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意义.方法 将94例ACS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5例;体检健康者30例纳入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外周静脉血hs-CRP水平.结果 UAP组、AMI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SAP组(P<0.05),AMI组高于UAP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预测ACS危险分层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尿酸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1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作为SAP组,43例不稳定心绞痛(USAP)作为USAP组,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AMI组.将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清晨空腹采血,检测血清脂联素、hsCRP及血尿酸浓度.结果 SAP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AP、UAP、AMI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浓度依次递减;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sCRP和血尿酸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MI组高于UAP、SAP组(P〈0.01),UAP组高于SAP组(P〈0.01).结论 血清脂联素、hsCRP和血尿酸水平检测对冠心病的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的变化及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15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PAPP-A、hsCRP、TNF-α水平。结果SAP组血清PAPP-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血清PAPP-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1),但UAP组与AMI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cTnT阴性ACS组患者血清PAPP-A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SAP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A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但低于AMI组。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CS组患者的血清PAPP-A水平与hsCRP和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6、0.712,P<0.01)。结论PAPP-A与炎症密切相关,在识别没有cT-nT升高的ACS患者方面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中的表达特性。方法随机选取11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42例,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的浓度,并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中hsCRP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U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各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反应。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甘富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57-1157,1159
目的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3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者18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AMI组、UAP组、ASP组和对照组的CRP浓度,并作比较。结果ACS组和ASP组的CRP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ACS组与ASP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升高,检测CRP对评估ACS病情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老年冠心病患者160例,包括ACS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7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4例,4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ACS组中按冠脉病变分为A M I组(46例)、单支病变(24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26例)四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所有对象血清GDF-15浓度。[结果]老年ACS组GDF水平为(766.92±185.54)ng/L ,显著高于 SAP组(677.09±130.08)ng/L与对照组(641.97±143.90)ng/L ,SAP组组与对照组之间GDF-15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05),AMI组显著高于UAP组( P <0.05)、三支病变组及其他各组( P <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 P <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 P <0.05)。[结论]血清GDF-15水平与老年ACS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血清GDF-15对于老年ACS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清中纤维介素(Fgl2)的水平,分析它与ACS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探讨Fgl2在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4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15例和非冠心病者(NCHD组)1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Fgl2水平,比较各组血清Fgl2水平变化。按照Gensini评分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评价血清Fgl2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S组Fgl2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与NC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支数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评分显示,AMI组与UAP组、SAP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急性期血清Fgl2水平明显增加,可能是冠心病特别是ACS冠状动脉微血栓形成有预测价值的急性时相性蛋白之一。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Fgl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IL-18与IL-10水平,探讨其与ACS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5例ACS患者[包括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和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和28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和IL-10水平.[结果]IL-18水平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UAP组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高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AMI组和UAP组显著低于SAP组(P<0.05)和对照组(P<0.01).IL-18水平和IL-10水平为负相关关系(r=-0.595,P<0.001).[结论]IL-18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稳定性,IL-18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炎性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失衡可能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意义。方法收集109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Hcy,并进行各组比较。结果 ACS各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各组间Hcy含量:AMI组>UAP组>SAP组,P<0.05。Hcy阳性率:AMI组82.9%,UAP组47.2%,SAP组28.9%,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与ACS关系密切,呈正相关,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可有效地反应ACS的发展进程及预后,为临床预防和治疗ACS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90例非ACS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IL-6、IL-8浓度。结果(1)冠心痛组(SAP组、UAP组、AMI组、OMI组)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UAP组、AMI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5AP、OIM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而IL-6、IL-8差异显著。(2)SAP组与UAP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NF—α、IL-6、IL-8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α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脂联素、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性,为识别不稳定斑块提供血清学指标. 方法 对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2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及22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脂联素、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分析. 结果 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测定,对照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均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P<0.01);脂联素水平测定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从高到低依次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妊娠相关蛋白A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68,P<0.01),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R=-0.589,P<0.01);脂联素与与C反应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855,P<0.01). 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斑块不稳定性相关;妊娠相关蛋白A与脂联素可能共同作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痛患者血清中CXC趋化因子16(CXCL16)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对照组19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中CXCLt6浓度并作比较,同时研究其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ensini积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XCL16在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分剐为(2133.7±663.9)μg/LVS(2805.2±601.5)μg/L、(2827.6±677.4)μg/L(均P〈0.01);UAP组与A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XCL16与TNF-α及Gensini积分之间无线性相关(r=0.154、0.195,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NF-α在SAP组、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均P〈0.01),其中UAP组高于SAP组(P〈0.01),AMI组高于UAP组(P〈0.01)。与SAP组相比,Gensini积分在UAP组和AMI组中显著升高(P〈0.01),UAP组与AM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CXCL6水平升高可能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旭  郑利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59-1460,1462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02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血清Hcy、hs-CRP、Cys-C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AMI组;SAP组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均显著低于UAP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P组、UAP组患者血清Hcy、hs-CRP、Cys-C两两之间均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AMI组患者血清Hcy与hs-CRP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对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培)与CHD的关系,为.CHD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的7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8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冠脉造影阴性者(非冠心病)15例(NC组)],并测定其血浆HCY、hs-CRP、fg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UAP、SAP3组HCY比较,水平依次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UAP组与SAP组相比,hs—CRP含量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MI、UAP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患者血浆fg水平与NC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MI组与UAP、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UAP、SAP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患者HCY、hs—CRP、fg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单支病变组hs-CRP、fg水平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HCY、hs—CRP、fg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75例冠心病人:稳定性型心绞痛(SAP)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于入院后即刻取血测定其血清IMA、hs-CRP及cTnⅠ的变化,并与2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和SAP组比较AMI组三项指标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UAP组的IMA与hs-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UAP组比较AMI组的hs-CRP和cTnⅠ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IMA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三项指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A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灵敏诊断指标;IMA、hs-CRP和cTnⅠ联合检测可评估ACS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指导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冠心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126例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对照组40例。又将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SVL)组46例和多支血管病变(MVL)组40例。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清CRP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其中UAP组和AMI组CRP升高明显(P0.01);UAP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AP组(P0.01);AMI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AP组(P0.01)和UAP组(P0.01)。MVL组血清CRP浓度高于SVL组(P0.01)。结论:CRP在冠心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检测外周血CRP浓度,在诊断冠心病和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探讨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稳定型心绞痛组(SAP)、无冠心病者(对照组)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UAP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SAP组比较,AMI、UAP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hs-CRP、MMP-9、sCD40L均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而且这些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冯慧慧  李勋 《临床荟萃》2012,27(10):844-845,848
目的 探讨炎症、氧化应激及血小板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间关系.方法 入选冠心痛患者67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8例.另选取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丙二醛(MDA)及P选择素浓度.结果 hsCRP水平在SAP组、UAP组、AMI组均高于对照组,(1.57±1.15)mg/L,(3.80±3.39) mg/L,(9.61±4.22)mg/Lvs (0.84±0.16)mg/L,除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DA浓度在SAP组、UAP组、AMI组均高于对照组,(9.66±2.08)μmol/L(13.31±3.01) μmol/L,(15.44±4.55) μmol/L vs(7.11±4.67)μmol/L,除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选择素水平在SAP组、UAP组、AMI组均高于对照组,(117.84±51.86)μg/L,(160.61±59.36) μg/L,(168.82±60.84) μg/L vs (92.91±44.74) μg/L,除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与P选择素呈正相关(r=0.603,P<0.01);MDA与P选择素呈正相关(r=0.693,P<0.01);hsCRP与MDA呈正相关(r=0.667,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sCRP、MDA及P选择素浓度从SAP组到UAP和AMI组逐渐升高,且呈正相关,提示三者间相互作用决定斑块稳定型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9.
刘丽军  信栓力  常超  赵秀峰  韩丽英 《临床荟萃》2010,25(12):1029-103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心绞痛患者130例,分为UAP组6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6例;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浆MCP-1.结果 UAP 组血浆 hsCRP、MCP-1 水平为(2.03±0.55) μg/L、(27.04±6.44)pg/L,显著高于SAP组的(1.69±0.42) μg/L、(17.07±5.10)pg/L(P<0.01),两组hsCRP、MCP-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CRP、MCP-1的(1.18±0.37) μg/L、(9.90±2.54)pg/L(P<0.01或<0.05).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MCp-1正相关(r=0.818,P<0.01).结论 炎性因子hsCRP与MCP-1是 UAP 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