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背景:根据免疫临床咨询委员会(ACPI)的建议,为预防严重的流行性感冒并发症,对于具有某些慢性健康问题的儿童,每年应当进行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此类慢性疾病因素中每种因素对于严重流行性感冒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产生的相对作用,目前人们尚所知甚少。目的:以实验室检验证实的、具有社区获得性流行性感冒免疫力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与呼吸衰竭相关的慢性疾病因素。试验设计、机构及受试对象:从2000年6月到2004年5月连续4个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在费城儿童医院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1岁以下的住院患者,经实验室检验证实他们均具有社区获得性抗流行性感冒免疫力。作者检验了9项ACPI认定的高风险慢性疾病因素;此外,近期一些研究表明,神经性和神经肌肉性疾病(NNMD)、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和早产史3项因素与流行性感冒住院治疗和严重流行性感冒相关性并发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作者也将其纳入本项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呼吸衰竭率和优势比(OR),凡是患儿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流感病毒若入侵器官,可引致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肺炎、支气管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肠胃炎、晕厥、出现幻觉等,后果十分严重。流感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每次可能有20%~40%的人会传染上流感,尤其是高龄和低龄人群被感染后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本栏目曾在第4期中向广大读者介绍过流感疫苗的临床应用,在此转载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和免疫实践建议委员会(ACIP)最新提供的流感疫苗接种建议,希望对社区医师的临床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在台湾地区的经实验室证实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 S)患儿与流感患儿相比的临床特点、转归及二者的鉴别。设计、机构和入选者:从2003年3月至2003年7月的年龄≤20岁的有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证据的SAR S患者及年龄和性别匹配为1∶1的经病毒培养证实为流感的对照组患者。主要观察指标:症状发生率、异常的实验室数据、转归(包括痊愈、有后遗症或死亡)。结果:15例SA R S患儿(男性6例、女性9例)的年龄中位数为17岁(极差4~20岁)。9例患者(60%)通过家庭接触而感染,4例(27%)为医院内感染,1例(7%)通过与邻居接触而感染,1例(7%)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行一个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来评估实验室证实的流感对健康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负担。方法:由5名初级医疗的儿科医师(PCPs)每周抽出两天时间登记来自意大利不同大城市的4个急诊科(EDs)在2001年11月1日至2002年4月30日期间所治疗的患儿。3771名14岁以下没有慢性疾病的儿童参与了该研究,这些儿童是研究期间在EDs或PCP门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搜集患儿的鼻咽部拭子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其RNA检测。同时搜集患儿及与其有接触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与甲型流感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的差异,建立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模型,阐明该模型对于鉴别2种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56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54例甲型流感患者,以及用于模型验证的24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30例甲型流感患者;计算患者住院后5d实验室指标的平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哮喘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哮喘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分为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组及哮喘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组,对照分析两组患儿人口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特征以及两组患儿的临床结局等指标,探讨哮喘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哮喘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29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分为哮喘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AS-CAP)组132例、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组162例。两组临床特点基本相似,AS-CAP组患儿平均年龄较大,肺炎严重程度较轻,且症状消失天数较早,住院天数较短,AS-CAP组患儿体温、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血降钙素原、白介素6、血沉、乳酸脱氢酶平均水平均较低,而红细胞压积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较高(P<0.05)。两组患儿分离病原菌均以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两组患儿肺部影像学特点以斑片状改变为主。二元...  相似文献   

7.
笔者就我院1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农村老年COPD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致病菌,探讨临床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细菌学分布。方法:采用病例登记研究方法,对住院急性脑卒中1217例患者病原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1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136例(11.18%)。统计分析显示年龄、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GCS)、神经功能损伤(NIHSS)、吞咽障碍、吸痰、留置胃管、气管插管、住院时间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显著相关。通过痰培养分离出致病菌97株,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不动杆菌(18.56%),大肠埃希菌(14.43%),克雷伯杆菌(11.34%)和铜绿假单胞菌(9.28%)。结论:急性脑卒中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高龄、伴随基础疾病、脑卒中严重、侵入性操作等是其危险因素,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9.
美国亚特兰大消息:据此地疾病防治控制中心(CDC)称,快速确定流感病毒类型,能更好地使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氢氯化物。金刚烷胺对预防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很有效,并由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推荐为控制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免疫接种的一种辅助药品。此机构强调说,金刚烷胺对抗乙型流感病毒或其它呼吸道病原菌无效。 CDC指出:“金刚烷胺对健康、年轻的成人很少引起严重副作用,但在一些老年人,此药似乎会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高危人群,一方面是由于儿童比较聚集,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比成人更容易患流感。其中6个月~3岁的婴幼儿易得重型流感,5~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很高,大约比成年人高1.5~3倍;另一方面,儿童一旦得流感,后果往往比成人更严重,尤其是哮喘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儿,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如中耳炎、鼻窦炎、腮腺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据报道,小于6岁的流感患儿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约在20%以上。因而流感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北京市≥60岁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情况,探究因不同疾病住院老年人的接种趋势变化。方法: 从2013—2019年北京市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信息登记数据库和2013—2019年北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数据库分别提取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信息和住院信息后合并分析,比较因不同疾病住院的老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种趋势,并描述2018—2019年流感季接种人群的分布情况。结果: 北京市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住院的老年人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4.6%、13.4%、13.4%和11.8%,其中因心血管疾病住院老年人连续六个流感年度接种率均保持在最高,因糖尿病住院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保持在最低且年均下降幅度最大(-7.85%)。2018—2019年流感疫苗接种人群分布情况在不同年龄、性别、住院结局和合并症严重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因4种疾病住院的老年人中,70~79岁老年人接种率均为最高,而60~69岁老年人接种率均为最低。在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老年人中男性流感疫苗接种率优于女性,而在因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住院的人群则表现相反。住院结局较差的老年人接种率更低。糖尿病患者中无共病的接种率最低(7.9%)。结论: 北京市2013—2019年因不同疾病住院的≥60岁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应重点关注糖尿病和60~69岁老年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并开展更多流感疫苗保护作用研究以支持流感疫苗在慢性病人群中的普及。  相似文献   

12.
去年P J Imperato向美国免疫实践顾问委员会(ACIP)的某些建议提出了挑战,特别是该委会建议儿童应当每年进行抗流感免疫,以避免高度危险的家庭接触。Imperato认为应密切注意对有高度罹病危险的个体接种更具有实际意义。ACIP只强调人工免疫的价值,却未提及自然免疫(患流感后获得的)。自然免疫对流行的严重程度的影响远远大于灭活疫苗所具的影响。自然免疫的效果已在群体中体现,在个人甚而更明显。 1969年1月间第一次在美国流行的香港流感导致了极高的死亡率,这和预期的结果一致。然而在英国和其余欧洲国家的大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3.
刘洋  王爱斌  刘玉环  苗敏  庞琳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1):2577-2581
背景 5岁以下儿童作为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住院负担较重,但目前对其住院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却很少。 目的 探讨5岁以下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急诊收治的5岁以下甲型流感患儿1 450例,收集其年龄、性别、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发病至抗病毒治疗时间、主要临床表现及是否住院治疗等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危险因素。 结果 1 450例甲型流感患儿的中位年龄为2.5(1.1,3.9)岁,男童多于女童(56.5% vs 43.5%),38例(2.6%)患儿合并慢性基础疾病,155例(10.7%)患儿需住院治疗。逐步对各分析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月龄〔OR=5.808,95%CI(2.650,12.730),P<0.001〕、男童〔OR=1.673,95%CI(1.098,2.549),P<0.05〕、合并慢性基础疾病〔OR=17.999,95%CI(7.882,41.103),P<0.001〕、发病至首次就诊时间>48 h〔OR=4.663,95%CI(1.712,12.704),P<0.001〕、发病至抗病毒治疗时间>48 h〔OR=19.835,95%CI(9.043,43.502),P<0.001〕、存在咳嗽/咳痰〔OR=7.174,95%CI(4.222,12.191),P<0.001〕、存在意识障碍/抽搐〔OR=10.044,95%CI(6.142,16.425),P<0.001〕均为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男性、年龄<6月龄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是5岁以下甲型流感患儿住院的高危因素。存在咳嗽/咳痰,意识障碍/抽搐的患儿住院风险更高,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降低住院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症状,为流感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流行性感冒并住院治疗的儿童5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并统计患儿的病史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28例流感患儿中,甲型流感(甲流)占21.2%,乙型流感(乙流)占55.5%,甲型流感合并乙型流感(甲流+乙流)占23.3%;罹患流感的高峰年龄段为1~7岁儿童,7~14岁次之,0~1岁的婴幼儿最少,其中1~7岁儿童随年龄增长流感发病率逐渐升高,男童与女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儿童流感每年高发季节在11~12月份至次年3月份;高发年龄在3~7岁的学龄期儿童;甲流患儿发热、咽痛、腹泻、头痛等临床症状上较重,住院时间长,发热持续时间长,并发症多,白细胞、降钙素、C反应蛋白等检验指标升高明显(均P < 0.05)。  结论  流感呈季节性爆发;乙流患儿多于甲流和甲流合并乙流者;甲流患儿临床症状、脏器损害明显重于甲流混合乙流和乙流者;甲流住院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均长于乙流和混合感染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估计错失流感接种机会的慢性病患儿的频率和特征,并分析组内未免疫儿童的父母报告的未能按时接种的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单据和免疫情况登记数据库以及同患儿父母的电话交谈获取资料。于2002—2003年流感季节,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内4个儿科治疗点,收集6~72月龄合并一种或几种慢性病的儿童。主要观察指标:将已经付款且适合接种而未进行接种者定义为错失流感免疫机会。将哮喘患儿与其他疾病患儿分开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收集了926例慢性病患儿:820例(89%)患哮喘,仅106例(11%)患其他疾病。适合接种的哮喘就诊患儿接种错失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来的报道提示,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的发生增多,严重程度加重。我们对社区胃酸抑制药的使用是否与这种疾病的危险性增加有关进行了评估。目的:在社区人群中确定胃酸抑制药的使用是否会增加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的危险性。设计、地点及病例:利用英国全科研究数据库(General Pratice Research Database,GPRD)进行2项人群病例对照研究。在第一项研究中,我们检出了1994-2004年记录的所有1672例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患者,他们在每个诊所至少已登记2年。根据就诊时间和就诊诊所为每例患者匹配10例对照者。在第二项研究中,病例为既往没有住过院的社区获得性患者,根据诊所和年龄与既往没住过院的对照者进行配对。主要观测指标:与胃酸抑制药使用相关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及其危险陛。结果:在全科研究数据库中,全科医生诊断的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患者的发生率从1994年的低于1/10万升至2004年的22/10万。艰难梭状芽胞杆菌相关疾病与目前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校正比值比(rate ratio)为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2.4-3.4),与 H_2受体拮抗剂的比值比为2.0(95% CI,1.6-2.7)。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也能使危险上升(比值比,1.3;95% CI,1.2-1.5)。结论:抑酸治疗(特别是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与社区获得性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危险增加有关。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也增加这一危险,对于这一意外结果尚需开展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收治的377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的性别、年龄、居住地、发病季节、基础疾病、并发症等临床特点,分析相应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77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男270例(71.62%),女107例(28.38%),男女性别比为2.5:1;年龄4(2,11)月。<1岁婴儿291例(77.19%),与同期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在农村的患儿238例(63.13%);冬季发病率最高(43.50%);43.24%的病例存在基础疾病,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24.67%),对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影响的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功能低下、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P<0.05);所有病例均有并发症发生,最常见的是呼吸衰竭(75.86%)。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脓毒血症、心力衰竭、休克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会导致患儿预后不良。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常见于婴儿,男孩、居住在农村、冬季发病率较高;常存在基础疾病和并发症,影响疾病预后。医生在诊治中应全面评估患儿的基础疾病,防治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手足口病儿童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患儿病情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危重手足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患儿NT-proBNP水平分为观察组(NT-proBNP550 pg/mL)26例和对照组(NT-pro BNP≤550 pg/mL)42例。比较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分析NT-pro BNP对患儿生存的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实验室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550 pg/mL为界值时预测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危重手足口病患儿入院血清NT-proBNP水平对严重并发症和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入院血清NT-pro BNP550 pg/mL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极易发生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患者及健康人血中C反应蛋白(CRP),并考察其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意义.方法抽取住院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各20名,与20名正常成人对比,采血化验C反应蛋白.结果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和支气扩张管合并感染与比较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意义,但一部患者CRP正常.结论 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及支气管扩张并感染中不如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意义明显,诊断仍需要临床或采用更为敏感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流感流行会导致300万~500万的严重流感病例,每年死亡人数大约有25万~50万.儿童和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包括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和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罹患流感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