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共采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乳腺癌女性患者120例,分为气阴两虚、水湿内停、气滞血瘀及冲任失调4型,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120例女性患者中,气滞血瘀型的患者复发转移率最高,1年复发转移率为34.4%,3年复发率为84.4%;与其他3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不同的病理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Her-2受体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4种分型之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冲任失调型与其他3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证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以及Her-2受体状态可能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相关性,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与辨证分型无明显相关性。其中气滞血瘀型的2患者发生复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红外热图技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针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按照中医气滞血瘀型、湿热痰滞型、风寒湿滞型、肝肾亏虚型进行分类,分别选取50例,并相应选取各50例健康人群作对照。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受检者均通过PFK-800医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扫描。扫描范围包括腰背部、股后区、小腿后区。并记录相同区域的两侧体表温度差值结果:1、中医各证型与对照组之间双下肢温度差异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中医各证型之间双下肢温度差异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中的健康人群双下肢温度高低不是非常明显。气滞血瘀型与湿热痰滞型患者的患侧温度要比对侧温度高;而风寒湿滞型与肝肾亏虚型患者的患侧温度要比对侧温度低。结论:1、通过红外热图技术结合相应的临床体征能够很好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双下肢温度差异程度有显著性差异)。2、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红外热图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出中医八纲辨证中的寒、热证型,为中医在辨证过程中判断寒、热证型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为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预防脑卒中以及筛选重点防治人群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按标准对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病前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记录脑卒中发生时各证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分值,分析不同证型组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并以100例非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性与非高血压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差异。结果:(1)高血压性脑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缺血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2)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显著(P<0.05);(3)高血压性脑卒中组中阴阳两虚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其他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严重,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与其内在联系,为中医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心电图参数并观察心电图指标对西医"病"与中医"证"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2003-2007年心脏中心住院的心衰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研究心衰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结果:分析提示痰浊证与室性心律失常的Myerbury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患者的心电图指标对中医的"证"具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可作为反映机体整体病理生理状态之参考,因此"证"是这种状态的一种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与症候规律的相关性。方法:以尚未经过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实验组,以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各504例。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别表》将其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9种体质,并参照《中医证侯规范》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乳腺癌患者分为气虚型、阴虚型、血虚型、冲任失调型和肝气郁结型5种症候,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对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和症候规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体质-中医症型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在平和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的基础上,患者的症型构成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症型-体质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在气虚型、阴虚型、血虚型、冲任失调型和肝气郁结型5种症型基础上,患者的体质构成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与证候规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为乳腺癌发的“治未病”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MR征象与中医证型关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MR征象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31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辨证分为肝郁气滞、冲任失调、正虚毒炽型,对各证型的MR征象与证型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肿块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在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正虚毒炽型患者中所占比率分别为63.5%、75.0%、100%;毛刺征在3型患者中所占比率分别为21.1%、37.5%、75.0%;各证型的Ⅱ型、Ⅲ型强化曲线所占比率较高,正虚毒炽型患者Ⅲ型强化曲线所占比率高达75.0%;正虚毒炽型转移率较高.结论:乳腺癌MR征象、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及转移率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乳腺癌诊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的快速发展,以往只基于宏观的望、闻、问、切四诊来获得信息的辨证方法的局限性已越加明显,而微观辨证则较好地为我们克服了这种局限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是未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必然方向。通过文献复习,总结近年来乳腺癌微观辨证研究成果,并探讨行之有效的微观辨证研究方法,摸索乳腺癌微观辨证的规律,为乳腺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辨证论治道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属正虚邪毒内蕴、冲任失调、气血痰瘀结乳腺。"乳癌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郁怒忧思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乳房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郁日久可伤及脾土,致使脾运失常,痰浊内生阻塞经络,最终导致痰瘀互结于乳房,形成乳房积块。中医药治疗以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体系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应用黄芪、太子参等扶正祛邪;辅助化疗(控制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辅助放疗、辅助内分泌治疗、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减轻副反应,增强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与转移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癌术后有效的辅助疗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在西医学研究领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以其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方向。结合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中医心肝关系理论,笔者发现二者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HGF可能在中医心肝关系中扮演重要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证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2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药疗法强调辨证论治,注重整体和全面调节,显示了独到的优势,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在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已成为肺癌晚期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本文检索以中医辨证为主治疗肺癌文献,进一步探讨肺癌的证候和施治规律,为制定肺癌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肺癌的中医辨证水平和临床疗效,规范化治疗肺癌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收集10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人口学资料、主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证候要素等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基本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症状分布前10位的依次是:咳嗽、乏力、纳差、痰白、喘憋、胸闷、眠差、气短、胸痛、痰少;舌象与脉象分布前5位的依次是:苔白、舌红、舌暗、脉细、苔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痰湿、血瘀、阴虚、阳虚、痰热、气滞、血虚;聚类分析共聚为6类,其证候之间相似系数均较小.结论 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构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寒湿困脾、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脾肾阳虚、肝脾不调是其6种基本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乳腺癌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较为多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复杂机制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物理、化学和手术治疗手段对女性治疗往往带来呕吐、恶心、头晕、头痛等不良表现。与传统治疗相比,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效果好等特点。本文首先统计了能够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有85种,其中69种中药材已被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16种中草药未被收录。这些中草药中治疗乳腺癌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生物碱、苷类、酚类、萜类、糖类、挥发油、香豆素等,并且按照中药对乳腺癌的作用进行了归类。然后,本文结合国内外最近研究,对中药治疗乳腺癌作用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中药对乳腺癌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抑制乳腺癌转移作用、增殖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以及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文章也从中药干预治疗乳腺癌3个方面途径机制进行了阐述,分别为中药干预肿瘤细胞相关凋亡基因抑制乳腺癌,抑制细胞膜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相关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阻止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中药可降低乳腺癌的耐药性和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可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也导致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促使乳腺癌细胞死亡,中药抑制乳腺癌是中药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化学药、手术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中药是治疗乳腺癌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不同中医证型分布,并总结其与胃黏膜形态改变及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更早地进行癌前干预,防止癌变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30例,参照2011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进行辨证分型,并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变化及病理表现等进行分类分级。结果:230例患者中女130例,男100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4.25±14.25)岁,41~60岁有145例,占63.04%,其中以51~60岁的病例数最多,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层,各年龄层男女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0例中脾胃虚弱型81例,占35.22%;肝脾不和型69例,占30%;脾胃湿热型46例,占20%;胃阴不足型30例,占13.04%;胃络瘀血型4例,占1.74%。胃镜下萎缩程度I级,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型与肝脾不和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及胃阴不足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及Ⅲ级,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见单纯萎缩性变化,亦可伴出血、伴增生、伴糜烂、伴胆汁反流,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病理表现轻度,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脾胃虚弱型及脾胃湿热型发病率最高,但2种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型与胃阴不足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不和型与胃阴不足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中肝脾不和型、胃阴不足型及脾胃湿热型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弱型及胃络瘀血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脾不和型及胃阴不足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胃虚弱型及胃阴不足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脾胃虚弱型、肝脾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及胃络瘀血型,不同证型间胃镜下形态与黏膜病理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为膝骨关节炎的证候提供新内容。方法:2012年5月-2013年12月收集膝骨关节炎病例120例:男57例,女63例;分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整理临床特征资料,采用ELISA法用酶标仪测定I型和Ⅱ型胶原抗原表位C1,2C(C1,2C)、Ⅱ型胶原抗原表位C2C(C2C)、Ⅱ型前胶原C末端肽(PIICP)、硫酸软骨素846(CS846)、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血清透明质酸(HA),整理KOA中医症候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症状特征,研究KOA中医症候与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BMI、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P〈0.05),并且CS846和HA在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结论:血清蛋白多糖在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和脾肾两虚、湿注骨节证明显高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低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