易发生术中大出血、脏器损伤、瘢痕子宫及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存档剖宫产病案1000例,依据术前小结分析其剖宫产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高龄初产、珍贵儿、瘢痕子宫、妊娠合并内科病、剖宫产手术及麻醉技术的提高、产妇及家属的强烈要求择期手术等是造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和系统管理,提高产前健康教育普及率,开展产前咨询,提高孕妇及家属对阴道分娩的信心。严密观察产程,提高待产和分娩质量,实施导乐镇痛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控制并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以便护理工作者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选择产妇1000例。分别对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产科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循证护理干预后产妇分娩率增加,产妇不良情绪减少。结论循证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对策。方法将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配对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术前、术中、术后各因素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肥胖者20例、合并基础疾病17例、试产时间长20例、手术时间长18例、出血量多18例、接台手术11例、急症手术26例、胎膜早破12例;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可以通过控制体质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胎膜早破者适时终止妊娠、全面评估孕妇情况缩短阴道试产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严格做好手术间环境的管理、限制人员的进出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剖宫产指征,探讨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寻求控制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5-01~2009-12间2 403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位难产、社会因素、巨大儿的增多,阴道助产手术减少,是引起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产前保健,增强医患沟通,提高助产技术,可控制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产妇1237例中剖宫产59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近三年的剖宫产率达48.18%。其中胎儿宫内窘迫129例,占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21.644%,其新生儿出生后1分Apgai评分等于和低于7分者仅13例,占10.076%,胎头位置及产力异常91例,占剖宫产指征的第二位15.268%。脐带绕颈及社会因素分别占剖宫产指征的第四、第六位。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结论:剖宫产指征过宽,与社会因素及医疗质量要求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及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出血原因,制定合理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措施。方法对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者1126例有关剖宫产指征、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126例剖宫产分娩者产后 24h平均出血量(512±23)ml,产后出血≥500ml者423例,占37.57%;其中宫缩乏力性出血占84.87%。多因素分析显示前置胎盘、多胎妊娠、新生儿高体重与剖宫产产后出血有关。结论剖官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和新生儿高体重是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高风险人群,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西部二级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筛查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一、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随机(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的1700例(其中门诊就诊者1020例,体检者680例)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其中62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乳腺癌。以X线影像及问卷调查为基础,根据x线片上的乳腺密度分为高和低密度组,就乳腺密度、年龄、体质量指数、乳腺癌家族史、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和生殖生育情况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拟合相关危险因素建立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P=0.006)、体质量指数(P=0.007)、初潮年龄(P=0.039)、职业(P=0.001)、长期居住地(P=0.000)、文化程度(P=0.001)、相比前1年的健康状况(P=0.046)、初产年龄(P=0.014)、是否绝经(P=0.003)及绝经年龄(P=0.006);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P=0.003)、初产年龄(P=0.000)、职业(P=0.010)及长期居住地(P=0.000),其保护因素是初潮年龄(P=0.000)。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初步建立的所调查地区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y=-5.557+0.042x1-0.375x2+1.206x3+0.509x4+2.135x5,拟合系数(R square)=0.170,能反应出实际情况的17%。结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并结合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建立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该模型尚需进行大规模人群的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方法: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院剖宫产切口感染2890产妇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无剖宫术后感染的130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术后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剖宫产发生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26%,单因素分析有16个与术后感染有关,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5个主要的危险因素:BMI高、伴有生殖道感染、阴检次数多、术后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长.结论: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控制体重指数、治疗原发感染病、阴检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缩短手术时间等来预防和减少术后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减少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痛苦或并发症。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分娩例数、剖宫产例数、社会因素剖宫产例数阶段统计并计算剖宫产率。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45.6%,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占总数的82.7%。主要原因是产妇及家属对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缺乏科学认识、高龄初产妇、巨大儿及珍贵儿的增加,产科医师对剖宫产指征把握不严,医疗纠纷的逐年增多,产前缺乏宣教。结论树立正确的生育观,更新产科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提高医院产科整体质量,积极开展无痛分娩及导乐陪伴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多可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首次剖宫产不同腹壁切口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2—2018-07间接受再次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将首次剖宫产采取腹壁横切口的46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首次剖宫产采取腹壁纵切口的34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产妇首次术后腹、盆腔粘连情况及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术后腹、盆腔总粘连率低于对照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行剖宫产采用腹壁纵切口,腹盆腔粘连率低,可减少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提高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