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模方法成功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将大鼠分为模型组以及丹参提取物低(10 mg·kg-1·d-1)、中(20 mg·kg-1·d-1)、高(40 mg·kg-1·d-1)剂量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大鼠为对照组,各组大鼠数量均为8只。丹参提取物各治疗组给予上述对应的各药物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饲养4周后应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电镜法观察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和血管结构病理成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较为紊乱,部分心肌细胞轮廓消失,坏死心肌组织呈现明显的纤维化,血管不完整,血管超微结构模糊或者消失;丹参提取物治疗之后,新生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且超微结构分析表明,内皮细胞形态相对完整。心肌组织中VEGF及CD34蛋白表达结果证实,模型组较假手术组大鼠表达略有增加,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和模型组比较,丹参提取物各治疗组VEGF及CD34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论:丹参提取物可明显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对心肌梗死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异氟烷麻醉C57/B6小鼠(8~12周龄)后,侧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为对照,心肌梗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心梗组和bFGF给药组,其中bFGF组小鼠心梗7d后给予5μg b FGF隔天腹腔注射给药;在小鼠心梗第28天时采用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以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评价心脏功能改变;28 d后处死小鼠,行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和心肌梗死区内血管新生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血管新生指标。结果:bFGF给药组小鼠心肌纤维化程度较心梗模型组明显减少;第28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示,心梗组小鼠心功能较假手术组差,而bFGF给药组小鼠心功能与心梗组比较有明显的改善;小鼠心肌病理切片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发现,bFGF给药组心肌梗死区的新生血管比心梗组明显增多;Western blot实验表明,bFGF能够激活AKT/HIF-1α/VEGF通路。结论:隔天腹腔注射bFGF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bFGF可能通过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保护心脏。  相似文献   

4.
王惠  覃数  何泉  杨义  刘俊  彭艳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10):1066-1071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血管生成素-1(Ang-1)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调控与其促血管新生作用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 L-NAME(NOS抑制剂)组、辛伐他汀+ AMG386 (Ang-1抑制剂)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术后2 d分别给予辛伐他汀(1 mg/(kg·d) ),辛伐他汀+L-NAME(40 mg/(kg·d) ),辛伐他汀+AMG386(10 mg/(kg·wk)),均为2 周,以CD31染色新生血管并检测新生血管密度;以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缺血区心肌Ang-1、eNOS、丝氨酸1177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eNOS)的表达。结果(1)辛伐他汀使AMI后缺血区心肌新生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5 ),而L-NAME 、AMG386则显著抑制了辛伐他汀的促心肌血管新生作用(P<0.05)。(2)辛伐他汀使AMI后缺血区心肌Ang-1、eNOS、p-eNOS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而AMG386使辛伐他汀上调p-eNOS表达的作用被显著抑制(P<0.05)。结论 辛伐他汀促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可能与其上调Ang-1、eNOS的表达及促进eNOS磷酸化有关,其中eNOS磷酸化可能是介导Ang-1促血管新生作用的下游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心梗后心肌内血管新生以及KDR/Flk-1表达情况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的干预对其影响,探讨ACEI类药物对大鼠缺血的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和机制。 方法: 在成功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给予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治疗6周,摘取心脏,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定量PCR(FQ-PCR)的方法观察缺血心肌新生血管与受体的表达情况。 结果: 卡托普利干预后,缺血心肌的Ⅷ因子表达未受到抑制,但KDR/Flk-1表达降低,与模型组及未干预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FQ-PCR所得到的心肌组织KDR/Flk-1 mRNA拷贝数, 卡托普利组最少(P<0.01);组间两两比较,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假手术组、未干预组比分别为P<0.05、P<0.01、P>0.05,即卡托普利组KDR/Flk-1 mRNA拷贝数与未干预组接近,明显少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 结论: 在长期应用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后,可以抑制心肌中缺血心肌KDR/Flk-1的表达,不会明显抑制心肌的血管新生,还有可能改善缺血心肌局部的血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兔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开胸结扎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LAD) ,制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 ,动物被随机分为两组 :一为bFGF组 ,连续2周静脉内给予bFGF(100ug/kg) ;一为对照组 ,连续2周静脉内给予生理盐水2ml。12周时 ,处死动物 ,通过组织学观察两组兔子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情况。结果bFGF组缺血心肌处的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静脉内连续2周给予bFGF(100ug/kg)无明显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的方法复制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观察间歇性低压低氧预处理的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新西兰家兔29只,体重2.0-2.5 kg,随机分为3大组:正常组(N组,n=7),对照组(C组,n=11)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组(H组,n=11)。C组、H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结扎,H组动物进行间歇性低氧预处理(5 000 m,6 h/d,连续7 d者为H1组,42 d者为H2组),按计划完成实验后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 (VEGFmRNA)、低氧诱导因子-1 α mRNA (HIF-1 α mRNA)、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mRNA(eNOS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VEGF mRNA、HIF-1 α mRNA、eNOS mRNA及VEGF蛋白持续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增高。结论: 间歇性低氧预处理能促进慢性缺血心肌内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Hes1、Hes5基因沉默对神经胶质细胞U251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Hes1-shRNA和Hes5-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分别干扰U251细胞Hes1、Hes5基因表达,用MTT、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沉默Hes1或Hes5基因均能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结论Hes1、Hes5直接参与了U251细胞的增殖调控,可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二者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和血管生长因子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性血管新生(ther-aputic angiogenesis)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即将外源性血管新生因子转入组织中增强缺血区的侧枝毛细血管新生。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治疗性血管新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后大鼠不同时间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及其与新生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 方法: 32只心肌梗死SD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7、14、21、28 d 4个组,以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VEGF 的表达和新生血管密度。 结果: 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中内皮抑素的表达明显增加,弥散分部于心肌细胞和组织间隙,第7 d表达量最高,至14、21、28 d表达量逐渐降低,28 d基本降至基础水平,与VEGF表达的变化趋势一致,并与新生血管密度相关。 结论: 内皮抑素在心肌梗死大鼠的缺血心肌中表达增加,与VEGF的动态变化一致,并与新生血管密度呈正相关,提示内皮抑素可能参与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微粒(MSC-MPs)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Sprague-Dawley大鼠MSCs并培养,在低氧低营养条件下培养72 h,以诱导细胞凋亡释放MSC-MPs。将培养上清液超速离心获取MSC-MPs,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大小及形态,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型。建立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梗死边缘区注射膜微粒及对照试剂。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Masson染色检测心梗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梗死边缘区血管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von Willebrand因子以确定血管新生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心梗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结果:MSCs凋亡后可以释放膜微粒,MSC-MPs来自MSCs,直径为100~1 000 nm。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内注射MSC-MPs后,第7天和第28天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第28 d时心梗面积比对照组减小,新生血管密度明显增加,第7天时心梗组织VEGF的表达增加。结论:MSC-MPs可以促进大鼠心肌梗死后的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TMLR)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新生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北京地区杂种犬25只,以单纯缺血为对照组5只(3 d、1、2、4周和8周)5个时相检测血浆中VEGF、bFGF水平;实验组行心肌打孔后(1、2、4、8周)4个时相,每时相均为5只活杀显微镜下观察心肌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VEGF和bFGF血浆浓度分别在术后2周和1周达高峰,心肌血管密度在术后4周达高峰(10.23‰±2.23‰)。结论:TMLR术可通过介导致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如VEGF和bFGF)的表达来达到其部分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D1(PKD1)促血管新生的作用,为心肌梗死等缺血性疾病以PKD1为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体外培养、分离和鉴定内皮祖细胞(EPCs),观察PKD1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ID755673对EP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的影响。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析PKD1及CID755673干预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微血管和内皮细胞变化以及VEGF、KDR表达的影响。结果: EPCs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PKD1可明显上调EPCs中VEGF和KDR的表达水平。大鼠心肌梗死动物实验结果表明,PKD1干预后的大鼠心肌组织排列较为有序,结构较为清晰,内皮细胞胞膜光滑、完整,周细胞可见,心肌组织中的VEGF和KDR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 PKD1有明显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VEGF介导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可能是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合适目的基因之一。 目的:观察直接心肌注射重组腺病毒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基因(Ad-hVEGF12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功能及新生血管影响。 方法: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心肌梗死组(n=24)、Ad-hVEGF121组(n=19)和生理盐水组(n=17),后3组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Ad-hVEGF121组和生理盐水组结扎后10~15 min分别在心肌三点注射Ad-hVEGF12和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结果与结论:注射后2周治疗组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相比于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Ad-hVEGF121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心肌新生毛细血管数量、体质量和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明显增加(P < 0.05或P < 0.01),且转染rAd-VEGF基因后心肌组织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和心肌梗死组。但4组大鼠的梗死面积、心脏结构和功能接近。提示直接心肌注射Ad-VEGF121能明显促进心肌内新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变化及其与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 方法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利用心脏彩超分别评价梗死后1周、2周、3周和4周的心功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周大鼠梗死边缘Ⅷ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心肌梗死1周时心功能最差,2周和3周心功能有所改善,4周时心功能降低;Ⅷ因子与VEGF于术后1周、2周呈高表达,3周表达开始降低,4周时已接近正常水平。 结论 梗死后心功能的变化与血管新生不一致,心肌梗死早期血管密度的增加不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血管过氧化物酶1在心肌梗塞(MI)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对心肌纤维化机制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梗塞SD大鼠模型,于造模后第7d、14 d、28 d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心肌胶原纤维的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心肌组织中MPO、VPO1和α-SMA的表达及定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中3-Cl Tyr和Ki67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中MPO、VPO1、α-SMA和Collagen I的蛋白表达水平,RNAi技术沉默心肌成纤维细胞中VPO1的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Masson染色和CCK-8细胞增殖检测来探究VPO1对心肌纤维化机制的影响。结果在MI大鼠模型中,心肌间质纤维化程度较重;MPO、VPO1和α-SMA的荧光染色结果均呈阳性;随MI后时间的推移,VPO1、α-SMA和Collagen I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MPO在MI后第7d表达量很高(P0.01),但在第28 d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MI组均有大量棕褐色着色细胞,在第7 d、14 d、28天时3-Cl Tyr和Ki67表达量均高于sham组(P0.05或P0.01)。通过对大鼠尾静脉注射siRNA来抑制VPO1的表达后发现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下降(P0.01),大鼠的存活率相对提高(P0.05)。与此同时,si-VPO1处理后,心肌梗塞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α-SMA和Collagen I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0.01),Ki67阳性细胞增殖数量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 VPO1是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可能通过调节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胶原蛋白I型合成来介导心肌纤维化的发展,VPO1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7.
以20只麻醉犬,急性闭塞左前降冠状动脉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对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的心肌血流量、心肌代谢和形态学共10项指标作了测定,并用微机处理数据,进行多元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提供了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10项心肌缺血后的改变相互间相关性表明,按冠状动脉解剖学为基础对心肌分区,各区内不同时间呈现高度相关性的指标之特征。本工作可以表明,所有缺血性改变之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其高度相关性有异。  相似文献   

18.
周卿  陈书艳  林强  张琼  颜雪芸  王飞 《中国微循环》2007,11(5):289-292,34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心肌eNOS及Rho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60只,随机分为四组,即小剂量阿托伐他汀(3 mg.kg-1.d-1)组、中剂量阿托伐他汀(12 mg.kg-1.d-1)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50 mg.kg-1.d-1)组、对照组,每组15只。每只给予连续灌胃2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周后处死动物,α-SMA及vW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血管密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RhoA mRNA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组α-SMA染色阳性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vWF染色阳性微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剂量组e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剂量组Rho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剂量有关。eNOS、RhoA可能参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梗死心肌血管新生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AS-IV)通过调控蛋白激酶D1(PKD1)-组蛋白脱乙酰酶5(HDAC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促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后,将大鼠分成模型组、AS-IV治疗组和AS-IV+CID755673(PKD1阻断剂)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4周后处死大鼠,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分析左心室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RT-PCR分析心肌组织中PKD1、HDAC5和VEGF m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分析心肌组织中PKD1、VEGF及HDAC5蛋白的表达。结果: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假手术组和DMSO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正常,而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紊乱,心肌细胞坏死和纤维化明显;AS-IV治疗后,心肌组织形态改善明显,且新生的血管数量明显增多;AS-IV+CID755673处理后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再次趋向紊乱,坏死细胞增多,部分血管闭合。模型组心肌组织中PKD1、HDAC5和VEGF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DMSO组(P0.05),而AS-IV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AS-IV+CID755673组明显低于AS-IV组(P0.05)。结论:AS-IV可部分通过调控PKD1-HDAC5-VEGF信号通路发挥促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人Hes1-shRNA和Hes5-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为Notch-Hes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人Hes1,Hes5基因mRNA序列分别设计、合成多对互补的DNA单链寡核苷酸,退火后克隆至pENTR /U6入门载体.通过入门载体瞬时转染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筛选有效干扰序列.将含有效干扰序列的入门载体与pLenti6/BLOCK-iT-DEST载体进行LR重组构建Hes1-shRNA和Hes5-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入293FT细胞,包装成慢病毒.用该慢病毒感染U251细胞,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Hes1,Hes5蛋白的表达.结果 分别构建了针对Hes1和Hes5基因的特异性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其包装获得慢病毒可有效感染U251细胞并分别对Hes1,Hes5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了Hes1-shRNA和Hes5-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