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估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肝癌相关性危险因素。观察组为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33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乙肝肝硬化病程≥10年的患者110例。结果通过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抗病毒治疗,HBV DNA阳性,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OR值及95%CI分别为2.495(1.293~4.816)、18.167(2.261~145.950)、0.185(0.100~0.343)、1.184(1.072~1.308)、2.916(2.041~4.16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如伴随HBV DNA阳性,尤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长期吸烟史,糖尿病者是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此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3: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肝癌相关性危险因素.观察组为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33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乙肝肝硬化病程≥10年的患者110例.结果 通过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抗病毒治疗,HBV DNA阳性,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OR值及95% CI分别为2.495(1.293~4.816)、18.167(2.261~145.950)、0.185(0.100~0.343)、1.184(1.072~1.308)、2.916(2.041~4.165).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如伴随HBV DNA阳性,尤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长期吸烟史,糖尿病者是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此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47例(研究组);另外,选择肝炎后肝硬化未并发肝癌患者47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糖尿病、HBV阳性、Hbs抗原阳性等是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HBV阳性、HBs抗原阳性、糖尿病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癌有多种危险因素,其中糖尿病、HBV DNA阳性与HBs抗原阳性是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HBVDNA阳性与HBs抗原阳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上应予以注意和预防,以防止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50-5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PHC)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早期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316例PHC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随机选取316例未发生肝癌的乙肝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学历、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经常吃油炸食品、肝癌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脂肪肝、未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载量、e抗原、经常情绪暴躁等因素差异性;再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乙肝患者发生PH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间的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经常吃油炸食品、肝癌家族史、糖尿病、肝硬化、脂肪肝、未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载量、e抗原、经常情绪暴躁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乙肝患者发生PHC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饮酒史(OR=4.166)、肝癌家族史(OR=3.114)、肝硬化(OR=5.436)、脂肪肝(OR=3.699)、未抗病毒治疗(OR=4.455)、乙肝病毒载量(OR=3.518)、经常情绪暴躁(OR=2.527)等。结论 影响乙肝患者发生PHC的高危因素较多,应尽早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减少肝硬化和PHC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致病因素.方法与结果对98例PHC和196例非肝癌瘤对照进行了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经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炎病史、胆管病史、抗-HCV(+)、HBsAg(+)、抗-HBc(+)、抗-HBe(+)、抗-HBcIgM(+)、AFP异常升高、CEA异常升高均为PHC发生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经1∶2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最终有5个因素进入模型,即胆管病史(OR=8.12)、HBsAg(+)(OR=10.18)、抗-HBc(+)(OR=9.85),抗-HCV(+)(OR=55.06),和AFP升高(OR=4.43).结论 HBV和HCV感染是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有胆管病史者容易发生肝癌,AFP异常升高可作为PHC发生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献血人群血液接触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的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液样品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57例单纯HBs Ag阳性献血者作为病例组,并按照1∶2的比例选择所有血液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514例献血者作为对照组,调查献血者的血液接触危险行为,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献血人群感染乙肝病毒的相关血液接触危险因素。结果26 523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样品中,单纯HBs Ag阳性257例,HBs Ag阳性率为0.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0年以前注射器使用史(OR=3.200)、乙肝家族史(OR=2.425)、共用剃须刀修眉刀等刀具史(OR=2.342)、口腔治疗史(OR=1.718)、针灸史(OR=1.567)是献血人群HBV感染的血液接触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献血人群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有2000年以前注射器使用史、乙肝家族史、共用剃须刀修眉刀等刀具史、口腔治疗史、针灸史,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减少乙肝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烟台市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 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1:1配对原则,选择101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和对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本人肝病史(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史)、家族肝病史(一系三代、本人及上下各一代,肝病史包括急慢性肝炎史、肝硬化史及肝癌史)、吃咸鱼史、饮酒史、HBaAg、HBsAb、HBcAb、HBcAbIgM、HBeAg、HBeAb、HBV总感染率与原发性肝癌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本人肝病史(OR=25.9141)、家族肝病史(OR=16.2822)、HBsAg(OR=10.1362)、HBcAb(OR=14.2186)、HBeAg(OR=4.9308)、HBeAb(OR=9.0879)、HBV总感染率(OR=6.3566)是烟台市居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而HBsAb(OR=0.2842)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因子。结论 原发性肝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应采取干预措施,改变其影响因素。通过健康教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等策略来控制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肝炎后肝硬化未并发肝癌的患者7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饮酒史、糖尿病、HBV、HCV、抗一HBC、抗一HBe、HBs抗原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为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0R1.897,P〈0.05);HBs抗原阳性为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DR3.346,P〈0.05);HBVDNA阳性为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79,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多种危险因素可引起肝癌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糖尿病、HBVDNA阳性与HBs抗原阳性是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及分析老年乙肝患者肝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方法:本研究对象为老年乙肝后肝硬化病例81例,均实施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聚合酶链式反应举措,观察HBV有关血清学指标、HCV RNA检测、乙肝病毒前C/C基因变异检测的情况,同时进行Logistic回归实施老年乙肝后肝硬化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统计老年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以下各项指标均较高:HBeAg(+)、抗-HBe(+)、HBV DNA以及HCV重叠感染、饮酒史以及乙肝病毒前C/C基因基因变异;通过采取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产生老年乙肝患者肝硬化的危险因素较多,包含有HBeAg、抗-HBe、HBV DNA以及HVB和HCV重叠感染、饮酒史以及乙肝病毒前C/C基因变异.结论:影响老年乙肝患者肝硬化的危险因素较多,通过展开详尽的分析以后,应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可对提升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州地区388例肝癌新发病例和388例对照,使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根据MDR模型结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交互项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危险度。结果 MDR最佳模型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吸烟和饮酒的交互作用,该模型的检验样本平衡检验准确度为82.73%,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3/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肿瘤史、吃霉变食物和喝茶,HBV感染主效应〔OR=5.722,95%CI(1.809,18.418)〕和交互作用〔OR=5.646,95%CI(1.655,19.259)〕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作用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发生过程中,HBV感染是主要因素,吸烟和饮酒是辅助因素,它们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并发原发性肝癌110例和同期在我科住院的肝炎肝硬化病程≥10年的患者37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肝癌相关性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分析吸烟史、糖尿病、未抗病毒治疗、HBV-DNA水平及HBeAg(-)伴HBV-DNA(+)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其OR值及95%CI分别为2.494(1.292~4.815)、18.167(2.262~145.951)、0.185(0.100~0.344)、1.184(1.071~1.307)、2.917(2.042~4.165)结论:HBsAg阴性伴HBV-DNA阳性、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抗病毒治疗及注意调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HBs Ag定量能监控和预测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HBV DNA是检测HBV有无复制及传染性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临床往往通过监测HBs Ag和(或)HBV DNA定量水平,评估抗病毒疗效,指导、调整治疗方案。目前有关HBs Ag与HBV DNA的相关性报道较多,该研究重点阐明在不同因素影响下HBs Ag与HBV DNA的变化情况及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在不同临床阶段的乙肝表面抗原(HBs Ag)的定量值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254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分为慢性HBV携带者(A组)46例,慢性乙型肝炎者(B组)97例,乙肝肝硬化者(C组)73例,原发性肝癌(D组)38例。定量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Bs Ag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从四组患者的HBs Ag定量值来看,从高到低分别为A组、B组、C组、D组;2HBs Ag与年龄呈负相关性(rs=-0.482,P=0.000)。结论:随着患者感染时间的延长,其体内的HBs Ag定量值逐渐下降,HBs Ag定量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贵阳市原发性肝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对3家医院的12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99例对照进行一般情况、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疾病史、家族史、经济状况及其他生活习惯等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进行评估,探讨与贵阳市原发性肝癌发生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5年前经济状况、肝癌家族史、吸烟、慢性肝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饮酒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其OR值分别为0.324、5.185、2.649、2.554、10.961、3.345,95%CI分别为0.159~0.661、2.284~11.772、1.162~6.040、1.205~5.415、5.240~22.925、1.696~6.594。结论:肝癌家族史、吸烟、慢性肝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饮酒可能是贵阳市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5年前经济状况良好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标志物 (HBVM)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和酶标法 (EL ISA)检测 2 0 7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血清 HBV DNA含量与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HBVM)。结果 :HBs Ag(+) ,HBe Ag(+) ,抗 - HBc(+)患者血清 HBV DNA含量 (10 7.4 0 70± 2 .3830 拷贝 / m l)显著高于 HBs Ag(+) ,抗 - HBe(+) ,抗 - HBc(+)患者的含量 (10 5.1 2 51± 3.4 797拷贝 / ml) (P <0 .0 0 1) ;不同临床类型 HBV感染者 HBV DNA含量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 ,肝炎后肝硬化 ,慢性重症肝炎 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BV DNA含量与 HBe Ag密切相关 ;HBV DNA复制水平与慢性肝病的病期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BsAg阴转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4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33例HBsAg阴转的非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HBsAg阴转年龄>50岁、肝硬化、肝癌家族史、HBV DNA(+)是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阴转年龄>50岁、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是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BsAg阴转的慢性乙肝患者仍有可能进展为肝癌,HBsAg阴转年龄>50岁、存在肝硬化基础、肝癌家族史是并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应定期检测AFP、腹部彩超等检查,以排除肝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3年,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长期吸烟史、肝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糖尿病、抗病毒治疗及HBVDNA水平均会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而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DNA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长期吸烟史、伴有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上需予以注意与预防,防止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张建平 《黑龙江医学》2008,32(6):425-426
目的评估以肝硬化为背景的慢性肝病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为病例组,肝硬化未合并肝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可能与肝硬化合并肝癌有关的因素为: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均为P〈0.01)、饮酒、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BsAg、抗-HBe、抗-HBc(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肝硬化合并肝癌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有关(均为P〈0.01),OR分别为1.099(1.059-1.141)、10.478(4.380-25.062)、5.313(2.350-12.011);乙型肝炎和饮酒之间有交互作用P〈0.01,OR为9.358(3.473-25.215)。结论①年龄、男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患者合并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②饮酒及肝功能状态也与肝硬化并发肝癌有关;③乙型肝炎标志物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的患者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有饮酒史者,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荧光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荧光定量 PCR(FQ- PCR)测定的 10 2例 HBV- DNA结果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10 2份临床血清标本用 FQ- PCR方法进行 HBV- DNA定量测定 ,并和 EL ISA两对半结果以及 AL 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 5份 HBs Ag(+)、HBe Ag(+)、HBc Ab(+)的标本 HBV- DNA均为阳性 ,L og DNA平均值± 2 sd为 7.45± 2 .5 4;34份 HBs Ag(+)、HBe Ab(+)、HBc Ab(+)的标本 HBV- DNA阳性 15份 ,L og DNA平均值± 2 sd为 6 .33± 1.86 ;9份HBs Ag(+)、HBc Ab(+)的标本 HBV- DNA阳性 4例 ,L og DNA平均值± 2 sd为 5 .2 3± 4.6 0 ;14份 HBs Ab(+)的标本 HBV- DNA阳性 1例 ,18份全阴性的标本 HBV- DNA无阳性。以上五种两对半结果其相对应的 HBV- DNA值基本呈下降趋势 ,而且前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患者之间的 HVB- DNA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HBV- DNA和 AL T之间无相关性 (r=0 .17)。结论 :FQ- PCR定量测定HBV- DNA可以真实反应 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可以用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但它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上无帮助 ,和病情的轻重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正现阶段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或称"治疗终点")有三个:一是理想的终点,在抗病毒治疗停药后HBs Ag消失(转阴),可伴有或不伴有抗-HBs阳转。二是满意的终点,HBe Ag阳性乙肝在抗病毒治疗停药后,HBV DNA持续性检测不到(转阴)、转氨酶(ALT)复常,并伴有HBe Ag转阴,及抗-HBe转阳;如为HBe Ag阴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后HBV DNA持续性检测不到(转阴),ALT复常。三是基本的终点,无法获得停药后HBV DNA的持续性转阴,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维持H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