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君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6):982-984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8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病毒、布地奈得雾化吸入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消失后停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咀嚼片2.5mg,睡前口服,连用3个月。对照组除不使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外,余治疗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并随访观察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喘息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95、2.26,均P<0.05),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91、2.35,均P<0.05),且实验组患儿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31,P <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5)。实验组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内其喘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50、5.23,均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能减少喘息的复发率,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常发生于儿童,主要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的炎性反应[1].本病病因复杂,诱因较多,而且多种因素促使机体发生速发性变态反应,继而产生IgA、IgE及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介导机体出现相应的免疫性反应,引起免疫性损伤.近来学者更多地关注患儿血清中以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为代表的促炎因子的作用,并证实了炎性因子对过敏性紫癜发生发展的促进作用[2-3].孟鲁司特作为高选择性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竞争性地拮抗白三烯D4与Cys-LT1受体的结合,对炎性细胞的游走、聚集及迁移方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本研究通过应用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治疗,观察了治疗前后血清中IL-6和IL-12的表达特点,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因子IL-4和IL-6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对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5月间住院的1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及我院门诊6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1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IL-6浓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急性期产生细胞因子,IL-4及IL-6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6、IL-10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克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心肌炎患儿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评价克萨奇病毒感染时机体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在心肌细胞免疫应答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血清IL-6及IL-10。结果:克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6浓度为(236.25±126.36pg/ml),IL-10浓度为(30.72±5.37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IL-6及IL-10升高是克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IL-17和IL-23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角色, 以及特应性体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响, 为不同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特应性体质患儿18例, 非特应性体质患儿42例)和20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血浆中IL-17和IL-23表达水平, 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各组间差异。结果 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浆IL-17(15.79±4.82)和IL-23(34.21±14.82)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1.67±2.61, 23.89±7.15)(P<0.000 1);2)特应性体质患儿组血浆IL-17和IL-23的表达水平(21.07±4.81, 47.76±17.95) 明显高于非特应性体质患儿组(13.52±2.48, 27.89±5.59)(P<0.000 1);3)毛支组IL-17和IL-23表达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1)IL-17和IL-23可能共同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2)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易发展为哮喘, 对特应性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同时, 应强调早期干预, 预防哮喘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情绪和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学龄哮喘患儿情绪和肺功能的作用,为临床改善其肺功能和减轻哮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诊断为哮喘、符合人组条件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每晚睡前口服孟鲁司特5mg,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富马酸酮替酚1mg,持续4周。两组均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实验期间不用糖皮质激素。实验前后评估两组患儿的焦虑、抑郁分值和肺功能,实验期间评估哮喘症状参数。[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在实验结束时明显降低;实验组患儿的哮喘症状参数和肺功能指标与实验前比较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孟鲁司特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和减轻哮喘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5(IL-5)和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变化及临床表现,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 【方法】 选择88例初次喘息发作的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40例毛支患儿作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血清IL-5及eotaxin水平的变化,门诊随访3月,观察有无喘息再次发作。 【结果】 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增高,经孟鲁司特干预后,恢复期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下降。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人数情况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孟鲁司特对RSV毛支患儿炎性因子IL-5和eotaxin有下调作用,可控制毛细支气管炎后的气道炎症,对毛支后喘息的反复发作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2-6个月的婴儿多发,严重者可发生心衰或呼衰,50%-70%可发生反复喘息,日后部分转为儿童哮喘。毛支炎发病的免疫机理十分复杂,关于IL-5、总IgE,尤其 IL-12在毛支炎中的变化及两种病毒感染对三种介质的影响报道较少。为此作如下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FS)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表达水平并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36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8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10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对受试者鼻咽部脱落细胞进行病毒抗原检测,分析不同类型病毒感染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6、IL-10水平及患儿临床特征,探讨对非典型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CFS)患儿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结果CFS组患儿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SFS)组和对照组,SFS组患儿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组患儿血清中IL-10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FS组和对照组,SFS组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A(FluA)组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6水平显著高于副流感病毒(PIV)组、腺病毒(ADV)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组,FluA组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低于PIV组、ADV组、R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uA、PIV、ADV、RSV 4个组之间年龄、热峰、热程、同一热程多次惊厥发作、发作后长程意识水平下降(PPI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患儿临床特征的危险因素显示年龄与部分性发作有关(P<0.05),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与年龄、FluA病毒有关(P<0.05),PPIC与热程、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ADV感染有关(P<0.05)。结论FS患儿血清IL-6表达水平上调,IL-10水平下调,不同病毒类型感染的热性惊厥患儿临床表现不同,年龄、同一热程中多次惊厥发作、FluA、PPIC等可能是FS发作的重要因素,其中FluA可能是FS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妇幼保健》2017,(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免疫球蛋白E(IgE)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组,按病情程度分作轻度组(48例)和重度组(52例),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100例为对照组。观察各组患儿外周血IL-4、IL-17、IP-10、IgE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血IL-4、IL-17、IP-10、IgE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儿外周血IL-4、IL-17、IP-10、IgE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观察组患儿外周血IL-4、IL-17、IP-10、Ig E含量能够辅助疾病的诊断,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5(interleukin-5)和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的变化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后3月内的喘息情况,探讨孟鲁司特对RSV毛支后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88例初次喘息发作的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40例毛支患儿为对照组予常规治疗,48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孟鲁司特钠为观察组。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检测血清IL-5及Eotaxin水平的变化,门诊随访3月,观察有无喘息再次发作。结果:RSV毛支患儿急性期血清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增高,经孟鲁司特干预后,恢复期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下降。3个月内喘息再次发作人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SV毛支患儿急性期炎症因子IL-5及Eotaxin水平明显增高,孟鲁司特对RSV毛支IL-5和Eotaxin有下调作用,可控制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的气道炎症,对毛支后喘息的反复发作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原体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0例支原体性肺炎患儿急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同时对57例同期健康儿童血清中IL-6、IL-10进行检测。结果:①支原体性肺炎患儿急性感染时血清中IL-6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显著(P<0.01),而恢复期时血清中含量和健康儿童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支原体性肺炎患儿急性感染期和恢复期血清中IL-10均高于健康儿童,差异显著(P<0.01),且恢复期时血清中含量高于急性感染期。结论:细胞因子IL-6、IL-10在支原体性肺炎患儿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15)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血液肿瘤患儿化疗期间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血液肿瘤患儿117例,其中85例为感染组,32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根据患儿感染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症感染组(n=19)、重症感染组(n=23)、局部感染组(n=43),分析上述因子水平与患儿化疗期间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PCT、IL-6及IL-10联合检测诊断血液肿瘤患儿是否感染,AUC为0.849(95%CI:0.761~0.928),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检测;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血清PCT、IL-6、IL-10水平高于局部感染者(P0.05);危重症感染组血清PCT、IL-6、IL-10水平高于局部感染、重症感染者(P0.05);感染患者血清PCT、IL-6、IL-10水平分别与患儿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感染严重患儿PCT、IL-6、IL-10水平升高更明显,临床监测上述因子水平可辅助血液肿瘤患儿感染的诊断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肺定喘汤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86例2~18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温肺定喘汤治疗组(43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而温肺定喘汤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温肺定喘方温肺散寒,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服1次,共7天。于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并观察两组疗效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前,毛细支气管炎各组血清总Ig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温肺定喘汤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常规治疗组为早(P0.05),同时血清总IgE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温肺定喘汤组能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可缩短病程,对疾病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IL-6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LU-Mltest半自动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0例未患脓毒症患儿和60例脓毒症患儿有效治疗前后血清PCT含量、IL-6含量及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体温变化和WBC计数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CT、IL-6和APACHE-Ⅱ评分结果比较显示,脓毒症组PCT、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脓毒症组患儿体温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WBC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PCT、IL-6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PCT和IL-6含量检测对患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幼保健》2017,(1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及研究组不同时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10分泌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期患儿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硫酸镁与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性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为(60.32±6.11)pg/mL、降钙素原为(0.80±0.26)μg/L、肿瘤坏死因子-α为(1.56±0.54)ng/mL、C-反应蛋白为(5.02±0.41)mg/L,均低于对照组[(85.14±8.25)pg/mL、(1.71±0.41)μg/L、(2.64±0.42)ng/mL、(8.04±0.56)mg/L],(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呼吸频率为(28.65±4.32)次/min、有效呼吸道阻力为(2.98±1.17)kPa/(L/S)、功能残气量为(134.85±35.41)mL,低于对照组[(31.22±6.45)次/min、(4.52±2.44)kPa/(L/S)、(171.78±41.58)mL],潮气量(VT)(7.04±1.05)mL/kg高于对照组(6.42±1.01)mL/kg,(P<0.05)。结论 硫酸镁联合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可有效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