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42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卢钺成  曾慧倩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1775-1776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否可导致产时和产后短期内发病率的增加。方法:电脑检索本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病历资料,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共有420例,单纯行剖宫产的有335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血色素改变、手术时间、产后住院时间、产后发热率和出血率。结果:肌瘤切除组出血率高于单纯剖宫产组(P<0.01),但在产后发热率、手术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恰当选择病例并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及60例妊娠未合并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恢复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恰当选择病例并由有经验的手术医生进行手术,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行性及其安全性,旨在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及有力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剖宫产且一同做切除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共有120例,将这些患者共同构成一个实验组;选出同一时期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且仅行剖宫产术的240例患者,以此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比较发现术中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身体恢复状况以及产褥病率等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O.05。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实验组比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且仅行剖宫产术组的手术时间要长,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验比较丰富的妇产科医生而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剖宫产且一同切除子宫肌瘤手术应有选择性的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妇产科医生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可以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研究组)及同期120例妊娠未合并子宫肌瘤,仅行剖宫产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t=56.54,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性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顺性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32例(观察组),与妊娠无子宫肌瘤单纯行削寓产术60例(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阴道出血量及术后3d内体温情况差异均尢显著性。结论选择性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初产妇的影响。方法:将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2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实施单纯剖宫产术的12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缩宫素用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产褥病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缩宫素用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产褥病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与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妊娠后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79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为86例单纯剖宫产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除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07~2010年我院及妇幼保健医院105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及106例仅行训宫产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缩宫素用量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恢复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肌瘤.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7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妇女作为研究组,采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同期行剖宫产术的健康妊娠妇女7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术前及术后24 h血红蛋白、缩宫素用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产褥病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恶露持续时间、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稍多,但并不增加剖宫产并发症及对新生儿不良影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谢国秋 《药物与人》2014,(8):191-192
目的:观察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产妇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12月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7例进行观察。对照组单纯行剖宫产术,研究组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剖宫产术。研究组术中见单发肌瘤62例,多发肌瘤25例。研究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赵晓霖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513-151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剖宫产的安全性和剖宫产率。方法对天津市和平区妇产科医院2003年2月~2005年2月住院459例剖宫产分娩产妇,进行剖宫产指征、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459例剖宫产产妇占同期产妇总数(1 001例)的45.9%,其中,初产妇409例,占89.1%;经产妇50例,占10.9%。剖宫产出血例数及感染例数明显高于同期阴道分娩者(P<0.01)。结论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才能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再次剖宫产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4例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术中所见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发生率均较第一次剖宫产高.围产儿发生死胎、早产、新生儿窒息率也增加。结论:应严把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孕产妇分娩风险及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升高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分析6年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方法:对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1999~2004年3638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手术指征变化。结果:平均剖宫产率为41.94%,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1999年为35.50%,最高2003年达49.49%,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盆不称逐渐下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逐渐上升。2002年后社会因素位居第1位。结论:剖宫产率的增加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加强孕产期监护和产程观察,提高医务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改变服务模式,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院2310例剖宫产手术进行分析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探讨如何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剖宫产术孕妇23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按比例依次是:社会因素(33.65%)、瘢痕子宫(25.22%)、巨大儿(9.7%)、头盆不称(7.34%)、羊水过少(5.83%)、胎位异常(5.04%)。胎儿宫内窘迫(5.83%)等。结论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应采取开展产前学习,通过产前对孕妇及家属教育,并详细地了解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相关知识,同时医务人员要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重视产程的观察和产程处理,提高产科质量和提供优质服务,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75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剖宫产术中出血常见原因为宫缩乏力、切口延撕、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经积极抢救其中14例行子宫切除术,无1例产妇死亡。结论:剖宫产术前手术指征把握准确术中切口位置长度,病因给予相应处理,可降低产妇病死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5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大出血中,胎盘因素占50%,宫缩乏力占42.31%,子宫切口裂伤出血占5.77%,羊水栓塞占1.92%。治疗结果中,子宫切除5例,占剖宫产术的0.105%(5/4766)。结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应针对病因迅速采取有效止血方法,可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原因及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5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大出血中,胎盘因素占50%,宫缩乏力占42.31%,子宫切口裂伤出血占5.77%,羊水栓塞占1.92%。治疗结果中,子宫切除5例,占剖宫产术的0.105%(5/4766)。结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应针对病因迅速采取有效止血方法,可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  相似文献   

18.
305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感染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调阅305份剖宫产病历,利用计算机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情况、用药种类及频度、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305例剖宫产病例全部应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用率100.00%;应用品种有头孢曲松、青霉素、林可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庆大霉素等,其中294例应用1种药物,占剖宫产围手术期病例的96.39%。结论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绝大多数合理,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杀灭细菌,预防内源性或外源性感染,降低剖宫产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手术难易程度及盆腔粘连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50例为观察组,首次行传统剖宫产再次剖宫产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再次剖宫产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结果观察组进腹时间、取出胎儿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产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观察组发生率高俨〈0.05)。结论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腹壁及腹腔粘连程度严重,增加手术难度,因此选择该术式时应充分考虑其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妊高症患者行剖宫产术的围麻醉期处理及其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3年期间收治的130例重度妊高症剖宫产患者病例资料。结果130例剖宫产麻醉中,21例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49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60例患者采用了全身麻醉的方式,入ICU及回病房比例硬外组(77%,23%),腰硬联合组(34%,66%),全麻组(70%,30%)。三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及术前MAP无显著差异(P〉0.05).仅血小板计数(Plt)在GA组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组与腰硬联合麻醉组(P〈0.05)。不同麻醉方式的患者术中母婴情况比较:新生儿1min及5min Apgar评分小于7分占百分率全麻组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而腰硬联合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无差别。三组患者的术中最低血压、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肺水肿发生率、术中输入胶体液及晶体液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入住ICU比较:腰硬联合麻醉组(35%)低于全麻组(73%)及硬膜外麻醉(81%)。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解痉、降压:麻醉中加强监测及调控。加强术中液体管理,对防治母婴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