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V感染常见血清学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英  马珍  李科 《重庆医学》2007,36(1):69-7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感染常见血清学模式出现的概率及与肝脏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一步法对4 516例肝脏疾病患者进行检查.结果 HBV感染标志物检出率为73.2%,5项血清学指标中抗-HBc的检出率最高,模式以HBsAg、HBeAb和抗-HBc 3项同时阳性(小三阳)为多见,占51.4%;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次之,占31.7%;HBsAg、HBeAg和HBcAb三者同时阳性(大三阳)占21.5%.在小三阳中又以肝癌的检出率为最高(占45.7%),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脓肿的检出率分别为26.3%、23.8%、22.9%和13.4%.此外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在肝癌患者中多见(占18.6%),在肝硬化中也较多见(占10.6%),大三阳以急性肝炎为最多见(占16.2%);约25.1%的患者5项血清学指标均为阴性.结论 乙型肝炎感染常见血清学模式中抗-HBc的检出率最高,模式以HBsAg、HBeAb和抗-HBc 3项同时阳性(小三阳)为多见,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次之,HBsAg、HBeAg和HBcAb三者同时阳性(大三阳)再次之,这3种模式与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患者的临床流行病特点。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乙型肝炎感染者HBV标志物进行初筛后 ,对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同时阳性患者 ,应用MEIA定量法确证检测HBsAg、抗 HBs、HBeAg、抗 HBe ,应用PCR方法定量检测HBV DNA ,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及结论 ①HBsAg与抗 HBs同时阳性的检出率 2 91% ,检出率最高为重型肝炎 7 4 1% ,其次依次为慢性肝炎 4 90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2 6 %、肝硬化 1 98%、急性肝炎 0。②无症状感染者、急性肝炎和肝硬变三者合并后的检出率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③HBsAg高滴度组HBV DNA量及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滴度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④抗 HBs值与HBV DNA量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李生  陈钦艳 《广西医学》2012,34(10):1279-128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reS1与HBeAg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携带者和正常人体检的血清388份,检测Pre S1、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并分析Pre S1与乙肝病毒血清指标相关性.结果在388份血清中,HBeAg阳性血清85份,Pre S1阳性68例,阳性率80.0%;HBeAg阴性血清121份,Pre S1阳性40例,阳性率33.1%中,抗-HBe阳性血清88份,Pre S1阳性29例,阳性率32.9%;HBV-DNA阳性血清198份,PreS1阳性152例,阳性率76.8%.结论在HBsAg、HBeAg抗原抗体系统及HBV-DNA对HBV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中,Pre S1可以补充表达HBV病毒的活动性,提高HBV病毒感染复制及在发生变异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前S1蛋白在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PreS1与HBeAg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携带者和正常人体检的血清388份,检测Pre S1、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并分析Pre S1与乙肝病毒血清指标相关性.结果在388份血清中,HBeAg阳性血清85份,Pre S1阳性68例,阳性率80.0%;HBeAg阴性血清121份,Pre S1阳性40例,阳性率33.1%中,抗-HBe阳性血清88份,Pre S1阳性29例,阳性率32.9%;HBV-DNA阳性血清198份,PreS1阳性152例,阳性率76.8%.结论在HBsAg、HBeAg抗原抗体系统及HBV-DNA对HBV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中,Pre S1可以补充表达HBV病毒的活动性,提高HBV病毒感染复制及在发生变异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48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分型调查分析,了解长春地区各型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检测486例急性肝炎病人血清的抗-HAV、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 IgG、HEV IgM。结果:甲型肝炎73例,占15.02%;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的差异。方法:选择26例经ELISA法检测已确定乙肝五项中HBsAg阴性而HBeAg和HBcAb阳性(其中7例HBsAb阳性)的患者血清,应用MEIA法再次检测乙肝五项。结果:MEIA法检测结果显示,21例患者血清HBsAg呈现阳性(其中6例HBsAb阳性),1例患者血清HBsAg仍呈现阴性(其HBsAb阳性),4例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均呈现阴性。结论:MEIA法可减少假阴性、假阳性的发生,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BV DNA对测定对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隐匿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3例HBs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HBV感染患者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同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HBV DNA进行定量分析。对照组为同期经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83例HBs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28.9%,单独抗-HBs阳性的慢性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7.3%,抗-HBe,抗-HBc并存者HBV DNA阳性率为24%,抗-HBs、抗-HBe及抗-HBc三者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阳性率为35%。单一的抗-HBc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组HBV DNA阳性率为25%,HBeAg、抗-HBc阳性者HBV DNA阳性率为66.7%。结论HBsAg阴性HBV感染仍是我国原因不明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的原因之一,临床应重视这种低水平的HBV复制,以免造成宫内输血及肝移植后HBV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清病毒学标记物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CHB患者211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25例和86例。血清HBsAg、HBeAg、抗-HBc和HBcrAg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eAg、HBcr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抗-HBc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抗-HBc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Bcr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预测病理学分级和HBsAg、HBeAg预测病理学分期的偏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和HBV DNA预测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偏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BsAg和血清HBsAg、HBeAg分别有预测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价值,血清HBcrAg和HBV DNA均有预测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83年12月中、下旬,杨浦区某街道托儿所发生一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全所共有8个班,本次暴发集中发生在托中班,此班共有入托儿童26名(年龄除2名22月龄外,24名均为2足岁),保育员2名(25岁与32岁)。12月12日发生首例急性黄疸型肝炎(保育员25岁),12月17日至25日发生7例托儿急性肝炎,其中3例黄疸型,4例无黄疸型。8例急性肝炎HBsAg均阴性,抗-HBc和抗-HBcIgM(ELISA,下同)均阴性,抗HAV·IgM(ELISA,下同)均阳性,所以认为此起疫情为甲型肝炎暴发。  相似文献   

12.
采用10~40%蔗糖梯度密度超速离心和ELISA(捕捉法)检测21例乙肝患者的血清IgM抗-HBc分子类型。发现11例临床判断为急性乙肝的患者中,8例以19S IgM抗-HBc为主,余3例以7S IgM抗-HBc为主。对急性肝炎患者的随访发现,19S组7例HBsAg阴转,仅1例HBsAg持续阳性,病程中出现19S向7S转换;而7S组无1例HBsAg阴转。1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均以7S IgM抗-HBc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同时检测血清19S和7S IgM抗-HBc,有助于鉴别急、慢性HBV感染和判断临床急性乙肝患者的预后,且7S IgM抗-HBc可作为综合判断慢性HBV感染自发性再激活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一种肝炎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在黑龙江省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的比例、疾病的发展过程及健康人的携带情况,以探讨输血传播病毒的致病性。方法 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seeni—nested PCR)方法对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包括45例急性肝炎、27例慢性肝炎、8例重型肝炎,11例健康志愿献血员进行TTV的定性检测。对9例经过第一步检测TTV—DNA阳性的急性恢复期患者行再次检测。结果 80份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血清中15份TTV阳性,占18.75%。其中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9份TTV阳性,占20%;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检出5份TTV阳性,占18.52%;8份重型肝炎中检出1份TTV阳性,占12.5%。其中9份TTV阳性的急性不明原因性肝炎患者在恢复期采集的第2份血清TTV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1份健康志愿献血员的血清中没有检出TTV—DNA。结论 输血传播病毒具有致病性。可以引起急性、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与甲—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区别。急性TTV病毒性肝炎可以痊愈。TTV存在输血以外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944例肝病患者进行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的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76.8%,其中HBsAg抗-HBe、抗-HBc三项同时阳性者远多于其它阳性模式;抗-HBc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乙肝血清标志(P<0.01)。HBsAg与抗-HBc在肝癌病人中的检出率较其它型别为高,HBeAg的检出以急性肝炎患者最高(占21.1%);在HBsAg阴性血清中亦检出HBeAg(占3.4%)。对HBV标志物在各种肝病中检出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抗-HBc和IgM抗-HBc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ISA法检测52例急性肝炎(简称急肝),3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简称慢迁肝)及4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血清中抗-HBc和IgM抗-HBc的水平,同时用RIA法检测HBsAg。结果表明,IgM抗-HBc在急肝和慢活肝中阳性率高,在慢迁肝中阳性率低,统计学上差异显著;平均几何滴度,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抗-HBc滴度以慢活肝最高,与慢迁肝和急肝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急肝中,抗-HBc显著升高或IgM抗-HBc持续阳性者,其HBsAg不易转阴。并对抗-HBc滴度与HBsAg阳性的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马华 《中外医疗》2008,27(35):143-14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五项检验结果 ,为乙肝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测定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和核心抗体(抗-HBc)的含量.结果 HBsAg阳性率92.0%,抗-HBc阳性率为80.0%.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皆为阳性)49例,小三阳(HBsAg、抗-HBe、HBc-Ab皆为阳性)26例,抗-HBs、抗-HBe、抗-HBc三项阴性者14例,抗-HBs、抗-HBc二项阳性者4例,HBsAg、HBeAg二项阳性者4例.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查乙肝五项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等对139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HBsAg、抗-HBs和抗-HBc的联合测定,结果发现:1.HBsAg和抗-HBs的滴度在两组中无特殊规律,而抗-HBc的滴度除重症肝炎较低外,在其他类型肝炎和原发性肝癌组中平均滴度均高于2~(10)。2.HBsAg阴性和HBsAg、抗-HBs均阴性的部分患者,抗-HBs可以阳性,说明检测抗  相似文献   

18.
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乙肝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489例乙型肝炎患者依据乙肝血清标志物分为1组150例,2组239例,3组100例,并进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阳性率为10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阳性率为84.10%,HBsAg、抗-HBe阳性组阳性率为52.00%。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仅仅采用ELISA方法检测5项乙肝血清标志物对乙肝患者传染性强弱判断和乙肝病毒复制和是否需要治疗是远远不够的,易造成部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漏诊。应用定量PCR检测HBV-DNA对监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情发展优于乙肝血清标志物血清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标志物与肝组织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行快速经皮肝穿刺术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检查HBsAg,HBc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结果 血清HBsAg均阳性,血清HBeAg阳性者48例、HBeAg阴性者32例,血清HBV DNA阳性者50例、HBV DNA阴性者30例.肝组织HBsAg阳性者68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43例. 结论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HBcAg表达与血清标志物HBV DNA、HBeAg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BsAg、抗-HBs、HBsAg、抗-HBe、抗-HBc)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关系,探讨乙肝血清标记物及HBV-DNA测定在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32例乙肝五项指标,利用PCR法测定不同模式血清中HBV-DNA水平,将两者作对比分析.结果 在各种组合模式中,均能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在HBsAg阳性标本中HBV-DNA含量明显高于HBsAg阴性的标本,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以HBsAg(+)、HBeAg(+)、抗-HBc(+)模式病毒含量最高,HBV-DNA阳性率为99.5%;HBsAg(+)、抗-HBe(+)、抗-HBc(+)次之,HBV-DNA阳性率为45.7%,;抗-HBc(+)、HBsAg阴性或阳性最低,HBV-DNA阳性率仅1 5.0%.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DNA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综合分析两者检测结果,更能准确地判断HBV是否复制及有无传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