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银瑞  金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54-54
目的:总结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经验,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232例食管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器械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国产常州WGWB-26型吻合器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手工吻合组行食管癌切除后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颈部胃食管吻合。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器械吻合组吻合时间少于手工吻合组(30±5分钟 vs 55±5分钟,P〈0.05),近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吻合组(0.8% vs 5.4%,0.8% vs9.8%,P〈0.05);器械吻合组随访1~15个月食管X线钡餐检查证实无吻合口狭窄。结论:使用吻合器行胃食管器械吻合,能增加吻合的可靠性,减少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赵鹏  李刚 《当代医学》2011,17(25):77-78
目的探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7例食管癌病人采用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与同期105例采用传统的胃食管单纯吻合法对照研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24个月,通过食道吞钡或胃镜检查,术后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内翻组为2.4%、0%和3.6%;而传统吻合组为9.5%、4.8%和12.4%,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单层内翻组发生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及胃食管反流明显低于传统吻合组。结论弧形单层内翻胃食管吻合术有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发生率的优点,符合食管胃连接的生理需要,减少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有效减轻病人术后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管状胃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食管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行食管癌根治术加消化道重建术,对照组采用全胃代替食管重建消化道,研究组采用管状胃代替食管重建消化道,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肺部感染等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替食管重建消化道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好,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研究食管胃壁内吻合术与机械吻合术在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135例食管癌患者手术中,70例采用食管胃壁内吻合术,65例采取机械吻合术.然后将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食管反流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壁内吻合术70例中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反流性食管炎2例(2.9%);行机械吻合术65例患者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1.5%),发生吻合口狭窄6例(9.2%),反流性食管炎12例(18.5%),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机械吻合术(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手术中食管胃壁内吻合术在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方面优于机械吻合术.  相似文献   

5.
吴俊波  吴宇生  林涛 《中外医疗》2013,(29):20-21,4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1例常规食管癌切除加食管胃吻合手术组(A组)和71例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管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导管引流量均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高位胸顶吻合加纵膈胸膜减张覆盖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是老年食管癌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管形胃代食管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管形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7年8月-2008年8月同期对比40例管形胃组和40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消化道症状和用药的情况及胃镜、钡餐复查的情况。管形胃组切除胃贲门部及胃小弯侧,原位移植入食管床替代切除的食管,与食管残端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管胃组术后早期心肺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随访6月管胃组与对照组比较无严重的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症及明显的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消化道动力药和制酸剂的量和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本术式重建消化道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在保证肿瘤切除率的同时,明显减少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更好的食管胃吻合技术,降低食管胃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行胃浆肌瓣式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100例,与同期食管胃常规插入式吻合100例行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该术式接近生理,能有效地减少食管癌根治颈部吻合术后并发症,特别在预防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疗效更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切除中应用改进的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5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管状胃组和全胃缝缩组,管状胃组80例,实施裁剪胃小弯保留大弯侧的管状胃代食管;全胃缝缩组76例,实施保留全胃缩缝胃小弯的管状胃代食管。比较两组在防止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管状胃组和全胃缝缩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减少胸胃综合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更加符合患者生理解剖要求,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励新健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5):539-540,554
目的探讨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方法 8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7例,采用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全胃行移至胸膜顶或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行管状胃右胸内吻合16例,颈部吻合21例。对照组行全胃行移至胸膜顶吻合22例,左颈部行食管断端胃吻合27例。对照组胃长度、切除胃小弯淋巴结数均小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胃长度、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1)。结论胃管状成形重建食管手术治疗食管癌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减轻了胸胃综合征症状和反流,提高了患者的生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意义和术后结果。方法:收集食管癌病例200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管状胃成形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常规胃代食管吻合术式。分析术后并发症,测定术后14天和1月肺功能,术后14天胸胃排空时间,并随访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术后14天和1月,研究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每次平均进食量和食物通过上消化道的平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无胸胃潴留。结论:管状胃能减少胸胃潴留和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唐胜军  张俭荣  唐烽  谭益 《重庆医学》2011,40(12):1181-1182,1184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管状胃与全胃食管吻合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31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155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全胃组155例采用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第3个月、术后第6个月检查肺功能及心功能。用改良EORTC QLQ C-30法行食管术后6个月的生命质量测评。结果 310例患者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1周肺功能及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管状胃组肺功能及心功能改善比全胃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管状胃组在身体功能和情感功能好于全胃组,反流症状低于全胃组。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相比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心功能影响较小,且生命质量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手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的10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管状胃组(A组,56例)和全胃组(B组,53例),另选取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52例).比较管状胃组和全胃代食管组患者在术中吻合口位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减压量、术后胃肠减压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食管测压、24 h pH值检测以及食管胃镜等方法,进行胸胃功能检测.结果:管状胃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和全胃组术后胸胃功能较对照组下降,但管状胃组疗效较好,3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术式食管癌术后胸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管状胃代食管术后胸围功能较全胃代食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食管癌病人手术实施直线切割缝合器胃小弯侧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64例病人中,无胸胃综合症、返流性食管炎及胸胃漏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以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病人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在胸上中段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胸上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管状胃组(30例)和全胃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3周检查患者肺功能.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管状胃组与全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胃组比较,术后3周管状胃组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传统全胃代食管术相比,管状胃代食管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其中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 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胃代食管腔p H监测,术后1、3月依据RDQ量表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统计术后1、3月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并发症;2组患者几乎均达到24 h的全程监测,同时组间比较监测总时间、立位监测时间、卧位监测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24 h反流次数及长返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反流持续最长时间与p H值<4.00的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全胃组,De 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1、3月的RDQ评分以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较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可为食管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3例符合条件、患有食管癌且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管状胃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均存在一定的胃食管反流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24 h酸反流次数、最长持续反流时间、pH值<4的总时间、以及pH值<4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均较低(P<0.05)。在治疗完成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食管炎症、糜烂、溃疡、以及吻合口异常,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管状胃加胃底重建减压食管癌术的疗效优于单纯的管状胃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133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133例中,男85例、女48例,均行食管癌切除胃重建食管手术,其中管状胃重建食管64例,全胃重建食管69例。管状胃重建食管者无吻合121瘘发生,全胃重建食管者3例发生吻合口瘘,前者体重下降、反流、胸胃综合征发生例数少于后者(分别为19与35例,2与38例,5与26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情感功能、饮食量、吞咽困难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管状胃重建食管术后患者近期牛存质量优于全胃重建食管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管状胃经胸骨后与食管床不同上提路径对食管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胃颈部吻合术中不同上提路径将85例确诊食管癌患者分为食管床组42例和胸骨后组43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胸骨后组胃管留置时间、胃液引流总量、肺部感染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食管床组,P〈0.01或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管状胃经胸骨后上提路径治疗食管癌效果确切,能够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和胃液引流总量,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和胸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