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型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而高胰岛素血症于Ⅱ型糖尿病发病之前即已出现,其对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尚不清楚。该文以荟萃多项前瞻性研究的结果来估价高胰岛素血症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并评价不同的研究特点对这种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关系 ,建立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 [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 (ChinaMulti provincialCohortStudy ,CMCS) ]共 3172 8人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 1992~ 2 0 0 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 (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10年累积平均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男性是 1 4 1% ,女性是 0 6 0 %。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病率男性是 2 0 2 % ,女性是 1 37%。 (2 )利用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概率 ,结果显示 :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 ,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有协同作用 ,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强度有所差别。 (3)我国 35~ 6 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95 4 % ,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4 6 % ,发病危险概率≥ 2 0 %者只占 0 8%。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 2 5 5 %发生在发病危险概率≥ 10 %的人群中。结论 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评估比相对危险度具有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评价不同个体的心血管病危险时不应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0年 (1992年至 2 0 0 2年 )变化趋势。方法 :1992年在北京大学和首钢地区建立了年龄为 35~ 6 4岁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 ,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 ,在 2 0 0 2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该研究对 1992年参加调查的 35~ 4 4岁人群 ,同时参加了 2 0 0 2年调查且资料完整的 12 0 3人的 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1992年至 2 0 0 2年北京地区 35~ 4 4岁青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甘油三酯 (TG)变化幅度最大 ,10年间上升了 5 0 . 3%。其次为总胆固醇 (TC) ,增加了 16 . 6 %。2 10年间男女两性危险因素水平均呈增加变化 ,但女性多个危险因素增加的幅度大于男性。 3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由 1992年的 4 1 9%上升到 2 0 0 2年的6 9. 8%。青年人群超重肥胖率由 4 7. 4 %上升到 6 8. 3%。结论 :北京地区 35~ 4 4岁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10年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均呈上升变化 ,其中血脂水平增加的幅度最大。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平均水平上升的幅度大于男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北京地区的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应该更加重视控制青年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增高的发生率及其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入选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50~80岁的中老年人,检测AASI并调查其一般资料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AASI增高的发生率及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AASI增高的发生率为14.7%(138/940),其中男性为12.1% (63/520),女性为17.8%(75/420).AASI增高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是女性、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史.结论 AASI增高与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血管病危险人群的一种无创、简单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危险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探讨,着重介绍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
踝臂指数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人群踝臂指数作为新的危险因素预测指标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自2007年1月至2007年7月我院住院患者,均有1个以上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取其资料完整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除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外,在年龄、性别等因素与研究对象相匹配3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血压,并进行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检查,包括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采用Md2双向多普勒超声仪,8 MHz新一带宽幅多普勒探头进行踝臂指数的测量及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踝臂指数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的关系.结果 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为低踝臂指数(踝臂指数<0.9)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男性踝臂指数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血糖、血压和吸烟;女性踝臂指数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血糖和吸烟.结论 踝臂指数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聚集关系.踝臂指数与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相关;踝臂指数值降低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7.
发生先兆子痫的妇女,日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增加;而有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的妇女较易发生先兆子痫,最近有两项研究提示两者有着共同的病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分析了1984-1999年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开展的5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资料,比较北京市人群15年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变化特点,为人群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大量研究表明,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是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及作用强度有所差别。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冠心病不同危险因素的作用强度是否存在差异已经引起重视,并陆续有研究分析这方面的影响,但是,这些研究规模较小。本研究主要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不同性别作用的差异,为冠心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  相似文献   

10.
发生先兆子痫的妇女,日后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增加;而有心血管病危险因子的妇女较易发生先兆子痫,最近有两项研究提示两者有着共同的病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1.
Wang W  Zhao D  Sun JY  Wang WH  Cheng J  Liu J  Qin LP  Liu S  Wu ZS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33-1137
目的描述在中国35—64岁人群中,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的特点。比较传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数据为基础,该队列由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27249人和1996年到1999年又加入的3129人所组成,共30378人。本研究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1992--2003年期间发生的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冠心病事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累积人年发病率分别为114/100000、209/100000和73/100000。(2)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病的亚组人群基线时有84%~89%的人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高于无心血管病的亚组人群(64.7%,P〈0.01)。(3)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及作用强度有所差别:对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影响因素根据强度依次为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的影响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吸烟和肥胖;对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只有高血压。结论在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不同的危险因素对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存在差别。我国人群不同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将影响不同类型心血管。  相似文献   

12.
康康  谭树凤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4):297-298,329
目的:探讨杭州社区人群脂肪肝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2734例杭州居民,分析脂肪肝与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空腹血糖(FPG)、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13.
既往几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及一项随机临床试验均显示食用花生对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具有有益影响。因此,日本大阪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Ikehara等在日本人群中探讨了食用花生与心血管病风险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73593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关系研究/郭丹杰…//中华内科杂志一1”7.36(们一25()~252 对106例高血压和32例正常人的观察表明: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时,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为一1.48士0.09(正常组值),随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增加,指数亦明显,轻(2项危险因素)、重度()3项.危险因素)聚集的指数分别为一1.蚝土0.17和~2.14士0.2],高于正常人(p<。.()l)。女性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二0.378,尸<0.us),绝经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指出虽证明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性有关,但冠心病是否继发于胰岛索抵抗以及与高血压的关系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1984—1999年北京城乡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对比并评价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分别于1984—1985年,1988—1989年,1993年,1996年和1999年采用相同的方法,在北京市25~64岁人群中进行了5次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按性别、城乡分组,比较各种危险因素在城乡人群中的不同变化趋势。结果:从1984—1999年,北京市城乡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1.城市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城市男性的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而农村人群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则均呈上升趋势。2·各组人群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15年间,城乡男性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每年分别增加0·06mmol/L(2·3mg/dL)和0·08mmol/L(3·1mg/dL)。3·除城市女性外,其他各组人群的体重指数(BMI)水平、腰围、超重+肥胖率(BMI≥24)、肥胖率(BMI≥28)和腹型肥胖率均呈上升趋势。4·吸烟支数和吸烟率在农村男性中呈上升趋势,在其他各组人群中则呈现下降趋势。尤其在女性中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北京城乡人群的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农村人群的危险因素水平普遍高于城市人群,均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加强对农村人群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副高职称以上群体1994年、2004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指导这一群体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方法:分别于1994年和2004年体检对象中选择年龄为30~89岁、副高职称以上的教职工,测量血压、血脂和血糖3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询问病史;整理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在逐步增加;女性在50岁之前的检出率较低,50岁之后,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与10年前相比,2004年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检出率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是高校教职工的高发病,应加强这一人群的健康教育,做好心血管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年龄、绝经年限与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上海心脏健康研究队列2010年6月至7月所做的4 049名40~70周岁女性居民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资料,将研究对象分成6个年龄组,分析年龄、绝经年限与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度正相关(P<0.01),年龄越大,危险因素聚集程度越高;在控制年龄因素后,绝经年限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程度高度正相关(P<0.01),绝经年限越长,危险因素聚集程度越高。结论:需加强绝经期前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工作,同一年龄阶段妇女中尤其需针对早绝经者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代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Zhang WZ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21-722
心血管病是导致病残和死亡的主要疾病。心血管病发生的现代概念是建立在心血管事件链基础上的心血管危险。心血管危险定义为一段时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概率,由心血管危险因素产生靶器官损害,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左心室肥厚,然后导致冠心病与脑卒中事件,直至心力衰竭和死亡。这个概念的重要意义之一,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应该通过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来减少心血管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吸烟是目前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不仅因为这些危险因素独立地影响心血管病的发生,而且这些危险因素存在广泛和影响强烈。通常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导致心血管病发生,对心血管病发生和预后起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明市三元区公务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情况,以便指导其防治工作.方法:分别从2005年和2010年体检对象中随机选择年龄为30~89岁的公务员,测量血压、血脂、血糖3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询问病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在逐渐升高;女性在50岁之前的检出率较低,50岁之...  相似文献   

20.
正从1980年以来,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已经增长了将近2倍。据估计,目前在年龄2~19岁的儿童中,肥胖约占17%,如果按这个比例计算,在美国,有约1270万的肥胖儿童。如果再加上超重儿童,美国约有2500万的超重/肥胖儿童(占30%),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除了这个数据本身,数据背后的意义更值得关注。肥胖儿童的心血管病风险明显增加:他们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更高,发生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比例更多。研究显示,有70%的肥胖儿童至少有1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39%的肥胖儿童有≥2项的危险因素。这些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及肥胖不仅与儿童心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