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志丹 《吉林医学》2012,(1):186-187
目的:调查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焦虑伴随情况以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一般情况评估。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抑郁、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分别为65%、54%;男性患者、对病情越了解的患者、生活质量越差的患者,越易伴随抑郁和(或)焦虑情绪障碍。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大都存在情绪障碍,应及早发现和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调查表对120例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调查。结果54.2%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COPD并发抑郁组肺功能(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02)与无并发抑郁组比较,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回归分析:缓解期COPD患者的SDS评分与肺功能(FEVl、FEVl/FVC)、动脉血PaO2呈负相关(r=-0.325,-0.364,-0.253);与动脉血PaC02、病程、经济负担呈正相关(r=0.265,0.216,0.227)。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障碍,应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因COPD急性加重而机械通气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5年随访。结果:急性期死亡3例,9例一次性撤机成功,3例经间断撤机成功,随访12例患者,1年生存9例(75.0%),3年生存7例(58.3%),5年生存4例(33.3%),1年内重复使用呼吸机3例(25.0%)。结论: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能减低急性期死亡率,但其撤机困难、复发性高、预后差。因此对COPD患者是否行机械通气要从其必要性、可行性、危险性及社会、 经济因素等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梁钢 《吉林医学》2010,31(15):2158-216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对患者行肺功能检测。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33.75%,抑郁障碍的发生与病情严重程度、病程长短、年龄、家庭收入等因素有关,而与性别、文化程度因素无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常伴有抑郁障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时应兼顾抑郁障碍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obstructive pul monarydiseases ,COPD)一旦病情恶化或急性发作时 ,往往出现Ⅱ型呼衰 ,个别情况下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变范围相对局限可表现为Ⅰ型呼衰。在采取抗感染、扩支、祛痰、氧疗等保守性治疗措施后 ,如症状无缓解或进行性恶化时 ,则需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做好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直接关系到COPD病人的预后。本文对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2 5例实施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 2 0例…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黔  卫波  余猛进  陈晓宏  石正蒙  杨瑛 《医学综述》2011,17(7):1089-109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早期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方法 56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27例)、肠内外联合营养组(29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EN)及肠内外联合营养。观察机械通气7 d内高血糖、电解质紊乱、EN不耐受发生率及脱机成功率,并检测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的变化。结果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患者治疗7 d内的脱机率和EN不耐受率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P<0.05);高血糖、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肠内外联合营养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D-乳酸、二胺氧化酶水平改善优于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肠内外营养联合治疗能较快改善COPD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营养水平,保护肠道屏障功能,提高早期撤机成功率,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术后短期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26例择期行上腹部和胸腔手术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术后呼吸衰竭(PRF)及再插管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5例需再插管,观察组术后48h内均成功脱机,无1例需再插管。结论术后短期预防性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可显著改善呼吸状况及气体交换,降低PRF及再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分和〈17分为标准,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伴发抑郁组和不伴发抑郁组,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法测定患者认知功能,并测定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肺功能。120例患者中54例合并抑郁,HAMD评分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肺功能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氧饱和度及精神状态总分与患者的抑郁情绪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组精神状态分数较非抑郁组明显降低(P〈0.05),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P〈0.01);精神状态分数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549,P〈0.01)。  相似文献   

9.
李霞  宋莹  李春媛 《医学综述》2012,18(1):156-15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发抑郁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对我院106例COPD稳定期的患者进行测评,根据问卷分值将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和一般情况的调查资料。结果 106例患者中有38.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抑郁组与无抑郁组的肺功能比较,抑郁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动脉血气氧分压(PaO2)较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对抑郁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性别、FEV1和低文化程度。结论 COPD患者常并发抑郁,男性患病概率较女性高,FEV1越低,文化程度越低,患抑郁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泽刚  吴纯钢 《湖南医学》2001,18(3):164-16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0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62例COPD患者中随机选择了31例进行规律性无创双水平 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每日上机两次,每次2h,2周为一疗程,比较上机前,上机后2h,24h,1周,2周后动脉血气中pH值,PaO2值,PaCO2值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2h,24h,1周,2周后动脉血气中pH值和PaO2值逐步上升,PaCO2值逐步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动脉血气度的改善,但与治疗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辅助治疗COPD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焦虑/抑郁状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可导致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增加疾病的死亡率,引起日益关注。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诊断治疗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进行抗抑郁焦虑综合性干预的作用。方法:随机将68例COP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帕罗西汀12"服及综合性干预,并随访1年,收集两组患者1年前后抑郁焦虑评分:两组患者1年前后肺功能、ACT评分、6rain步行距离并得出各自差值;收集两组当年急性发作次数,进行各自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1年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减低(P〈0.001),对照组无改善(P〉0.05);治疗组肺功能、ACT评分、6min步行距离1年前后差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当年急性发作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合并抑郁焦虑进行综合性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率及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分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63例(均为男性),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患者左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完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问卷,测定肺功能并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指南进行分级。测定动脉血气、BMI,并记录年龄、吸烟量。选择63位年龄相匹配,有骨密度测定资料的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结果 COPD 2级组和对照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 3级、4级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低BMI、低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高CAT是COPD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656、0.885、1.209,P均<0.01)。结论 COPD患者骨密度的降低与气流受限,低BMI、生活质量差有关。COPD 3级、4级患者是发生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72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BMI分为低BMI组(45例)和非低BMI组(27例),分别测量身高及体重、肺功能检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问卷调查;分析BMI和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低BMI组患者肺功能较非低BMI组下降,HAMD、HAMA评分高于正常B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焦虑、抑郁与BMI相关.结论 COPD患者营养状况越差,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就越高,焦虑、抑郁症状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56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40~60mmHg)患者根据其PCT水平分为A、B、C三组,分别检测急性加重期和治疗后稳定期的PCT、肺动脉收缩压(PASP),同时进行改善率的分析。结果 56例AECOPD合并PH患者在治疗后,血清PCT、PASP均较急性加重期有所改善(P〈0.05)。其中C组的PCT、PASP改善率与A、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并PH的患者中,血清PCT水平高低不但与机体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其还可以作为监测以细菌感染为诱因的AECOPD合并PH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痰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后2hRR、HR、SBP、DBP、SaO2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等的变化。结果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2h后,5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好转,口唇发绀及肺啰音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以及监测指标RR、HR、S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SBP、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成功率达83.58%;因肺部感染加重和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8.96%),因病情危重放弃抢救5例(7.46%)。结论熟练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7):924-925,92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8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肺通气功能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50例同期健康者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肺通气功能数据.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性脑病惠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wentilation,NIPPV)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COPD合并肺性脑病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NIPPV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NIPPV治疗,监测血气分析、心率、神态、血压等变化,分析结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NIPPV组治疗后24h内22例患者神志转清,3例需改用有创通气,治疗后1~6h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与治疗前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1~6h动脉血气及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NIPPV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无创正压道气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具有明确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就诊且住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学历、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同时采用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按照评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COPD合并焦虑抑郁组(A组)及不合并焦虑抑郁组(B组)。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A组和B组分别为57和63例,焦虑抑郁发生率为47.5%。A组在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焦虑及抑郁量表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B组;两组在教育程度、病情轻重、吸烟、独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比例、来源及是否有独立收入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体重指数、吸烟是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分别使COPD患者发生焦虑抑郁风险升高1.434、1.735和6.644倍(P?<0.05);教育程度高及病情轻为保护因素,分别使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风险降低0.027和0.140倍(P?<0.05)。结论 COPD合并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病程长、体重指数高及吸烟是合并焦虑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教育程度高及病情轻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探讨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伟光  邱桂凤  范家珊  荆维丽 《四川医学》2009,30(12):1921-1922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的重要性。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两个时间段住院患者肺功能检查情况及确诊COPD的人数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06年12月肺功能检查及COPD人数分别为177、61例(34.5%)。2007年1月-2008年12月肺功能检查及COPD的人数分别为343、124例(36.2%)。结论〉40岁人群应常规行肺功能检测,以提高COPD的诊断率及治疗水平,减少COPD的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