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通过梳理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的产生背景和渊源及其传承脉络,探讨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主要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及技术特色。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由林应强创始,产生于民国岭南广佛一带。林应强崇尚医武同源,确立了"整体疗伤、筋骨并重,调和气血"的治疗筋伤原则,创立的多种手法如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其运用以爆发力为特点,操作时注重快速扳动,发力要求沉实持重,力求整复一次到位。林氏正骨推拿流派第二代传人吴山全面总结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临床经验,确定了"筋骨力学平衡,调控动态压迫"的治伤原则,创立了侧卧定点踩跷法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后伸定点踩跷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第三代传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正骨推拿技术与现代医学的生物力学、功能影像学有机结合,推动中医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辽宁泓锦骨伤流派源于清代宫廷正骨术,以打通营养输送渠道为主,接骨与治疗软组织损伤并重为辨治思想,通过“看、触、旋、探、听”实现精准诊断。开创独特治疗体系,以拇指探穴法(指刀法)为核心诊治手段,具有4种特色整复手法和12种基本推拿手法。特色整复手法为旋转调颈法、掌根旋转斜推法、掌根旋转按压法、定点骶椎整复术;基本推拿手法为五指拿推法、揉拿项肌法、捋抖十指法、拉腋底顶法、阴阳8字揉肩法、肩髋推拉法、侧牵摇晃屈膝归合法、推按腰背法、降龙伏虎法、金蛙游水法、提拿足三阳法、提拿足三阴法。传承下的秘方药剂近20种,其中4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分别为神功接骨散、养骨散、疏经通络汤、百灵水。  相似文献   

5.
岭南中医妇科流派在形成过程中,深受岭南文化及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本文从文化视角论述了岭南文化对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影响,并对岭南中医妇科如蔡氏妇科、罗氏妇科特色派系进行梳理与研究。探究体系较为成熟的蔡氏妇科与罗氏妇科的传承脉络及其文化背景,可以了解岭南中医妇科流派的发展历程及岭南特色。  相似文献   

6.
查阅相关文献,从新安医派、岭南医派、吴中医派、孟河医派、海派医派、齐鲁医派6个方面对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对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的交流与传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浙江中医主要学术流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中医主要学术流派的沿革 ,从元朝朱震亨的丹溪学派开始 ,下限至本世纪 80年代。丹溪学派以“阳有余、阴不足”立论 ,开创相应的滋阴降火的治法。晚明赵献可、张景岳创立温补学派 ,赵献可的命门学说对后世的中医基础理论有较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 ,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等创立钱塘学派 ,张志聪为集大成者。绍派伤寒 ,主要指绍兴地区为主的医家对于温热病 (尤其是湿温 )方面研究的一种学派 ,成熟于清末民初 ,流风余韵延伸至本世纪 80年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浙派针灸流派灸法的学术发展脉络及技法特色。[方法] 通过研究浙江灸法发展史料,整理各流派传承家谱,探寻基于不同学术及地域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派针灸流派灸法学术分支。[结果] 浙派针灸流派灸法以严氏、施氏、高氏、罗氏传承脉络相对清晰完整,以化脓灸、温针灸、铺灸为特色,具有一脉相承、代有传人、法从典出、理源于经、融会贯通、守正创新的特点。[结论] 挖掘浙派针灸中的灸法分支,整理其理论来源、发展创新、技法要点、后世影响等,对扩大浙派针灸的治疗范围,推广浙江特色灸法的临床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3,(11):1652-1654
目的:认识与研究流派产生与传承的规律。方法:从构成中医流派的三个要素研究其对流派传承的价值。结果:"源""流""派"即是构成中医学术流派的基础框架,又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环节。结论:流派加强了中医学术传统特色的传承,推动、促进了中医学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梳理峨眉推拿流派渊源及其发展概况,总结峨眉推拿流派中独具特色的"畅气通络"推拿手法。通过创建广东郭氏传统保健研究所,联合广东省中医院这个医疗大平台,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解析临床研究结果,以探索峨眉推拿流派的传承模式,更好地推动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疡科主要学术流派及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中医外科学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医学流派——正宗派、全生派和心得派,在对待中医外科学疮疡病的因机证治方面,有其各自的观点.正宗派“审证求因,重辨阴阳”,主张“内外并举,顾护脾胃”,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治疗疮疡;全生派倡“阴虚阳实”之论,立“阳痈阴疽”之说,主张分清阴阳的属性后再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心得派重视时邪致病,创“疡科三部病机学说”,认为“外疡实从内出”,主张“治外必本于内”的治法.三家学说各执己见,却又相互渗透,并对后世医家在对疮疡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2.
王渊  韩祖成  陈杰  王翠  袁捷 《中医学报》2021,36(3):551-554
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学术流派是李敬慈主任医师创立的一种针对中风病的全新辨证论治体系.李敬慈受《黄帝内经》“刚柔调和”理论的启发,结合《金匮要略》“刚痉”“柔痉”的思想,反复体悟,总结出一套以中风后肢体瘫痪性质来确定治疗方案的方法.长安中风病刚柔相济学术流派要求在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根据患者的瘫痪性质、神色、言语、舌脉的阴...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历经千年,流派众多。流派的传承对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中医学术流派良性发展中,道、法、术作为传承的主要内容是保障传承质量的关键,也是保障中医学术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核心。通过对于流派传承的深入的思考和探讨,试图挖掘、归纳、概括传承的共性规律,以期发展壮大流派传承,强化中医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浙北施氏针灸流派的传承现状及其学术特色,进一步丰富秀水医派内涵。[方法] 采用传统医史文献及现代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对施氏针灸的起源、传承及学术特色进行挖掘、分析与整理。[结果] 浙北中医文化底蕴深厚,针灸流派纷呈,名医名家众多,较有影响力的针灸流派有凌、施、严、盛、金五家,各家世代相传,且屡有创新。施氏针灸作为典型代表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活跃,内容丰富,临证中十分重视脾胃,多以健脾益胃、温运中阳为治则,且善施温针,使气得温而易行,助针刺而通调气机;重视针灸并用、针药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施氏传人在传承守正的同时也在持续创新,从而充实疾病谱,丰富治疗手段,提升临床疗效。[结论] 施氏针灸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浙北针灸特色的诊疗体系,可供临床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医流派传承作为中医药师承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形态,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从中医流派学术传承教育的自身规律出发,引入知识管理方法,建构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内隐化(socialization、extern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SECI)传承模型,并结合我国孟河医派学术传承中的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17.
叶艳蓉  张虹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1):2033-2036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绩效考核是促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科学管理的有益探索。本文简述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绩效考核现状及其现存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进行绩效考核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性地阐述了平乐郭氏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近年在绩效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进行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提升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壮医针灸是壮医特色实用治病技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色与优势,那丰富的内涵、悠久的历史、古朴的理论、独特的方法、显著的疗效,是我国传统医药的一朵奇葩,是祖国重要的医疗卫生资源,至今仍是壮族地区群众赖以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在壮族地区广为应用,影响较大。本文着重介绍广西黄氏壮医针灸学流派的历史源流、传承脉络,深入探讨流派的学术特色,归纳出流派具有强调毒虚二因、主张道路传导、创立气血理论、重视调气通路、善用特定穴位、推崇无痛针灸、针灸罐法联用等学术特色。文中还从传承医道、传承医术、传承医德、勤于临证等方面交流流派传承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传承新思路,为中医流派的传承和发展积累经验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精细化管理方式是推动中医学术流派持续性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文概述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分析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原因与必要性,并以问题为导向,阐述了平乐郭氏正骨学术流派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提出了中医学术流派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以期为提升中医学术流派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参...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报》2020,(3):555-558
长安方氏头针是方云鹏主任医师在20世纪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新型头针疗法。方老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理论提出以伏脏、伏象、倒脏、倒象为主的头针理论体系。方氏头针操作手法要求"飞针直刺",直达骨膜,其特点是稳、准、快。在治疗疾病时,方氏头针重视辨证选穴、精准取穴,在确定病位、分析病机的基础上辨证治疗,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来确定选穴的穴区和具体穴位。目前,方氏头针学术流派主要分为3支,分别以方云鹏之子方本正为代表,以西安市中医医院黄琳娜、安军明为代表,以方云鹏曾孙周达君为代表。各分支传承人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创建长安方氏头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举办方氏头针学术流派研讨会、积极申报与方氏头针学术思想及经验有关的科研课题等方式完善方氏头针理论体系。同时,各分支还定期举办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及海外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方氏头针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