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上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复杂 ,可转为稳定型心绞痛 ,也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或发生猝死。我院从 1998年 3月至 2 0 0 0年 10月 ,用小剂量尿激酶及肝素钠治疗常规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4 2例 ,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根据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 ,确诊为UAP ,且无尿激酶用药禁忌的病人 4 2例 ,男 2 6例 ,女 16例 ,年龄 4 2岁~ 6 6岁 ,平均 5 5 4岁。 2 治疗方法 :应用国产尿激酶 (UK)10…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15例 ,结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32例 ,均符合 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男 2 1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8岁 ;以上患者被分为两组 ,治疗组 15例 :男 10例 ,女 5例 ,无溶栓禁忌症 ;对照组 17例 ;男11例 ,女 6例。1.2 方法对照组应用阿斯匹林、心痛定、消心痛治疗 ;治疗组在以基础上加用 :尿激酶 2 0~ 30万 U 生理盐水 10 0 ml,1次 /日 ,静点 ,连用 3日 ,以后改隔日一次静点 ,应用 3次。用药期间检测出、凝血时间。1.3 疗效标准显效 :心绞痛消…  相似文献   

3.
4.
<正>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本文应用尿激酶治疗UAP32例,并同时和常规治疗组做对照,取得较好效果.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自1994年1月至1995年6月间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个中间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机理同AMI。因此近年来AMI及UA治疗中溶栓剂的应用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现总结我院近年使用尿激酶治疗12例UA的临床效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1995年1月~199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UA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在42~75岁,平均59岁。符合WHO的心绞痛分型标准,即①初发性心绞痛4例;②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100例UAP患者被分为溶栓组(68例),对照组(32例),对比观察其效果。结果溶栓组的总有效率(89.7%)、UAP完全控制时间(1.7±0.7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个中间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机理同AMI(冠脉血栓形成)。因此近年来AMI及UA治疗中溶栓剂的应用引起了临床高度重视。本文对28例UA病人,用尿激酶治疗后取得明显疗效,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根据文献报道UAP约44%~70%发展为AMI[1],因此曾被称为“频临心肌梗死”。目前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UAP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难以普及。我们采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U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2×105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于30min内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3.00%,心电图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心绞痛总有效率73.33%,心电图总有效率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U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治疗一般以硝酸酯类 ,钙通道阻滞剂 ,β -受体阻滞剂等单用或合用 ,但是仍有近 5 0 %患者反复发作 ,疗效不易巩固 ,近年来随着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概念在临床的深入 ,我院自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4月 ,使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70例中 ,男 5 6例 ,女 14例 ,年龄 3 1~ 70岁 ,诊断均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压低≥0 0 5mV或T波倒置 ,每例均有典型心绞痛发作 ,其中 19例中间综合症患者 ,每日发作 5~ 6次 ,发作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不稳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小剂量尿激酶+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以同期收治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30d内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概率与心绞痛发生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小剂量尿激酶+常规抗心绞痛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实践中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1995年1月~1998年10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1],50例病人均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即初发劳力性,恶化劳力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有出血性疾病、近期有手术及外伤史、服用抗凝制剂者不列入观察对象。1.2 分组50例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尿激酶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48~70岁,心电图:ST段下移(>0.05mV)21例,ST段抬高5例…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常见类型,易进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1999~2003年,我院对常规治疗无效的21例UA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阿司匹林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8例,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加硝酸盐类、钙拮抗剂治疗.降纤酶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降纤酶10 IU,连用3 d,继而5 IU,连用7 d,均加于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输注,每天1次,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降纤酶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为71.05%(P<0.05);心电图(∑ST)改善降纤酶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降纤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稳定型心绞痛荣烨之,朱向阳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亦称为梗塞前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或冠脉中间状态综合征,一般包括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卧位型心绞痛、梗塞后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UA是一种严重并具有潜在危险的...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我们使用阿魏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心肌梗死前综合征,老年患者发病率高。老年患者危险因素多,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多发严重病变,易恶化成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和再发心肌梗死。大量研究表明,应用中西医结合能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死亡率。2007年12月—2009年3月我科在西医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尿激酶3&#215;10^3U/d静脉输注和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普通肝素100mg/d静脉输注,疗程均为7d,观察心绞痛发生与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缓解显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82.2%vs67.7%,P〈0.05);心电图改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3.0%vs71.4%,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减低出血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病人早期(24~96小时)应用普伐他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确诊为UAP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普伐他汀组各36例,两组均用常规治疗,普伐他汀组加服普伐他汀,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和12个月时分别测肝功能、肾功能、肌酶谱、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鄄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鄄C)、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C鄄反应蛋白(C鄄reactiveprotein,CR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鄄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鄄C),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ischemicburden,TIB)和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普伐他汀6个月后能有效地降低UAP患者血清TC、LDL鄄C、CRP;升高NO,HLD鄄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TIB均有减少,但普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其缺血相关事件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普伐他汀组中有3例轻度转氨酶升高,2例出现腹胀。结论UAP发病早期应用普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NO,显著减少心血管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型心绞痛溶栓治疗致急性心肌梗塞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溶栓治疗是否能改善其预后,目前尚存在争议。近来我们在10例UAP溶栓治疗中,有4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UAP诊断系根据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及心绞痛分型:有典型临床症状,心电图有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