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表面处理后氧化锆陶瓷表面形貌的变化.方法 烧结48个6 mm×6mm×2 mm的氧化锆陶瓷方形试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喷砂组(n=12) 、e-max渗透剂组(n=12) 、In-ceram渗透剂组(n=12).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表面处理;喷砂组采用120 μm Al2O3颗粒喷砂处理;e-max渗透剂组和In-ceram渗透剂组分别采用e-max上釉膏和In-ceram氧化铝渗透玻璃粉作为渗透剂进行选择性渗透蚀刻.测量表面处理后各组试件的表面粗糙度,扫描电镜下观察试件表面形貌,能谱分析仪检测试件表面元素含量变化.结果 空白对照组、喷砂组、e-max渗透剂组和Inceram渗透剂组的表面粗糙度Ra值分别为(0.078 0±0.016 0)μm、(0.100 5±0.003 1)μm、(0.410 7±0.037 0)μm、(0.262 3±0.014 3)μm.e-max渗透剂组和In-ceram渗透剂组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空白对照组和喷砂组(均P<0.01);喷砂组与空白对照组的表面粗糙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ax渗透剂组表面粗糙度大于In-ceram渗透剂组(P<0.01),e-max渗透剂组表面粗糙度Ra值最大.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显示表面处理后氧化锆陶瓷试件表面形貌发生改变,而表面元素含量无变化.结论 选择性渗透蚀刻能使氧化锆陶瓷表面更粗糙,形成网状间隙结构,有利于树脂黏接剂的渗入.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炔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技术(PIII-D)在医用涤纶缝合环材料表面沉积了一层类金刚石(DLC)薄膜。细菌黏附实验的结果证明沉积了类金刚石薄膜后的表面对五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心(Staphylococcus aureus,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绿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的黏附均有明显的减少(P〈0.05)。计算细菌与材料之间的黏附自由能△Fadh表明:细菌对PET表面的黏附自由能为负值,而细菌对DLC表面的△Fadh〉0,因此细菌对DLC表面黏附过程难于发生,即使黏附也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红细胞上的CR3可直接与细菌脂多糖(LPS)以非补体依赖的形式介导微生物与血细胞黏附而增强吞噬功能,以及CR1可与肺炎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黏附的原理的报道[1],我们探讨了健康献血员、癌症患者及严重感染者的红细胞对不同细菌的直接黏附作用。结果表明,肿瘤患者的黏附率比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内心血管环境下细菌对心脏植入材料的早期黏附作用。方法53只兔分别通过外科手术植入涤纶片(DAC,n=16),戊二醛固定的自体心包片(GAP,n=18),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血管片(AG,n=19)于二尖瓣上,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6h后经耳静脉注入5×106CFU金黄色葡萄球菌,48h后取出心脏,细菌培养并分析。结果10只兔早期死亡,弃用;DAC组中8/14只植入片细菌黏附阳性,细菌培养数目为(2.3×106±7.6×104)CFU/mg;GAP组中5/14只细菌黏附阳性,培养数目为(1.8×106±6.7×104)CFU/mg;AG组中6/15只细菌黏附阳性,培养数目为(4.9×106±1.0×104)CFU/mg。不同组间细菌培养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生物植入材料与人工材料相比在细菌早期黏附作用中并无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细菌黏附与钴铬合金材料的表面性能密切相关,因此近年来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成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目的:验证钴铬合金表面所镀氮化锆薄膜是否可以改善义齿金属材料的细菌黏附性能。 方法:应用磁控溅射沉积方法在钴铬合金材料表面镀氮化锆薄膜,制备钴铬合金镀膜组试件(实验组),以未镀膜的钴铬合金试件为对照组,分别将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黏液放线菌接种在两组试件的测试面上,待培养结束时进行菌落计数。 结果与结论:细菌黏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3种细菌的菌落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的细菌黏附数量明显高于镀膜组。提示:钴铬合金表面所镀氮化锆薄膜可以显著降低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及黏性放线菌的黏附数量,从而改善钴铬合金材料的细菌黏附性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镍铬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大量实验正在进行其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氮离子溅射对镍铬合金表面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 方法:制作镍铬合金试件144件,随机选出72件,采氮离子溅射法对其表面改性,镍铬合金组为对照组,氮离子溅射组为实验组。对两组试件表面黏附血型链球菌、黏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分别进行细菌体外黏附实验。用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统计分析氮离子溅射前后各种细菌黏附量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在细菌黏附24,48,168 h,上述3种细菌在实验组表面黏附量较对照组表面黏附量显著减少(P < 0.001)。提示,氮离子溅射可抑制镍铬合金表面细菌黏附。  相似文献   

7.
背景:选择适当的表面处理方法,选用适宜的黏结剂种类,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氧化锆修复体的黏结效果。 目的:研究氧化锆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和黏结剂种类对Upcera氧化锆陶瓷之间剪切强度的影响。 方法:将72个试件采用600#砂纸打磨抛光分为6组,分别选择240#砂纸打磨粗化、喷砂、硅烷化3种表面处理方法,电镜观察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黏结剂选择Panavia F树脂水门汀和Fuji CE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加压黏结固定24 h后,万能实验机测定剪切强度数值,进行析因方差分析。 结果与结论:喷砂组剪切强度高于240#砂纸打磨组和硅烷化组(P < 0.05)。树脂水门汀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P < 0.05)。喷砂后试件表面形貌最为粗糙,240#砂纸打磨和硅烷化对表面形貌的改变较小。提示喷砂是提高树脂水门汀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与氧化锆陶瓷剪切强度的有效方法,而砂纸打磨和硅烷化并不能显著提高剪切强度。对于临床黏结条件差的修复体,树脂水门汀可提供更高的黏结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种植体表面粗糙度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功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种植体钛片分为3组,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为0.175μm(1组)、1.00μm(2组)及1.689μm(3组)。将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接种于3组材料表面,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在各组钛材料表面黏附铺展形态,采用MTY法、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活性检测评价成骨细胞在钛片表面黏附、增殖和分化水平,通过RT- PCR检测细胞内Cbfa1mRNA表达。结果Mg63在各组材料表面均生长良好,4h时各组细胞均附着,第2组细胞可见突起,24h时各组细胞均伸展,形态不规则。各组细胞在1、5、10d,第2组ALP及骨钙素(OC)活性均逐渐增高,在15d有所下降,在5、10d,ALP及OC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第2组的Cbfal mRNA表达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种植体表面适度粗化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功能,1.00μm是比较适宜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钛合金(Ti-6Al-4V)和钴铬合金(Chromium-Cobalt alloy)表面白色念珠菌粘附能力的大小,研究表面粗糙度与细菌粘附的关系.方法将不同表面粗糙度的钛合金和钴铬合金试件进行白色念珠菌体外粘附试验,采用菌落形成计数法测定试件表面的细菌粘附量.结果各钛合金试件组的细菌粘附量均少于相同表面粗糙度的钴铬合金试件组,两种金属试件表面的细菌粘附量均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加.结论钛合金较钴铬合金更能减少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义齿性口炎等并发症,同时修复体表面严格的研磨抛光也能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 show that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dental restoration materials directly affects bacterial adhesion; in addition,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re also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acterial adhesion of zirconia ceramics and nickel chromium alloy as oral materials. METHODS: Zirconia ceramics and nickel chromium alloy were respectively cut into 10 pieces of 3. 0 cm ×3.0 cm×0. 2 cm plate specimens. For each material, five pieces were subjected to surface polishing treatment, and the other five pieces were glazed. Surface roughness value of specimens was detected. Experimental strains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was cultured on the specimen surface at 37 ℃ for 48 hours, and the amount of bacteria adhering to the specimen surface was detec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Surface roughness of four groups of specimens showed no difference. The amount of bacteria that adhered to the polishing specimens of zirconia ceramic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ickel chromium alloy (P < 0.05), but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amount of bacteria adhering to the glazing specimens of nickel-chromium alloy and zirconia ceramic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zirconia ceramics has better ability to inhibit bacterial adhesion than nickel-chromium alloy, especially after glazing.   相似文献   

11.
软骨表面纤维化是骨关节炎的早期迹象,软骨表面损伤与载荷密切相关。本文目的是研究软骨表面粗糙度与载荷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新鲜的猪关节软骨施加冲击、压缩、疲劳载荷,每次间隔10 min测量软骨表面粗糙度数值,获得粗糙度在加载前后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载荷使软骨表面粗糙度增大,增大的数值与载荷大小相关,粗糙度恢复到初始情况的时间与载荷类型和载荷大小相关,冲击载荷对软骨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其次是重度疲劳载荷、压缩载荷和轻度疲劳载荷。本文为揭示早期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关节软骨疾病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聚醚醚酮(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与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分别制备PEEK基纳米羟磷灰石(n-HA/PEEK)和PEEK基纳米氟磷灰石(n-FA伊EEK)复合材料,以纯钛(CpTi)和PEEK作对照,应用微生物活性剂检测试剂盒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和成膜情况。结果与CpTi相比,黏附初期2小时内PEEK及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量显著减少;四组材料表面在第14天形成的生物膜形貌和厚度基本一致,但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组表面生物膜内死菌/活菌比显著高于CpTi及PEEK组,而且n-FA/PEEK组显著高于n-HA/PEEK组。结论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细菌黏附量低于CpTi,生物膜死菌量显著高于CpTi,提示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粗糙度影响口腔微生物的黏附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背景:高分子义眼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密度、硬度、机械强度等都影响义眼的加工精度,影响义眼表面的粗糙度,最终影响义眼戴用的舒适度。 目的:比较不同高分子义眼材料气泡生成率、硬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差别。  方法:将7种品牌的高分子义眼材料分别制作为30 mm×30 mm×2 mm的试件,分别为A、B、C、D、E、F、G 7组,每组5个。按照由粗到细的原则,分别对每一试件其中一个面进行抛光,并测量两个面的表面粗糙度值,抛光面硬度值,计算材料内部气泡生成率。 结果与结论:A-G组的粗糙度值分别为(0.078±0.016),(0.074±0.019),(0.075±0.022),(0.066±0.020),(0.075±0.017),(0.068±0.015),(0.067±0.017) μm,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硬度值分别为766.92±3.71,771.84±14.51,791.20 ±9.64,804.50±4.49,779.00±17.92,772.20±19.18,704.00±7.23,D组和G组与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D组和G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气泡生成率分别为(8.87±0.29)%,(8.29±1.02)%,(6.94±0.43)%,(4.83±0.20)%,(7.59±0.19)%,(8.61±0.25)%,(4.89±0.17)%,D组和G组与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D组和G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气泡生成率越小,硬度越大,表面粗糙度越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
背景:随着临床工作与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膝关节置换的技术与假体设计均得到了不断地改进,然而髌骨的处理方法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目的:分析髌骨常规置换、髌骨常规保留、髌骨选择性置换3种方法的各自特点及优缺点,寻求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髌骨处理的最佳方案。 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10-01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10;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10。英文检索词为“total knee arthroplasty;patellar;replacement”;中文检索词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髌骨;处理;常规置换;常规保留;选择性置换”。 纳入标准:①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设计相关研究。②人工膝关节假体的生物相容性。③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时髌骨的处理方法。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共纳入32篇用于综述。 结果及结论: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是否应进行髌骨置换在随访研究中各持己见,观点不一,逐渐演化为髌骨常规置换、髌骨常规保留、髌骨选择性置换3种观点。目前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关于髌骨处理的问题仍需进一步长期的随访和随机对照研究,在对文献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化对照研究时,应慎重把握文献的可信度、时间范围、评价标准,以更准确、合理地指导医生们的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5.
DLC血小板黏附特性与其表面能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不同工艺条件制备的 DL C材料为样本 ,进行了血小板黏附实验 ,测定了乙醇、水和不同组分比乙醇 /水溶液在各样本表面的平衡接触角 ,由此计算出表面张力、临界表面张力、界面张力、粘黏功 4个表面能量参数及表面张力的色散和极性分量 ,通过 T型关联度计算 ,分析了各参数对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 :(1) 4个表面能量参数均与血小板的黏附量呈正相关 ,而形态指数则与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和黏附功呈负相关 ;(2 )血小板的黏附量和形态指数与表面张力色散、极性分量的关联度异号 ,极性分量对血小板的黏附有利 ,而色散分量则于血小板的变形多功 ;(3)临界表面张力与血小板的黏附量和形态指数均有较大的正关联度 ;(4)表面张力极性分量对血小板黏附量和形态指数的影响与表面张力、界面张力和黏附功步调一致。由此得出 2个重要结论 :(1)血小板在 DL C表面的黏附特性与其表面界面性能密切相关 ,DL C的血液相容性取决于其亲水性和有限润湿的平衡 ,存在一个以临界表面张力为指标的血液相容性区域 ;(2 )血小板在 DL C表面的黏附和变形具有不同的能量机制 :亲水性的表面有利于血小板黏附 ,而黏附血小板的变形则要借助于表面的疏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细菌黏附在假体表面大量繁殖并形成致密的生物膜,药物难以进入将其杀灭是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难治及复发的主要原因。 目的:观察不同人工关节假体材料性质、表面对结核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 方法:取钛合金和钴铬钼合金试样(均分光滑面和粗糙面两种),分别将结核杆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照菌液)经传代培养后由FITC标记,制成菌液;将菌液与试样37 ℃共同培养24 h;用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两种细菌在上述4种不同试样的黏附情况。 结果与结论:表皮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在钴铬钼合金表面的黏附面积均大于在钛合金表面的黏附面积;在同种材料中粗糙面比光滑面更容易发生细菌黏附;两种材料表面均可见表皮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而结核杆菌则无生物膜形成。表明结核杆菌在钴铬钼合金、钛合金表面的黏附能力较差;材料性质和材料表面粗糙程度均对结核杆菌黏附力产生巨大影响;结核杆菌在钴铬钼合金和钛合金表面并无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17.
背景:金瓷修复体具有效果美观及组织相容性好、强度高等优点。 目的:综述近几年来不同表面处理技术提高金瓷结合强度的成果。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OVID数据库有关提高修复体金瓷结合强度的相关文章,英文关键词为“bond strength of porcelain,PFM,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y,preoxidation,sol-gel,plasma-spray”;中文关键词为“金瓷结合,金属烤瓷全冠,表面处理,预氧化,溶胶凝胶,等离子”。 结果与结论:金瓷结合强度是修复体成功应用的主要方面。利用适当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改善瓷与合金的结合强度,可以达到更完美的修复效果。预氧化工艺、深冷处理、溅射喷金技术、等离子喷涂技术、溶胶凝胶技术、纳米过渡性介质技术、真空镀膜技术等几种表面处理技术都不同程度的地提高了金瓷结合强度,但有些技术尚在不断完善中,等待广大学者进一步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纳/微米尺度的拓扑结构可影响细胞在基体上的黏附和增殖。 目的:改变制备条件,考察表面图案化聚(甘氨酸乙酯-丙氨酸乙酯)膦腈(PGAP)膜的表面性质对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 方法:将PGAP溶于氯仿配成不同浓度溶液,在25 ℃、20%或80%湿度下浇铸成膜。采用SEM、AFM、XRD和水接触角进行表征,通过体外培养,采用黏附、增殖和细胞形态等评价膜表面特性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高相对湿度环境有利于形成图案化表面,溶液浓度升高使图案化结构变得更加规整。溶液质量浓度120 g/L时,可得到一种蜂巢结构表面,但当其升至160 g/L后,反而不利于图案化表面的形成。高湿度环境下得到的膜表现出极性磷和氮原子在表面富集的现象。这些特性使表面图案化的PGAP膜更易于吸附蛋白质,从而使成骨细胞更易在其上黏附,增殖速度更快,细胞铺展状态也更好。说明溶液浓度和环境湿度是一种简便、可用于控制PGAP膜表面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对于双膝严重骨性关节炎行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的围手术期康复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 目的:比较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术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两组医生对59例(118膝)患者双膝骨性关节炎同台同时全膝表面置换,与同期80例单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置换前均进行康复教育及预备康复,置换后康复方法标准一致。 结果与结论: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组置换前通过压腿平均减小屈曲畸形角度11.2°(5°~22°)。置换后3~6周,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5级,较置换前平均增加0.8级;平均ROM≥95°(110±15) °;无痛行走500 m以上;独自无痛上下10级楼梯,无肿胀;出院时HSS评分较置换前增加。置换后3个月没有发现松动表现及不良反应,其康复疗效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在围手术期对双膝骨性关节炎两组医生行同时双侧全膝表面置换,通过系统而量化的康复,有利于减少置换中截骨量和置换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康复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