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油相组成的自微乳处方,从中筛选出能形成相近粒径、表面电荷和均一性微乳的可比处方,进一步考察其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方法 分别以中链脂肪酸甘油酯、长链脂肪酸甘油酯和非甘油三脂肪酸酯为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区,并利用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得微乳的粒径、多分散性和Zeta电位,从中筛选出性质可比自微乳处方;通过HPLC测定自微乳及稀释后微乳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结果 通过筛选,选择了4种自微乳处方,其中油相为MCT(60%)或蓖麻油(40%)的微乳处方,粒径为140 nm左右;油相为MCT(40%)或油酸乙酯(40%)的微乳处方,粒径为60 nm左右.所得自微乳处方对白藜芦醇的增溶能力达到其水溶解度的8000倍左右.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自微乳处方:当组分相同时,所得微乳粒径及分散性差别较大;当组分不同时,所得微乳粒径及分散性相近,可以用于考察微乳性质对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柠檬桉油自微乳递送系统(SMEDDS)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能.方法 通过改变处方配比,制备不同的柠檬桉油自微乳,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液的有效自乳化区域;以自微乳平均粒径为响应值,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柠檬桉油自微乳处方进行优化,筛选柠檬桉油自微乳处方中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并验证;取最佳处方制备所得的柠檬桉油自微乳超纯水稀释10倍,观察外观,采用马尔文激光电位粒度仪测粒径大小、分布情况及Zeta电位.结果 柠檬桉油SMEDDS的最佳处方是柠檬桉油(45%)为油相、巴斯夫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HS15,36.7%)为乳化剂、无水乙醇(18.3%)为助乳化剂、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比例为2:1,滴加纯水9 mL,得外观呈半透明带蓝色乳光的柠檬桉油SMEDDS,激光粒径电位仪测得平均粒径为(49.05±0.33)nm,Zeta电位为(4.66±0.18)mV.结论 柠檬桉油SMEDDS制备方法简便,重复性好,所得柠檬桉油SMEDDS外观良好,理化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伪三元相图的研究,筛选出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在此基础上制备苦参碱自微乳制剂,建立HPLC法测定自微乳中苦参碱的方法;对自微乳的外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载药量和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苦参碱自微乳最佳处方为苦参碱-油酸-油酸乙酯-EL-40-异丙醇(0.5∶0.15∶0.15∶0.35∶0.35);制备的苦参碱自微乳为澄明液体,流动性、稳定性好,遇水形成O/W型微乳,平均粒径(68.00±0.07)nm(n=3),平均载药量为42.689 mg/mL(n=3)。结论 自微乳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为苦参碱自微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陈皮油微乳处方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在37 ℃恒温水浴下,滴水法制备微乳,通过测量体系的电导率,确定相变临界点,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最优空白微乳处方,并制备陈皮油微乳。考察制剂形态、柠檬烯质量浓度、分散相形态及粒径、制剂稳定性等。结果 以油酸乙酯为油相、HEL-40为乳化剂、甘油为助乳化剂,以Km值为2的空白微乳处方最佳。陈皮油微乳中柠檬烯为(3 208.67±123.62)mg/L,分散近似球形,平均粒径为(56.5±4.1)nm。结论 所制备的陈皮油微乳粒径小、分布均匀、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葛根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工艺。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油和表面活性剂配伍试验,以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葛根素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通过粒径、载药量和自微乳化时间优化了葛根素自微乳处方;并对葛根素自微乳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 葛根素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中链甘油三酯(19.0%)、油酸(19.0%),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80(19.0%)、聚氧乙烯蓖麻油(19.0%),助表面活性剂为1, 2-丙二醇(19.0%),葛根素(5.0%)。自微乳化后粒径为(17.28±0.24)nm,自微乳化时间小于120 s;室温留样6个月,该自微乳性状、质量分数、粒径和自微乳化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所制备的葛根素自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符合良好自微乳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不同粒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优化处方工艺制备不同粒径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并对其外观、粒径、电位、自乳化时间、载药量以及稳定性等进行考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灵芝孢子油自微乳的质量评价方法。结果 4种不同处方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粒径分别为(27.3±1.2)、(91.1±2.5)、(142.8±2.1)、(202.6±3.4)nm,相应的电位分别为(-12.1±0.5)、(-10.8±0.7)、(-12.3±0.6)、(-11.2±1.0)mV;高温和高强光实验显示,4组不同粒径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体系质量稳定。结论 自制的不同粒径灵芝孢子油自微乳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普罗布考自微乳化给药系统(self 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的较优处方。方法 以微乳粒径、zeta-电位、药物在空白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平衡溶解度及5 min时药物的溶出度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较优处方。结果 处方中橄榄油占油相比例、油相占处方比例及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分别为0.33、0.5和2.0时,为较优处方。此时微乳粒径为92.7 nm,zeta-电位为-17.38 mV,药物在空白自微乳给药系统中的平衡溶解度为65.17 mg/mL,5 min时药物的溶出度为63.46%。结论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快速方便的得到普罗布考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较优处方,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丹参酮ⅡA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丹参酮ⅡA-SMEDDS)的处方,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方法:以伪三元相图为指导考察药物与不同乳化剂、油相形成乳剂的能力和区域,绘制不同处方组成的相图,在此基础上优化处方组成,并对优化处方进行了自乳化时间、乳滴形态、粒径分布、ζ-电位、稳定性等方面的质量评价。结果:确定丹参酮ⅡA-SMEDDS的处方组成:油酸乙酯-Labrasol-PEG 400=10%∶45%∶45%,载药量2.25 mg/g。丹参酮ⅡA-SMEDDS在0.1 mol/L的稀盐酸溶液中自微乳化时间<1 min,粒径较小呈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84.9±2.1) nm,n=3],形态较圆整,稳定性良好,3批制剂的平均ζ-电位为(-24.0±1.15) mV(n=3)。结论:制备的丹参酮ⅡA—SMEDDS具备良好的自乳化性能,有望进一步制备质量稳定的丹参酮ⅡA自微乳化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蒿甲醚自微乳释药系统(SMEDDS)的制备优化及体外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粒径、Zeta电位和平衡溶解度为指标,筛选最优处方,并对蒿甲醚自微乳的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进行评价。结果蒿甲醚自微乳最优处方为:Cremophor RH40为39.29%、Transcutol HP为35.71%、MCT为25%;其平均粒径为24.52 nm,Zeta电位为-10.10 mV,平衡溶解度>88 mg/g。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得到蒿甲醚SMEDDS的最优处方,显著提高蒿甲醚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刺五加总苷自微乳的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方法考察了刺五加总苷在不同油、乳化剂、助乳化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含药自微乳释药系统自微乳化效率和稳定性考察,确定最佳处方;以刺五加中异嗪皮啶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在微乳中的量。结果自微乳最佳处方:C af-丙二醇-亚油酸乙酯的比例为16∶4∶5;微乳的平均粒径为40 nm,异嗪皮啶的平均质量浓度为92.6μg/mL。结论刺五加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以异嗪皮啶为质量控制指标,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去甲斑蝥素固体自微乳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以包封率和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球晶制备技术,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实现球晶技术一步固化去甲斑蝥素自微乳,并对去甲斑蝥素固体自微乳粒径大小、电位、自乳化速率、稳定性等进行考察。结果 去甲斑蝥素自微乳最佳处方的平均包封率和收率分别为77.39%和84.5%,粒径为22.76 nm,Zeta电位为-2.77 mV。自乳化速率在不同介质中相差不大,50 s内均可完成自乳化。稳定性实验显示,去甲斑蝥素自微乳的粒径大小、电位和包封率在60 ℃及强光照试验下无变化。结论 自制的去甲斑蝥素固体自微乳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普罗布考自微乳释药系统处方优化及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符合口服要求的普罗布考自微乳化释药系统(PB-SMEDDS).方法:测定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和溶解度、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自微乳化基质,正交设计筛选最佳处方,测定自乳化速率、Zeta电位等理化参数,并考察体外溶出行为、稳定性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结果:PB-SMEDDS最佳处方组成为自微乳化基质(肉豆蔻酸异丙酯:Cremophor EL:La-brasol=30:52.5:17.5)和普罗布考15%.自微乳平均粒径(39.77±0.67)nm,自微乳化时间(52.33±0.47)s,Zeta电位-0.389 3 mV,室温下稳定,45 min药物释放达98.45%,释药曲线符合Hixson-Crowell方程.PB-SMEDDS在大鼠小肠的主要吸收部位为空肠和回肠,以被动吸收为主;PB-SMEDDS在小肠的吸收显著高于原料药(P<0.05).结论:SMEDDS可显著改善普罗布考体外溶出度,增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连翘种子油自乳化释药系统,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正交筛选和相图绘制, 以体外乳化效果、乳化平衡时间、乳剂粒径大小及分布为指标,筛选最佳处方并找出自乳化区域。通过考察该制剂的乳滴形态、粒径大小、分布、ξ电位、自乳化速度以及稳定性来进行体外评价。结果 最佳处方组成为连翘种子油-聚山梨酯80-乙醇(45∶41∶14),乳化后乳滴呈规则的圆形,分布均匀,有效粒径90.9 nm,自乳化速度快,5 min之内达到平衡,强光,低温,冷热交替放置10 d以及长时间室温放置3个月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 连翘种子油自乳化释药系统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方便吸收,易于生产。  相似文献   

14.
川陈皮素自微乳的制备及其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制备川陈皮素自微乳制剂,以期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并研究其在大鼠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测定川陈皮素自微乳的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参数,初步考察其稳定性;运用大鼠在体肠回流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回流液中药物的浓度,考察药物的吸收。结果:制得的川陈皮素自微乳平均粒径为(17.9±1.5)nm,Zeta电位为-4.9mV,稳定性好。川陈皮素微乳在空肠的吸收速率最快,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298±0.0507)h-1;川陈皮素胶束在空肠段的吸收显著低于微乳组(P<0.05)。结论:川陈皮素自微乳制剂稳定,微乳对川陈皮素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华海婴  杨婷  赵永星 《医学教育探索》2011,42(12):2424-2429
目的 制备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亚微乳剂并考察其性质。方法 采用高压微射法制备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亚微乳,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其粒径、电位、载药量和稳定性。结果 制备的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亚微乳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为(175.03±4.28)nm和(?30.80±0.44)mV,载药量为877.3 μg/mL,在低温避光条件下保存稳定性良好。结论 制备的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亚微乳粒径小、含药量高,稳定性良好,为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的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丹参酮ⅡA自微乳,为其新制剂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研究不同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油相形成微乳的能力和区域,绘制不同处方组成的相图,并制备丹参酮ⅡA自微乳.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自微乳中的溶解度,考察自微乳的稳定性,并对微乳后的粒径大小、Zeta电位进行测定.结果 所制备的自微乳中丹参酮ⅡA的溶解度为2.5 mg/g,对离心、高温破坏等稳定性良好,对光稳定性欠佳,微乳后可得到平均粒径在20 nm以下、Zeta电位绝对值在60 mV以上的微乳.结论 丹参酮ⅡA自微乳制备简单,性质稳定,可显著增加丹参酮ⅡA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7.
赵秀峰  武洪林  任岩海 《医学综述》2009,15(16):2515-2518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微乳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利用伪三元相图法确定微乳区域,通过对微乳的含量、粒径考察筛选最优处方,根据含量、粒径、电导率及折光率等理化性质考察微乳的稳定性。结果最佳微乳处方组成为Docetaxel/Miglyol 812/SbPC/HS-15/PEG400/Ethanol/Water(6.4/9.6/6/6/8.4/3.6/60g),最大载药量为64 mg/mL,该微乳体系稳定性良好。结论多西他赛微乳制剂工艺合理,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氟苯尼考自微乳给药系统(FF-SMEDDS),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对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进行筛选,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药物质量浓度,以溶解度为指标,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法对处方进行优化;对优化处方制备的FF-SMEDDS进行质量评价,测定药物质量浓度、微乳粒径,并考察在4℃和30℃条...  相似文献   

19.
吴康郁  黄志辉  陈土荣  熊颖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16-117,121
目的制备大黄素微乳,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正丁酸乙脂为油相、乙醇为助乳化剂、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制备了大黄素微乳。以外观、粒径及分布、离心变化为指标,考察了其稳定性。结果以大黄素2 g,乙醇15 g,正丁酸乙脂15 g,聚山梨酯-80 10 g,加水50 g,制备的微乳,外观澄清透明,均一稳定。透射电镜观察为均匀球状液滴。粒径为23.2 nm,粒径与多分散系数(PI)为0.122。加速试验与留样试验对微乳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大黄素微乳稳定性良好,微乳可作为大黄素的新型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非诺贝特自乳化半固体骨架胶囊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以药物在不同油相中的溶解情况选择油相;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考察不同乳化剂形成微乳的能力和区域,绘制不同处方组成的伪三元相图;以体外乳化速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处方,并制备非诺贝特自乳化半固体骨架胶囊。结果该胶囊中的油相为油酸乙酯,乳化剂为Tween 80,助乳化剂为丙二醇,半固体载体为泊洛沙姆188,按优化处方制得的非诺贝特自乳化半固体骨架胶囊固化较快,37℃轻微搅拌条件下约2 min即可形成粒径(30±4)nm的微乳。结论成功制备非诺贝特自微乳半固体骨架胶囊,且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