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相锋 《大家健康》2016,(10):70-71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脑病心病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10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和康复组,各50例。联合组接受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康复组接受单纯康复治疗。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康复组(P<0.05);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值均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患者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值高于康复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靳三针"联合运动整复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靳三针"联合运动整复疗法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靳三针"联合运动整复疗法治疗,对照组仅仅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每天治疗1次,1周治疗4次,前后共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同时记录并比较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在改善各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和治疗7 d后明显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在改善各项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联合运动整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改善患者痉挛指数及神经缺损症状,疗效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且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等各大数据库中所有关于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文献。检索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5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2篇文献,共1 2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康复组相比,靳三针组改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MD=-1.55,95%CI(-2.09,-1.00),P<0.000 01]、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MD=4.02,95%CI(2.71,5.32),P...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针刺治疗方法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法进行上肢功能评分,并用测角器测量肩关节主动外展和被动上举的无疼痛范围。【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结合康复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疗法.2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简化Fug...  相似文献   

6.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眼针疗法治疗,取患侧的上、下焦区,眶外刺法,轻刮针柄,得气后留针30 min.对照组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八邪;下肢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八风;面瘫取阳白、下关、颊车、地仓,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5次为1个疗程,共治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风病偏瘫为研究对象,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研究重点,将8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结果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以中风病偏瘫为研究对象 ,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为研究重点 ,采用目前康复学界常用的修改的Ashowrth痉挛评定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l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功能水平。 80例中风病偏瘫患者随要为治疗组 5 0例和对照组 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康复训练 ,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训练。结果中医综合康复方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而运动功能水平的提高 ,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说明中医康复方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中西医康复方法具有互补性 ,以中西医康复方法结合的方式建立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是可行。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检索法,对近10年来中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整理,总结中医在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痉挛性偏瘫的发生是以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为其根本病理,以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为病机关键,最终致营卫失和、痰瘀阻络的病理过程[1]。对于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中医治疗进展,本文分中药治疗(中药内服、中药内服外用、中药外用)和针刺治疗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接受治疗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8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据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实施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自理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报》2013,(11):1761-176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肢体痉挛评分为(32.12±5.24)分,运动功能评分为(76.43±8.5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4.32±9.32)分;对照组肢体痉挛评分为(68.53±7.35)分,运动功能评分为(62.32±6.76)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2.16±8.21)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肢体痉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24次。对照组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四肢FMA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整理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现状。为今后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两方面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状态的文献进行综述,归纳针灸治疗取穴规律。结论:研究已证实针灸能够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状态,疗效肯定、取穴灵活、方法多样,但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针刺拮抗肌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家轩  陈奕雄  吴思平 《当代医学》2009,15(19):151-152
目的探讨针刺拮抗肌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针刺主动肌与针刺拮抗肌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hworth、CSI、Fugl—meyer、ADL评分值,组前后及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针刺主动肌与针刺拮抗肌对中风后偏瘫均有一定疗效,但二者相比,针刺拮抗肌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调和阴阳经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61例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调和阴阳经刺法)32例和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样高于对照组(93.7%82.8%,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当中,调和阴阳经刺法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药线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简单随机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线灸组32例和普通针刺组28例。靳三针线灸组给予靳三针及药线灸治疗,普通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3周为个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2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能力简化Fugl-Meyer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在临床疗效方面:靳三针线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3.7%,普通针刺组为82.1%;靳三针线灸组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2)在简化Fugl-Meyer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上肢的运动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靳三针线灸组在改善上肢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3)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上肢的疼痛程度均显著缓解(P<0.05或P<0.01),且靳三针线灸组在缓解上肢的疼痛程度方面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药线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对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走罐配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疗程均为30天。结果:2组患者的肩痛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配合中医传统疗法可明显提高中风偏瘫后肩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出现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患者,平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针灸治疗,实验组使用针灸配合康复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具有更好的疗效,其差异具有显著的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