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内转运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必不可少而又非常重要的环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管道多等特点,在转运过程中易发生各种意外。我科2008年9月~2009年9月,对138例行院内检查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充分做好转运前评估、转运中监护以及转运后交接等护理对策,院内转运重型颅脑损伤134例。结果:转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34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医生和患者对急诊室工作满意度达标。结论:实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转运,对降低患者死亡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急救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急诊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急诊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改良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急救时间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急诊科抢救时间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住院前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愈率、好转率及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救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实施术前准备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8月75例行急诊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护理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3月81例行急诊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干预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实施术前准备。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前准备时间、救治费用及转运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实施术前准备可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时间,降低医疗负担,减少意外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结果 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2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1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在不同时间段的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7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2010年10月之前收治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8例),2010年10月及之后收治的患者归为治疗组(35例),两组都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紧急处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安全快速转运等,不过治疗组在一些急救程序与硬件上作了改进。结果:治疗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平均为(12.6±3.6)min,对照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平均为(20.8±3.1)min,治疗组的院前急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9个月,调查显示治疗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情况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必须分秒必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救治患者赢得时间,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流程、护理措施。结果:全部10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除因颅脑损伤过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1例、发生脑疝者2例外,其余所有患者在转运途中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制定合理安全的转运流程,严格按照护理流程操作,可以避免意外事件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环境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5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实验组,采用早期环境干预;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2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于康复介入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病人进行综合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出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时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环境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运动、认知综合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1日~2017年3月31日收治的186例急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以2014年10月1日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时间作为分界点,将2012年3月1日~2014年9月30日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模式救治;将2014年10月1日~2017年3月31日收治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创伤急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急诊救治时间、48 h内抢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采用WHOQOL-100中文版量表)。结果:实验组就诊到达时间、评估时间、转送时间、接诊时间、急诊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48 h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出现肺部感染、脑疝、偏袒后遗症、深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5),且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后一体化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站式急救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急诊救治的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与实验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一站式急救护理,比较2组急救效果。结果经相关治疗与护理后,实验组的救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诊抢救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一站式急救护理,不仅能及时有效地提升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效率,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向艳君  赛冬红 《全科护理》2011,(20):1830-1831
目前,国内外有条件的医院已将亚低温治疗列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常规。32℃~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神经功能预后,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9年9月—2010年10月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6例,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80例,按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行高压氧治疗院内转运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2015年1~12月院内转运高压氧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院内转运方法护理;选取2016年1~12月院内转运高压氧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转运前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护士对两种转运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总数为3例,对照组为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预见性护理转运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高压氧治疗的院内转运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细节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并发症的效果,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2010年3月—2013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212例,将此2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7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营养不良9例,占5.14%,观察组0例,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7,P〈0.05)。对照组发生鼻饲并发症41例,占23.43%,观察组22例,占10.3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07,P〈0.05)。结论系统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鼻饲并发症的发生,在保证患者营养供给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9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5例和对照组92例,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肢DVT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下肢DVT发生率为14.4%,对照组为36.9%,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肢DVT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三级护理管理模式;将2012年2月~2013年6月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滴速准确性及仪器清点所需时间。结果:实施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仪器清点时间和药物滴速准确性改善明显,与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专科化管理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实施中,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可靠方法,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基础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失效模式和效用分析理论为基础实施护理,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措施后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同管道非计划性拔管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理论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实践中,能够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临床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可靠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肥胖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以期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肥胖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采取综合护理.结果:在临床实践中,3例死于原发病,1例死于气管套管脱出,2例并发肺部感染或切口感染,26例原发病好转后顺利拔管.结论: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肥胖患者给予气管切开术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