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茯苓素有“十药九茯苓”之称,用药历史悠久,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晕、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茯苓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和三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利尿、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炎、保肝、降血脂、降血糖、镇静催眠、抗病毒、抗氧化、抗疲劳、抗凝血、预防结石等广泛的药理活性。糖脂代谢紊乱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茯苓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可多途径、多靶点同时调节糖和脂代谢紊乱,且茯苓作为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高,临床上常用茯苓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兹就茯苓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认知、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药效物质研究、配伍复方进行阐述,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沈芊  许先栋 《医学教育探索》1999,(11):J001-J003
综述了有关茯苓三萜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和其结构特点等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归纳了茯苓三萜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对其构效关系的初探。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PLC-IT-TOF/MS)技术定性分析茯苓95%乙醇提取物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UHPLC XB-C18色谱柱,甲酸/水(0.05/100,v/v)-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范围为190~400 nm.使用ESI离子源,三氟乙酸钠校正,电喷雾正负离子同时检测,Shimadzu Composition Formula Predictor软件定性分析茯苓三萜类化合物.结果 通过多级质谱数据分析,结合氮规则和Scifinder数据库检索,从茯苓醇提取物中鉴定了22个三萜类成分,结构类型包括羊毛甾-8-烯型三萜、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和其他羊毛甾三萜类型.结论 通过LC-MS快速分析了茯苓醇提取物中三萜类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PLC-IT-TOF/MS)技术定性分析茯苓95%乙醇提取物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UHPLC XB-C18色谱柱,甲酸/水(0.05/100,v/v)-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范围为190~400 nm.使用ESI离子源,三氟乙酸钠校正,电喷雾正负离子同时检测,Shimadzu Composition Formula Predictor软件定性分析茯苓三萜类化合物.结果 通过多级质谱数据分析,结合氮规则和Scifinder数据库检索,从茯苓醇提取物中鉴定了22个三萜类成分,结构类型包括羊毛甾-8-烯型三萜、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和其他羊毛甾三萜类型.结论 通过LC-MS快速分析了茯苓醇提取物中三萜类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桂枝茯苓汤治疗子宫肌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药理学系统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与文献资料检索筛选出桂枝茯苓汤活性成分,运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靶点,从Gene Cards数据库中预测子宫肌瘤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上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输入到STRING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的PPI网络,基于R软件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和桂枝茯苓汤组,每组10只.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和桂枝茯苓汤组采用雌激素负荷法构建子宫肌瘤大鼠模型,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桂枝茯苓汤组按8 g·kg-1·d-1桂枝茯苓汤剂量灌胃,米非司酮组按2.4 mg·kg-1·d-1米非司酮灌胃,空白组、模型组每日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喂养8周,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各mRNA表达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筛选出桂枝茯苓汤活性成分135个,药物—疾病作用靶点147个,运行R语言得到156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的关键通路为HIF-1、PI3K-Akt等信号通路.模型组VEGFA、EGFR、MAPK3等mRNA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均P<0.05),AKT1、TP53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桂枝茯苓汤组和米非司酮组VEG-FA、EGFR和MAPK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米非司酮组AKT1、TP53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均P<0.01).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了桂枝茯苓汤治疗子宫肌瘤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关键通路,并对关键基因EG-FR、AKT1、VEGFA、MAPK3和TP53进行验证,这些结果为后期桂枝茯苓汤开展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的干燥菌核,为我国药食同源大宗常用中药材之一,其化学成分多样,主要包括四环三萜、多糖和植物甾醇等,具有利尿、健脾、止泻、安神、抗炎、降脂、保肝、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水肿、炎症、糖脂代谢异常等疾病。本文通过对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茯苓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茯苓药材产地加工的产业化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水不溶性多糖、茯苓酸的含量。结果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水不溶性多糖含量大小依次为白茯苓、茯神、赤茯苓、茯苓皮,茯苓酸含量大小依次为赤茯苓、茯苓皮、白茯苓、茯神。结论茯苓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茯苓酸和茯苓水不溶性多糖的含量与临床用药的选择有关联;所建立的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茯苓药材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茯苓中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茯苓总三萜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茯苓中总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茯苓总三萜的最优提取工艺为3倍量甲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筛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茯苓总三萜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茯苓三萜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特性。方法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模型,测定不同浓度的茯苓三萜类对两种酶的抑制作用,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酶动力学性质。结果 体外酶活性抑制试验显示,不同浓度的茯苓三萜类在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40μg/mL、10.43μg/mL,茯苓三萜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为可逆混合抑制类型。结论 茯苓三萜类物质有降血糖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本研究可为茯苓降血糖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2005年以来茯苓化学成分的研究情况,共计报道了从茯苓中分离得到的58个化合物,包括萜类37个、甾体类2个、多糖类11个、蛋白质1个和7个其它类别化舍物.认为茯苓的化学成分研究以三萜类、多糖类化合物为主导;同时茯苓中活性蛋白质的研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方向.另外建议将三萜单体和总多糖联合作为茯苓的含量测定指标,并需对其相应的测定方法进行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大别山区金寨县野生、椴木栽培和仿野生栽培3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茯苓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3种生长环境下的茯苓总三萜和水溶性总多糖的含量。结果 不同生长环境下茯苓水溶性总多糖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和仿野生栽培茯苓的水溶性总多糖含量显著高于椴木栽培(P<0.05)。野生和仿野生栽培茯苓中总三萜含量均高于椴木栽培,但3种生长环境下茯苓总三萜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椴木栽培茯苓比较,仿野生栽培茯苓质量更接近野生茯苓。  相似文献   

12.
刺梨是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富含多糖、有机酸、黄酮、多酚、三萜以及维生素等活性成分。本文对刺梨及其活性成分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理作用与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刺梨及其活性成分在降血糖、降血脂上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肥胖和高血压的效果和机制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从MeJA添加量、添加时间角度考察MeJA对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调控效应,确定最佳调控策略,在此基础上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RT-PCR)技术分析MeJA对茯苓甲羟戊酸途径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fps)和鲨烯合酶基因(sqs)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其调控机制.结果 MeJA可显著促进茯苓三萜的生物合成,最佳添加策略为发酵4 d添加150μmol/L的MeJA,此时茯苓三萜得率可达20.95 mg/L,为空白组的1.55倍、吐温-80组的1.32倍;RT-PCR结果显示MeJA可使fps、sq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分别为吐温-80对照组的1.17倍、788.70倍.结论 MeJA通过显著上调sqs基因表达实现茯苓三萜生物合成的过程强化,为一种有效的促进茯苓三萜合成的外源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4.
茯苓系多孔菌科植物茯苓Poria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茯苓多糖是其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与其它真菌多糖一样,茯苓多糖有非常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临床试用以治疗鼻咽癌、胃癌、肝癌等取得良好效果[1]。现就其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总结如下:1 抗肿瘤作用日本学者横田正实[2]报道茯苓水提液(主要成分为多糖)能增强丝裂霉素(MMC)的抗肿瘤作用。以尿素为助溶剂制成的茯苓多糖复合物,实验表明也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3]。茯苓多糖对小鼠体内S_180.肉瘤细胞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术-茯苓"治疗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和文献检索,筛选"白术-茯苓"药对的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各成分作用靶点,并使用Universal Protein(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名称.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标数据库(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Dis-GeNET三个数据库中筛选MS相关靶点后,与"白术-茯苓"各成分作用靶点合并取交集得到"白术-茯苓"治疗MS的潜在靶点,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并用插件CytoHubba筛选核心靶点.用R软件对"白术-茯苓"治疗MS的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子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白术-茯苓"活性成分26种,治疗MS的重要成分为茯苓新酸A、14-乙酰基-12-千里光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茯苓新酸B、7,9(11)-去氢茯苓酸、茯苓新酸C等;潜在治疗靶点47个,核心靶点包括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ESR1)、MAPK8、MAPK14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调节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类固醇结合、核受体活性等;信号通路主要涉及雌激素信号通路、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receptor,AGE-RAGE)信号通路、叉头转录因子(forkhead box 0,FoxO)信号通路、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protein kinase,Erb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白术-茯苓"药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对MS的治疗作用,为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液体发酵茯苓为采用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生产的一种新型发酵中药.2005年版中国药典茯苓的质量标准尚不完善.笔者在粉末显微特征、三萜类化合物、多糖、灰分和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对液体发酵茯苓和天然茯苓展开研究,建立其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成分茯苓的主要成分是多糖体之β—茯苓糖(β—Pachyman)(约93~94%)、类固醇(Steroid)和三萜系化合物(Triterpenoid),成分中包括麦角固醇(Ergosterol)、伊布里酸(Eburicoic acid)、脱氢伊布里酸(Dehydroeburicoic acid)、3—β—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治疗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轻度认知障碍、失眠障碍、癫痫以及血管性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以及PubChem平台预测桂枝茯苓丸组方药物的核心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检索DrugBank、疾病基因网络(Disease Gene Network,DisGeNET)、基因组注释数据平台(Genome Annotation Database Platform,GeneCards)及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 药物-疾病-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核心靶点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去重后共获取桂枝茯苓丸核心活性成分155个,相关靶点672个,脑病靶点196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78个,其中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脑病的5个核心活性成分为丹皮酚、槲皮素、芍药苷、肉桂醛、苦杏仁苷,PPI筛选得到5个关键靶点分别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胰岛素(insulin,INS)、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B),KEGG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路分别为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中的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RAGE)信号通路、阿尔茨海默病、神经退行性变-多发性疾病中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之间结合活性较好。[结论] 本研究阐述了桂枝茯苓丸“异病同治”脑病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可能机制,为进一步了解桂枝茯苓丸的作用机制,探索新的临床应用和实验探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茯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介绍中药茯苓的药理作用的研究,以期对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文献理论基础以及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对中药茯苓的相关研究论述,综述茯苓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茯苓具有利尿、免疫调节、保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抗病毒等药理作用。结论茯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医疗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茯苓三萜化合物的指纹图谱。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道地药材茯苓及不同地区收集的市场商品具有相当稳定的、相似程度很高的指纹图谱。结论 可利用液相色谱的特征峰控制茯苓及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