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菌蒲萸连方。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2.5%,治疗组为96.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治疗组为90.5%,对照组为73.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12.7%,治疗组为3.2%,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12.5%,对照组为29.6%,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性胃病有较好疗效,可提高Hp根除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黄李梅 《新中医》2002,34(8):38-3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以中药联合西药雷尼替丁、丽珠得乐、灭滴灵、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39例,仅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7%,对照组87.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治疗6月后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2.9%、3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P根除率分别为80.5%、6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螺旋杆菌阳性,HP根除率较高,疗效巩固,溃疡愈合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0例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71%,高于对照组的85.71%;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镜正常时间、Hp根除时间以及疾病复发率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效果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佛手四黄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采用佛手四黄汤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胃黏膜炎症显著改善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90.0%,对照组为55.0%(P0.01),治疗组胃黏膜炎症显著改善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小,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佛手四黄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炎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张文仙 《光明中医》2005,20(3):64-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 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组) 75例;对照组(西医组) 75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汤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3 2 3 % ,明显高于对照组60 3 3 % ,疗效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优于单纯西医治疗(P <0 0 5 )。  相似文献   

6.
黎琮毅  方健强  邱琦 《光明中医》2009,24(5):905-90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3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P<0.05),治疗组HP根除率84.38%,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9,(12):1709-1712
目的:探讨采用丹半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奥美拉唑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治疗,治疗组患者于上述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丹半汤调理。治疗周期为21 d,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根除HP疗效及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和临床痊愈率分别为93.33%和3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67%和临床痊愈率1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P根除率63.33%,总有效率达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HP根除率46.67%,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主症、次症积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两组症候积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半汤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俊岭 《河南中医》2009,29(2):177-17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HP相关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治疗前后作胃镜检查及HP检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与肝根除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炎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p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癌变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西药结合对照组,每纽40例,治疗组用中药胃炎汤口服,每日2次,疗程20天。西药组用西药标准三联,疗程7天,中西药结合组用中药胃炎汤加西药标准三联疗法。结果:中药治疗组根除率为70%,西药组根除率为73%,中西药结合组根除率为8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药结合组与中药治疗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胃炎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疗效肯定;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住本院的96名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为48例,对照组为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药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治疗组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花清风藤和毛鸡矢藤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片、奥美拉唑、铝碳酸镁片等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二藤汤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用14C同位素标记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清除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的90%;治疗组Hp根除率为96%,优于对照组的88%;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9%;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藤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可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方法:将88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克拉霉素、替硝唑、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方法:针刺穴位、健康宣教、饮食调护和基础调理。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胃脘痛、饱胀、食欲改善等消化系统症状改善情况及总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在改善症状及整体疗效方面有一定优势,作用安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马德英 《四川中医》2004,22(8):54-55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 10 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2例 ,以中药联合西药兰索拉唑、阿莫西林、次碳酸铋治疗 ;对照组 5 1例 ,仅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 1% ,对照组 92 1%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疗程结束时幽门螺旋杆菌 (HP)清除率比较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年后随访 ,溃疡复发率治疗组 11 8% ,对照组 33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HP根除率 80 8% ,对照组 5 8 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有协同增效作用 ,可提高HP根除率 ,降低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李毅 《江西中医药》2010,41(10):23-24
目的:观察张氏益胃汤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8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三联疗法(灭滴灵、阿莫西林、洛赛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张氏益胃汤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疗效、HP根除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胃镜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组HP根除率为94.74%,对照组HP根除率为92.3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张氏益胃汤配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在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益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74例HP阳性的胃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7例给予单纯的三联疗法方案,观察组37例采用加味益胃汤联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就两组疗效、HP根除率以及症状积分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5.68%(28/3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35/37),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HP根除率为72.98%(27/37),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89.19%(33/37),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具有优势,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HP相关性胃炎,在常规的三联疗法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益胃汤规律服药,能够快速缓解不适症状,提高疗效和HP根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4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2例,为奥美拉唑四联疗法组,对照组132例,为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溃疡面愈合率为95.5%,HP根除率为9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溃疡面愈合率为87.8%,HP根除率为84.0%,两组总有效率、溃疡面愈合率及HP根除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临床用药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中药和胃丸,西药(果胶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中西药联合治疗。结果:5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显示中药组HP根除率60%,临床显效率72%,西药组HP根除率69%,临床显效率63.9%;中西医联合组HP根除率89%,临床显效率89.8%。结论:说明中西药联合治疗HP相关性胃炎,既有较好的HP根除率,又有很好的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人,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幽门螺杆菌HP根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P根除率高达92.3%,显著高于对照组HP根除率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6.2%显著高于对照组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脾胃虚寒型HP感染通过温中健脾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入院的脾胃虚寒型HP感染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四联疗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温中健脾法联合四联疗法。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5%,疗效有明显差异(P0.05);在HP根除率方面,观察组根除率为90%,对照组根除率为70%,观察组根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HP感染通过温中健脾法联合四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在提高HP根除率的同时,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西药奥美拉唑与雷尼替丁,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者加服克拉林霉素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愈胃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84.6%,HP消除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4.4%、6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较单纯西医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