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在评价正常肝脏射频消融后病理学动态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对20只正常兔肝脏进行射频消融后,将每5只随机分为4组:消融即刻,1周,2周,4周分别进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后,处死并取出肝脏进行大体病理和镜下病理学检查。结果消融即刻病灶中心为凝固性坏死,CT动脉期周边可见环形强化,病理消融灶周围肝窦充血;1~2周消融灶周围出现稍低密度环,密度低于其外围的肝实质,增强扫描可见环形强化,4周仍可见低或等密度环,但增强动脉期、实质期可清晰显示包膜强化程度减轻。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消融的病理学变化,从而可用于评价肝脏肿瘤射频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正常兔肝冷热交替消融后消融灶的动态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对20只正常兔肝进行冷热交替消融。消融后1、3、7、14天行CT和CEUS,之后各处死5只兔,观察消融灶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消融灶中心呈凝固性坏死。消融后7天内,坏死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和急性炎细胞浸润,CT平扫为低或等密度灶,常规超声为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区;增强后均表现为无强化坏死灶和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消融后7~14天,坏死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好转,有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及钙化形成,表现为环形强化逐渐减轻消失,消融灶缩小。结论 冷热交替消融可在正常兔肝中产生凝固坏死灶;CT增强扫描和CEUS能有效反映不同时期肝脏消融灶的病理学变化,准确显示消融灶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醋酸注射及微波凝固治疗兔VX2 肝癌效果 ,并将二者进行对照研究。方法 将18只兔的 2 0个VX2 肝癌结节随机分为微波治疗组与醋酸治疗组 ,分别给予超声引导下醋酸注射及开腹直视下微波凝固治疗 ,治疗后行能量多普勒条件下超声造影 (Levovist)评价其疗效。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 瘤内注射醋酸后呈现大部肿瘤组织及周边正常肝组织不规则坏死 ,病理证实为多处点片状或灶状坏死。微波治疗后呈现长椭圆形凝固区 ,病理证实为治疗后即刻为不完全坏死 ,2周后显示为完全坏死。结论 醋酸注射治疗凝固坏死程度强 ,但弥散性强 ,凝固范围不固定 ;微波热场分布均匀 ,坏死范围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4.
实时谐波灰阶超声造影评价犬前列腺射频消融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实时谐波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观察实验犬前列腺射频消融灶,并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及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实时谐波灰阶超声造影评价前列腺射频消融灶的有效性。方法对5条犬前列腺两侧叶行射频消融,术后即刻行经直肠二维超声检查、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超声造影下测量消融灶体积,并与病理学标本大体测量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常规二维超声在射频消融后即刻无法准确地观测消融灶的范围。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虽然不能准确评价消融灶的体积,但对消融灶的血流变化比较敏感,能及时反映消融灶血流状态的改变。超声造影则能准确评价消融灶的范围,其测量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且超声造影能够实时观察消融灶内部及周边血流灌注的情况。结论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反映消融灶回声的变化和血流情况的改变。实时谐波灰阶超声造影技术能准确地评价前列腺射频消融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评估超声引导激光消融实验兔肾的有效性。方法超声引导下对4只正常新西兰兔肾进行单针或多针激光消融(每根光纤设定功率5W,持续6min,总能量1800J),观察消融过程中和消融结束后二维超声表现及消融结束后消融灶超声造影表现,并观察消融灶大体及镜下病理表现。结果二维超声上消融灶大体呈椭圆形,其中央部分为高回声,周边部分为稍低回声,与周围肾实质分界模糊,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造影示消融灶整体呈无增强;双针消融灶(30mm×15mm)比单针消融灶(13mm×12mm)范围大。大体标本示消融灶中央为碳化区,周边呈粉红色区,与未消融区分界清晰。镜下可见消融灶中央凝固性坏死,周边变性伴间质出血,未消融区组织形态正常且与消融灶分界清晰。结论超声可引导激光对肾脏进行有效消融。结合超声造影,可进一步评估消融效果。多针消融可扩大消融范围。  相似文献   

6.
超声引导下醋酸注射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醋酸注射治疗肝肿瘤的效果。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20只家兔肝组织注射不同浓度及剂量的醋酸,分别于即刻1d、3d及1周后观察超声图像,之后处死动物进行病理检查,同时测量其凝固区直径。采用兔肝VX2肿瘤模型8只(10个结节)进行醋酸瘤内注射。注射后即刻及注射后1d处死动物观察其病理变化。另有对照组动物6只(8个结节)同期处死,比较生长情况。结果 注射醋酸后动物肝脏立即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呈椭球形。坏死区大小与其浓度及剂量呈正比。超声引导下醋酸瘤内注射24h后8个结节肿瘤细胞发生完全凝固性坏死,而注射后12h内2个结节肿瘤原发灶大部分发生变性及凝固性坏死,边缘有少量肿瘤残存,而对照组肿瘤结节的平均直径为1.3cm,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醋酸对兔肝VX2肿瘤有极强的杀伤作用,治疗后24h完全坏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MRI对正常兔肝射频治疗后的病理变化判断价值。方法:对29只兔肝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分5组,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进行MR检查,并处死,行大体病理和显微病理检查。结果:MRI能清晰反映不同时期消融灶的病理变化情况。消融灶呈凝固性坏死,急性期(O~1周),坏死灶周围可见组织充血或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T1WI等或高信号,T2WI等或低信号,坏死灶周边轻度强化。亚急性期(1~2周),坏死灶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周边环形强化更明显。慢性期(4~8周),外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表现为T2WI和T1WI均为低信号,周边强化逐渐减轻。结论:MRI能有效反映肝脏消融灶的组织病理变化,准确显示消融灶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消融犬脾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体外消融脾脏的可行性.方法 取成年杂种犬5只,以结扎脾静脉主干方法建立犬淤血性脾肿大模型,术后3周用HIFU治疗系统对肿大脾脏行体外定点辐照,B超实时观察一定强度不同时间的辐照后靶区的回声强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回声变化区域的面积,3 d后处死实验犬测量损伤灶最大剖面面积,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HIFU体外定点辐照后,靶区即刻可出现灰度增高的强回声区,其灰度值及面积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但于2 min后逐渐稳定.病理提示有明确的凝固性坏死.损伤灶最大剖面面积与辐照后5 min时B超监测的强回声面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超可以实时监控HIFU体外消融脾脏时凝固性坏死的出现,HIFU体外消融脾脏是可行的,它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脾亢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灶超声声像特征.方法 超声引导30例原发性肝癌50个病灶射频消融治疗术后1~3个月,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灶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声像图表现,并对部分射频消融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二维超声检查50个射频消融灶内部呈高回声型占82.0%;低回声型占12.0%;混合回声型占6.0%.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灶超声声像特征:高回声周边可见1~5mm晕环、内部可见伞状强回声带.结论 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灶超声声像具有特征性,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射频消融灶的识别和诊断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法下集束型cool-tip水冷射频针在离体牛肝上的消融范围,为临床制定消融方案和改善局部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使用美国cool-tip射频治疗仪和集束型中空冷循环消融电极,对离体牛肝进行消融。实验分为3组,Ⅰ组:射频消融组(对照组);Ⅱ组:联合无水乙醇注射组;Ⅲ组:延长消融时间组。消融结束后沿针道切开牛肝,观测组织凝固性坏死形态和范围。结果:牛肝上射频消融后的凝固性坏死灶多呈类圆形;Ⅱ组和Ⅲ组形成的消融体积较其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结论:联合无水乙醇注射和适当延长射频消融时间可以增大射频消融的坏死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离体肝脏射频消融(RFA)实验,评价高渗盐水、冰醋酸以及冰醋酸和高渗盐水混合溶液(AAHS)对RFA的增效作用。方法:取厚度和大小近似的新鲜猪肝12块,每3块肝脏作为一组进行射频消融实验。A组:单纯RFA,B组:36% NaCl+RFA,C组:50%冰醋酸+RFA,D组:50%冰醋酸+36% NaCl+RFA。每组猪肝上选取12个点,每个点注射1ml上述试剂后即进行射频消融。记录最低阻抗、消融持续时间并测量消融区的深径及横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最低阻抗值最高,同其它组最低阻抗间具有显著差别;B、D组最低阻抗值明显低于A、C组;B、D组间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射频消融持续的时间也存在差别,其中A组消融持续时间最短,B组持续时间最长。各组消融区最大面积的平均值中D组的面积值最大,A组消融最大切面的面积最小,B组的消融最大切面面积仅次于D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别,B组同其它组亦具有显著差别。结论:将射频消融同50% AAHS溶液注射联合比单纯射频消融能获得更大的射频毁损区,其对肝脏射频消融的增效作用大于单一溶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HIFU联合HL-1损伤正常兔肝脏组织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脂质体 (HIFU L iposomes- 1,HL - 1)增强兔肝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 )能量沉积和灰阶超声实时监控的效果。方法 将兔随机分为 A,B两组 ,A组右肝为实验侧 (HL - 1侧 ) ,左肝为生理盐水侧 ,B组相反。输入生理盐水后以一定参数行 A组左肝或 B组右肝 HIFU损伤 ;然后输入 HL - 1以相同参数行对侧组织 HIFU损伤 ;记录 HIFU靶区 B超灰度值。实验后 2 4h解剖 ,测量凝固性坏死组织大小、计算能效因子 (energy efficiency factor,EEF)并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灰度增强出现率在 A、 B两组的 HL - 1侧均有所增加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A,B两组 HL - 1侧的 EEF均明显低于对照侧 (P<0 .0 1) ;损伤组织大体观及病理检查两组两侧均为典型的凝固性坏死。结论  HL - 1联合 HIFU能导致靶区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并有增强正常兔肝脏组织 HIFU能量沉积的作用 ,灰阶超声对靶区组织凝固性坏死的实时监控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正常大鼠肝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前后脾组织中单个核细胞表达OX62、OX6及CD86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18只健康SD大鼠均分为RFA 1周组(6只)、RFA 2周组(6只)和对照组(6只),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处死动物取出脾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表达.同时做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鼠肝组织射频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凝固性坏死的特点.正常大鼠的脾单个核细胞中(10.36±3.21)%表达大鼠特异性标志OX-62,RFA后1周为(18.03±5.70)%,RFA后2周为(12.63±8.0)%,RFA后1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X-6在正常大鼠脾单个核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33 4±7.86)%,RFA后1周为(78.33±7.25)%,RFA后2周为(86.04±7.25)%,RFA后2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6在正常大鼠脾单个核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06±8.77)%,RFA后1周为(55.74±14.49)%,RFA后2周为(63.49±11.81)%.RFA后1周组及RFA后2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FA促使正常大鼠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迁移到脾组织中的数量增多,并进一步分化成熟,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既往已有研究证实经皮射频消融在有效灭活肿瘤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目的:观察肝脏射频消融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62,OX-6和CD86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完成.材料:选用SD大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射频后1周组各6只.方法:对照组大鼠处死后抽取外周血2 mL.将射频后1周组大鼠肝脏左叶牵出,斜置电极针入肝,展开电极针,射频作用时间4 min.射频完毕给予抗感染治疗,射频治疗后1周处死后抽取外周血.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鼠肝射频后大体和病理学改变.②射频前后外周血内单个核细胞OX-62,OX-6以及CD86表达水平.结果:鼠肝组织射频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从中心到外围呈凝固性坏死-细胞变性-肉芽组织形成的演变特点.射频后1周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标志OX-62的阳性表达率为(0.70±0.16)%,显著高于对照组[(0.34±0.081)%,P<0.05].2组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OX-6,CD8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可促进大鼠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数量增多,可能会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上清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竭(ALF)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SD大鼠BMSC并收集其上清。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胺(D-gal)建立大鼠ALF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将等体积的BMSC上清及0.9%氯化钠注射液(NS)腹腔注射治疗3d,比较两组动物的肝功能、肝组织病理改变和7d生存率。结果(1)7d存活率分别为:BMSC上清治疗组70%,对照组20%,有显著差异(P<0.05)。(2)BMSC上清治疗组的ALT、AST、TBIL明显降低,而对照组肝功能损害无明显改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BMSC上清治疗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明显改善。结论 BMSC上清腹腔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ALF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组织学损害,提高ALF大鼠的存活率,为ALF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背景:高强度聚焦超声可引起组织损伤。目的:研究聚焦超声对羊肝脏和羊脾脏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用不同强度和不同方法的聚焦超声波辐照5只羊的体内肝脏、体外肝脏及体外脾脏,观察其辐照后大体及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结论:聚焦超声辐照体外羊肝的即刻组织损伤反应较辐射治疗1周后的体内羊肝重;体内羊肝及体外羊肝在不同治疗强度下"#"法的组织损伤反应较"="法重;不同强度及不同方法辐照体外羊脾后均未见明显组织反应;聚焦超声Ⅲ档"#"法辐照羊肝组织可见多个灶性的肝细胞变性及凝固性坏死;聚焦超声Ⅳ档"#"法辐照体内羊肝组织可见被膜下炎性纤维肉芽肿性包裹结节,中心大片凝固性坏死;聚焦超声Ⅳ档"#"法辐照体外羊肝组织可见被膜下大部分区域肝小叶结构零散不清,肝窦明显扩大,肝细胞索明显变窄,凌乱不清。说明聚焦超声Ⅲ档"#"法能够按照设计要求选择性的损伤羊肝脏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主要研究125IUdR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主要脏器的损害情况.方法 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经腹腔注入不同剂量125IUdR,两周一次,持续3个月,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一般情况,每周称量体重一次,最后一次给药后24h剖杀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肠、胃、甲状腺等组织用HE染色方法分析其病理学改变.结果 试验组及阴性对照组动物生长率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轻微的可逆病理学变化,未观察到严重的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合理防护并规律使用125IUdR对大鼠主要脏器不会产生明显的损伤,这对临床使用125IUdR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