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1999年英国皇家理工大学Nicholson等[1]研究中首次提出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概念,它是通过考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后(如将某个特定的基因变异或环境变化后)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或其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生物体系代谢途径的一种技术。2000年德国植物学家Fiehn和Dormann[2]首次将植物代谢组学与基因功能结合在一起,提出metabolomics的 相似文献
2.
1999年,美国三院院士Leroy Hood提出"系统生物学(systemsbiology)"的理论:"以生物系统内的所有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为对象,通过大规模动力学分析,用数学方法抽象出生物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运行规律"。它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了解一个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最早来源于代谢轮廓分析,随着基因组学的提出和迅速发展,代谢组学将基因产物和基因关联起来,实现基因功能的鉴定,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受外部刺激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的科学,关注的对象是分子量1000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在临床上,它是以组群特征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分离、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主要应用包括发现疾病机理,开发新的更加准确的疾病诊断方法,发现跟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等。代谢组学有以下优点:①检测更容易;②不需要特征化的数据库;③种类少;④代谢产物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生物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生物分子组织和调控水平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并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代谢组学这一新近研究方法更近于中医学"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患者生理状态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变化。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图所提供的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和模式识别处理,了解相关生物体在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状况及动态变化,以及它们所揭示的生物学意义,并从分子水平来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该文综述了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王晔洁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7,5(8):42-4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柱、骶髂关节及邻近躯干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造成患者活动障碍、躯干畸形,严重者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该病发病年龄10—40岁,男性多发,有明显得家族聚集性。因此,早期积极治疗并规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7.
8.
慢性心力衰竭(CHF)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中医药对于CHF的治疗独具特色,辨明证候是发挥其疗效的关键,而证候的生物学基础亟待深入探讨.整体性、动态性、即时性是代谢组学的特点,其与中医学的整体观、恒动观和\"司外揣内\"\"见微知著\"的思维模式相一致.在中医证候的研究中引入代谢组学,将为揭示中医证候生...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及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对AS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测定25名AS高活动(ASDAS>2.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指标、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β胶原降解产物(?-Crosslaps)及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水平,计算ASDAS,后经TNF-α拮抗剂治疗12周后复查上述骨代谢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AS治疗前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治疗前组血清?-Crosslaps、N-MID和P1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12周TNF-α治疗前后组间比较,AS治疗后组ASDAS评分、ESR和CRP指标均较AS治疗前组降低,TNF-α拮抗剂治疗后AS组在疾病活动度方面有明显改善;AS组治疗后?-Crosslaps显著降低(P>0.05), N-MID和P1N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拮抗剂治疗不仅可改善AS疾病活动度,同时对AS患者骨吸收骨破坏进行有效的阻止。 相似文献
12.
13.
肝细胞肝癌(HCC)发病率、死亡率高,预后极差,临床监测和早期诊断是降低其死亡率的主要方法。由于早期无症状,发现往往已是晚期,现有的肿瘤标志物尚无法满足临床的要求。代谢组学致力于研究生物体系受刺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它的提出为发现潜在HCC肿瘤标志物提供新思路。已有学者利用色谱、质谱、磁共振等技术平台从患者血液、尿液、粪便、组织等标本中寻找代谢产物差异,发现潜在的HCC标志物,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应用代谢组学研究HCC标志物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516例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进行HLA-B27及铁蛋白联合检测,探讨其在A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化学发光方法对其进行检测.结果 5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阳性率为88.4%(456/516),铁蛋白为265.5±52.6 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48.5±36.9 μg/L.结论 通过对HLA-B27联合铁蛋白检测大大缩短了筛查时间,为寻求在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新方法提供一定的价值,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方法 选取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15例正常人对照,空腹采血2 ml至2%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试管,行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30 min内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同时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与魏氏法测定血沉(ESR),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数量.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62P表达(13.60±7.6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78±1.04)%(P<0.01);强直性脊柱炎组患者的外周血CD63表达(6.92±4.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13±1.85)%(P<0.05);CRP(20.18±23.17)mg/L与ESR(36.86.±31.23)mm/h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21±2.18)mg/L与(12.25±5.05)mm/h(均P<0.01);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组血小板计数(259.54±102.59× 109/L)高于正常对照组(197.00±55.70×109/L)(P<0.05).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功能明显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的骨突关节、脊柱旁的软组织关节及四肢关节.AS好发于青壮年男性,4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发病率为0.3%左右[1],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传统的治疗有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而这些常规的治疗方法起效相对较慢,疗效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依据0rem自理理论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功能指数和活动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功能指数和活动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功能指数和活动指数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转归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效果,对提高患者健康状况,促进患者病情缓解具有积极意义,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超声评分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的患者分别按照髋关节囊及大转子肌腱端不同超声表现进行评分,分析髋关节超声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评价超声评分法诊断髋痛患者的可行性。结果 ①既往髋痛病史与软骨损伤相关性最高(r=0.509,P<0.01);髋关节内旋和外旋疼痛与滑膜内血流相关性最高(r=0.550,P<0.01),与滑膜增厚和积液低度相关(r=0.416、0.336,P<0.01);大转子压痛与附着端血流低度相关(r=0.475,P<0.01)。②髋关节囊评分与VAS和ASDAS-CRP评分呈显著相关(r=0.784、0.624,P<0.01)。结论 超声评分中髋关节囊评分与临床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最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髋关节受累的患者,超声单个项指标中滑膜内血流最能提示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肝癌的诊断方案日益完善,但预后仍不理想,且其诊断和治疗趋势根据其生物学和基因组特征而发生变化.在肝癌早期阶段,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不足,部分肝癌患者可能表现为阴性.医学影像诊断和大数据技术融合的影像组学方法,以影像特征和基因相关联,有望代替基因组测序,指导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以及疗效评估,并分析其中隐藏的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