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激发前后肺功能改变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2例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群85例为对照组,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激发实验。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激发后FEV1%、FVC%、PEF均降低,与对照组激发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F25%~75%、FEF75%、FEF50%激发后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激发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FEF25%~75%、FEF75%与对照组激发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做支气管激发实验后,检查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尤其是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FEF75%、FEF25%~75%的改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筛查,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不失为一种有效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肺功能水平检测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CVA发作期、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各35例,以及健康对照患儿35例,分别检测3组儿童血清总IgE、外周血EOS绝对值以及肺功能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VA组与哮喘组患儿的血清总IgE、外周血EOS绝对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CVA组与哮喘组患儿EV1%、FEV1/FVC%、PEF%水平虽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EF25%、FEF50%、FEF7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吸药后,CVA组与哮喘组患儿FEF25%、FEF50%、FEF75%水平均较吸药前明显改善(均P<0.01),而对照组吸药前、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疑似CVA患儿进行血清总IgE、外周血EOS,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且安全快速,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气道功能异常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入组100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按随访结果分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组与非CVA组,比较2组患者激发前基础状态下及激发结束时的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及小气道功能的变化率,分析各参数变化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2组激发后与激发前基础状态相比FVC、FVC%、FEV1、FEV1%、FEV1/FVC%、FEF25、FEF25%、FEF50、FEF50%、FEF75、FEF75%、MMEF、MMEF%均有明显下降(P<0.05),激发前及激发后CVA组的各项参数较非CVA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VA组FEF25%、FEF50%、FEF75%、MMEF%较非CVA组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VA组小气道异常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CVA组FEF25、FEF50、FEF75、MMEF变化率高于非CVA组(P<0.05).曲线下面积结果提示:FEV1变化率>FEF25变化率>FEF50变化率>FEV1变化量>MMEF变化率>FEF75变化率.结论 在激发前基础状态下及激发后,CVA患者大小气道功能均低于非CVA患者,FEF50变化率对CVA诊断的敏感度最高,重视小气道功能异常能协助临床早期发现CVA.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功能分析在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主要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另取典型哮喘患者和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各100例作为对照,比较三组受检者在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检测差异。结果分别对三组受检者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FVC、FEV1、PEF以及FEF25%~75%等指标的检测值进行比较,可见激发前,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项指标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典型哮喘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发后,三组患者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组患者的PEF、FEF25%~75%均显著下降,与激发前、激发后的典型哮喘组、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的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舒张试验,测定其气道高反应性及大小气道功能,以作为确定CVA诊断依据,并分析其大小气道发生变化的町能机瑚。方法 对45例可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及舒张试验,以FEV1(1S用力呼气量)、FEF20(用力呼气50%肺活量时平均流速)、气道阻力及气道反应性为测定指标。另设20人健康对照组。结果 45例可疑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中,34例做了激发试验,阳性26例。11人做了舒张试验,其中8例阳性。小气道功能异常23例。气道阻力增高3例。气道反应性增高28例,其中轻度增高22例,明显增高6例。CVA纽与对照组激发前的基础肺功能FEVJ无差异,但FEF50差异显著(P〈0.05),激发后AFEV1及FEF50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目前仍然是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和评估气道炎症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但对6~7岁的小儿依从性尚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
李海兰  王豫平 《广西医学》2009,31(8):1088-1090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了解CVA患者气道反应性情况。方法采用肺功能仪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分析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与16例健康对照组、30例典型哮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时CVA组及典型哮喘组所需组胺累积量的差异。结果BFF后CVA组肺功能中反映大气道功能的FVC、FEV,、PEF以及反应小气道功能的V50与典型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胺累积量CVA组多于典型哮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肺功能虽然在正常范围。但激发试验后存在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障碍,但肺功能受损尚不及典型哮喘患者,其气道反应性较典型哮喘患者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的肺功能特点并对缓解期患儿行气道反应性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做肺功能测定,经治疗后选取符合缓解期标准的患儿56例,再做肺功能测定并予运动激发试验,比较两期患儿肺功能并观察哮喘缓解期患儿的气道反应性。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FEV1、PEF明显低于缓解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缓解期患儿中肺功能异常38例(67.9%),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缓解期运动激发试验阳性39例(69.6%)。肺功能异常组运动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01)。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大小气道均存在功能异常,而哮喘缓解期主要为小气道功能异常,反映小气道功能的FEF25、FEF50、FEF75在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变化不大,表明哮喘患儿小气道可逆性差,大部分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需长期维持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有助于指导缓解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咳嗽变异型哮喘和典型哮喘患者肺功能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功能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慢性咳嗽和典型哮喘患者共176例的肺功能,慢性咳嗽患者分成CVA组和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的对照组。结果CVA组和对照组肺通气功能多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后CVA组最大用力呼气中段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75%)显著下降(P<0.01)。结论气道高反应性和小气道通气障碍为CVA和典型哮喘肺功能的共同特征,支气管激发试验有助于CVA诊断。  相似文献   

9.
谢华健 《海南医学》2011,22(17):30-3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后及舒张试验前后小气道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1例已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患者予以沙丁胺醇气雾剂吸人,15min后再测定患者肺功能。选择同时期条件匹配的28例气道高反应性升高但不能诊断为哮喘的非哮喘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激发试验前后及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后小气道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激发前和激发后,哮喘组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50%)和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EF75%)均显著低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后FEF25%和FEF50%在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EF和FEF75%在两组间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②哮喘组激发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下降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1),舒张前后MMEF、FEF25%、FEF50%和FEF75%的上升率也显著高于非哮喘组(P〈0.001),而FEVt%的上升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哮喘组激发前后及舒张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要显著高于FEV1%(P〈0.01)。非哮喘组激发前后MMEF和FEF75%的变异率也要显著高于FEV1%(P〈0.05),但舒张前后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小气道功能要低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小气道阻塞的可逆性要高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大、小气道均存在可逆性阻塞,小气道阻塞的可逆程度要高于大气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纯胸闷气短患者肺功能小气道指标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最大中期呼气流速(FEF25-75)、75%用力呼气流速(FEF75)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以胸闷气短为主诉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小气道功能异常组)行肺功能检测,以同期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哮喘患者(哮喘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小气道指标FEF25、FEF25-75、FEF75和Raw。结果:FEF25、FEF25-75和FEF75三个指标中,FEF25-75诊断小气道功能异常的灵敏度最高;小气道功能异常组FEF25、FEF25-75明显高于哮喘组和COPD组,Raw明显低于哮喘组和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EF25-75对诊断伴有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单纯胸闷气短具有临床意义,部分胸闷气短症状可能是哮喘或COPD的前奏。  相似文献   

11.
王海燕  涂林修  刘瑜 《浙江医学》2015,37(12):1070-1072
目的 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为本地区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对33 例哮喘儿童在急性发作期、缓解期3、6 个月及1 年分别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以及异常比例的差异。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用力肺活量(FVC)、1 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及75%、50%、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等实测值与预计值比较均下降,规范化治疗后3个月开始相关指标逐渐恢复,6个月后反映大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VC、FEV1等)基本恢复。1年时反映小气道功能相关指标FEF25~75 恢复。结论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肺功能的监测,可以动态观察患儿气道功能恢复情况,为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应用于哮喘儿童的意义。方法:采用肺功能仪测定哮喘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呼吸生理参数。结果:大气道功能均以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敏感,小气道功能以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敏感,缓解期多数患儿小气道功能仍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结论:小气道功能在病情判定、疗效观察、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皮肤点刺情况和血清总IgE水平,探讨其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12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儿、12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同期我院体检的126例健康儿童血清总IgE水平和皮肤点刺结果。结果①CVA组与哮喘组血清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CVA组、哮喘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②CVA组与哮喘组摄入性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总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哮喘组摄入性、吸入性、总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哮喘组、健康组3个组内摄入性变应原与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25例CVA患儿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65.6%。吸入变应原总阳性率52.8%,吸入变应原中以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居高,分别为46.4%和43.2%;摄入变应原总阳性率28.8%,摄入变应原主要为海蟹33.6%,鸡蛋清22.4%。皮肤点刺结果强阳性以粉尘螨和屋尘螨为主,分别为24.0%和21.6%。结论 CVA患儿皮肤点刺试验有较高阳性检出率,血清总IgE水平较健康儿童高,二者对CV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气道功能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舒张实验前后第一秒呼气流量(FEVI)、呼气中段流量(FEF25%。75%)的变化。结果哮喘组经支气管舒张实验FEV1和FEF2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FEF25%~75%在哮喘组的改善更显著。结论小气道功能可作为区分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沈立新  赵福良  夏振炜 《西部医学》2017,29(9):1225-1228
【摘要】目的 监测哮喘缓解期患儿小气道功能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为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一时期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查。观察组患儿检查后接受6个月的观察并根据发作情况进行分级,比较不同患儿的大气道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FVC)和小气道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75/25)、不同呼吸量的瞬间流速(FEF)25、50及75。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FVC、PEF、FEV1及FEV1/FVC无明显变化(P>0.05),MMEF75/25、FEF25、FEF50及FEF75显著降低(P<0.05);两组儿童的FVC、PEF、FEV1及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MMEF75/25、FEF25、FEF50及FEF7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哮喘缓解期患儿仍存在小气道功能受损,小气道功能监测对患儿发作风险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俊松  李敏  汤昱 《浙江医学》2018,(7):722-724,738
目的探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缓解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98例哮喘儿童进行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肺功能测定,比较小气道功能的变化以及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与肺功能正常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哮喘缓解期第一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均高于发作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和肺功能正常组在年龄、规律吸入激素疗程、过敏性鼻炎病史、特异性皮炎病史、哮喘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患儿的病程长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哮喘严重程度重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哮喘重度风险是功能正常组的4.127倍(95%CI:1.755~9.707,P<0.05)。结论缓解期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指标仍有异常,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可用于缓解期哮喘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胸闷气短患者肺功能小气道指标25%用力呼气流速(FEF25)、最大中期呼气流速(FEF25-75)、75%用力呼气流速(FEF75)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以胸闷气短为主诉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小气道功能异常组)行肺功能检测,以同期轻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哮喘患者(哮喘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COP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的小气道指标FEF25、FEF25-75、FEF75和Raw.结果:FEF25、FEF25-75和FEF75三个指标中,FEF25-75诊断小气道功能异常的灵敏度最高;小气道功能异常组FEF25、FEF25-75明显高于哮喘组和COPD组,Raw明显低于哮喘组和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EF25-75对诊断伴有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单纯胸闷气短具有临床意义,部分胸闷气短症状可能是哮喘或COPD的前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支气管扩张试验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CVA患儿分别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量(FEV,)、最大呼气流速(PEF)、呼出肺活量25%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zs)、呼出肺活量50%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so)、呼出肺活量75%时的用力呼气流速(FEF75)、75%用力呼气流速比25(FEF75/25)。结果:支气管扩张试验前后各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VA患儿存在一定可逆的气道阻塞性改变,支气管扩张试验可协助明确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小气道功能指标,预测其气道高反应性(AHR)程度的可行性,对10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行FVC、FEV1和最大呼气容量流量-容积曲线(MEFV)测定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CT)。结果,106例受检者中,小气道功能正常组56例,异常组50例。正常组BCT阳性4例,阳性率7.1%;异常组BCT阳性41例,阳性率82.0%,异常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认为以小气道功能显著改变来判断CVA患者AHR的存在及程度是项简便的方法,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气道高反应性与小气道阻塞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汀  王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0,13(12):720-721
为了研究气道高反应性与小气道阻塞的关系,寻找早期发现哮喘病人的客观指标,本文对1998~2000年于首教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肺功能室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选病人均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且基础肺功能指标正常(FEV 1.0实测值/预计值>80%)的病人。结果显示,基础肺功能指标正常的病人,其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指标(FEF25%~75%)已有异常改变,FEF25%~75%实测值/预计值为0.65±0.23。当FEF25%~75%实测值/预计值<0.5时,其与乙酰甲胆碱累积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重度小气道狭窄是气道高反应性的一个主要因素,FEF25%~75%是监测早期肺功能异常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