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本地区高尿酸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2 433例,其中男性1 097例,女性1 336例。采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胆固醇、三酰甘油、葡萄糖。结果:佛山地区居民血尿酸水平中位数为368(306,436)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42.18%。男性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43.52%(453/1 097),女性患病率为39.38%(547/1 3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年龄分为≤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 70岁共5组,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渐升高;血尿酸与胆固醇(r=0.043,P=0.032)、三酰甘油(r=0.290,P=0.000)、葡萄糖(r=0.072,P=0.032)存在正相关。结论:佛山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同时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糖代谢具有密切关系,监测血尿酸水平对降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预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健脾化浊通络方合用苯溴马隆对糖尿病前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尿酸及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19年1月-2019年12月)糖尿病前期高尿酸血症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苯溴马隆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化浊通络方联合苯溴马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各效果指标(UA、FBG、TC、TG)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94.1%(32/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26/3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UA、FBG、TC、TG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UA、FBG、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浊通络方联合苯溴马隆应用在糖尿病前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可降低血尿酸、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相关因素的调查,探讨高尿酸血症相关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度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珠海市干部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先制定的临床观察表格,开展相关因素调研,筛查出高尿酸血症人群,调查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际调查和检测了3653人,筛查出高尿酸血症1294人,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35.42%,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患病率(43.74%)显著高于女性(15.39%);高尿酸血症人群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尿酸血症人群(P0.05)。高尿酸血症组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比非高尿酸血症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脾虚夹痰湿证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结论:脾虚夹痰湿证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主要证型,其发病与性别、年龄、血脂、血糖水平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傣医验方"傣痛消"对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UA、BUN、XOD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通过酵母膏灌胃复制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以"傣痛消"、别嘌呤醇、苯溴马隆干预,检测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水平。结果:傣痛消高、中、低剂量、别嘌呤醇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血UA水平(P0.01);傣痛消高、中、低剂量、苯溴马隆均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BUN浓度(P0.01);傣痛消高、中、低剂量、别嘌醇均能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血X0D活性(P0.01)。结论:傣痛消高、中、低剂量均能降低小鼠血UA水平、BUN浓度以及抑制高尿酸血症小鼠血XOD活性,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傣痛消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的影响。方法:通过酵母膏灌胃复制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以"傣痛消"、别嘌呤醇干预,检测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的水平。结果:傣痛消高、中、低剂量组、别嘌醇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UA水平均显著低;"傣痛消"中、低剂量组、别嘌醇能明显降低小鼠血BUN浓度。结论:傣痛消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瘀阻证)患者糖脂代谢、血尿酸(UA)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瘀阻证)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健脾益肾化浊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UA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Hb 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观察组UA、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 52%与对照组的7. 14%差异不显著(P0. 05)。结论:自拟健脾益肾化浊汤可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湿热瘀阻证)患者糖脂代谢,降低UA,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湿降浊方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酶、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次黄嘌呤灌胃联合氧嗪酸钾腹腔注射复制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以别嘌呤醇为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化湿降浊方(1.2 g/m L)对大鼠组血尿酸(UA)、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尿素氮(BUN)、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UA、肝脏XOD均显著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大鼠血清U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中药组、别嘌呤醇组肝脏XOD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各组ALT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AST、Scr、BUN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中药组AST的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别嘌呤醇组、中药组Cr、BUN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化湿降浊方可抑制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肝脏XOD的活性,降低血UA,改善肾功能,对大鼠高尿酸血症有防治作用,并且无肝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络泻血疗法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尿酸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及刺络泻血组,以腺嘌呤、乙胺丁醇混合液灌胃造模。第4周开始,别嘌呤醇组灌胃别嘌呤醇,2次/周;刺络泻血组选取大鼠委中穴及足三里穴附近的血络,第9周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大鼠血尿酸(UA)、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模型组UA、Cr、BUN含量及ALT、AST活性均高于正常组(P0.05);别嘌呤醇组UA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ALT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刺络泻血组UA、Cr、BUN含量及ALT、AST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刺络泻血疗法可以降低腺嘌呤合乙胺丁醇灌胃所致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的尿酸水平,降低高尿酸血症所致肝肾损伤,改善大鼠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的尿酸水平,及其与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综合征(MS)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从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片区2097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并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以及血压水平。结果:65岁以上男性的尿酸水平(406.66±94.86)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约39.97%。65岁以上女性尿酸水平(366.92±90.66)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约49.20%。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与MS组分中高血压、三酰甘油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尿酸控制认识,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5):121-123
目的:探讨加味四妙散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尿酸作用及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Intimal-medial thickness)的变化。方法:60例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2组各30例,对照组每天口服别嘌呤醇100mg,治疗组每天口服加味四妙散。治疗3月后检测其血清尿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变化。结果: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1),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P=0.0000.01),加味四妙散组较别嘌呤醇组血尿酸显著下降(t=5.126,P=0.0000.05),IMT缩小(t=2.683,P=0.0280.05)。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年龄相关性疾病,且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加味四妙散能降低血尿酸,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人群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抽选东莞市东城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2例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同时期在本院做健康检查的32名健康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特性,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资料,总结危险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主要病发年龄是≥50岁,另外饮酒者、血脂异常者、高血糖者、高血压者均是高危人群。年龄、性别、饮酒、高血压史、血脂异常、糖尿病史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压均高于健康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在≥50岁的男性中患病率较高,致病因素较为复杂,高危人群应做好血压监测、体质量控制、合理饮食,以便降低高尿酸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98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作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相差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尿酸水平(352.6±34.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367.4±37.6)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血压及血尿酸水平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清热中药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继发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对血尿酸(UA)、Diekkopf-1(DKK-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高尿酸血症继发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苯溴马隆治疗,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清热中药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UA、血沉(ESR)、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DKK-1及TRAP-5b水平,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随访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积分和血UA、ESR、IL-1β、IL-8、DKK-1、TRAP-5b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清热中药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继发痛风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降低尿酸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下调DKK-1和TRAP-5b水平,并有助于降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市机关单位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调查本市618名机关单位职工的体检结果,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该群体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20.39%,其中男性为29.17%,女性为9.93%,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X2=34.96,p<0.01),有统计学意义.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高尿酸血症组合并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男性X2=39.23、24.28和5.76,p<0.01~0.025,女性X2=9.29、8.64和5.82,p<0.01~0.02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市机关单位职工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主要为脂肪肝、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建议提倡"规律作息,科学饮食,戒酒限烟,适度锻炼"的生活方式,加强相关疾病的防治,以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上海社区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上海某社区1128例年龄>65岁老年人进行调查,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人口学特征、饮食和生活习惯及临床指标。结果:共检出高尿酸血症220例,患病率为19.50%。男性患病率为27.18%(165/607),女性患病率为12.33%(63/511),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后表明:男性、饮酒、高血压、腹型肥胖、兄弟姐妹高血压、血脂异常等6个因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应警惕男性、饮酒、高血压、腹型肥胖、兄弟姐妹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做出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对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自拟清浊汤内服治疗,并与口服西药别嘌呤醇组相比较控制血尿酸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血尿酸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清浊汤内服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控制血尿酸水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化浊逐瘀汤联合西药氯沙坦钾片治疗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89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观察组加服化浊逐瘀汤,连续用药6周评定疗效,同时监测治疗期间血压变化及血尿酸、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VS 88.9%)(P0.05);两组患者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两组均明显下降,观察组降血尿酸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s-CRP水平明显降低,效果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逐瘀汤有助于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降低,且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A),黄嘌呤氢化酶(XO)活性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DH)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4 mg·kg~(-1)),复方土茯苓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及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共给药5 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以及肝中的XDH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药物治疗后,各给药组大鼠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可以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UA,并可以抑制XO活性与肝脏中XDH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苯磺酸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苯磺酸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苯磺酸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临床疗效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医院收治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四妙汤,每日1剂,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血尿酸、血沉、CRP、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72/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6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P0.05)。两组治疗后UA、ESR、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45、5.20、4.78、4.56、4.35、4.39,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t=4.11、4.02、4.55,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45、5.20、4.78、4.56,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t=4.11、4.0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5),对照组为12.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P0.05)。结论:相比西医常规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能显著提高疗效,能进一步降低血尿酸,消除炎症,改善肾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