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技术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 叙述讨论了该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及其并发症的预防。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技术穿刺成功率及肺部病变确诊率均很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辐射剂量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来我科做肺CT穿刺活检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7~82岁,中位年龄58.3岁;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受检者卧于检查床上,根据肺部病灶的大小、部位,由介入科医生确定扫描体位,如仰卧、俯卧或侧卧,然后放置定位标记。先扫描一张定位相,再根据病灶的部位行病灶局部扫描,病灶扫描第一个序列为常规剂量,第二个序列起均为低剂量扫描。具体扫描参数为: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s;低剂量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50mAs。球管旋转时间0.75 s/圈,准直器16×1.5 mm,螺距1.35,重建层厚2.0 mm,重建间隔1.0 mm,图像重建函数核肺窗B70S,very sharp,纵膈窗B30,medium smooth,Fov330 mm。扫描重建后的薄层图像传入3D重组,穿刺医生即时阅读、浏览,确定穿刺针进针的部位、方向、深度以及与病灶的三维关系。结果 所有低剂量图像都能用于穿刺定位,噪声略高于常规扫描图像;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低,是常规法扫描的40.25%(平均值);本研究组共节省辐射剂量1 775.5 mGy。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图像不需要很高的分辨率,低剂量扫描图像能够满足穿刺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护理配合在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发生中的必要性。方法 对21例经皮肺穿刺取活检的患者观察、记录、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21例,穿刺成功率100%,均未发生大量气、血胸,轻度气胸1例,未做处理自行吸收;痰中带血2例,服用止血药3d内出血停止;活检部位有疼痛感5例,未做处理,1d后均消失。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安全、可靠,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治疗依据。术中护理人员密切配合是保证穿刺活检准确、顺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辐射剂量CT扫描引导定位下肺部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56例发现肺部占位需要穿刺明确诊断的患者,选择28例使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120 mAs) CT引导,28例使用低剂量扫描(120 kV,30mAs)引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比较两组穿刺的技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 低剂量组CTDIvol和DLP分别为(2.01 ±0.33) mGy,(46.73 ±3.68) mGy·cm,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7.03 ±0.36) mGy,(126.41 ±4.81) 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6.43%,低剂量扫描组穿刺成功率92.86%,两组成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肺部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CT引导定位的目的。肺部低剂量引导定位穿刺活检术,在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还保证了穿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30例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保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成功率,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医护配合,重视患者整体护理。结果 30例患者均穿刺活检成功,得到明确诊断。术后轻度气胸5例,5d后均自行吸收;痰中带血6例,予止血药物4d后消失。未发生大咯血、空气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术中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密切配合,对于保证穿刺活检准确、顺利、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引导下应用三维标测穿刺技术降低肺穿刺活检受检者有效剂量的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需行肺部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低剂量CT定位技术与三维标测技术行肺部穿刺活检,对照组使用常规CT定位和现有常规穿刺技术,记录每位患者的穿刺次数、定位CT扫描次数、计算患者所接受的有效剂量,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次数为(1.26±0.53)次,CT定位扫描次数为(3.28±0.57)次,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为(1.27±0.32) mSv;对照组穿刺次数为(4.44±1.82)次,CT定位扫描次数为(6.24±1.82)次,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为(14.05±4.26) mSv;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穿刺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7,P < 0.05),CT定位扫描次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4,P < 0.05),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6,P < 0.05)。结论 应用三维标测穿刺技术,可大大提高穿刺准确性,成功完成一例穿刺活检所需穿刺次数、CT定位扫描的次数明显减少,加之采用低剂量CT定位技术,可使患者所接受的总有效剂量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部结节随访时低剂量CT较常规CT在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21名测试者分别行低剂量CT和常规CT检查,所有测试者的检测图像分别由5名专业医师进行独立评估。结果 低剂量CT和常规CT对肺癌的筛查无显著差异。结节病变检出率一致性接近82%(P<0.001),病变确诊率一致性超过96%(P<0.001)。低剂量CT的肺部辐射剂量范围为1.5~3.6 mSv,仅为常规CT肺部辐射剂量的1/6左右。结论 在肺部结节随访中,低剂量CT能够作为常规CT的有效替代方式,并可减少诊疗过程中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剂量16层螺旋CT在不同年龄段儿童胸部检查中的作用,评估低剂量螺旋CT肺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取300名因怀疑儿童肺炎及儿童异物的患儿行胸部CT扫描,根据儿童的年龄或者体重分成5组,每组各60名。每组受检者按照不同的扫描参数将其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5名患儿。每亚组扫描参数分别一个标准剂量组和三个低剂量组:120kV、150 mAs,120kV、50 mAs,120kV、30 mAs,120kV、15 mAs。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As的降低,不同年龄段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P < 0.05),以15mAs水平为最低。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在儿童胸部扫描,15mAs的更低剂量螺旋CT肺窗图像可满足 < 8岁或 < 40kg的患儿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胰腺CT导引下穿刺活检的成功率,避免术后并发症。方法 熟练掌握CT导引下胰腺穿刺操作步骤,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的观察处理。结果 21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率100%,取材病理报告率95%。结论 做好穿刺术前准备,熟练掌握胰腺穿刺活检的要领和术后观察与处理,提高胰腺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必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腺样体低剂量CT扫描的表现并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初步分析,以减少儿童X射线检查的辐射剂量,协助临床诊断。方法 分析100例临床怀疑腺样体肥大儿童。分2组,50例使用低剂量:60~80 kV,50例使用常规剂量:80~120 kV。所有患者均分析不同CT剂量的图像对其腺样体的显示情况。结果 检查患者中CT表现为腺样体肥大的占94例,占94%,常规剂量患者得到信噪比较高图像,但所接受射线量较大。低剂量扫描大大地减少了儿童的辐射剂量,图像均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结论 低剂量CT检查能准确显示儿童腺样体的肥大程度并对其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足够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剂量扫描螺旋CT平扫在输尿管结石中应用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拟诊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螺旋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分析其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在低剂量平扫中发现38例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扩张33,剂量扫描检查结石的敏感性为98%,准确性为100%。两者观察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平扫是一种敏感、安全的输尿管结石的检查方法,它诊断输尿管结石能够获得高的准确率,并且明显降低病人的放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操作方法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体会。结果:54例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后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出血7例,气胸5例,发生率为22.22%。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正确、熟练的操作技术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合理应用CT检查,减少受检者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所在CT室的工作实际,发现CT检查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结果 CT检查的不当应用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存在过量或不必要的CT检查。结论 CT检查的辐射必须得到足够重视,不可滥用,非用不可时也应尽量优化扫描参数,以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低剂量CT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危害。方法 选取临床怀疑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常规剂量650 mA扫描,B组采用低剂量450 mA扫描。比较并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结果 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43和3.52±0.63,噪声分别为29.62±4.24和27.32±5.21,两种剂量下图像质量全部符合诊断要求,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扫描的CTDIvol、DLP、E分别是常规剂量的49.53%、49.53%、49.55%。结论 应用降低mA大小30%的冠脉CT扫描技术图像质量不差,可以大大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降低公众人群的辐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宝石CT冠状动脉成像时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为临床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扫描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宝石CT冠脉成像资料,前瞻性门控扫描组116例,回顾性门控扫描组100例,采用ECG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及螺距~心率自动匹配技术。分析两组检查在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方面差异。结果 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可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减少68.2%;但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均能保证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但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显著地减少了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操作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54例。结果:54例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发生并发症12例,其中出血7例,气胸5例,发生率为22.22%。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熟练的操作和护理是穿刺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低剂量CT检查的临床应用和防护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来我科做腰椎C T检查的病人100例,均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按常规剂量(200mAs)做腰椎螺旋容积扫描,B组用低剂量(150mAs)扫描,扫描后统计两种剂量下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腰3/4椎间盘的CT值标准差(SD),比较两种剂量下的CTDIW和噪声水平。两组图像质量均由2位高年资主治医师进行盲式阅片、评价,评判标准依据空间分辨率、噪声及伪影将图像分为好、一般、差3级。结果 低剂量扫描的mAs、CTDIW分别是常规剂量的75%、76.37%;低剂量扫描的噪声比常规剂量噪声高1.18倍,但两种剂量下的图像100%符合诊断要求,无差级图像。结论 腰椎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不差,符合诊断要求,并能减少受检者的超额射线暴露,降低公众人群因辐射带来的终身癌症风险率,保护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眼眶部外伤后低剂量CT扫描的最优化。方法 对336例眼眶部外伤患者行眼眶部低剂量CT扫描,并对每例患者行晶状体视神经层面常规剂量CT扫描,对比该层面二者的图像质量与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眼眶部低剂量CT扫描与常规剂量CT扫描,对显示眶内结构及眶壁骨质,2种扫描方法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低剂量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为7.4 mGy,常规剂量的CTDIw为24.6 mGy。结论 眼眶部低剂量CT扫描可获得与常规剂量几乎相同的影像信息和图像质量,且单层扫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减少了17.2 mG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剂量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CT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将128列行腰椎间盘CT扫描的患者分成研究组(A组)62例和对照组(B组)64例。A组采用智能扫描模式,B组采用常规固定管电流扫描,其余扫描参数完全相同,对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的辐射剂量在均匀型、偏瘦体型中平均剂量分别下降32.04%、65.06%。同时图像质量无明显下降(P > 0.05)。结论 低剂量技术可以根据患者体型(体厚)应用于腰椎间盘CT扫描,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鼻窦冠状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0例鼻窦冠状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位患者行常规剂量195 mAs扫描,B组80位患者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行低剂量60mAs扫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 低剂量60 mAs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间的CTDIvol、DLP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窦冠状位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即可满足临床诊断,又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