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于衰老机理的探究经历代医家论述、研究已形成多种学说,血浊理论的提出为探究衰老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血浊的防治对指导临床防治老年疾病、引导保健防衰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有重要意义。1血浊的概念中医学认为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又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的正常运行及其功能的发挥是多脏腑功能共同  相似文献   

2.
论痰浊与衰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论痰浊与衰老潘桂娟金香兰(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关键词痰衰老痰浊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水谷津液运化失常所致。人体衰老过程中,脏腑俱虚,功能衰退,更易生成痰浊,进而加速衰老进程,并促成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痰浊既是衰老过...  相似文献   

3.
论血浊与脑病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讨论血浊与脑病的关系以及清化血浊法在脑病防治中的意义。认为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脑病的病理枢纽,与脑病的发生、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清化血浊有助于宁脑安神、清脑醒神、化瘀通络、益脑填髓、调脏安脑,对脑本脏之病以及脏病及脑诸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贺松其  文彬 《辽宁中医杂志》2000,27(10):446-447
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萌起于《内经》时期 ,发展成熟于宋金元时期 ,完善演化于明清时期。旨在通过整理研究宋金元时期有代表性的医家对该学说的不同阐述和发挥的相关文献资料 ,提炼其合理内核 ,为下一步重构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新的理论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萌起于《内经》成书的战国时期发展成熟于宋,金,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本文旨在通过整理研究明清时期有代表性的医家对该学说的阐述的文献资料,提炼其合理内核,为重构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新的理论体系做些有益工作。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日渐增高,若不加以干预,将发展为痛风并伴随其他并发症,迁延不愈.王新陆教授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的血浊理论为此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他认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以血浊之邪为核心,血浊既为此病的病理基础,又可作为病理因素加速疾病的进展,故以清化血浊之邪为主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常收捷...  相似文献   

7.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退行性生理过程,作者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衰老积分分析,衰第病机等研究认为中医痰浊学说与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痰浊与衰老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脏腑亏虚是痰浊形成的病理基础,而痰浊又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水谷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在人体衰老的过程中脏腑亏虚与痰浊瘀结互为因果。文中还探讨了痰浊的致病特点、痰浊促使衰老的机制、痰浊的病理变化特点以及痰浊防治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9.
1、脏腑亏虚是痰浊形成的重要机理。水液灌溉周身,无所不至,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是五脏六腑正常功能活动的结果,当脏腑虚损时,其中任何一脏的功能失调,使机体水液代谢失去平衡,水湿潴留,酿成病理产物——痰,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证候。对于老年期痰浊的发病机理,多从脾肾立论,认为当进入衰老阶段,脾肾两虚,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弱,易生痰浊,观察发现,老年期痰证的患病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10.
阳周秀 《中医药导报》2002,8(9):521-522
衰老是一个复杂的退行性生理过程 ,作者从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衰老积分分析 ,衰老病机等研究认为中医痰浊学说与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试论衰老与痰浊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玉敏 《陕西中医》1995,16(11):499-500
本文从痰浊与五脏、气血、瘀血等方面的关系探讨了痰浊对人体衰老的影响认为痰浊是人体衰老的主要病机之一,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经》中痰浊衰老相关性学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痰浊与衰老的关系 ,对《内经》中有关痰浊衰老相关性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研究。综述了《内经》对不同时期人体生理病理特点及正常水液代谢的认识、《内经》对痰浊生成的病理基础的认识以及《内经》对痰浊致衰机理及其防治原则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19,36(9):833-838
通过分析和梳理古代文献和现代医家关于浊的论述,在明确血浊定义的基础上,就血浊的含义和病理机制进行阐述,将古代诸多文献中抽象化的浊血浊等概念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加以具体化、清晰化,为探求防治现代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的相关性。方法:从中医学角度出发,对"浊毒"的涵义,病因病机,致病特点,与痛风尿酸毒性的形成,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之间进行对比探讨。结论: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浊毒是痛风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及致病因素之一。浊毒与痛风尿酸毒性存在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脾瘅与血浊均是源于《内经》的重要概念,结合《内经》中相关篇章的论述,可推论脾瘅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血浊则是指一切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中滞留过剩的代谢产物以及循行障碍等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浊与脾瘅相互为病,其核心病机依旧是中满内热。进一步发展,则或瘀、或痰、或湿、或毒、或浊……相互交杂,波及全身,变证丛生。脾瘅与血浊关系的明确为代谢综合征的“治未病”提供了落脚点,实现了代谢综合征与其并发症治疗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血浊是全国名中医王新陆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中医病因病机学概念,是血的成分、运行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王新陆教授血浊理论是基于中医经典文献中关于血浊的提示,并结合西医认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发展而成.血浊产生的病因多种多样,而脾胃失调则是血浊出现的重要病机.脾胃在血浊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浊的出现亦影响脾胃,从而出现相应...  相似文献   

18.
张杰  李鑫  刘伟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393-1397
血浊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血液超过自清、自洁能力后所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脑血管、肾脏和代谢性疾病的基础,能够导致血管舒张功能的失灵和组织代谢失常。文章从血浊与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特点、致病机制、血失清纯之血浊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关系等方面探析血失清纯之血浊与内皮功能障碍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肥胖相关性肾病(ORG)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深入探讨ORG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痰浊致病"病机理论的相关性,将有助于提高ORG的临床疗效,丰富ORG中医病机理论,为中西医结合治疗ORG提供新的思路和干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血浊”与“治未病”   总被引:13,自引:1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08,25(3):177-180
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血的运行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血浊不仅是各种现代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形成之后又能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加重其病理变化,与现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血浊是诸多现代疾病的病理枢纽,清化血浊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预防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