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实施全麻手术(不含肾移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5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因不同病因实施全麻手术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相应科室60例同期实施全麻手术的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回顾性分析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与肾功能正常患者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48.1%和10.0%,P<0.01);最常见并发症为严重高血压(20.4%),其次为肺部感染(14.8%)、心脏事件(13.0%);与对照组相比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22.37±13.57)天和(10.82±6.09)天(P<0.01);2组术后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7.4%和1.7%,P=0.188);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术中出血≥400ml与术后并发症增加有关(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14,95%可信区间:1.164-275.802; P=0.039).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最常见并发症为高血压、肺部感染、心脏事件,其发生与患者术前低蛋白血症、术中出血多及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并发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MHD并发脑卒中患者(卒中组)的临床资料,58例同期单纯血液透析患者(非卒中组)作为对照组。结果卒中组较非卒中组血压高,血压波动大,总胆固醇高,平均透析时间短;其中脑梗死患者血糖高,三酰甘油较低;脑出血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较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P0.01,OR=1.055)为血液透析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小板(P=0.002,OR=0.985)、血红蛋白(P=0.011,OR=0.951)为血液透析发生脑出血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MHD患者发生脑卒中与高血压、贫血、低血小板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瘦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①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0±11.0)岁;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Leptin浓度;③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BLA)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和瘦体重(LBM),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等浓度。结果 ①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呈正相关(分别为r=0.605、P<0.001;r=0.779、P<0.001);与瘦体重呈负相关(r=-0.731,P<0.001);②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患者的脂肪含量呈正相关,Leptin可作为评价机体脂肪含量的营养指标;②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患者的瘦体重呈负相关,高Leptin血症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瘦体重丢失;③Leptin没有在慢性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中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电阻抗技术和常规生化方法测定68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相关指标.结果: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和脂肪百分比呈正相关,与去脂体重呈负相关(P均〈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氮、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 血清瘦素水平可以作为评价机体脂肪含量的营养指标,其在终末期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中未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生物电阻抗相位角(phase angle,PhA)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低蛋白血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年3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患者136例,收集基本资料、生化指标、透析相关指标和透析前生物电阻抗测量数据。将患者分为低蛋白血症组(34例)和非低蛋白血症组(102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明确低蛋白血症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相位角对低蛋白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非低蛋白血症组相比,低蛋白血症组有较低的PhA(Z=8.715,P<0.001);Sperman法分析显示相位角和白蛋白呈正相关(r=0.609,P<0.001);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提示,较低的PhA、血清钙是MHD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OR=5.148,95%CI:2.550~10.394,P<0.001;OR=15.857,95%CI:1.302~193.170,P=0.030)。ROC曲线提示PhA诊断MHD患者低蛋白血症的最佳临界值为3.85°(AUC=0.815,95%CI:0.736~0.895,P<0.001)。结论 低PhA值是MHD患者发生低蛋白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彭洪泉  赖小希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481-2483
目的:探讨梗阻性肾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39例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变量做统计分析,对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41例患者死亡.影响梗阻性肾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中9个因素经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后酸中毒(OR=2.484,P<0.001)、低蛋白血症(OR=1.136,P=0.01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OR=3.505,P<0.001)、复杂性尿路梗阻(OR=1.529,P<0.001)、年龄(OR=1.664,P<0.001)、并存疾病(OR=6.103,P<0.001)、肾衰竭(OR=1.918,P<0.001)、肾皮质变薄(OR=0.256,P=0.001)8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结论:SIRS、酸中毒、复杂性尿路梗阻、低蛋白血症、并存疾病(冠心病等)、肾衰竭、高龄是影响梗阻性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喆  魏芳  王立华  陈海燕  姜埃利 《临床荟萃》2009,24(14):1231-1233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再入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入院的患者78例,并随机选取同期非再入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发生再入院的病因,检测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血清肌酐、铁蛋白、总铁结合力、钙、磷等指标。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再入院的病因主要为感染(42.3%)、消化道症状(18.0%)和心血管疾病(15.4%)。经统计学分析,再入院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再入院组(P〈0.01)。低水平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是患者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白蛋白每降低1mg/L,再入院风险增加2.2%,血红蛋白每降低1g/L,再入院风险增加7.6%。结论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洪欢  黄巧   《护理与康复》2017,16(10):1046-1048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2例患者病历资料和血液透析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后认知水平评估,对血液透析前后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并对认知功能降低的单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前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分别为(26.3±2.7)分、(25.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透析时长延长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降低程度增加。单因素分析: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红蛋白、血脂异常及透析时长为认知功能降低危险因素(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降低,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红蛋白、血脂异常及透析时长是血液透析后认知功能降低的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与其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脑出血分为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每组各60例。分别测定2组患者的血压、总胆固醇、清蛋白、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对比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因素。结果脑出血组患者的收缩压、总胆固醇及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6、32.056、25.065,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收缩压、总胆固醇及脂蛋白(OR=3.034、1.117、0.009,P0.05)。结论高血压、高胆固醇及高血脂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更易并发脑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测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透析前后容量状态,探讨透析前容量超负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杭州市中医院MHD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透析前生化指标,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测得患者容量超负荷指标即水负荷值(overhydration,OH)。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OH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96例MHD患者入选本研究,透析前容量正常(-1.1L≤OH≤1.1L)患者52例(27%),容量超负荷(OH1.1L)患者共144例(73%),其中89例(45%)MHD患者存在中度容量超负荷(1.1LOH≤2.5L),55例(28%)MHD患者存在重度容量超负荷(OH2.5L)。透析后仍有29例(15%)患者存在容量超负荷。相关分析显示:性别(r=-0.322,P0.001)、合并糖尿病(r=0.432,P0.001)、合并心血管疾病(r=0.346,P0.001)、合并高血压(r=0.166,P=0.020)、查尔森合并症指数(r=0.433,P0.001)、收缩压(r=0.266,P0.001)、血红蛋白(r=-0.210,P=0.003)、血清白蛋白(r=-0.211,P=0.003)、空腹血糖(r=0.397,P0.001)、尿素清除指数(r=-0.287,P0.001)、高敏C反应蛋白(r=0.202,P=0.005)与OH值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β=-0.580,P=0.001)、合并糖尿病(β=0.949,P0.001)、合并心血管疾病(β=0.632,P=0.001)、高收缩压(β=0.014,P0.001)、低血清白蛋白(β=-0.062,P=0.007)、低脂肪组织指数(β=-0.073,P=0.003)是透析前OH值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HD患者透析前普遍处于容量超负荷状态,容量超负荷患者达73%,重度容量超负荷达28%,值得医务工作人员重视。尤其需要关注男性、高收缩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清白蛋白、低脂肪组织指数患者,透析后大部分患者容量状态趋于正常,仍有15%MHD患者存在容量超负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不宁腿综合征(RLS)现状,为透析病人RLS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135例进行RLS现状调查。RLS诊断标准是按照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小组(IRL-SSG)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RLS的患病率为18.5%(n=25);单因素分析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RLS病人与非RLS病人在性别、高血压、皮肤瘙痒、透析时间、血清镁、血清铁、甲状旁腺素、血清磷等人口学和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4个独立影响因素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发生显著相关,分别为每日饮酒(OR=2.832,95%CI=2.023~3.378),血清铁(OR=1.560,95%CI=1.274~1.740),血清镁(OR=1.927,95%CI=1.792~2.219),女性(OR=1.307,95%CI=1.187~1.534)。[结论]每日饮酒、血清镁、血清铁、女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的影响因素。因此,临床工作者应针对相关因素制定相关干预措施,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RLS发生率,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 (HD)间期心力衰竭 (Heartfailure,HF)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76例维持性 HD患者于 HD间期发生 HF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维持性 HD患者于 936 0例次 HD间期中发生 HF 2 16例次 (2 .30 % ) ,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透析不充分 (42 .15 % ) ,感染 (40 .12 % ) ;高血压控制不良 (36 .0 5 % ) ,贫血未纠正 (2 7.6 2 % ) ,水钠未控 (12 .79% )。结论 透析不充分、感染、高血压控制不良、贫血未纠正、水钠未控等因素 ,是诱发 HD间期 HF的常见危险因素 ,必须设法纠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54例,均继续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并给予降颅压、血压,止血等对症治疗,随访6个月评定Rankin评分,根据Rankin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Rankin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Rankin评分>2~6分)。比较2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权重构建风险模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年龄[(44.34±12.44)岁]较预后不良组(65.92±10.01)岁]小,有糖尿病比率(11.54%)、平均动脉压[(120.53±11.76)mm Hg]、空腹血糖[(5.92±1.88)mmol/L]较预后不良组[25.00%、(129.27±14.89)mm Hg、(8.16±2.38)mmol/L]低,脑出血量[(13.20±6.79)mL]较预后不良组[(31.06±11.56)mL]少,血红蛋白[(100.88±20.72)g/L]、白蛋白[(38.97±3.96)g/L]水平较预后不良组[(86.18±16.70)、(34.12±8.31)g/L]高(P<0.05);2组性别比例、有心血管疾病比率、脑出血破入脑室比率、脑出血部位、透析方式、透析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尿素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24,95%CI:1.027~1.459,P=0.024)、平均动脉压(OR=1.051,95%CI:1.006~1.098,P=0.027)、脑出血量(OR=1.320,95%CI:1.081~1.612,P=0.007)、白蛋白(OR=0.899,95%CI:0.818~0.989,P=0.028)是维持性透析并发脑出血尿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危险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模型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816,最佳截断值为0.764,预测预后不良的AUC为0.952,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98.7%。结论年龄、平均动脉压、脑出血量、白蛋白是尿毒症行维持性透析治疗并发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拟合效度好,预测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变化及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的影响因素。方法 140例ESRD患者,依据血清Hcy水平分为正常组(血清Hcy≤15μmol/L)21例和HHcy组(血清Hcy>15μmol/L)119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尿酸、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等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SRD患者发生HHcy的影响因素。结果 HHcy组合并冠心病比率(43.2%)高于正常组(14.3%)(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率(97.5%、36.9%)与正常组(85.7%、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原发病、透析模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cy组血红蛋白[(92.24±20.81)g/L]、血清白蛋白[(35.06±5.01)g/L]水平低于正常组[(103.81±16.65)、(37.48±3.43)g/L],C反应蛋白[19.8(15.0,27.9)mg/dL]、β2-微球蛋白[(23.04±11.00)mg/dL]、尿酸[434(378,521)μmol/L]水平高于正常组[8.6(5.4,12.9)mg/dL、(17.20±5.77)mg/dL、393(351,455)μmol/L](P<0.05),血肌酐[(816.14±396.24)μmol/L]、甲状旁腺激素[(423.30±146.17)ng/L]、铁蛋白[358(182,716)μg/L]与正常组[(863.98±303.52)μmol/L、(467.20±85.90)ng/L、357(289,675)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冠心病(OR=10.974,95%CI:1.923~62.631,P=0.007)、C反应蛋白(OR=1.083、95%CI:1.027~1.283,P=0.003)、β2-微球蛋白(OR=1.077、95%CI:1.002~1.157,P=0.043)是ESRD患者发生HHcy的影响因素。结论 ESRD患者HHcy发生率高,有冠心病及血清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增高是其发生HHcy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方法测量1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对血压控制不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可能影响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病107例,发生率为87.70%,其中血压控制不良者61例,占高血压病患者的57%;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有6个,分别是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量、Kt/V、体重超过干体重的10%、干体重未达标、每周透析次数、是否遵医嘱服药等。结论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详细指导患者及家属有效控制血压的方法,使患者获得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的知识,从而自觉积极地进行治疗和保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分析2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和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无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以及高血压水平、使用普通肝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方面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脑出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脑出血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和8.6%,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积极控制血压、选用恰当的抗凝方法,积极治疗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评估行腹膜透析(PD)和血液透析(HD)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心脏负荷的状况;并比较PD、HD患者心脏负荷的差异。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通过测定平均动脉压(MAP)、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心胸比(CTR)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MAP、BNP、超声心动图、CTR改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D组MAP、BNP、超声心动图、CTR改变轻于HD组(P〈0.05)。结论ESRD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心脏负荷过重,PD患者心脏超负荷状态较HD患者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结果4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脱水量大(超过5%干体重)或脱水速度过快,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钠浓度低或透析液温度高,透析前透析中用药或透析中进食过饱。结论有效控制患者的每日体重增长,正确评估干体重,做好低温度透析与曲线钠浓度透析,对预防维挣l生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8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住院和非住院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平均动脉压、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利用单因素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每日残余尿量、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促红素用量及降压药物的使用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平均动脉压在两组之间存在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低血红蛋白、血压控制不良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有关(P<0.001)。结论低血清白蛋白、贫血、血压控制不良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