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路漫漫  谷峰 《中医学报》2020,35(6):1192-1195
《黄帝内经》最先把五音理论引入医学领域,并结合五行理论,将五音纳入了其特有的五行系统。《黄帝内经》对五音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五音与五脏对应、五音与运气规律对应以及借助五音进行体质分型三个方面。五音与五脏对应:《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了"五脏相音"一词,通过辨别五音的长短、大小、清浊的变化,推测五脏的生理状况以及病理异常情况,进而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养生。五音与运气规律:角、徵、宫、商、羽五音可代表木、火、土、金、水五运,根据五音中每一音的太、少,描述推定五运的太过或不及,阐释天地阴阳以及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借助五音进行体质分型:在五行分类的基础上,借助五音中每一音在原音基础上的高低将人的体质细分为25种。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前后,是现存最早的既具临床实践经验又有基础理论的系统性的中医作。它不仅是中医学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在中国哲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包含的许多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仍继续指导中医的临床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了《黄帝内经》中的风邪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在外感病邪中突出风邪的重要地位,既归纳了风邪致病的症状特点,也揭示了风邪致病的机理,并且从防、养、治3个方面立体有序的提出了风邪所致疾病的应对方法,还列举了大量由风邪引起或以风命名的疾病,为后世风邪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中所传承的养生经典是现代养生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黄帝内经》把养生放在首要位置,强调防重于治。《黄帝内经》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为比喻,说明“病已成而后药之,不亦晚乎”的道理。养生不是一时,养生应贯穿从出生到老年的全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应分胎儿养生、小儿养生、青壮年养生及中老年养生等,从而分别研究其养生之道,以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学。  相似文献   

5.
<正>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谓之天干,或谓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字,谓之地支,或称十二支,两者合称,谓之干支。这两套字,由来很久,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干支字表。其应用很广,在医经中随处可见。这里对这两套字的意义及用法作一简单介绍,供初读医经者参考。干支释义关于十干,十二支,今人多有新解,然大都是就字形以求其本义。作为套字联系解释者,还是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的解释为得其要领。兹摘许、刘二家之说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6.
模式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原创思维方式,如三阴三阳、河图、洛书、干支等,皆是重要的原创思维模型,对《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建构皆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解析不同的原创思维模式对医学理论的影响,对正确理解相关理论至关重要。后天八卦即是在传统文化和中医学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的思维模式。后天八卦蕴涵着时间与空间二维的双重内涵,对《黄帝内经》九宫八风的区域划分、人体脏腑的定位尤其是"土枢四象"的提出以及身形九野的理论等皆有重要影响,是对"天人合一"的重要展现。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艾灸疗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帝内经》有关艾灸条文,分析归纳艾灸疗法的起源、适应症、临床运用、禁忌症、补泻操作和壮数等。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阐述了养生以却延年及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学思想,教导人养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药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内经》药学思想最突出之处是提出了系统的五味学说以及探索药效成分的气味学说,揭示了药物作用的根本原理在于药中精微物质的存在及其与机体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并指出的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果皮地的,这种相对性与药物的使用目的直接相关。《内经》在药学理论一些基本问题上的较详细论述,反映了中医学早期发展阶段的药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李汐  杨必安  黄作阵 《中医学报》2021,36(5):1116-1119
《黄帝内经》对痈疽的论述涵盖了痈疽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整个过程,其理论框架已初见雏形。痈病总体病性为阳热实证,发展到疽病会成为虚证;外淫、饮食偏嗜等多种病因都会导致痈疽发生;其病机是由营至卫发为痈病,后从分肉下陷筋髓至疽病;治疗上,在脓未成时应用泻热消肿之法,脓已成时用铍针或砭石排脓治疗。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标本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黄帝内经》标本理论的重要意义,分别从病程,医患,病症,病机,运气等五个方面论述标要的含义,探讨标本缓急,间甚,逆从等治疗原则,并指出标本之治贵在切合病情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不可拘泥于原文。  相似文献   

12.
董石  胡瀞月  姜苗 《中医学报》2021,36(1):41-45
《黄帝内经》中含有"鬲""隔""膈"字的词汇和语句,均出现于消化道梗阻性疾病的篇章中,取"隔阻"之义.不同的病变位置及不同的症状表现,给予的名称不同.膈咽是以吞咽困难饮食不下为主要症状,病位偏于食管上段;膈中和上膈病情相似,以饮食不下、食后吐出为主要症状的梗阻性疾病,其中膈中病位在食管下段且伴有呕吐黏液,上膈病位在贲门...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梦象理论"是中医学象思维的一个代表。《黄帝内经》关于梦的理论以人体生理病理为基拙,开辟了人类对于梦的认识和研究的新途径,所确立的中医梦象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临证意义。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梦象理论十数载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梦象辨治在中医神志疾病领域诊疗过程中释梦治病、辨梦辅治和判断疗效3个重要作用。相信随着实践的不断加深,可以得到更多的体会与感悟,梦象辨治的应用或将不局限于神志病范畴。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是一种难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医关于恶性肿瘤的记载早在古代医籍中就很详细,如《灵枢·刺节真邪篇》里的"筋瘤""肠瘤"等。《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对肿瘤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及预防皆有相关论述,治疗手段和方法被历代医家所传承并广泛应用,直至当代对临床预防和治疗肿瘤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黄帝内经》治疗恶性肿瘤的几点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数学一直遵循着抽象与应用辩证统一的道路不断发展。《黄帝内经》所奠定的中医理论体系以象、数、理的统一为特点。数学方法的运用,特别是数学模型方法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元代学者黄泽在《医学滥觞》中说,医理是“象为主。数为用”。最早时中医理论的建立,乃至建立医理所援用的哲学理论,都是以数学为间架的。《黄帝内经》中的脏象就是启导于《周易》八卦之卦象,其脏象之间的关系,又是吸收了五行学说的某些内容。而八卦和五行,都是以数为起意的。古人根据经验对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蕴藏着丰富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并对心理学中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有了细致的观察和探讨,这些医学心理学思想在临床方面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其理论与应用,将有助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浅刺法作用于皮部,可激发循行于皮肤之中的卫气,运行气血,抵御外邪。根据《黄帝内经》关于九针、九刺、十二刺、五刺的描述,浅刺法可分为浅刺取气法和浅刺取血法两大类。镵针、毫针、毛刺、扬刺、直针刺、浮刺、半刺用于浅刺取气法,现今的皮肤针及皮内针属于此范畴,常用于皮肤性疾病、周围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锋针、络刺、赞刺用于浅刺取血法,现今由锋针发展而来的三棱针多用于热性炎症性疾病、慢性疾病等。《黄帝内经》浅刺法因四时、胖瘦、少长、病位、病性等因素而有异,浅刺治则可总结为三因制宜,即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病制宜。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中的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象是中医学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说明模型,这一理论的建立有其深刻的科学文化背景,其来源有三:一是关于“脏”的知识,二是“象”的观念,三是联系“脏”和“象”及建立脏象学说的方法论。《内经》记载了八卦脏象、六节脏象和五脏六腑全息脏象等三种模式的脏象。脏象学说以其模型性、层次性、关联性、时空性、全息性等五大特征称著于世,是中医学理论特色的体现。脏象不仅是医学理论,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智慧的结晶,还有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黄帝内经》及中医文献中有关浅刺的论述,认为浅刺法之效应机制与其特殊的针刺部位及细微的针刺刺激量相关。浅刺之位在十二皮部、孙络,刺十二皮部可调卫外,刺孙络可调气血,循经络系统逐层达病所。以浅刺之量,刺激关阖枢部位,调整气机枢纽,沟通阴阳,促使气之出入升降于表里上下,达到阴平阳秘、调和气血、祛邪扶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