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州地区ALT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血液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LT筛查在无偿献血血液安全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追踪广州地区2007-2008年ALT单项检测首次不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时的血液筛查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广州地区9122位ALT单项检测首次不合格的献血者中,1005人(11%)再次来献血,其中,五项传染病指标全部标合格者747人(74.3%),258人(25.7%)不合格,其中ALT单项仍为阳性者240人,为不合格总人数的93%,有18人(7%)献血者传染病指标转为不合格,其中ALT阴性而其他四项指标不合格者15人,ALT合并其他传染病指标不合格者3人.结论 ALT筛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肝炎病毒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的漏检,在其他更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引入我国血液筛查之前,ALT筛查对降低输血传染病残留风险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英杰 《河北医学》2016,(8):1402-1404
目的:分析影响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的原因,为献血者招募工作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献血前采取干式生化分析仪对献血者进行 ALT 筛查检测,献血后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采集后的血液进行 ALT 再次检测。结果:血液采集后的582名 ALT 不合格献血者中,男性522名,占89.7%;女性60名,仅占10.3%。男性体重超标(含超重和肥胖)者占51.5%;女性体重超标者(含超重和肥胖)占63.3%。结论:男性献血者 ALT 不合格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不同性别的初次与再次献血者 ALT 不合格比例差别不大,体重超标是 ALT 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旭群 《广东医学》2002,23(8):840-841
目的 探讨在开展特异性丙肝抗体检测后,再进行ALT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ALT单项异常献血者在2年内再次献血时ALT值和抗-HCV的结果进行调查。结果 ALT单项异常已成为无偿献血检测不合格和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ATL正常献血者与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的丙肝抗体的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10);单项ALT异常者再次献血时ALT合格率,40U/L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0,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项ALT异常与HC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应鼓励单项ALT异常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4.
在献血者健康检查项目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卫生部规定的必检项目之一。而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不合格项目中ALT单项升高的原因多为生理性升高。为减少单项ALT升高导致的献血者流失,巩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对佳木斯市红十字中心血站2009至2011年单项ALT不合格献血者献血经历和再次献血时的传染性指标进行了回访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复检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建立低危无偿献血者队伍提升科学指导及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2年1月山东省血液中心5项血液检测不合格献血者4 000名的临床资料,对部分不合格献血者再次复检,分析结果。结果:430 000名献血者中,5项血液检测项口不合格献血者为4 000名,占9.30%;谷丙转氨酶(ALT)单一检测项目、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不合格者分别为2 190名(51.00%)、785名(1.80%)、335名(0.08%)、465名(1.08%)、105名(0.02%)。合并2项或以上检测项口不合格者120名,占0.03%;HBsAg、ALT单项检测阳性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初检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时,需做好献血者的回访以及血液复检工作,减少假阳性筛查结果,进而最大限度地防止献血者流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减少血液资源浪费,保障血液质量安全,降低血液检测成本。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的8657人次献血者初筛检测包括:ALT、HBsAg、血比重、脂肪血、黄疸五个方面的结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得知在初筛检验中单项 ALT异常升高是献血前健康检查中不合格率最高的一项,不合格率高达12.9%;其次为脂肪血,检出率为1.4%。这个结果充分反映出了我们临夏回族自治州本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就是日常生活中爱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结论:1.建立单项ALT升高者的资料库和随访制度。2.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饮食方面的咨询,正确引导献血者暂缓献血。3.单项ALT不合格的献血者,再次献血时,可简化相关检验项目,降低血液成本费用。  相似文献   

7.
丁永波 《新疆医学》2011,41(3):35-36
目的:为降低献血者献血后因血清ALT单项活性增高而淘汰造成所采集血液报废。方法:对2007—2008年578名ALT检测不合格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在结果反馈时通过追踪、询问、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578名献血者分别因饮酒、服用药物、脂肪肝、高脂血症、过度疲劳、抗HCV阳性、HBsAg阳性及其他不明原因增高而造成ALT检测不合格。结论:为确保血液质量在采血前对献血者仔细询问健康信息和在筛查过程中注意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可有效降低献血者淘汰率和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血站开展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液筛查的方法及结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20例自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ALT血液筛查,其中筛查结果合格有197例,设为对照组;筛查结果不合格而延缓献血者有23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2次献血的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梅毒、抗-HCV、HBsAg、ALT筛查的单独不合格率与总体不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抗-HIV筛查的不合格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站开展丙氨酸转移酶(ALT)血液筛查,能够有助于在系统血液检测前预防部分免疫检测的窗口期标本,以保障捐献血液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曲靖市近11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有针对性的在献血人群中筛选合格的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以探讨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方法:对本市2005~2015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B的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5年5项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5.82%,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B>抗-HCV>HBsAg>抗-HIV。结论: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加大ALT筛查力度,建立稳定、巩固低危献血者队伍,建立健全抗-HIV阳性献血者屏蔽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番禺地区献血人群中酶免和核酸的检验不合格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降低临床输血风险的血液筛查策略。方法对参加献血的样本,按卫生部要求开展HBsAg、抗-HCV、抗-HIV、抗-TP输血传播病毒筛查;对部分酶免筛查项目合格的样本,进一步开展HBV-DNA、HCV-RNA和HIV-RNA 3项联合核酸筛查实验;对酶免和核酸不合格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0819人次献血者酶免检验结果中,有893人次酶免四项检验结果不合格,不合格率约为2.89%。在28237例酶免合格样本中,检出38例HBV-DNA阳性样本,频率约为0.13%。结论献血者经酶免检测合格的样本中,还存在一定比例的HBV-DNA阳性,采用酶免加核酸的检验策略能有效降低临床输血传播HBV-DNA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献血员血清转氨酶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 引言 血清转氨酶 (AL T)的活性在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 ,肝癌及肝硬化活动期均可增高 ,因此将 AL T检测作为筛检献血员血液 ,预防输血后肝炎的措施之一 .为了解献血员尤其是献单采血浆者 AL T指标的变化 ,以及献血员 AL T增高与 HBV,HCV感染的关系 ,我们对 5 985例献血员 AL T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献血员 5 985例 ,其中男 34 12例 (5 1.9% ) ,女316 2例 (4 8.1% ) ,献血次数 3~ 2 5次 ,献血时间 1~ 5 a,献血量 2 0 0~ 40 0 m L /每次 .1.2 方法  AL T用赖氏法检测 ,试剂由西京医院化学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石家庄市从业人员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情况,探讨防控策略。方法石家庄市疾控中心体检所2010—2012年从业人员体检血液检验结果和登记人员资料,对谷丙转氨酶异常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74424名从业人员体检中,谷丙转氨酶异常者17909人,异常发生率4,78/万;2010—2012年谷丙转氨酶异常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推行大众化的相关健康教育,重视、预防谷丙转氨酶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ALT连续监测法不同试剂盒的可比性 ,规范酶活性浓度测定。方法 选用四种方法学相同的试剂盒同时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后进行比较。结果 台湾元生、北京中生和上海长征公司试剂盒之间在 <80 0U/L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标佳产品有差异 ,但无非常显著性差异 (0 0 1

80 0U/L时 ,各试剂盒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高活力血清标本经稀释后测定 ,各试剂盒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酶活力测定时 ,选择适宜试剂盒 ,根据酶反应线性期的反应速度计算酶活性浓度 ,观察试剂空白吸光度、动力学空白、起始吸光度等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张建忠  沈春燕 《海南医学》2011,22(2):108-110
目的 探讨不同生化检测系统间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的差异及其可比性.方法 使用ALT试剂中含有磷酸吡哆醛的DADE Dimension RXL检测系统、强生Vitros-350检测系统以及ALT试剂中未含有磷酸吡哆醛HITACHI7170检测系统同时测试164例患者和152例健康人群ALT活性并作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112-115
目的建立盘锦地区ALT参考区间,同时分析血脂(TG、TC)对ALT的影响。方法收集1816名健康体检者资料,以IFCC推荐的非参数方法建立盘锦周边健康人群ALT参考范围,并根据血脂(TG、TC)水平,将其分为A组(正常组)、B组(TC异常组)、C组(TG异常组)、D组(TC、TG均异常组),分析TG、TC与ALT的相关性,比较各组间ALT水平。结果 ALT参考区间除按性别划分外,男性参考区间还需按年龄划分,盘锦地区男性ALT参考区间为:20~69岁组:8.00~56.00 U/L,70~79岁组:7.50~45.75 U/L,女性ALT参考区间为:7.00~44.00 U/L;TG与ALT水平显著相关,而TC只与男性ALT水平相关,男女D组ALT水平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偏相关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盘锦地区ALT的参考区间并初步分析了血脂(TG、TC)对ALT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更有意义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稀释后测定ALT、AST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ALT、AST结果与实际不符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迈瑞300全自动分析仪速率法检测ALT、AST。结果:有一些ALT、AST测定值太低甚至为零,经过稀释后其结果与稀释前相差很大。结论:遇到过低的结果寻找原因,查看曲线避免报告结果与临床不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项目同测法与单项目测定法测定ALT和AST结果的差异。方法 分别使用双项目同测法和单项目测定法测定定值血清和30例样本ALT和AST含量,并将定值质控血清分别做日内、日间精密度测定。结果 两方法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γ=0.999,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ALT和AST日内变异分别为2.63%、2.47%,日间变异分别为3.84%、3.77%。结论 双项目同测法可以节约仪器通道,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献血者血清ALT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佳  白连钧  王立军  江欣 《北京医学》2005,27(8):493-495
目的评估献血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参考范围及在献血员筛选中的意义.方法对血清标志物HBsAg、HIV-Ab1/2、anti-TP阴性的无偿献血者7332例进行HCV-Ab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血清ALT活性检测(连续监测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62例HCV-Ab阴性无偿献血者的血清ALT活性呈偏态分布,中位数为13U/L,第5、25、75、95百分位数分别为7、10、20、49U/L.无偿献血者的血清ALT活性在不同性别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女性以及全部无偿献血者在不同年龄组之间血清ALT活性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男性40岁后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部7332例无偿献血者中HCV-Ab阳性者70例,ALT>40U/L者527例,ALT>40U/L且HCV-Ab阳性者10例,仅占HCV-Ab阳性者的14.3%(10/70),占ALT>40U/L者的1.9%(10/527).结论无偿献血人群中血清ALT活性呈偏态分布,第95百分位数血清ALT活性为49U/L,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血清ALT活性已逐渐失去作为筛选非甲非乙型肝炎无偿献血者替代指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sAg 、HBeAg 、HBcAb (简称"大三阳")及HBsAg 、HBeAb 、HBcAb (简称"小三阳")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病毒DNA(HBV DNA)与ALT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1191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其中大三阳192例,小三阳999例),HBV DNA测定采用FQ PCR法,ALT检测采用酶法,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HBV DNA与ALT值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大三阳组HBV DNA异常率(91.67%)和ALT异常率(60.42%)显著高于小三阳组(21.62%、28.13%)(P<0.01),但HBV DNA与ALT并无相关性.结论 大三阳患者HBV DNA含量及肝损伤程度高于小三阳患者,但HBV DNA与ALT并不相关,HBV DNA与ALT两者同时测定有助于更明确地反映患者体内病毒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