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痛之疾临床较为常见,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癌等。其病因病机不外外感内伤两方面。外感寒邪,邪犯于胃则胃寒而病;饮食不节,中州失畅则食滞胃痛;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犯胃则气滞胃痛;脾胃虚弱,则失养胃痛。但关键在于“不通”,或病邪阻滞,脾气郁滞,气滞而痛,或脾胃虚弱,胃络失养拘急而痛, 或气滞血淤而痛,故本病之治当以“通”为要。  相似文献   

2.
杨贵荣治疗胃痛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即《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所云:“胃痛者,腹撑胀,胃脘当心而痛”,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杨贵荣副主任医师临床30多年,对胃痛一症见解独到,见地颇多,笔者有幸随其左右,获益良多,现集其要者,简介如下:1胃脘作痛,首责之肝脾胃的收纳运化,中焦气机升降,均有赖于肝之疏泄,《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杨老师认为胃痛当需首责之肝,盖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脾胃运化失司,胃失和降,不通则痛,故发胃痛。当今时代,竞争激烈,…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又称胃痛. 临床上分为胃气壅滞型:以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为主症;肝胃气滞型:以胃脘胀痛,连及两肋,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胃中蕴热型:以胃脘灼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为主症;肝胃郁热型:以胃脘灼痛,痛势急迫为主症;瘀血阻滞型:主症为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胃阴不足型:主症为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脾胃虚寒型:主症为胃脘隐痛,遇寒或饥时剧痛,得温熨或进食则缓,喜暖喜按.  相似文献   

4.
胃痛也称胃腕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就中医治疗胃痛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其中医治疗胃痛的疗效及总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又如虞抟<医学正传>认为:"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  相似文献   

6.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  相似文献   

7.
胃痛验案5则     
正胃痛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胃痛的发生多与肝脾有关,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外邪犯胃、饮食不宜、情志失畅、脾胃素虚或患病日久,迁延不愈,影响了脾胃的冲和之气所致,临证当辨证审因,相机立法,投以方药。现介绍不同证型胃痛验案5则如下。  相似文献   

8.
谭旭宏 《河北中医》2004,26(2):116-117
三合汤、四合汤系著名老中医焦树德老师治疗胃痛经验用方。“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在临床中,笔者将其方应用于各种胃痛,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胆囊炎、胆结石所致胃脘部疼痛,甚至心功能不全引起胃肠淤血导致的胃脘部疼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患,历代文献中所称为“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笔者用火针治疗寒性胃痛26例,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腹部推拿治疗气滞型胃脘痛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脘部疼痛,亦称为"胃痛".其中,由于饮食不节,伐伤胃气,或感受外邪,客于胃府,均可引起胃气壅滞,失于通降,而引起的胃脘胀满而痛者称之为气滞型胃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