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黄翠丽  徐欢  李林  黄喜英 《安徽医学》2021,42(9):1008-101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PROM孕妇97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按照,否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分为观察组59例(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和对照组38例(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对象的体质量指数(BMI)、产次、分娩方式、破膜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人工流产史、血红蛋白及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体温、白细胞计数(WBC)和羊水过少情况的差异,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BMI、破膜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人工流产史、血红蛋白、羊水过少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6 kg/m2的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BMI<26 kg/m2患者的3.745倍(OR=3.745,95%CI:1.200~11.765),破膜孕周≥32周的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破膜孕周32周患者的0.157倍(OR=0.157,95%CI:0.049~0.499),破膜至分娩时间≥48 h的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破膜至分娩时间<48 h患者的7.246倍(OR=7.246,95%CI:2.309~23.256),有人工流产史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无人流患者的6.626倍(OR=6.626,95%CI:1.913~22.957),血红蛋白≥110 g/L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血红蛋白<110 g/L患者的0.638倍(OR=0.638,95%CI:0.171~0.946),羊水过少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风险,羊水充足患者的8.509倍(OR=8.509,95%CI:2.392~30.271).结论 PROM孕妇发生绒毛膜羊膜炎与BMI、破膜孕周、破膜至分娩时间、人工流产史、血红蛋白水平、羊水量密切相关,BMI≥26 kg/m2、破膜至分娩时间≥48 h、有人工流产史、羊水过少,其危险因素,血红蛋白≥110 g/L、破膜孕周≥32周,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陆韵佳  周辉 《四川医学》2013,(11):1661-1663
目的 探讨影响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期待治疗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36例PPROM(孕周28~33+6)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期待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A组:期待治疗时间〈72h(56例);B组:期待时间≥72h(80例).结果 两组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破膜时孕周宫颈长度及扩张程度、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ROM 破膜时孕周、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入院宫颈长度和扩张程度对期待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37周)和足月组(≥37周),单因素分析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所建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双胎妊娠孕产妇1 783例,早产组856例,足月组927例,早产发生率为48%。早产原因中医源性早产占43%,胎膜早破占29%,自发性早产占28%。早产组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双胎发育不一致、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比例均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双胎发育不一致、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及瘢痕子宫是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验证该模型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与多种母体和胎儿的危险因素有关,其发生率高,可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初步筛选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产中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因素和致病菌,探讨抗菌素在早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研究2001年7月至2004年12月378例单胎妊娠的自发早产病例,通过胎盘胎膜病理检查及细菌培养试验,其中105例诊断为绒毛膜羊膜炎.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其相关因素.[结果]早产中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27.8%,其相关因素为胎膜早破、自然流产和早产病史、早产孕周小于34周、产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结论]在有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高危因素的早产治疗中应使用抗菌素以助于延长孕周和减少母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相关临床症状、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理科1458例胎盘病理送检标本,确诊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HCA)并具备完整临床资料的100例病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送检的另100例非炎症性病变胎盘为对照组,分析对比两组间年龄、孕周、是否伴有胎膜早破、体温、外周血白细胞、外周血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等情况。观察组再分为早产组(孕<37周)和足月产组(≥孕37周),分析两组的炎症分级及外周血白细胞、hs-CRP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周、白细胞、hs-CRP及发生胎膜早破比例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不同炎症分级间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有差异(P<0.05),hs-CRP水平3组间有差异( P<0.05)。结论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分娩时孕周更早、母体外周血白细胞、hs-CRP水平更高及伴随胎膜早破比例更高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6.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羊水白细胞介素6,8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和羊水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8例胎膜早破(受试组)及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血清和羊水中IL-6、IL-8水平,同时行胎膜病检。结果:胎膜早破组患绒毛膜羊膜炎33例,感染率为55.17%,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的羊水和血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呈正比,当破膜时间超过24h,则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77.78%,当破膜时间在12~23h为50%,破膜时间在12h内为30%,而对照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只为15.38%。结论:羊水和血清中IL-6、IL-8水平升高与绒毛膜羊膜炎有关,胎膜早破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一2(matrixnletalloproteinase一2,MMP一2)及其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一2,TIMP一2)在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分娩产妇124例,分为足月胎膜早破组45例,早产胎膜早破组40例,足月未临产剖宫产39例为对照组,分娩后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及非合并绒毛膜羊膜炎。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接(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胎膜组织中MMP一2、TIMP一2的蛋白表达。结果:胎膜早破组患者胎膜组织MMP一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IMP一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早产胎膜早破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胎膜组织MMP2的表达高于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O.05),TIMP一2的表达显著低于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P〈0.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可能与MMP2和TIMP一2的表达异常相关。  相似文献   

8.
足月妊娠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孕产期各种因素对足月妊娠发生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96例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足月妊娠分娩产妇中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SCCAS)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产检情况、阴道炎病史、胎膜早破、职业、户口所在地、受教育程度、分娩方式等因素与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结果 足月分娩产妇中SCCAS发生率为39.95%.其中未规范产检者SCCAS发生率高于规范产检者(P<0.01,OR0.6,95%CI 0.8-0.4);无职业者的SCCAS发生率高于有职业者(P<0.01,OR 0.6,95%CI 0.8-0.5);有阴道炎病史的SCCAS发生率高于无阴道炎者(P<0.01,OR 2.8,95%CI 1.9~4.0);胎膜早破SCCAS发生率高于无胎膜早破者(P<0.05,OR 1.5,95%C/1.0~2.2).而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户口、受教育程度、分娩方式等其他7项因素与SCCA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足月妊娠的产妇,即使无感染的症状体征,仍可能已经发生了绒毛膜羊膜炎,其发生率与卫生习惯、有否规范产检、阴道炎病史和胎膜早破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17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发生ROP,将其分为ROP组(34例)和非ROP组(145例)。记录早产儿临床资料、临床治疗情况及其母亲围生期情况。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OR=0.650,95%CI(0.460,0.918)〕、输血量〔OR=1.036,95%CI(1.009,1.063)〕、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OR=4.951,95%CI(1.493,16.413)〕是ROP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产、输血、母亲发生绒毛膜羊膜炎是胎龄<32周或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发生ROP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早产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早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影响早产胎膜早破的因素。结果在孕期增重上正常足月组明显高于早产胎膜早破组(P〈0.05)。在早产胎膜早破组和正常足月组中,无系统产检(OR=2.29,95%CI:1.02~5.14)、无吸烟或被动吸烟(OR=0.43,95%CI:0.19~0.98)、人工流产(OR=3.30,95%CI:1.44~7.59)、绒毛膜羊膜炎(OR=4.12,95%CI:1.06—16.05)、孕期阴道流血史(OR=9.60,95%CI:1.15~80.04)是影响早产胎膜早破的独立性因素。结论为预防早产,提高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水平,需要对影响早产胎膜早破的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山市手足口病(HFMD)重症病例发生的早期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市2009-2011年重症与轻症个案调查表进行数据录入与筛检,考虑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的均衡,轻症与重症采用1∶1配对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数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手足口病原学的检测采用PCR方法进行确认。结果单因素筛选分析显示:高热(OR=2.258,95%CI:1.260~4.049)、溃疡(OR=3.918,95%CI:1.892~8.113)、咳嗽(OR=5.516,95%CI:1.530~19.882)、呕吐(OR=5.185,95%CI:1.087~24.742)、颤抖(OR=8.972,95%CI:2.998~26.848)、呼吸过快(OR=9.702,95%CI:3.391~27.758)、心率过快(OR=4.029,95%CI:1.866~8.701)、外周血L%升高(OR=3.452,95%CI:1.577~7.559)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儿童患手足口病重症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859(95%CI:1.325~6.170)、4.332(95%CI:1.752~10.712)、9.888(95%CI:2.801~34.900)、3.842(95%CI:1.535~9.619)。结论高热、溃疡、呼吸过快、心率过快是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危险因素,应及早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的疫情监测和病原学监测,提高鉴别高危患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苏丹 《中国现代医生》2013,(27):148-149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住院并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孕产妇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分析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比较发现,年龄≥35岁(OR=2.67,95%CI:1.56~3.73)、孕前BMI≥28kg/m2(OR=1.79,95%CI:1.18~2.48)、流产次数≥2次(OR:2.08,95%CI:1.16~2.43)、高血压家族史(OR=1.45,95%CI:1.64~3.72)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年龄≥35岁(OR=2.107,95%CI:1.398-3.861)、孕前BMI≥28kg/m2(OR=1.769,95%CI:1.318~2.392)和高血压家族史(OR=1.626,95%CI:1.215~2.284)为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孕期超重、高血压家族史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重点人群应该加强控制,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影响脑梗死后癫痫(PIE)发作及难治性脑梗死后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993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诊断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脑梗死后癫痫及难治性癫痫为评价指标。分析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癫痫发作类型、首次发作出现的时间、间隙期脑电图、神经影像学资料、早期溶栓治疗等。结果:6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36~89岁,平均63.2岁,其中59例出现脑梗死后癫痫(9.39%),其中18例为部分性发作。难治性癫痫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年龄(OR=3.73,95%CI2.65~5.30,P=0.021),意识障碍(OR=5.61,95%CI2.42~10.36,P=0.013),颞叶受损(OR=8.25,95%CI5.80~26.53,P=0.000),间隙期脑电图癫痫样放电(OR=11.70,95%CI8.52~35.03,P=0.000)等。难治性癫痫16例,发生的相关因素:部分性发作(OR=3.09,95%CI2.24~10.91,P=0.032),早期癫痫持续状态(OR=4.78,95%CI1.68~9.32,P=0.011),问隙期脑电图多灶性棘慢波(OR=6.65,95%CI8.02~16.19,P=0.036),颞叶受损(OR=2.33,95%CI1.75~8.27,P=0.001)和急性期难以控制的发作(OR=6.13,95%CI4.55~13.35,P=0.001)。早期溶栓治疗(OR=2.39,95%CI1.15~5.87,P=0.029)和首次发作延迟(OR=4.74,95%CI3.15~10.32,P=0.015)可以减少难治性癫痫的出现风险。结论:脑梗死后癫痫是脑梗死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难治性癫痫较为多见,有多种因素与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唐云霞 《中外医疗》2010,29(14):8-9
目的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50例早产分娩作为早产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正常孕周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胎膜早破、胎盘因素、胎位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等发生情况,并对〈34孕周的胎膜早破所致早产是否进行保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双胎、胎位异常、ICP的发生率早产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34周PPROM保胎组低体重儿,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窒息率较不保胎组明显下降(P〈O.05)。结论胎膜早破、胎盘因素、双胎、胎位异常、ICP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对〈34孕周的PPROM产前给予保胎治疗、延长孕龄可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带菌孕妇经阴道分娩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妊娠足月经阴道分娩的GBS带菌孕妇129例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有无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分为病例组(27例)和对照组(102例)。查阅相关病历,记录GBS带菌孕妇一般资料及分娩信息。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破膜〔OR=5.106,95%CI(1.535,16.987)〕、总产程时间延长〔OR=1.098,95%CI(1.013,1.191)〕、新生儿出生体质量〔OR=1.002,95%CI(1.000,1.003)〕是GBS带菌孕妇发生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适当缩短总产程时间、减少人工破膜可能减低妊娠晚期GBS带菌孕妇阴道分娩时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或脐带炎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郭宇雯 《安徽医学》2007,28(3):207-20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发生的易发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与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PPROM病例129例。结果69.77%的PPROM有感染因素存在,比较孕28~34+6周与孕35~36+6周的PPROM,发现其分娩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前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后组(p<0.05)。孕28~34+6周的PPROM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35~36+6周者。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并不增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高洪彩  甘宁  孔德众  张妍  孔令斌  张雪文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16-1218,1231
目的了解医学院大学生手淫的相关因素及手淫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高年级在校男生500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63.5%(305例)的调查对象有手淫行为,其中5.2%的手淫者健康受危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独生子(OR=2.447,OR95%CI:1.591~3.858)、支持非婚性行为(OR=2.057,OR95%CI:1.233~3.432)、看黄色书刊或者视频(OR=3.688,OR95%CI:1.230~11.063)、经常性幻想(OR=2.406,OR95%CI:1.523~3.800)、经常为性苦恼者(OR=1.817,OR95%CI:1.163~2.838)手淫习惯率明显高于对应人群;认为手淫有害者(OR=0.217,OR95%CI:0.121~0.387)手淫习惯率明显低于对应人群。结论医学院高年级男大学生的手淫行为已经影响到生理健康,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预防过度手淫对健康的伤害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流动大国,且江西省为我国劳动力输出的主要省份之一。妇女是农村家庭的关键成员同时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慢性病患病情况常被忽视。目的 了解人口流动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27个行政村3 600户居民,2006-2014年,每两年进行一次一对一的入户问卷调查。共15 634名15岁及以上农村妇女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及人口学信息(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是否为劳动力、是否外出)纳入此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加权前农村妇女总人数为15 631名,其中常住妇女11 660名(74.60%);加权后妇女总人数为2 245 283名,其中常住妇女1 621 026名(72.20%)。加权后,妇女整体慢性病患病率为11.2%,其中常住妇女慢性病患病率为14.5%,高于外出妇女(2.8%)(χ2=428.035,P<0.01)。年份〔2008年:OR=0.778,95%CI(0.767,0.789);2010年:OR=1.569,95%CI(1.546,1.592);2012年:OR=0.820,95%CI(0.808,0.833);2014年:OR=0.818,95%CI(0.805,0.831)〕、年龄〔35~54岁:OR=5.425,95%CI(5.324,5.529);55~岁:OR=9.807,95%CI(9.609,10.009)〕、职业〔农民:OR=1.371,95%CI(1.353,1.388)〕、婚姻状况〔已婚同居:OR=1.424,95%CI(1.386,1.463);离婚或丧偶:OR=1.198,95%CI(1.163,1.235)〕、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OR=1.371,95%CI(1.353,1.388)〕、收入水平〔中等:OR=0.898,95%CI(50.888,0.908);高等:OR=0.899,95%CI(0.885,0.914)〕、是否为劳动力〔否:OR=1.618,95%CI(1.600,1.636)〕、是否外出〔否:OR=1.667,95%CI(1.637,1.697)〕为江西省农村妇女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江西省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率为11.2%,且常住妇女慢性病患病率较外出妇女更高。年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是否为劳动力、是否外出为江西省农村妇女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孙丽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3,(27):130-131,134
目的研究影响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结肠癌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住院的8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影响结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低(OR=3.43,95%CI:1.81~6.50)、体育锻炼少(OR=2.14,95%CI:1.17~3.94)、食用新鲜蔬菜少(OR=3.67,95%CI:1.95—6.90)、恶性肿瘤家族史(OR=2.58,95%CI:1.03~6.50)、阑尾炎史(OR=4.61,95%CI:1.74~12.16)是结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文化程度低(OR=1.548,95%CI:1.397~6.492)、食用新鲜蔬菜少(OR=I.731,95%CI:1.306—5.439)、阑尾炎史(OR=I.489,95%CI:1.197~3.972)是结肠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文化程度、食用新鲜蔬菜少、有阑尾炎史的人群是结肠癌高发的人群,针对这类重点人群需要加强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影响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的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诊断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并收集同期住院的非恶性肿瘤患者资料作为对照,评估相关影响因素,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痛经史(OR=1.681,95%CI:1.103~3.148)、人工流产史(OR=1.524,95%CI:1.156~3.640)、月经初潮年龄<13岁(OR=2.442,95%CI:1.197~4.387)和肿瘤家族史(OR=3.961,95%CI:1.336~5.718)是卵巢恶性肿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女性月经、人工流产、家族史等有密切关系,对于重点高危人群应加强监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