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电磁辐射对作业人员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电磁辐射作业人员机体的一般情况、电磁辐射知晓率;对电磁辐射作业人员进行临床查体、心电图和尿液常规检查;抽取电磁辐射作业人员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并与普通人群对照。结果 电磁辐射组主诉头晕、疲倦、头昏、健忘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头痛症状随工作年限增长发生差异;作业人员对电磁辐射危害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动过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发生率随着工龄增加;尿液检测与对照组比较隐血、尿胆原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胆红素阳性增多;血常规检测淋巴细胞比率(LYM)、中性粒细胞比率(NE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电磁辐射可以引起机体生理指标的改变,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随着辐射作业年龄增加影响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了解辐射对遗传物质的影响,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形态清晰,数目完整,分散良好的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结果 2009年、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P > 0.05)微核率(P > 0.05)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放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放射工作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受到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遗传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dic+r)、和微核率有影响,所以应加强防护,减少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的变化。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和微核检测。结果 鼻咽癌患者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且放疗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较放疗前显著增高(P <0.0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可作为判断放疗敏感性和预测放疗后肿瘤转归的生物剂量计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情况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染色方法采用Gicmsa染色。结果 ①放射组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放射组不同工龄之间染色体畸变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分析近5年累积计量发现,不同累积剂量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放射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定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剂量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必须做好X射线人员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5.
扬州市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方法 对扬州市648例放射工作人员(放射组)和368例未明显接触放射源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检测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结果 放射人员与对照人群相比,其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不同工龄及工种间染色体和微核的阳性检出率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细胞遗传效应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防护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的影响,确保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选择363名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未接触电离辐射的435名健康从业人员为对照组,采取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进行培养、检测和分析。结果 介入放射组的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0.11% ±0.373%)显著高于对照组(0.02% ±0.126%),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080, P< 0.01);无着丝粒体率(0.04% ±0.199%)和双着丝粒体率(0.06%±0.23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01% ±0.107%)、(0.00% ±0.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693,4.529,P 均< 0.01);微核率(0.78‰ ±0.996‰)与对照组(0.65‰ ±0.853‰)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 2.000,P< 0.05)。不同工龄间的染色体畸变率、无着丝粒体率和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工龄 ≥ 20a工龄组与其他组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与普通放射组(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工业应用)相比,染色体总畸变率、双着丝粒体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组间两两比较,介入组染色体总畸变率(0.10% ±0.299%)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6% ±0.312%)、放射治疗(0.03% ±0.170%)和工业应用组(0.04% ±0.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组染色体双着丝粒体率(0.06% ±0.234%)亦显著高于放射诊断(0.03% ±0.239%)、放射治疗(0.01% ±0.121%)和工业应用组(0.02% ±0.1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介入组与各组之间的染色体无着丝粒体率和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射线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有一定的影响。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可以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显著增加,并随着工作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者外周血象、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为放射工作者职业防护和健康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2017年和2019年连续3次接受健康检查的127名放射工作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及血象分析,将其设为放射组。另外选取133名无射线接触史的医务人员设为对照组;结果 放射组中淋巴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27名放射工作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随着接触电离辐射时间的增长逐渐降低,染色体畸变率逐渐增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损害工龄大于20年的放射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低工龄组,不同损害工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核医学与介入治疗工种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其他工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时间接触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放射工作者白细胞总数降低和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应加强放射工作者防护措施以备降低电离辐射损伤程度,特别要加强核医学和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核型自动扫描成像系统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检测中的优点。方法 以192名医疗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核型自动扫描系统检测法和人工双盲检测法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对同一批标本阅片,扫描组平均用时(15.3 ±0.69) min小于人工组(42.0 ±0.5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同一批标本,扫描组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0.193%)和染色体畸变率(0.227%)均高于人工组(0.065%,0.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核型自动扫描系统可以提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检出率,提高阅片的速度,缩短发报告的周期,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适合标本量较多的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莱芜市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标本,用常规染色体分析法和常规微核分析法检测莱芜市705名放射性工作人员和100名非放射性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放射性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为0.53%和1.2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长期受职业性低剂量的外照射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效应,因此要加强对放射性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并提高防护意识和加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效应敏感指标的影响,为有针对性的改善放射防护条件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放射组和对照组人员外周静脉血进行外周血象、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细胞检测分析。结果 放射组辐射效应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和工业组辐射效应指标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组,其中白细胞减少和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结论 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效应敏感指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对照组人员),尤其是介入和工业放射工作人员小剂量辐射损伤效应较明显。建议应有针对性的改善放射防护条件,加强个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断裂点的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G显带方法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点。结果 37名X射线工作者G显带中期分裂细胞3 545个,共有断裂点146个,统计学处理观察值和预期值有显著性差异(χ2=42.82,df=23,P < 0.01)。10名对照人员G显带中期分裂细胞908个,共有断裂点17个,统计学处理观察值和预期值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医用诊断X射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断裂点呈非随机分布,其中第7和14号染色体断裂点数目的观察值比预期值高(P < 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安阳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情况,了解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全血培养法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用TEK-ⅡPLA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分别为1.15‰和1.3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组人员各工龄段间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组与对照组人员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影响,需要加强防护,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3.
医疗放射工作者的健康观察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 观察长期接触小剂量照射对放射工作者的健康影响。方法 对各类医疗放射工作者进行受照剂量测定,临床查体,实验室检查,并以非放射人员作对照组。结果 医疗放射工作者的人均年剂量当量为1.87 mSv。皮肤科、眼科的阳性体征人数较少,体征以线状甲、眼晶状体混浊为主;血小板升高,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但不同工龄间、不同级别医院间、不同工种间及综合专科医院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辐射效应除表现出一般的临床效应体征外,主要表现细胞遗传学上的一些损害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接触工业γ射线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损伤敏感指标,保障接触工业γ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方法 对比分析接触工业γ射线放射组(n=32)和对照组(n=48)之间和不同工龄亚组之间的放射损伤指标,包括指甲纵嵴色条甲检出率、眼晶状体混浊率、染色体畸变相关指标和微核相关指标。结果 不同工龄组工业同位素应用放射工作人员间指甲纵嵴色条甲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以及放射工龄后,放射组比对照组发生指甲纵脊色条甲的危险性增高(P<0.05)。不同工龄组间眼睛晶状体混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高于对照组(P <0.01)。除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放射组的各项遗传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工龄组与对照组的微核率和微核异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工龄组和11~20工龄组与对照组的微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工龄组的染色体畸变总率与微核率的回归方程为:Y=7.183X-2.133。结论 反映接触工业γ射线电离辐射引起辐射损伤生物效应较敏感指标有手指纵嵴色条甲和晶状体混浊率,间接敏感指标有微核率和微核异常率,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关指标的定期检测,进一步加强该人群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邢艳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76-178
目的 分析南京从事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工龄段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分布及其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结果 X射线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随放射工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9例女性中染色体未显示畸变,微核率均小于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造成放射人员细胞遗传方面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种类、强度、剂量和放射工作人员工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放射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探讨长期小剂量接触放射线对放射工作者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放射作业609人进行内科常规、心电图、眼晶体、血常规、免疫学、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克拉玛依市放射作业人员检查结果异常率依次为:心电图21.84%、血压14.94%、眼晶体13.14%、RBC 12.64%、ALT 11.99%、HBsAg阳性11.66%、尿素氮8.70%、WBC 3.78%、HGB 1.15%、PLT 6.57×10-3%。观察组WBC、PLT均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种血常规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0.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的接触放射线对机体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研究长期接触射线的石油化工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改变,评价X,γ、中子射线对人体细胞遗传学影响。方法 染色体培养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微核测定采用常规培养法。结果 射线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为0.28%,微核细胞率为3.23 ‰,明显高于对照组(0.145%,0.16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1)。结论 不同射线工龄组、不同放射应用专业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研究石油化工企业长期接触工业探伤的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甘肃某石化企业80名工业探伤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其2010-2014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2010年、2013年、2014年白细胞(WBC)总数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异常率观察组在2010年、2012年、2013年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年间微核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工业探伤工作人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我省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为保障贵州省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长期接触慢性小剂量电离辐射的放射工作人员及半年内未接受照射的大学生,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法培养、制片、检测、统计分析。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放射工种、不同放射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组工作人员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应培训防护知识,加强放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300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研究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工种、工龄与染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常规方法检测30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情况并分析。结果 300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42%和3.68%;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0437%和24.62%;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工龄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工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畸变率随工龄增高明显,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