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斑块稳定性、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拟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3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158例和丹红组162例。常规组予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片75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每晚1次,并根据病情应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等。丹红组除上述治疗外同时予以丹红注射液40 ml/天静脉滴注。两组均于PCI术前当日开始治疗,共治疗7天。分别于PCI术前当日及治疗7天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 CD40L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丹红组患者血浆s 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比常规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可稳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管内斑块、抑制血小板活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s CD40L、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指标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的影响以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0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200mg口服,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d。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在治疗48h、7d时的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7d时治疗组CD62p、CD63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短期内的复发及卒中发生率,降低血小板活化特异性指标CD62p、CD63。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8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降脂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两组均连续用药7天.于治疗开始前1天及结束次日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聚集率(PAG)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CD42b及PAC-1水平.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Fg、PAG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CD62p、CD63、CD42b及PAC-1表达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CD62p、CD63及PAC-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浆Fg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活化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盾叶冠心宁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AC-1、CD62p、CD63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盾叶冠心宁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滴。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PAC-1、CD62p、CD63水平,并统计治疗4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2组PAC-1、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内观察组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盾叶冠心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能降低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简称川芎嗪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两组病例在冠脉介入术前和术后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功能。静脉滴注川芎嗪治疗14天后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术前CD62p、CD63、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及ET-1均显著升高(P〈0.01),FMD和NO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活化有升高趋势,而vWF因子升高(P〈0.05),FMD降低(P〈0.05),但ET-1和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比较,川芎嗪组CD62p、CD63、vWF、ET-1及GPⅡb/Ⅲa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FMD水平增加(P〈0.05)。结论川芎嗪可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凉隔散对脓毒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29例)与B组(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加味凉隔散鼻饲,29例),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C组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表达和A、B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表达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计数情况,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患者28天生存率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CD62P,CD63均显著降低,且B组降幅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TT、APTT均缩短,FIB和PLT均升高,且B组较A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两组患者28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凉隔散有抑制脓毒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及改善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胞浆内α-颗粒上的膜糖蛋白(CD62p)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的影响。方法: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院后24h内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两组hs-CRP、CD62p、CD63水平,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4周后即可显现,8周后更为明显。结论:早期应用通心络胶囊可进一步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CD62p、CD63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益气活血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120例A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方,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通气量(MV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功能指标(包括CD62p、CD63和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运动耐力[无氧阈(AT)、最大摄氧量(VO_2 max)、运动持续时间(ED)]。结果治疗后2组LVEDD、LVEDV、CD62p、CD63、Ⅱb/Ⅲa受体复合物、Angptl2、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LVEF、FEV_1、MVV、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VO_2max、AT、E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方有利于改善ACS患者PCI术后心肺功能、血小板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行PCI术,并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TIMI血流分级、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CD62p、CD63]、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改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10个月随访,评估预后状况(康复、再狭窄、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IMI 3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62P、CD63、GPIIb/IIIa、hs-CRP、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康复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狭窄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替格瑞洛能够改善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功能,下调hs-CRP、TNF-α和IL-6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血瘀证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及抗炎、血管内皮功能和抗血栓形成作用机制。方法:将1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心病患者,采用区组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硫酸氢氧吡格雷片,75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美托洛尔缓释片,200 mg/次,2次/d;硝酸异山梨酯,5~10 mg/次,2次/d;观察组术后西医治疗措施同对照组,并于PCI术后给予丹红注射液,40 m L溶于5%葡萄糖250 m L,静脉滴注,2次/d;两组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记录两组近期(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测量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和肱动脉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炎症因子水平;检测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活化程度(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CD62 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和血液流变学,记录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 MWT)和血瘀证评分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近期(6个月随访期)MACE的累积发生率为21.52%,低于对照组的37.46%(χ2=5.37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T-1,v WF和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和FMD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和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FIB,D-D,CD63,CD62 p和GPⅡb/Ⅲ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6 MWT多于对照组,血瘀证评分低于对照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的使用能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抗血栓形的作用,减少了MACE的累积发生率,且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邓芬  胡长林  谢运兰 《中医杂志》2006,47(10):725-725
血小板活化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通过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2P)的表达来了解血小板活化状况。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为丹参与红花的复方制剂,有活血化瘀作用。我们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1、CD62P,探讨步长倍通丹红注射液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阻肺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慢阻肺患者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组。对上述病例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a-颗粒膜蛋白(GMP-140,即CD62p^ )、血小板溶酶体完整膜蛋白(CD63^ )、糖蛋白Ⅱb(GQⅡb,即CD41^ ),并进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价。中医治疗采用清肺化痰逐瘀法。结果:两组慢阻肺患者CD62P^ 、CD63^ 、CD41^ ,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其临床综合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阻肺患者,可改善血小版活化功能,其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同时期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通心络组,8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8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63和GPⅡb/Ⅲa水平,测定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ET-1和NO, 并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复查上述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结果 ACS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vWF因子和ET-1显著升高(P<0.01),NO和FMD显著降低(P<0.01)。冠脉介入术后CD62p、CD63和GPⅡb/Ⅲa以及vWF因子较术前升高(均P<0.05),FMD降低(P<0.05),ET-1和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分别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 CD62p、CD63、GPⅡb/Ⅲa及vWF因子、ET-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NO和FMD增加(P<0.05,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通心络组更明显降低CD62p、CD63、GPⅡb/Ⅲa、vWF因子以及ET-1的水平(P<0.05,P<0.01),明显增加NO和FMD的水平(均P<0.01),而且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2个月时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P<0.01)。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预防和治疗冠脉内血栓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网络功能连接及CD62P、CD63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患者接受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36例患者接受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大脑网络功能连接情况、血小板表面.-颗粒膜糖蛋白(CD62p)与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表达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中枢-小脑功能连接系数明显减小(P<0.05),患侧中枢-对侧中央前回功能连接系数明显增大(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CD62P与CD63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大脑网络功能连接情况改善方面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血小板CD62P与CD63表达,利于平衡机体血脂水平,增进临床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血管炎症因子以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EH合并DM患者分为超微粉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简称通心络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50例),两组病例在入院后次日凌晨分别抽空腹肘静脉血,采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C)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及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的表达水平;采用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检测上述指标。并于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EH合并DM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FIB-C、CD62p及GPⅡb/Ⅲ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1);治疗8周后通心络组和常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hs-CRP、FIB-C、CD62p、GPⅡb/Ⅲa以及ET-1均有显著下降(均P0.01),而且通心络组较常规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NO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抑制EH合并DM患者血小板激活和血管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防治EH合并DM引起血栓性疾病的并发症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试验设计,将68例拟行PCI治疗的AC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同时纳入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组。观察所有被试PCI术前、术后即刻、治疗14 d的血浆内皮素-1(ET-1)、P选择素(CD62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治疗7 d后ST段回落率。采用SAS 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患者术前的血浆ET-1,CD62p,hs-CRP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ET-1,CD62p,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ET-1,CD62p,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ASC患者PCI术后的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建议作为PCI术后保护心肌的治疗措施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田毅 《江西中医药》2009,40(6):18-19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血小板膜糖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心通组。脑心通组给予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每天3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除了不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外,其他治疗同脑心通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脑心通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浆TC、TG及LDL-C和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两组治疗后比较发现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脑心通胶囊对ACS患者具有降脂,抑制血小板活化,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作用,从而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其中无微血管病变者41例,伴微血管病变者36例)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CD6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1和CD42b)及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TSP),同时用RIA法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结果NIDDM组血小板CD62p、CD63和TSP阳性的百分率[(1.51±0.73)%、(4.93±1.06)%、(79.37±11.17)%]和CD41、CD61的平均荧光道数值(MnX)(15.62±4.22、7.78±1.91)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49±0.26)%、(2.22±0.61)%、(63.58±9.37)%]、(9.86±1.05、3.03±0.43)(P<0.05~0.01),伴微血管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NIDDM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CD63、CD61和TSP与ET呈显著正相关(r=0.57、0.52、0.37和0.33,P<0.05~0.01)。结论活化血小板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率的影响。方法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及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中药,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活化糖蛋白GpⅡb/Ⅲa(PAC-1)表达率的变化。结果益气活血中药治疗2月后,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CD62p、PAC-1表达率下降,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有较好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小板活化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均为江西省人民医院心内科2008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AMI住院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通心络胶囊治疗组(简称通心络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常规组,40例),治疗1周后行PCI,分别检测CD62P、CD63和GPⅡb/Ⅲa、ET-1、NO及血浆vWF水平,PCI术中测定冠脉内TIMI血流速度、校正的血流帧数(CTFC),同时记录PCI术前、后的无创血压和心率变化及心功能,并与健康对照组(本院门诊体检人员,40名)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vWF因子及ET-1显著升高(P0.01),NO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治疗1周后,CD62p、CD63、GPⅡb/Ⅲa及vWF因子、ET-1及NO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且优于常规组(P0.05,P0.01),NO水平明显增加(P0.01);术后30天上述指标较术后1周改善更明显(P0.05,P0.01)。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和CTFC均有明显提高,通心络组较常规组血流恢复更好,TIMI血流3级获得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提高(P0.01),通心络治疗组改善亦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30天后再发心绞痛6例,室速/室颤3例,心力衰竭6例,心源性猝死1例,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16/40);通心络组再发心绞痛2例,室速/室颤2例,心力衰竭2例,无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5%(6/40)。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预防AMI患者延迟PCI术后冠脉内血栓形成及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并可改善TIMI血流、加强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