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长春西汀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程度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6%,观察组总有效率94.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林沛 《中医研究》2011,24(5):46-4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和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5.83%,对照组有效率占71.88%,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4例,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天/口服,川芎嗪120mg天/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及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2组均治疗14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恢复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91.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组60例运用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葛根素静脉点滴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愈率为6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40%和80%,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按摩、针刺、口服心脑清软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大补元煎合通瘀煎。疗程20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及各项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培他司汀20mg加液体静滴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活血定眩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天。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推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及灯盏细辛并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流速度(TCD检查)。结果:治疗后,两组在BA、VA的Vd、Vm上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血流速度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服杞菊地黄丸方加减。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陈莉  鲁应佳 《河南中医》2016,(4):611-613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肺原性心脏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肺原性心脏病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94.59%,对照组有效率75.68%,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94.59%,对照组有效率81.08%,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GR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其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3例使用法舒地尔联合天麻素治疗,对照组70例使用天麻素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对照组为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联合川芎嗪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以及治疗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川芎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蒙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蒙药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疗程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3.3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CD血流速度均有增加,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三芪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以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芪汤。两组均治疗7天。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5.56%,对照组有效率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芪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6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测临床症状、体征,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P0.05)。结论:温针灸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韩桂华 《四川中医》2005,23(8):54-5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均治疗20天后做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96例,痊愈58例。显效2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9%;对照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