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建立向社会药店开放的处方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1日施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规定,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该办法明确提出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的原则。目前,医院药房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从2000年1 月1日开始在全国实施.这是我国药品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标志着我国药品管理工作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所谓药品分类管理,就是根据药品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的不同,把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大类,采取不同的办法分别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王忠壮 《益寿宝典》2012,(11):26-26
红绿色标有差别 很多患者经常会忽视药盒外的色标差别,实际上,这也有讲究。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证、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我国对药品分别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进行管理。其中非处方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分为甲(只能在医院和药店出售)、乙(安全性更高,也可在超市、宾馆出售)两类。非处方药的包装印有国家指定的专有标识:OTC(甲类非...  相似文献   

4.
张洪军 《长寿》2005,(2):38-39
目前,我国的药品分为处方药品与非处方药品两种。随着药品零售机构和药品超市的增加,个人购药的空间和几率明显增大,但药品同日常生活用品不同,要严格要求对症。有调查显示,不少市民因为对药品不够了解,其所购药品并不对症。更为严重的是,在意外死亡的统计资料中,有近20%的人是因为不看、不懂说明书吃错药而丧生的,  相似文献   

5.
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一位药师参议员提出的对“食品药品化妆品法”的修正案,规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标准,在世界上第一个创建了药品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的管理制度。处方药是治疗借助于诊断手段(光、电、核、声仪器或血、尿、粪、组织的生化分析)来确诊的疾病,并由医生开写处方,用于专属性强、病情严重而又需要医药人员监督指导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则是用于由消费者自我认识和辨别症状,并且能  相似文献   

6.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这是自建国以来我国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和戒毒药品分类管理办法之后,又一个新的药品分类管理办法。 将药品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不是药品属性的区分,而是管理上的界定。和处方药相比,非处方药只不过是使用方便、较为安全而已。绝不能误认为非处方药就不是药品,就可以随便购买、使用了。药品本性决定非处方药也必须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一步的深入开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办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和《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相继出台实施,中国的药品零售业如同雨后的春笋密布全国各地,药店由原来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始向新型业态转变。药店的布局已由城市走向社区服务,走向广阔的农村,从独家经营转为多家连锁,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零售药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根据媒体报道、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信息分析目前我国零售药店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解决措施。结果显示我国零售药店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落实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处方药未凭处方销售,执业药师不在岗(挂证行为)在零售药店中普遍存在,零售药店伪造处方、未及时登记及未按规定保留处方等情形累见不鲜。就此提出应加大安全用药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经营者和使用者的思想认识,提升执业药师的质与量,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药分开,建立互联网远程审方平台,解决零售药店处方来源困难,实施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强化监管队伍建设,落实监管人员责任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疾病的特殊商品。将药品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实施分类管理,是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基本措施,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药品管理模式。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药品实行了分类管理。我国自2006年起,药店中的处方药必须全凭医师处方销售。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保健》2011,(10):5-5
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治伤软膏等48种药品(化学药品8种、中成药40种)转换为非处方药。现将转换的48种药品名单予以发布。  相似文献   

11.
陈樱 《现代养生》2008,(6):18-20
随我国药品管理改革,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大病进医院,小病去药店"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用药安全问题涉及很多方面,如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低、假药劣药充斥市场、抗生素的滥用和误服、药物的配伍禁忌等等。国家通过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现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目前在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以药养医"现象严重,处方无法从医院流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存在设计瑕疵,给人以非处方药要加强管理的错觉;执业药师的存量不足,分布不均,不能提供有效的用药指导;患者对药品分类管理的认识模糊。这些使药品分类管理制度难以落实,用药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通过医药分开、处方药标识管理、执业药师和从业药师培训、加大安全用药宣传等措施,来提高药品分类管理水平,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浅谈非处方药与自我医疗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用非处方药要慎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伟 《长寿》2004,(3):34-35
“大病进医院,小病去药店”是药品分类管理后药店吸引普通病人的一句口号。国家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分类管理制度,是药品管理的重大改革。非处方药,是相对于处方药的一个名称,它是用于由消费者自我认识、辨别症状,能够自己治疗,或借助于阅读  相似文献   

15.
药品从管理角度可分为两类:处方药(RX)与非处方药(OTC)。处方药是指只能由有处方权的医生开出的处方,才能在医院药房或药店购买到的药物。这类药物由于具有一定毒性及其他潜在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也因不同病情而有各种要求,病人自行购买服用不安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相似文献   

16.
《中老年保健》2011,(4):4-5
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按照《关于做好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有关事宜的通知》的要求,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夏天无片等54种药品(化学药品9种、中成药44种、生物制品1种)转换为非处方药。  相似文献   

17.
《长寿》1998,(9)
如今在药店内销售的药品,未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而这里有许多药物在国外作为处方药被使用,因此在药店里不凭医生的处方就可以随意选购,很容易出问题,甚至能造成对患者的伤害。根据国外医学资料报道,在引起严重  相似文献   

18.
钱伟 《健康博览》2004,(2):30-31
“大病进医院,小病去药店”是药品分类管理后药店吸引曾通病人的一句口号。国家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分类管理制度,是药品管理的重大改革。非处方药,是相对于处方药的一个名称。它是用于由消费者自我认识和辨别症状,并且能够自己治疗,或借助于阅读药物标识或咨询药师后使用的药品。一般情况下,非处方药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郝晓明 《健康向导》2012,18(3):34-34
药品的使用说明书一般包括对这个药品各方面的简单介绍,患者服用前应该认真地阅读,特别要认真阅读其中有关本品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服用药品一定要遵守说明书的规定。适应症适应证是指本药品所直接对应的疾病。处方药,在你购买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卫生所(院)开设OTC药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正蓉 《中国校医》2001,15(6):470-471
从 2 0 0 0年开始 ,我国已正式开始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制度。药品的分类管理主要是根据药品“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应用方便”的原则 ,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指那些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从医疗机构、药房或药店购得 ,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非处方药是指患者不经医生处方 ,可直接从药房或药店买到 ,并可根据自己的病情按照药品的标签或说明书安全使用的药物 (英文简称OTC)。目前 ,我国门诊药房改为零售企业的试点工作已在各地展开 ,不少医院开设了非处方药 (OTC)药房。笔者认为 ,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