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AMI)大鼠心自主神经调节的作用。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内关组,观察3组大鼠心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在3min~43min各时刻心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内关组3min~8min心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内关组13min~43min(电针治疗后5min)心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放电频率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内关组大鼠通过电针内关穴治疗,心率增加,ST段高度降低,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降低,心交感神经放电频率增加。结论:电针内关穴能抑制AMI大鼠心迷走神经放电频率,增强交感神经放电频率,从而实现抗AMI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经络-脏腑相关理论为指导,观察电针不同经穴对小肠运动抑制大鼠的植物神经放电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造模后,电针单侧足三里、梁丘、内关和大陵,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记录各组大鼠迷走神经和内脏大神经放电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植物神经放电频率在观察期内无明显变化;模型对照组造模前后比较,造模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减少(P0.01),内脏大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高(P0.01);电针治疗组中足三里组、内关组、梁丘组电针后迷走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内脏大神经电针后的放电频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对小肠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是穴位针刺效应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室性期前收缩(PVB)模型大鼠心电图、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氯化铯静脉注射致PVB模型,电针治疗组给予内关穴治疗,电针5min,留针10min,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全程、同步记录大鼠心电图、交感神经心中支和迷走神经放电活动.结果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心经经脉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和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的影响,探讨针刺心经经脉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神门-通里”组和“太渊-列缺”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和心功能观察指标,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针“神门通里”和电针“太渊一列缺”经脉段在停针即刻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和交感神经心中支电活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门-通里”组电针后4个时间段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活动显著高于“太渊-列缺”组。结论电针心经“神门-通里”段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并可提高心肌缺血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优于电针肺经“太渊列缺”经脉段,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心动过缓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内关治疗组(电针治疗组),电针列缺对照组(电针对照组)4组。以盐酸普萘洛尔悬液灌胃制备心动过缓大鼠模型,电针治疗组针刺大鼠双侧内关穴,电针对照组针刺大鼠双侧列缺穴。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的SOD、MD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率明显减慢,Q-T间期明显延长,心肌组织中SOD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内关及电针列缺穴治疗后,大鼠心率明显增快,Q-T间期明显缩短,心肌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电针治疗组与电针对照组比较,前者显著优于后者(P<0.05)。结论电针内关穴可通过调节心肌组织中SOD、MDA的含量,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组织的损害,从而发挥对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针刺犊鼻、鹤顶、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加用G6805型电针治疗仪;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穴位同治疗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以12次为1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与82.9%,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7.
海洛因依赖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患者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海洛因依赖患者与89例对照组进行全程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分析对比。【结果】海洛因依赖患者组SDNN、SDANN、SDNNIr、MSSD、PNN50降低,LF、HF也降低,LF/HF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能较直观反映海洛因依赖患者的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功能失衡,且稳定性、重复性及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经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从8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结扎冠状动脉旋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神门"组、"内关"组和"太渊"组,每组10只。除模型组外,各治疗组分别电针大鼠左侧"神门"穴、"内关"穴和"太渊"穴,每次刺激10 min,每日1次,连续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下丘脑室旁核区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E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电针组NE含量显著升高(P0.01或P0.05);各电针组之间比较,"神门"组NE含量显著高于"内关"组和"太渊"组(P0.05或P0.01),"内关"组NE含量显著高于"太渊"组(P0.05)。结论电针"神门""内关""太渊"穴治疗心肌缺血的机制与其促进下丘脑室旁核区单胺类递质NE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在"通调针法"电针治疗肝郁型乳腺增生病(MGH)中的作用,为"通调针法"电针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切断迷走神经电针治疗组、假手术电针治疗组,共5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复制成肝郁型MGH病证结合模型。造模成功后,切断迷走神经电针治疗组实施单侧迷走神经切断术,假手术电针治疗组实施假手术,电针治疗组不做任何干预,在此基础上,3个治疗组均给予"通调针法"电针治疗。实验结束时,测量各组大鼠乳头高度、直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孕激素(P)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雌二醇α受体(ERα)、孕激素受体(PR)含量。【结果】(1)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MGH大鼠乳头直径、高度,而切断迷走神经电针治疗组改善不明显。(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假手术电针治疗组大鼠血清E2水平和乳腺组织ERα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P水平和乳腺组织PR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切断迷走神经电针治疗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调针法"电针治疗肝郁型MGH的疗效机制可能与迷走神经调节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电针强度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强度对电针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随机分成强电针组、中电针组和对照组,强电针组、中电针组分别以相同电针波型、频率和不同电针强度(前者5.5 mA,后者3.5 mA)刺激“昆仑”和“阳陵泉”穴,对照组只用同样方法固定而不针刺,比较电针前后3组大鼠痛阈的变化。【结果】电针治疗后,中强度电针组和高强度电针组的患侧痛阈均比对照组高(均P<0.01),而中强度电针组的镇痛效果比高强度电针组更优(P<0.05)。两个针刺组的健侧痛阈均有上升(与对照组比均P<0.05),但针刺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关节炎疼痛,在相同波型和频率的情况下,中强度电针的镇痛效果优于高强度电针,提示这种镇痛效果可能与中枢的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观察电针大鼠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MIRI)大鼠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与同功酶原生型 (cNOS)、诱生型 (iNOS)的变化 ,探讨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 5组即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保护组、电针列缺对照组、电针合谷对照组 ,每组 1 0只动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NO、NOS含量的影响。结果电针心包经内关穴升高心肌NO含量明显强于电针肺经列缺穴 (P <0 .0 5 ) ;电针心包经内关穴可使NOS、cNOS含量升高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 ,且升高心肌NOS及cNOS活性的效应亦明显强于电针列缺、合谷组 (P <0 .0 5 )。各组心肌iNOS变化不明显。结论电针内关穴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对心肌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手三阴经原穴和非穴对高、低血压模型大鼠血压的影响,研究代表不同经脉的原穴对血压影响的特异性及针刺作用的双向性。【方法】研究分为高血压部分和低血压部分。2部分均分为手三阴经原穴组、非穴组、模型组和空白组,每组6只。除了模型组和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针刺治疗,连续7 d。治疗结束后所有动物均进行血压(BP)检测,每只大鼠连续测量5次,取平均血压值。【结果】1原穴降压作用特异性的比较:各组大鼠各时间点血压均高于空白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中神门组与太渊组降压效果较大陵组和非穴组显著(P0.05),神门组与太渊组降压效果相仿(P0.05),大陵组降压效果与非穴组相仿(P0.05)。2原穴升压作用特异性的比较:各针刺组大鼠各时间点血压均显著低于空白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刺具有一定的升压作用。其中,非穴组血压显著低于手三阴原穴组(P0.05),神门组与大陵组升压效果相仿,但高于太渊组(P0.05)。【结论】针刺对高、低血压均有良性调整作用,手三阴经原穴对血压的调节作用优于非穴,且神门的双向调节作用最明显,表明原穴具有一定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或非穴后,相关经穴、非相关经穴及非区穴皮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损伤组(简称模型组)、高频电针经穴组和高频电针非穴组。高频电针经穴组、高频电针非穴组均在成功制备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30、60 min,应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红外热像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升高(P0.01),高频电针非穴组"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内关"穴区皮肤温度能相对特异性地反映大鼠心肌所处的不同状态,高频电针"内关"穴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的下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处方的电针疗法对功能性腹泻(FD)大鼠血清和组织中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电针Ⅰ组(取双侧天枢、大肠俞)、电针Ⅱ组(取双侧曲池、上巨虚)、电针Ⅲ组(取单侧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采用番泻叶灌胃法建立FD大鼠模型,电针各组分别按设定穴位给予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0 d后检测各组血清和组织中SP、VIP含量的变化。【结果】除电针Ⅱ组对大鼠血清VIP含量无显著影响外,各电针组均可使血清和组织中SP含量显著降低,VIP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可能通过降低大鼠血清和组织中SP含量、提高VIP含量而改善功能性腹泻,电针Ⅰ组作用优于其他2组。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评估其自主神经功能。【方法】经夜间多导睡眠图(PSG)7h监测及动态心电图检查,选取重度OSAS患及正常受试各20例,分为OSAS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时域法和频域法分析HRV。【结果】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时域指标SDANN、SDNN、RMSSD显增高,SDNN-index则显减低。频域指标VLF、LF、HF、LFnorm、HFnorm及LF/HF均较对照组显增高。【结论】OSAS患的HRV异常变化。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活动均增强,以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WOMAC各项积分及总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WOMAC各项积分及总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KOA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不同原络配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保护心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再灌注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神门支正组、神门通里组、大陵内关组、大陵外关组,每组6只,另取6只大鼠设为假手术组。电针预处理组分别选取神门、支正、通里、内关、大陵和外关穴位,用电针仪进行电针刺激,刺激电压1 V,频率为2 Hz,每日1次,每次20 min。模型复制前共刺激14 d。假手术组、模型组不给予电针刺激。监测大鼠心电图,分析ST段位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表达水平。采用Wester blot 法检测心肌组织COX-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电针预处理不同原络配穴均可显著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升高的ST段电压(P<0.05),以神门支正组的效应最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电针预处理不同原络配穴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心肌组织TNF-α、COX-2、ICAM-1表达水平(P<0.05), 以神门支正组的效应最显著。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心肌组织COX-2蛋白表达水平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 电针预处理减轻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调节心肌组织TNF-α、COX-2、ICAM-1表达水平有关,电针神门、支正穴的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和心俞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率变异性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内关组(电针内关穴)、心俞组(电针心俞穴)、内关+心俞组(电针内关和心俞穴)。通过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缺血性大鼠模型,观察电针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结果内关组、心俞组和内关+心俞组均能显著改善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RRI延长、TV增大和LF/HF减小的作用,且内关+心俞组心率变异性的改善最为明显(P〈0.05)。结论电针心俞和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心率变异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肌酸激酶 (creatinekinase ,CK)和内源性保护物质腺苷的影响 ,探讨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 5 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和电针合谷组 ,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 ,检测心肌CK和腺苷 (adenosine ,Ado)含量。结果 内关穴组心肌CK含量低于模型组 (P <0 .0 5 ) ,内关组血清中Ado含量高于模型组 (P <0 .0 1 )。结论 电针内关穴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K的释放 ,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促进内源性保护物质Ado的释放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膻中""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脏功能活动的影响,分析其是否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量家兔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心率。结果:模型对照组家兔左心室收缩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心率减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心脏收缩、舒张功能障碍;高频电针组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舒张末压降低,心率加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频电针组左心室收缩压和心率加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电针组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及心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时,高频电针预处理膻中、内关穴能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状态,中频电针预处理对心脏收缩功能有改善作用,低频电针预处理对心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