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后因出血多而使循环无法维持或发生心脏压塞,需行再次开胸止血或解除心脏压塞。我科1985年1月~1998年6月共行CPB心内直视手术1096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2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  相似文献   

2.
黄胜  黄留保 《广西医学》2001,23(5):1243-1243
许多心内直视手术都需要阻断升主动脉 ,使心脏内无血供、术野清楚 ,心内直视手术中 ,主动脉阻断心脏停搏后 ,心肌难免遭受缺血、缺氧的损伤。此阶段的心肌保护非常重要 ,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是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技术。我院自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6月已在 11例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1例氧合血心肌保护液灌注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7例 ,年龄 31~ 5 7岁 ,体重 35~6 3kg ,心功能Ⅱ~Ⅳ级 ,11例病例…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围术期胃液pH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西京医院 1999 0 6 / 2 0 0 0 0 1对 4 4 (男 2 1,女 2 3)例患者进行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心脏手术围术期胃液 pH监测 ,患者年龄 4~ 6 1岁 ,均为体外循环时间>6 0min的心脏手术 ;均采用全麻 ,中度低温CPB下进行手术 .术前常规置入胃管 ,应用 pHS 2 5液晶数字酸度计测量胃液 pH .分别在术前 12h、麻醉诱导后、CPB 30和 6 0min(或开放升主动脉钳前 )、术后 1、4、14和 38h从胃管中吸取胃液进行 pH测定、镜检 (红细胞计数 )和潜血试验 .每次取标本后吸净胃液以…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 995~ 1 999年共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约 1 50例 ,其中发生升主动脉插管意外 3例。现就其临床经过及处理报道如下。1 病 例例 1 :女 ,9岁。体重 2 2kg。术前诊断室间隔缺损(VSD)。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 ,并行循环开始动脉灌注流量 ( 2 0~ 3 0 )ml·kg-1·min-1,泵压高达3 4 66~ 4 0 0 0kPa,平均动脉压 (MAP) 2 67~ 4 0 0kPa,心脏胀满 ,以左心为著。经台上反复调整未能奏效 ,后请上级医师调整插管方向 ,方恢复正常体外循环 ,泵压立即降为 1 6 0 0kPa,全过程约 7~ 8分钟。术后给予适当高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不阻断主动脉,在心脏空跳状态下施行心内直视术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二尖瓣替换术14例,预充液以生理盐水为主,晶胶比为0.52~0.78,稀释后Hb68~96g/L。心肺转流中维持鼻咽温(33.1±0.9)℃,灌注流量(94±28)ml·kg-1·min-1,灌注压(9.5±0.7)kPa。转流前、中、停机后30min,分别抽取动脉血测血气及血清电解质。结果转流中、停机后30min与转流前比较,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无显著变化。开放上下腔束带后(10.9±4.9)min均一次停机成功,术后无低心排、心包填塞及脑、肺、肾的并发症。结论浅低温CPB不阻断主动脉,维持心脏空跳下心内直视术,有利于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且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558例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 558例患者均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做心脏停跳液灌注,转机后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其中115例低体重复杂先心患者降温,使心脏完全停跳后行心内操作,余均在低温或常温心脏跳动下行心内操作;体外循环时间8~135分钟平均36.79分。结果 死亡7例,余均痊出院。经术后1~2年随访428例,除7例VSD(室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时间对胃粘膜Pco2,胃粘膜pH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6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按体外循环(CPB)时间分为短于100min(A组)及超过100min(B组)两组,以观察CPB时间对胃粘膜Pco2及胃粘膜pH(pHi)的影响。结果显示,停机前两组病人胃粘膜Pco2显著增高,pHi显著降低,尤以B组为著。术后A组未见并发症,B组3例病人发生致命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提示低温CPB时间越长,胃粘膜酸中毒越重,术后可能发生致命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心脏外科临床常见的心内直视术多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中施行。自 1997年 9月起 ,我科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手术时间短 ,不阻断主动脉 ,心肌无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害[1] ,病人恢复快 ,并发症少 ,临床效果好 ,术后多巴胺用量比对照组少 ,术后监测项目优于过去的手术方法 ,现将监护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心跳中手术病人 (观察组 ) 12例 ,其中男 5例 ,女 7例 ,年龄6 .5~ 15岁 ,体重 16~ 31kg ,房间隔缺损 4例 ,室间隔缺损 6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术后无频发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随机抽样调查心停跳…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血管调节肽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的变经,探讨其临床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20例CBP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中ET,CGRP,NPY的含量,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进行t检验。结果CBP术中及术后24h血浆中ET含量(P〈0.01),CBP术中及术后24h血浆中CGRP(P〈0.01),CBP术中及术后24h血浆中NPY(P〈0.01)明显高于前。结论ET,NP  相似文献   

10.
将16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按体外循环(CPB)时间分为短于100min(A组)及超过100min(B组)两组,以观察CPB时间对胃粘膜Pco2及胃粘膜pH(pHi)的影响。结果显示,停机前两组病人胃粘膜Pco2显著增高,pHi显著降低,尤以B组为著。术后A组未见并发症,B组3例病人发生致命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提示低温CPB时间越长,胃粘膜酸中毒越重,术后可能发生致命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6年4月开始应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手术基本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后不阻断主动脉,术中鼻温维持在34℃~38℃,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手术.本组始终维持窦性心律,腔静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1分~2分,心内操作结束后不需进行心脏复苏,不需复温,停止体外循环,结束手术.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总结1080例体外循环(CPB)术后出血防治经验。方法1080例均在全麻低温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先心病876例,瓣膜置换204例,二尖瓣置换152例,双瓣置换52例。升主阻断时间:先心病10~89min(286±149),瓣膜置换34~98min(43±172)。结果1080例术中出血18例(165%),死亡4例(占术后出血病例222%),儿童出血8例(091%),成人10例(49%),后者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儿童(P<001),术后出血常见原因:活动性出血(11/18)、DIC(3/18)、鱼精蛋白用量不足(2/18)、左室破裂(1/18)和主动脉后壁损伤(1/18)。结论CPB术后出血量小者可采用保守治疗。有下述情况应开胸探查:术后出血量持续增多,成人连续3h,出血量>200ml/h,儿童>100ml/h;术后8~24h,胸片上示纵隔影明显增宽;心包纵隔引流量突然增加,提示心脏、大血管切口出血或左室破裂;出现急性心包填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我们采用右侧腋下小切口实施心脏直视手术8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56例;年龄7个月~59(8.0±9.1)岁;病种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21例(不停跳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例,二尖瓣成形1例),室间隔缺损60例(同期行右室流出道疏通4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右室双出口1例。回顾分析体外循环中主动脉插管选择、灌注方法、灌注压力、转流时间以及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主动脉弯头插管69例,直头插管14例;其中弯头插管出现高阻力泵压5例,1例更换为直头插管,其余4例调整插管位置后泵压恢复正常;直头插管中无高阻力泵压出现。体外循环时间21~185(66.9±32.3)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122(32.5±25.5)min。80例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96.4%。3例经电击除颤1次后心脏复跳。全部病例都顺利脱机。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右侧腋下小切口选择性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切口美观等优点;稳定可靠的体外循环、正确的管理以及紧急情况下的配合处置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我科1080例体外循环(CPB)术后急性心包填塞(ACT)的防治经验。临床资料:全组病例1080例,先心病876例,瓣膜置换204例,全部手术均在全麻低温CPB下完成心内操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先心病10~89min(286±149min),瓣膜置换34~68min(432±72min)。结果:全组发生ACT16例(148%),14例为全心性心包填塞,2例为局限性心包填塞。16例ACT主要原因包括活动性出血(6/16),试用凝血酶冲洗纵隔创面(6/16),心包、纵隔引流管管理不善(4/16)。16例中无1例死亡。结论:ACT的预防在于手术中彻底止血,术后定期挤压引流管。纵隔创面忌用凝血制剂冲洗。ACT一经诊断,应及时开胸探查止血,清除血块,解除心脏压塞。  相似文献   

15.
介绍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方法:自1993年7月~1999年6月,经正中或 前外胸切口,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14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67例,室间隔缺损35例,部 分性房室共同通道16例,法乐三联症13例,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3例,二尖瓣替换术 2例。结果: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42.3min,平均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1.5min,术后恢复良好,无低心排、严重心 律失常、栓塞及脑部并发症,全部治愈。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 用,可广泛用于包括左右心系统相通的许多心内手术及二尖瓣替换术等。此技术的主要环节是预防术中心室纤 颤和动脉气栓。  相似文献   

16.
熊靖 《广西医学》1997,19(5):912-914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配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熊靖常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是90年代CPB术中又一创新的外科手术。其特点是术中不降温,不阻断主动脉,仅阻断上,下腔静脉,使心脏获得正常血液供应,保持窦性空搏。避免了因阻断...  相似文献   

17.
我院 1998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完成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直视手术 76例 ,其中应用抑肽酶 5 0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均完成CPB下心脏直视手术 ,其中男 36例 ,女 4 0例。年龄 2~ 5 4岁 ,平均年龄 36岁。手术类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2 0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2 2例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 6例 ,单心房矫治术 1例 ,马凡氏综合征行Robin Seck手术 1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 1例 ,单纯二尖瓣膜置换术 8例 ,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 6例 ,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 9例 ,三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时的体外循环对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8例心脏病手术患者分别于麻醉前,CPB前,CPB10min,CPB30min,心脏复跳后5min,CPB结束时抽取血标本测定血糖,胰岛素含量。结果;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在CPB期和CPB结束时显著高于CPB前,麻醉前CPB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CPB期胰岛期水平增加,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下降,机体发生胰岛纱耐  相似文献   

19.
在全外循环中,应用瞬间高流量灌注法,为7例病人施行心内直视手术。CPB期间灌注压均在10-12kPa,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无1例出现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并发症。此法可产生类似搏动性血流的效果。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液淤滞,促进淋巴回流,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保护其功能,减少DPB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右前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10年6月,采用右前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下修补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5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0例,室间隔缺损3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体外循环时间15~70min,平均(30.0±7.5)min,术后胸管引流40~110ml,平均(80.0±23.6)ml,术后12例出现血红蛋白尿。结论右前胸小切口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室颤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对一些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