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黄莺教授运用"三焦辨证"论治痤疮经验。将痤疮分为上焦实证—肺经风热证,中焦实证—胃肠积热证及湿热蕴肤证,中焦虚证—脾虚痰瘀互凝证,下焦虚证—肝肾不足证及冲任不调证论治,并结合单纯中药外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痤疮指经长时间常规药物治疗,皮损无改善、消退缓慢或病情反复的痤疮,其形成与患者依从性、药物耐受、不合理治疗、患者体质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黄莺教授师从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钟以泽教授,临床上从湿、痰、瘀、郁、虚五个方面辨治难治性痤疮,每获良效,从该五个方面分别阐述黄莺教授临证思路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3.
刘中叙  徐欢  张明利  黄莺 《光明中医》2016,(11):1538-1540
痤疮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通常不合理,加上工作学习的压力增大,化妆品的滥用及作息的不规律,导致痤疮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黄莺教授善治该病,经验丰富,强调内调与外治并重,中西医结合。其中,外治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皮损,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改善皮肤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其疗效显著,而且不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痤疮的治疗,古代医家多从风、热、湿、瘀论治较多,近现代医家将痤疮分为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冲任不调三型,但临床上部分患者疗效甚微,或迁延难愈,或反复发作。吾师黄莺教授借助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总结前人对痰邪认识的基础上,认为痰邪与痤疮的发病息息相关,临床上多使用化痰的方法从脾虚痰凝、热盛痰瘀方面治疗难治性痤疮,每每达意。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后痤疮属寻常痤疮的特殊类型。黄莺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肺胃热盛、肝郁气结、阴虚火旺、冲任失和四型,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孙俊  赵国平 《四川中医》2008,26(12):29-30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的疑难疾病,病机关键在于风、热、湿、郁、痰、毒,病变脏腑多与心、肺、脾胃、肝、肾相关,治疗上多采用五脏分治、内外分消,兼顾饮食、生活调理,中医药在防治痤疮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范瑞强教授论治痤疮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信生 《新中医》2001,33(9):71-72
范瑞强教授是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皮肤病工作多年,在皮肤病诊治上有一定见解和特色。现就其论治痤疮经验,介绍如下。1病机主肾阴不足中医学认为痤疮主要是由于肺胃血热所致,临床多从肺、从热论治痤疮,治法以清肺凉血解毒为主。也有学者从痰瘀论治痤疮,认为痰瘀互结于面而出现结节、囊肿和疤痕,治疗上主张活血化瘀,祛痰燥湿。范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痤疮的发病除与肺胃血热等病因有关外,其根本原因在于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过旺。肾水不足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当饮食不节…  相似文献   

8.
张海红  崔云竹 《光明中医》2014,29(12):2520-2521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渐上升,易反复发作,影响容貌,逐渐引起重视.中医从五脏入手,辨证论治,提高了痤疮在临床上的治愈率,也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9.
苗素芹 《河南中医》2016,(8):1465-1466
痤疮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为肺经血热,需从肺论治,给予三皮消痤汤治疗;面部丘疹,白头粉刺,时头晕,疲倦乏力,舌质淡,脉沉细,病在脾胃,需从脾胃论治,用补中益气汤加白花蛇舌草;脾胃虚寒者痤疮,大便清稀,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用理中汤和五苓散加砂仁、半夏;脾气急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需从肝论治,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痤疮下颏较多,腰膝软弱,五心烦热,口干,舌质红,脉细数是阴虚火旺,需从肾论治,用知柏地黄丸、二至丸加白花蛇舌草等;虚火上炎于面,心烦,气短、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用导赤散、黄连解毒汤、栀子豉汤;心血不足,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小便黄赤,盗汗用天王补心丹;心血瘀滞,丘疹坚硬,结节、瘢痕,不易消退,或有胸闷,或舌质有瘀点,脉沉涩用血府逐瘀汤。痤疮的发生和五脏六腑有密切的关系,五脏之间存在生克乘侮的关系,临床要综合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石捷 《江西中医药》2010,41(1):18-19
中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生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失常有着必然的联系。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脏腑功能失常,均有可能诱发痤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刘佃温教授从五脏论治脱肛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查阅文献,收集相关病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皆可导致脱肛的发生,临床应辨证论治,不拘泥于一方一法,刘师通过五脏辨治并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收效迅速.结论:刘师从五脏论治脱肛的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五脏论治痤疮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痤疮即肺风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临床以发生于颜面、胸背部的丘疹、脓疹、结节、囊肿等为表现.易反复发作,有损容貌,发病率高,在青春期人群可达50%.本人根据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运用五脏理论辨证论治,收效显著,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钟继珍  陈芳  郑吉  林黄莺 《新中医》2014,46(12):24-25
中医治疗皮肤病有其独特的优势,黄莺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了较多的中医治疗经验,在治疗上比较重视调理脾胃。根据脾胃损伤的不同病因病机,分别予以益气健脾、利湿健脾、健脾和胃等对应治疗方法,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拟定了与治疗方法相对应的方药,临床运用时做为对应证型的基础方,加减使用,在难治性、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常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人体阳气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动力,导师孙西庆教授重视阳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善用中药调理脏腑,辅以西药治疗疾病.对于痹证的治疗,孙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调和阴阳为基本原则,主张整体辨证,强调五脏相关,同时辅以虫类药物祛风活血通络,临证重视温阳、通阳药物的应用,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郭志远教授从五脏论治慢性肝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志远教授从五脏论治慢性肝病经验曾伟刚,郭一民,郑桃英江西省井冈山医专附属医院(井冈山343000)关键词郭志远,慢性肝病,中医药疗法,五脏论治郭志远教授擅治肝病,对慢性肝病犹为独到。认为慢性肝病“不离于肝,亦不止于肝”,治疗当“从五脏论治”。施之临...  相似文献   

17.
解晖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987-987
王化良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对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有独特的见解。余随诊年余,就其对心悸的论治述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阴火理论是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张效科教授认为阴火与痤疮的发病密切相关,他指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痤疮一病多以"脾胃虚损,阴火上乘"为发病基础,治疗上当遵东垣之法,以补脾胃、泻阴火为主,方以甘草泻心汤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19.
《河北中医》2021,43(7)
目的 杨震教授突破传统从皮(肺)、肉(胃)治疗痤疮的方法,创新性提出痤疮病位在腠理,同时涉及皮、肉,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指出痤疮的发生与“肝主腠理”“肝主气机”“肝主疏泄”“肝主相火”“肝主敷和”的肝脏生理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认为痤疮根本病机为肝失敷和,疏泄失职,气机不畅,湿热内蕴,相火内生,腠理开阖失司,治疗应从肝论治,以疏调肝气、清泻相火、开达腠理为法,自拟乌紫解毒汤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发病率高。徐爱琴教授主张从脾胃论治痤疮,分析徐爱琴教授临床辨治思路、辨证组方特点及临证加减方法,并列举病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