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清学检测诊断莱姆病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莱姆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媒介蜱传染病 ,病原螺旋体是由皮肤、粘膜侵入 ,出现螺旋体血症及临床症状 ,临床不典型的病例需要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 2年来我们用ELISA血清学检测结果协助省内临床医院诊断了 16例莱姆病患者 ,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2年来省疾控中心协助诊断莱姆病患者 16例 ,其中农民 9例 ,机关干部、警察、保安共 5例 ,教授、学生各 1例。 16例患者中 ,男性 9例 ,女性 7例。有蜱叮咬史者 15例 ,叮咬时间最长者已 2 0多年。2 结果12例临床诊断莱姆病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见表 1…  相似文献   

2.
莱姆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陈戊申综述谭丽霞(审)莱姆病(Lymedisease)是近20年才被认识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因蝉类在吸血活动中将B.burgdorferi传给人而发生,小型啮齿动物是其主要的保存宿主和传染原[1]。1985年以来我国20个省份证...  相似文献   

3.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近20年才被认识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因蜱类在吸血活动中将B.burgdorferi传给人而发生,小型啮齿动物是其主要的保存宿主和传染原。1985年以来我国20个省份证实存在本病感染,  相似文献   

4.
春末夏初是各种硬蜱稚虫寻找吸食哺乳类宿主血液的高峰季节。当硬蜱吮吸血时可传播伯氏(burgdorferi)包柔氏螺旋体,而引起目前遍及全世界的表现为多系统损害的莱姆病。莱姆病的早期症状出现于蜱叮咬后1周内,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但伴有迅速扩展的皮肤损害——慢性游走性红斑(ECM)。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慢性的关节、心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虽然ECM为急性莱姆病的临床特征,但也并不总是出现。与美国病例相比,欧洲病例出现ECM者很少。无ECM的病例很难确诊为急性莱姆病,在这些病例  相似文献   

5.
由于用ELISA或免疫印迹法诊断早期莱姆病的敏感性较低,在感染后2~4周才可检测到IgM抗体,因此作者研究了一种克隆自伯氏包柔氏螺旋体2 591的重组外表蛋白C(rOspC)为抗原的ELISA,检测早期莱姆病患者血清中的疏螺旋体IgM抗体,并与全细胞(WC)ELISA和免疫印迹法进行了敏感性比较。 研究对象为82例单独表现为移行性红  相似文献   

6.
随着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城市乙脑发病率有大幅度下降。此病临床表现有时可不典型,与夏秋季其他病毒性脑炎难以鉴别。至今乙脑病毒不易自脑脊液或血液分离,历来补体结合试验(CF)阳性为确诊。CF抗体往往在发病2~4周始呈阳性,至恢复后期其滴度才升高,故不能用以早期诊断。本文对1984年7~8月拟诊乙脑入院的40例患儿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乙脑特异性IgM,用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3种检测方法对莱姆病血清学的诊断效果。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莱姆病患者血清标本及其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分别采用IFA、ELISA和WB进行血清抗伯氏疏螺旋体抗体(IgM和IgG)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共检测莱姆病疑似患者血清398份,ELISA阳性86例,阳性率21.61%,其中IgM阳性27例,IgG阳性59例;IFA阳性82例,阳性率20.60%,其中IgM阳性26例,IgG阳性56例;WB阳性83例,阳性率20.85%,其中IgM阳性31例,IgG阳性52例;并且实验表明,在对于游走性红斑病例的诊断上,WB法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和IFA(χ2=6.34,P〈0.05)。结论在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中,IFA、ELISA和WB3种方法结合运用,可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WB在排除ELISA和IFA的假阳性结果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莱姆病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姆病是由蜱传伯氏疏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分布于全球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该病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莱姆病的临床诊断依据、诊断标准及实验室特异性病原学、血清学诊断方法,并对主要病原学、血清学诊断试验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蜱传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由Willy Burgdorferj于1982年首次成功分离并被命名为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莱姆病呈全球性分布,除南北极以外,各大洲均有流行,并且发病区域和发病率呈迅速扩大和上升的趋势.莱姆病在我国的分布也相当广泛,于1986、1987年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相继发现莱姆病以来,至今已经有30个省、市、自治区确定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全国每年至少有上万例的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承德林区莱姆病血清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承德地处我国华北农牧区和东北林区的交界处,有多种适合莱姆病生存的环境,为查明该地区是否有莱姆病的感染,于2002年6月对承德围场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区进行了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92和1993年夏秋季,在温州市郊仰义乡卫生院,对部分门诊疑似莱姆病患者进行了血清抗体监测,发现了一例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采集有疑似莱姆病症状的门诊患者静脉血2~3毫升分离血清,低温保存待查。 二、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测定莱姆病抗体,由福建省人兽共患病研究室检定。  相似文献   

13.
以重组伯氏疏螺旋体鞭毛抗原的特异性区段为诊断抗原,选取从疫区采集的30份阳性血清实验标本,并选择相关的对照,建立起间接法ELISA和双抗夹心ELISA。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匀显示出了高特异性,而双抗夹心ELISA敏感性达60%,优于间接法ELISA。证明该“平截性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的优越性及其应用的可行性,尤其是作为早期莱姆病的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所精神病医院患者莱姆病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三所精神病医院患者莱姆病的血清学调查赖初麟,方锦嵩,刘军,黄福祥,李永,李天顾莱姆病是一种累及皮肤、关节等多系统器官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晚期能引起精神系统损伤和精神异常,而且致残率高。1991年我们曾对广西部分林场,进行了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IgM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AC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gG(ELISA-IgG)、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和血凝抑制试验(HI)四种方法检测1986~1988年从我省各地收集的78例临床疑似乙脑患者双相或单相血清,其确诊率分别是:MAC ELISA和RPHI均为69.7%,ELISA-IgG为48.5%,HI为33.3%;几种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根据试验结果作者认为MAC ELISA和RPHI试验均具有敏感、特异、简便和快速之优点,是目前乙脑临床早期实验诊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胡蓓娜 《工企医刊》2013,26(4):287-289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缺血修饰性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及肌钙蛋白I(cTnI)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早期发作。方法选择95例胸痛入院处置的患者,于胸痛发作6小时内抽血检测以上血清学指标,以出院诊断分为AMI组、心绞痛组(AP组)及非心源性胸痛组(NICP组),与33例健康体检(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h-FABP、IMA及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AP组、NICP组及对照组(均P<0.01);AP组、NICP组及对照组组间的h-FABP及cTnI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而AP组IMA水平显著高于NICP组及对照组(均P<0.01)。诊断性分析显示,h-FABP针对AMI的敏感性为76.47%,特异性为90.91%,其诊断效率高于IMA(85.16%vs79.69%;x2=1.321,P=0.250)及cTnI(68.75%;x2=9.713,P=0.002)。结论 h-FABP是监测AMI早期发作的良好指标,其结合IMA及cTnI可发挥更好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莱姆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姆病是一种经蜱传播,病程长和累及多脏器的虫媒传染病,其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又称莱姆病螺旋体。我国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地区发现莱姆病,迄今为止已有19个省、市、自治区报道发现病例。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因而实验室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可分为病原学诊断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病原学诊断包括:病原直接检查,病原分离培养和多聚酶链反应(PCR);常用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  相似文献   

18.
19.
莱姆病 (L yme disease)是一种蜱媒传染病 ,美国学者 Steere于 1972年发现并命名为莱姆病关节炎。1982年 W.Burgdorferi首次从达敏硬蜱体内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 [l,4]。近二十年来 ,关于伯氏疏螺旋体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目前已知 ,伯氏疏螺旋体侵入机体后可引起多脏器、多系统损害的一组综合征。莱姆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 ,仅少部分患者有较特异临床症状被早期确诊 ,多数患者已进入临床后期阶段方被确诊 ,病人临床治疗效果较差。莱姆病实验室诊断对于该病的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莱姆病是一种临床表现多变的全身性蜱传疾病.本文介绍并评价了莱姆病监测病例的诊断标准及有关的诊断试验,同时,针对莱姆病的不同临床表现,提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案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