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功复得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功复得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方法:应用神经毒素6-羟多巴立体定向注射成年大鼠单侧黑质,选择性毁损儿茶酚胺类神经元及纤维末梢,制作帕金森病模型,然后对模型鼠给予脑功复得灌胃3周,不同时相点观察PD鼠旋转行为改变,3月后处死大鼠,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纹状体区多巴胺含量。结果:2周、1月、2月、3月治疗组PD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3月后,治疗组黑质纹状体区多巴胺含量增高。结论:脑功复得是一种治疗PD的有效中成药。  相似文献   

2.
脑深部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临床研究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 tion,DBS)治疗PD近期效果与毁损术相近,疗效持久,手术安全.我院已采用DBS治疗3例PD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治疗帕金森病的理想脑内移植物.方法建立SD大鼠帕金森病动物模型,选取SD模型大鼠30只分成3组(移植组12只,对照组12只,空白组6只)用同种成年大鼠颈上交感神经节(SCG)制成细胞悬液,用微量注射器、立体定向仪将细胞悬液植入移植组模型鼠毁损侧尾核头部.每2周观察动物旋转行为变化.6个月后处死动物,制成脑切片,行TH免疫组化及HE染色,切片光镜观察.结果SCG移植后6个月,移植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减少.组织学观察发现移植区有TH样阳性细胞存活,且存活数与治疗效果成正比.结论同种异体成年大鼠的SCG脑内移植,移植物能存活并对帕金森病模型鼠有短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60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予常规药物治疗(30例)和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30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UALIF)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DBS组患者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P=0.0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05)、运动功能(P=0.025)和运动并发症(P=0.008)以及PDQUALIF评分(P=0.016)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UPDRS量表之精神、行为和情绪(P=0.00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0.016)、运动功能(P=0.001)和运动并发症(P=0.016)以及PDQUALIF评分(P=0.000)亦低于治疗前。DBS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χ~2=5.109,P=0.000]。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慢性深部脑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治疗仍然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丘脑切开术(thalamotomy)跨手术和左旋多巴队(L-Dopa)等药物的疗效均不够满意。近年来PD的慢性深部脑刺激(chronicdeePbrainstimulation,CDBS)疗法取得了较大进展,显示出良好前景,成为了PD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6.
脑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纹状体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BDNF表达质粒并转染成肌细胞,筛选阳性细胞进行脑内移植。结果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移植可明显提高帕金森病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的存活率,使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增加,动物的旋转行为改善约50%,并持续2个月之久。结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工程成肌细胞脑内纹状体移植可明显改善动物的旋转行为并可促进黑质神经原的存活,为帕金森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发于老年人,是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徐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晚期常死于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其治疗目前仍以药物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本文仅就脑深部刺激术(deepbrain stimulation,DBS)的最新研究状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D)的治疗作用。方法 构建pN:ATH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用PA317细胞包装,G418筛选阳性克隆,病毒上清感染神经干细胞,将表达TH的神经干细胞植入:PD大鼠纹状体内,测定:PD大鼠旋转行为改善,DA和DOPAC含量变化,以及TH在纹状体的表达。结果 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8周时能显著降低PD大鼠旋转行为,增加纹状体DA和DOPAC含量,TH在纹状体内的表达增加,疗效好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结论 TH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PD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望为PD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脑深部电刺激 (deepbrainstimulation ,DBS)自 90年代后期作为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震颤及帕金森病 ,在欧美国家已广泛应用 ,并基本取代了毁损手术。本中心自1999年 11月以来共为 31例患者植入 4 1侧深部电极 ,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 (STN)刺激 10例 ,单侧STN刺激 2 0例 (其中 4例为已作过对侧或同侧Vim毁损术 ) ,单侧苍白球内侧核 (GPi )刺激 1例 ,现介绍如下。资料和方法 :(1)观察对象 :31例PD患者中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年龄 37~ 82岁 ,平均年龄 (6 4 2± 7 5 )岁 ,排除各种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 (Parkinson sdisease,PD)是一种以多巴胺能黑质纹状体神经元凋亡为特征的慢性退行性变。 2 0世纪 80年代 ,法国Grenoble的Ben abid及其同事向世人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手段———脑深部刺激术 (deepbrianstimulation ,DBS) ,本文就有关内容作一综述。一、可能的机制在帕金森病病人中 ,来自黑质的兴奋性神经元失去了抑制 ,导致苍白球内侧部 (GPi)过度兴奋 ,从而增加了丘脑和皮质的兴奋性 ,并进一步导致运动神经元亢进 ,出现临床症状。DBS技术是将电极植入深部神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采用免疫隔离技术—微囊技术将能分泌多巴胺的PC12细胞包裹后,移植到帕金森病大鼠脑内,观察阿朴吗啡诱发病鼠旋转行为变化,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移植区多巴胺含量,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区阳性细胞表达。结果 帕金森病大鼠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明显改善,不同时相点的移植区多巴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未行微囊化的PC12细胞移植则会有致死性肿瘤形成。移植后3月,大鼠脑内微囊完整,仍有TH阳性PCl2细胞存活。结论 微囊化PC12细胞移植,可避免药物治疗、主体定向毁损手术、胎脑移植等方法的诸多弊端,因此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PET、SPECT功能显像研究探讨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 ,STN)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猴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纹状体区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颈内动脉注入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ndine, MPTP)建立猴偏侧PD模型,行右侧STN脑深部电极植入术,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在刺激前及刺激后1、3个月分别行SPECT、PET功能显像测定。结果:PD模型猴在慢性高频电刺激下对侧肢体僵硬明显缓解,活动增多,步态稳定。SPECT检查显示注药侧纹状体区的多巴胺转运体(DAT)特异摄取率在给予有效刺激后较术前增高,多巴胺D2受体(D2R)的特异摄取率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侧水平。PET检查提示在电极植入术前右侧基底节区放射性摄取浓度较左侧偏低,给予慢性高频电刺激1个月后复查提示右侧放射性摄取浓度稍高于左侧,但双侧均较低, 3个月时复查右侧放射性摄取浓度明显高于左侧。结论:STN DBS可有效的改善偏侧猴PD模型症状。通过刺激后纹状体区DAT的升高, D2R逐渐下降以及糖代谢的提高提示在给予STN核有效慢性高频电刺激可能提高了纹状体区的代谢活性。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6 1岁 ,面部表情刻板 ,行动缓慢 ,双下肢抖动 ,诊断为帕金森病 ,开始服用美多巴 (Madopa) ,6 2 .5mg/次 ,每日 3次 ,92年 10月因双手抖动加重伴僵硬感 ,碎步 ,将美多巴增加至 12 5mg/次 ,每日 4次 ,L -dopa总量为0 .4g/日 ,8年后出现药物  相似文献   

15.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应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方法 对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或分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周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速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面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1例曾接爱双侧丘脑腹中间核及一侧苍白球毁损后的患者只得到了轻度改善。结论 DBS法治疗中晚期PD,具有安全,副作用可逆转的优点,且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及病情发展调节刺激参数达到最佳症状控制,完全控制震颤,明显改善肌张力障碍、步态、资势等运动障碍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另外多巴胺类药物的用量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 1998年间对 16 2例帕金森病行脑立体定向术 ,其中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 12 9例 ,行苍白球腹后外侧核毁损术 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6 2例次 ,男 10 3例 ,女 59例。年龄 33~75岁 ,平均 56 7岁。疾病程度分组 (按Hoehn和Yabr分级法 ) :一级 0例 ,二级 5例 ,三级 73例 ,四级6 2例 ,五级 2 2例。病程 2~ 2 2年。其中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 12 9例 (一组 ) ,苍白球腹后外侧核毁术33例 (二组 )。两组就年龄、性别、疾病的程度分级、病程无明显临床差异。手术方法 :按照定向手术原理和要求固定好ASA6 0 1S脑立体定向…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PD)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退行性疾病 ,临床症状有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共济失调。其病理特征 :纹状体黑质致密部多巴胺 (DA)及其代谢物含量减少 ;DA转运体减少 ;酪氨酸羟化酶 (TH )减少 ;黑质胞浆内有Lewy小体。随着PD病因的进一步研究 ,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移植和治疗药物的发展 ,PD动物模型建立也在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几种PD动物模型的新发展 ,综述如下。一、理想PD动物模型的特点为了与人类PD症状更接近 ,理想PD动物模型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动物新生时有正常…  相似文献   

18.
TH基因修饰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猴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包囊化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ylase,TH)基因修饰的基因工程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将pcDNA3/hTH质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YTY细胞,筛选出阳性克隆,微包囊化处理后的含有TH基因修饰细胞植入PD猴模型脑内,观察其行为、CSF中DA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查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1)pcDNA3/hTH基因经亚克隆,提取纯化的质粒,经ECORI酶切后产生1.9Kb和5.5Kb的片段。转基因后的SY5Y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TH染色强阳性;(2)移植后PD猴症状明显改善,脑脊液中DA含量升高;(3)SABC免疫组化发现移植区存在大量TH阳/性细胞。结论 构建的TH基因工程细胞体外和体内均表达人类TH基因;微包囊化处理后的基因工程细胞在PD猴脑内存活并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报告采用胚胎中脑黑质细胞脑内移植治疗6例晚期帕金森病,包括1例脑立件定向丘脑毁损后震颤复发,经移植治疗后获得良好效果。本组病例韦氏计分平均从21分降至11分。其中2例经术后3、9,14个月CT、MRI随访,脑内移植物体积增大.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 6例帕金森病 (PD)进行了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 (DBS)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5 6~ 72岁 ,平均 6 7 3岁。病史 4~ 14年 ,平均 8 8年。以肢体、头面部震颤、肢体僵硬为主要症状 5例 ,均服用美多巴、安坦、息宁等药物治疗 ,效果不理想或无明显疗效。其中 3例在 6~ 18个月前曾在本院进行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治疗 ,毁损术后一侧肢体症状缓解 ,因另一侧肢体症状加重而入院手术。2 .MRI解剖定位 ,坐标计算确定靶点。3.微电极记录 :在局麻下额部中线旁 2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