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背景:当肝移植胆管铸型诊断明确时移植肝因为胆道梗阻和反复感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胆管铸型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检测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胆管铸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从中筛选出可供早期诊断胆管铸型的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内镜诊治或胆道造影已经确定发生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5例的肝功能指标,其中胆管铸型组7例,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13例;以胆道内镜检查肝移植后胆道正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周,正常组与胆道并发症各分组受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移植后1个月胆管铸型组、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高于胆道正常组(P < 0.01),胆管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低于胆管铸型组(P < 0.05).提示胆管铸型是原位肝移植后潜在的并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可作为原位肝移植后胆管铸型组的预警指标,也是肝移植后鉴别黄疸原因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胆道镜检查和外科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背景:当肝移植胆管铸型诊断明确时移植肝因为胆道梗阻和反复感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胆管铸型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检测原位肝移植后发生胆管铸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肝功能,从中筛选出可供早期诊断胆管铸型的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胆道内镜诊治或胆道造影已经确定发生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25例的肝功能指标,其中胆管铸型组7例,胆管吻合口狭窄5例,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13例;以胆道内镜检查肝移植后胆道正常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1周,正常组与胆道并发症各分组受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移植后1个月胆管铸型组、胆管铸型并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高于胆道正常组(P〈0.01),胆管吻合口狭窄组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显著低于胆管铸型组(P〈0.05)。提示胆管铸型是原位肝移植后潜在的并发症,γ-谷氨酰转肽酶可作为原位肝移植后胆管铸型组的预警指标,也是肝移植后鉴别黄疸原因的重要参考指标和胆道镜检查和外科治疗的指征。  相似文献   

3.
背景:随着肝移植术后单纯胆管吻合所导致的胆道并发症明显下降,目前需要重视的是各种因素引起的胆管动脉血供受损所产生的缺血性胆管损害.目的:总结了胆道的解剖结构与胆管周围血管丛生理形态、肝移植对胆管周围血管丛的损伤及其导致胆道并发症的机制、以及如何预防胆管周围血管丛损伤.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CNKI 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10-12以前与肝移植和胆管周围血管丛相关内容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肝移植,胆管周围血管丛,胆道并发症,胆管微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或"liver transplantation,peribiliary vascular plexus,biliary complications,microcirculation of bile duct,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初检得到228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3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胆管的血供主要是由肝动脉通过胆管周围血管丛提供的,肝动脉的大部分终末分支形成胆管周围血管丛,承担胆管的血供和营养.在肝移植过程中胆管树潜在性遭受很多因素的损害,而大多数因素均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胆管周围血管丛进而导致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人工胆管设计和发展的最新进展。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OVID数据库1966-01/2006-10有关人工胆管的文献,检索词“artificial bile duc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1994-01/2006-10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有关人工胆管的文献,检索词“人工胆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选择与人工胆管相关的研究对比、经验总结、最新进展等文献,力求资料全面,排除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相关国内外文献51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9篇,采用32篇。其中关于人工胆管研究背景6篇,自体移植5篇,纳米技术相关2篇,干细胞技术相关5篇,机械胆管结构1篇,高分子材料2篇,最新进展11篇。资料综合:胆道手术一直是外科手术的难点,术后易发生胆管狭窄、反复胆道逆行感染乃至胆汁性肝硬化等并发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追求设计一种人工胆管来解决胆道修复与重建的难题。在自体移植、机械结构、纳米技术、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分别取得了各自进展。目前更加倾向于组织工程高分子材料。结论:人工胆管的设计研究虽然在多个方面获得进展,但因自体移植、机械结构、纳米技术以及干细胞技术各自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和限制,使其无法获得突破性成果,组织工程高分子材料成为人工胆管设计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肝移植)的胆道重建方式及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9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9例中260例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9例采用经典式肝移植.胆道重建过程中241例行胆管端端吻合,28例行胆肠吻合.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11例(4.1%),其中胆漏6例,胆道狭窄5例,均及时确诊治愈,无1例因术后胆道并发症而死亡.结论:胆漏与胆道狭窄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胆道并发症.良好的胆管血供与胆管吻合技术是防止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及时的内镜与影像学检查是诊治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学术背景:胆道手术后易发生胆管狭窄、反复胆道逆行感染乃至胆汁性肝硬化等并发症,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人工胆管替代物来解决胆道修复与重建的难题.目的:对长期以来的相关研究及文献进行回顾,综合人工胆管设计和应用的最新进展,以期设计出最合理的人工胆管替代物.检索策略:作者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pubmed.gov/)1950-01/2007-12有关人工胆管的文献,检索词为"atticial bile duct,stem cell,tissue engineering",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http://www.cnki.net)1994-01/2007-12有关人工胆管的文献,检索词为"人工胆管,干细胞,组织工程",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纳入标准:①有关人工胆管的实验与临床研究.②有关干细胞临床应用的研究.③有关组织工程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找全文.共收集到相关文献414篇,纳入37篇.文献评价:37篇文献中人工胆管研究背景10篇,自体移植5篇,干细胞技术5篇,纳米技术、机械胆管结构及高分子材料5篇,最新进展12篇.资料综合:通过对入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将人工胆管替代物从生物相容性材料和生物医学工程方面进行分析.人工胆管替代物在自体移植、机械结构、纳米技术、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分别取得了各自进展,目前更加倾向于组织工程高分子材料.更合理的人工胆管替代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人工胆管的设计研究虽然在多个方面获得进展,但因自体移植、机械结构、纳米技术以及干细胞技术各自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和限制,使其无法获得突破性成果.组织工程高分子材料成为目前人工胆管设计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及处理。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9年收治的7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致病高危因素,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介入时机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是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供肝灌注保存、供肝胆道修整、移植术中血管与胆道吻合技术及术后处理经验不足是造成胆瘘与胆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的主要因素。供肝热缺血时间延长是诱发胆泥形成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的主要因素(P〈0.01)。T管胆道外引流及胆肠吻合术患者较单纯胆道对端吻合患者术后早期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发病显著增加(P〈0.01)。腹主动脉采用UW液灌注病例术后胆泥形成、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发病均显著高于非UW液灌注病例(P〈0.05)。内镜及介入治疗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疗效满意,但对于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尤其是胆管铸型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有限。对于内镜及介入治疗无效者需再次肝移植。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与手术技巧、缺血再灌注损伤、胆道吻合方式、供肝灌注方式等因素有关。内镜和介入治疗对多数胆道并发症治疗有效。应重视胆道缺血性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的预防,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胆道金属支架再狭窄原因及支架置入的治疗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胆管支架再狭窄是胆管支架置入后主要的远期并发症,成为影响其应用的关键问题.目的:旨在通过支架置入方法探讨导致胆道金属支架再狭窄的原因,同时评价支架置入方法治疗支架再狭窄的效果,寻找预防支架再狭窄的对策.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和维普数据库1989-01/2009-08相关文献.在标题和摘要中以"biliary metal stent,reobstruct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或"胆管支架,再狭窄,介入治疗"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胆管支架再狭窄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71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关于胆管支架再狭窄分析及处理的22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肿瘤生长、胆砂形成及炎性增生为引起胆道金属支架再狭窄的主要原因.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胆道内支架置入为治疗支架再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同时注意术前患者一般状况的改善,及时发现和控制胆系感染,减少并发症,加强术后综合治疗,有望使支架开通时间延长,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课题拟进一步明晰认识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病因并确立早期防治措施.方法:①对象: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于2002-04/2007-09完成的254例原位肝移植患者中,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者33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②方法:胆管重建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术.并发胆漏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球囊扩张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严重者行二次肝移植术.结果:18例胆漏患者均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9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球囊扩张术治愈,其中3例放置了胆道支架;6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2例接受了二次肝移植,2例恢复不佳.结论:改进手术方法、缩短移植物冷热缺血时间及保护胆管血供可降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处理得当患者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0.
背景:尽管肝移植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移植后感染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问题,其中肺部感染是肝移植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并发症,也是导致移植后患者步匕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就近年来肝移植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为肝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意见.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5/2009 SPRINGER数据库(http://springer.lib.tsinghua.edu.cn/home/main.mpx)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dlib.cnki.net/kns50/)有关肝移植后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常见病原体、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liver transplantation,pulmonary infection,treatment",中文检索词为"肿移植,肺部感染,治疗".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217篇文献,最终纳入29篇文献进一步分析.结果提示肝移植后肺部感染的合理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于提高肝移植效果至关重要.肝移植临床医生应根据本地区、本单位致病微生物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际医疗条件结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修正诊断与治疗,制定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由于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时,没有特征性体征,此种并发症很难发现。MRI特别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一种具有安全、准确、非侵袭性特点,可用于综合评估移植后肝脏功能和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目的:评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移植术后胆系的显示以及诊断胆管并发症的价值。设计:对比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对象:于2003-01/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接受影像学检查肝移植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40-58岁。术前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例,重症肝硬化11例。10例行原位经典式肝移植,3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所有胆管吻合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移植后至首次MR检查时间15d-1年。所有患者对检测项目均知情同意。方法:1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均用磁共振快速自选回波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常规扫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各序图像特点。主要观察指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重建胆道和胆道并发症的显示。结果:3例患者胆管管径正常,吻合口无狭窄。1例厚层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管未显影。胆管扩张8例;胆管狭窄5例;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管残端黏液囊肿2例;T管拔管后胆漏1例;排斥反应2例。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仅可显示肝移植术后外科重建胆道的影像,而且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可引起移植后肝失功,超声是移植肝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目的:探讨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纳入92例肝移植患者,男81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其中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90例,活体部分肝移植2例;胆道重建方式均为胆管-胆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后常规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着重分析患者有无胆漏、胆道狭窄、胆泥或胆石形成,部分患者于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14例:胆漏5例;胆道狭窄4例,其中吻合口狭窄2例,非吻合口狭窄2例;4例胆泥形成;1例胆管结石。提示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choledocho-choledochostomy stricture is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complications occurring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Toda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ay be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ologic approaches for the diagnosis;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f the stenosis, avoiding more invasive surgery. Biliary flow through a strictured anastomosis definitely improves after endoscopic stenting which, in most cases, resolves the biliary obstruction syndrome; moreover, the stent could allow restoration of the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integrity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We have successfully treated eight liver transplanted patients with biliary anastomotic stenosis by endoscopic stenting of the common bile duct or by balloon dilation (one patient). The stents were replaced every 3 to 4 months and then removed after 1 year of follow-up. We observed one patient with acute cholangitis due to the clogging of the prosthetic device.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主要是胆管吻合口的狭窄,介入球囊扩张只能暂时通畅胆道,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目的:观察应用胆道内镜技术诊断和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管狭窄的效果。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分析,于2001—07/2005—10在大连市肝胆外科研究所,大连市友谊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10例,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住院患者4例均在行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狭窄。 对象:纳入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肝移植术均采用供、受者胆管端一端吻合。 方法:对1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狭窄的病例进行胆道内镜的诊断和分析,同时采用胆道镜下球囊扩张后支撑管方法治疗肝移植后胆道狭窄。 主要观察指标:T管造影、内镜下肝内外胆管黏膜直观:结石的分布、吻合口胆管黏膜的;供-受体胆管吻合口的愈合情况:炎症水肿的情况、狭窄;经内镜取石、狭窄扩张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复查。结果:①胆管狭窄的诊断:经胆道造影和内镜诊断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其中1例是结石导致的狭窄假象;非吻合口狭窄1例。②胆管狭窄的治疗:通过胆道造影明确的吻合口狭窄中,1例采取球囊扩张1次治愈,2例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网篮取石芊鼻胆引流术后仍然发生胆系感染和黄疸而行手术以及纤维胆道镜治疗。通过T型管造影,1例发现条状负影,无狭窄,纤维胆道镜观察胆管吻合口愈合佳,黏膜移行良好;2例肝内显影差或不显影而呈胆管消失改变,纤维胆道镜取净结石后,扩张吻合口的狭窄后支撑三四个月后狭窄消失,黏膜移行良好。8例肝内外胆管显影模糊,肝外和肝内Ⅰ、Ⅱ级胆管有条索状、柱状、树枝状负影和非吻合性狭窄征象,纤维胆道镜观察取净结石后观察吻合口处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充血水肿,扩张支撑平均2.5个月后,狭窄消失,黏膜移行佳。1例造影提示吻合口狭窄,狭窄扩张后,内镜观察未发现结石,支撑2个月后拔管治愈。结论:胆道内镜可直观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情况,进行可靠的诊断,并有效完成支撑管扩张治疗胆管狭窄。  相似文献   

15.
仲恒高  范志宁  缪林  刘政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1):1133-1135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患者,共行ERCP124次,其中行ERCP次数最少为1次,最多为17次,平均为3.54次。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扩张、EST、取石、鼻胆管引流、内支架置入等治疗。结果13例为单纯的胆道吻合口狭窄,经胆道扩张后胆道梗阻症状解除,其中1例术后4个月因肝癌远处转移死亡;3例为单纯吻合口胆瘘,经EST及支撑管,胆瘘愈合;7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经EST及胆道扩张后放入支撑管,胆瘘愈合;12例胆道狭窄合并狭窄上端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经胆道扩张后取出部分结石。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酶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对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安全而有效,避免了患者再次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Biliary tract and gallbladder disease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liver disease awaiting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ay increase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biliary tract and gallbladder diseases to avoid complications and maintain their candidacy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7.
Biliary plastic stenting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benign biliary diseases.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surgery of the biliary tract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are amenable to endoscopic treatment by plastic stenting. Insertion of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lastic stents is currently the method of choice to treat postoperative biliary strictures. Benign biliary strictures secondary to chronic pancreatitis or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may benefit from plastic stenting in select cases. There is a role for plastic stent placement in nonoperative candidate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and in patients with irretrievable bile duct stones.  相似文献   

18.
背景:既往文献主要探讨胆道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而较少文献报道如何改进具体手术技巧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过程中胆道相关手术技巧对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的475例患者肝移植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相关手术技术变化之间的关系,归纳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胆道并发症的具体措施。 结果与结论:475例肝移植患者肝移植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36例(7.6%),包括胆管非吻合口狭窄(n=19,4.0%)、胆管吻合口狭窄(n=7,1.5%)、移植后胆瘘(n=3,0.6%)、胆总管迂曲(n=3,0.6%)、胆总管结石残留(n=1,0.2%)、远期胆总管结石(n=3,0.6%)。统计结果显示胆道吻合方式对非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临床显示留置“T”形管组造成胆管狭窄的可能性小于其他两组,但统计学显示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肠系膜上静脉插管取肝和取肝时即进行胆道灌注可降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P=0.013和 P=0.018,OR=0.26和OR=0.28),取肝时即对胆道进行灌注可明显降低非吻合口胆管狭窄的发生率(P=0.001,OR=0.09)。同时,修肝时尽量减少供、受者胆道血供的丢失、于肝脏膈面垫高肝脏进行胆道吻合等手术技巧均可降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其常见问题,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球囊扩张或单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已成为改善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有效方式。 目的:通过病例随访评价经皮胆道内球囊扩张及肝胆管引流对原位肝移植后胆管狭窄治疗的有效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为1999—07/2007—0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放射科接受经皮胆道内治疗的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患者53例。男46例,女7例,年龄17~64岁。所有患者都因肝移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经CT或MRI证实为胆道梗阻。 方法:53例中50例患者接受了经皮经肝胆管引流,36例常规通过右侧肝内胆管进行,14例患者接受了双侧(左侧和右侧肝内胆管)肝胆管引流,其中6例是在第2次治疗中对左侧肝内肝管引流:13例同时进行了胆道球囊扩张:3例患者进行了单纯球囊扩张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对53例患者进行平均9.6个月的随访,观察经皮胆道内干预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致黄疸的控制情况。 结果:1例患者带T管治疗随访至1个月时由于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1例患者经皮经肝胆管引流随访至1个月时肝功能衰竭自动出院,51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黄疸情况均缓解甚至治愈,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甚至正常。一次有效率达79%(42/53),11例患者(21%,11/53)需要多次治疗,其中5例为第~次治疗失败,6例因黄疸复发。治疗与随访过程中未出现与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原位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采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和球囊扩张治疗安全性较高,未见特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