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肥胖糖耐量受损人群合并代谢异常及其转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肥胖糖耐量受损人群合并代谢异常及其转归。方法2001—2006年健康体检诊断IGT的肥胖人群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血尿酸等指标的测定,每年随访一次。结果对256例IGT患者5年的随访中,54例转变为糖尿病(占21.0%),13例转变为糖耐量正常(占5.0%),189例仍为IGT(占73.8%)。NGT组、IGT组和DM组在基线状态下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负荷后血糖(餐后2h血糖、OGTT1h和2h血糖)均逐组增高(P〈0.05或P〈0.01)。基线状态时代谢异常项目越多者转变为DM的比率越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负荷后糖对IGT的转归具有独立影响。结论负荷后血糖指标是决定肥胖IGT人群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多项代谢异常也是增加肥胖IGT患者向DM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广西柳州市糖尿病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柳州市目前糖尿病(DM)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4的广西柳州市DM、糖耐量低减(IGT)调查中确定为非DM的5539人,5.25年后复查血糖、体重指数(BMI)、血压、血脂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5539人中,有96人转变为DM,年发病率为330.1/10万;按1990年广西柳州市人口标准化发病率为402.0/10万。266名IGT中,有50人转化为DM,年转化率为3.8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高血压、空腹血糖、OGTT2h血糖是DM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广西柳州市DM发病率已达较高水平,对DM的预防应在年轻时就要避免过高的糖负荷、高BMI及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的患病情况及相关疾病。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地区1791例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1)2型DM患病率为15.6%,IGT患病率为20.5%。餐后血糖是诊断老年人2型DM的一个敏感指标。(2)70岁以上组与60~69岁组比较2型DM和IGT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IGT患病率的差异尤为显著:(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高TG血症、肥胖和中心性肥胖均为2型DM和IGT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2型DM和IGT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餐后血糖是早期诊断老年人2型DM的敏感指标;高血压、高TG血症、肥胖和中心性肥胖是影响老年人2型叫患病率的主要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4.
2002年广西城乡成年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区抽取8个县(区),对年龄≥18岁的3060人进行DM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结果DM、IGT粗患病率分别为2.52%、1.21%,标化患病率为1.43%、0.89%。DM、IGT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体重指数的增加等呈上升趋势。城市人群、有DM家族史人群DM和IGT患病率明显增高,少数民族人群DM患病率低。高血压、血脂异常与DM、IGT患病率密切相关,吸烟、饮酒等因素对DM、IGT患病率无明显影响。全区DM防治情况不乐观,≥18岁人群曾经测量过血糖的比例只有4.53%,DM患者知晓率仅为43.59%。结论家族史、高龄、超重、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是DM的危险因素。DM的防治工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普及DM知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糖耐量异常(IGT)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及红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了解IGT及DM患者的抗氧化状态。方法:IGT患者32例、新诊断的DM患者41例,留取静脉血检测血清VitC、VitE及红细胞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并对GSH/GSSG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GT及新诊断的2型DM患者血清VitC、红细胞GSH、GSH/GSSG均明显降低,红细胞GSSG水平明显升高,DM组VitE水平明显降低;IGT及DM患者红细胞GSH/GSSG与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e)及VitC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IGT及新诊断的2型DM患者抗氧化能力明显减低,控制血糖、血脂可能有助于改善其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岛素敏感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319例健康体检者餐后2小时血糖>6.67mmolL者,行OGTT检查,根据1997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糖耐量低减(I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及正常糖耐量(NGT)组。测量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测定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IGT组、DM组的平均年龄、平均收缩压明显高于NGT组,IFG、IGT、DM组的ISI明显低于NGT组,DM组的ISI低于IGT组。IGT、DM组的平均胆固醇(CHO)明显高于NGT组。多因素回归分析BMI、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胰岛素、甘油三酯(TG)与ISI呈负相关。结论ISI随着NGT向IGT、IFG及DM的发展逐渐下降,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也伴随出现。对于DM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应从IGT和IFG阶段开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老年IGT患者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6年在我院行健康查体确诊的248例IGT患者进行为期13年的观察。每2年随访1次,进行75gOGTT,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谱等指标。至2009年共有97例患者完成随访。结果97例IGT患者13年间共有72例(74.2%)转变为DM,9例(9.3%)转变为NGT,16例(16.5%)维持IGT,DM年转化率为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OGTT 2h血糖与糖尿病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当OGTT 2h血糖〉9.4mmol/L时,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转为糖尿病的风险稳定IGT组〉不稳定IGT组〉NGT组。结论本组IGT患者DM年转化率为5.7%,13年间74.2%转变为DM。OGTT 2h血糖是预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SF)水平及其与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2年5月新诊断的IGT患者233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230例及正常糖耐量(NGT)患者228例,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所有研究对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以下指标:SF、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分析SF与血糖、FINS、血脂、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相关性,以SF为应变量、以上述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IGT患者的SF和FPG、2hPG、FINS、TG、HOMA-IR正相关,和HDL-C负相关。(2)影响SF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DL-C和HOMA-IR是影响SF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IGT患者的SF高于正常人,其SF水平与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尿病、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损害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开展糖尿病的社区干预作准备。方法:于1999年8月至2000年3月按WHO1999年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对柳州市8572名25岁以上成人进行了糖尿病(DM)和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损害(IFG)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查出DM873人,IGT671人,IFG544人,3组实际患病率分别为10.18%、7.83%、6.35%,按广西人口标化,3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19%、7.09%、5.86%。3组患病率与年龄、危险因素个数成正比,与文化程度呈反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影响患病率的突出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拥有危险因素个数、相关知识程度。职业与患病率的直接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林芹 《中国热带医学》2008,8(5):874-875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4例IGT患者进行1~3年饮食和运动干预,并定期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OGTT等。结果1~3年饮食和运动干预后,IGT患者转变为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糖耐量正常者明显增多,P〈0.05。结论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可使IGT患者向糖耐量正常转归,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单纯性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24例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正常血糖组59例、IGT组89例和DM组76例.入院时与入院1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at...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OGTT方法分析正常空腹血糖的老年患者对葡萄糖的耐受性,为尽早诊断和防治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把至少两次检验空腹血浆血糖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标准的74例住院老年患者,分为FPG<6.1mmol/L(NFG组)和FPG≥6.1mmol/L(IFG组),两组分别进行OGTT,测量各组BMI,血压、血脂等指标,按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异常(IGT)和可疑糖尿病(可疑DM)3组,比较组间及组各向指标的差异及血糖的相关性。结果:NFG和IFG两组分别发现NGT11、9例、IGT33、10例,可疑DM6、5例。各组之间BMI有显著差异,并与餐后2小时血糖呈正相关,结论:OGTT对老年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明显减少DM和IGT漏诊,特别对于BMI偏高的老年患者尤其重要,提示OGTT应作为所有老年患者健康查体和入院诊断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辨体调体法联合金芪降糖片对糖耐量低减(IGT)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辨体调体法联合金芪降糖片,结合饮食及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糖耐量低减人群。结果治疗组转为糖尿病(DM)的例数少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恶化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IR)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金芪降糖片的同时,IGT患者按体质分类进行中药体质调理,可以降低IGT转为糖尿病的发生率,对IGT逆转为正常糖耐量(NGT),降低DM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是否能阻止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转变为2型糖尿病(DM)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56例住院时经OGTT证实为IGT的病人,给二甲双胍250mg,每日3次.观察1~2周后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出院治疗1年后随访复查OGTT.结果56例患者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由5.88±1.20mmol/L降到4.35±1.3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由9.20±0.5mmol/L降到5.80±2.11mmol/L(P<0.01).1年后随访到34例病人,其中14例坚持服药到随访时(治疗组),20例仅服药1~3月后停药(对照组).两组复查OGTT结果,对照组OGTT正常者3例(15.0%),仍为IGT者15例(75.0%),转变为DM者2例(10.0%);治疗组OGTT正常者8例(57.2%),仍为IGT者6例(42.8%),无转变为DM者,无低血糖症发生.结论二甲双胍长期服用可阻止IGT病人恶化为DM,此药安全、有效、不易发生低血糖,易被接受长期服用.但我组病人少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5.
王联耀  李江 《西部医学》2012,24(11):2110-2111
目的了解具有糖代谢异常危险症状患者初诊Ⅱ型糖尿病(T2DM)、糖尿病前期(IFG、IGT)的临床特征。方法242例患者根据空腹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t(OGTT)服糖2小时后血糖分为4组:正常血糖(NOR)、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T2DM,对各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进行分析,并对各组在不同HBAlc浓度中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IFG24例,IGT79例,T2DM63例,NGR76例,阳性率68.59%。结论加强对伴有糖代谢异常危险症状患者的筛查,行OGTT,可有效提高初诊T2DM、糖尿病前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中山古镇社区人群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阐明古镇社区糖尿病(DM)患病情况。方法 对古镇社区20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DM的抽样调查,共调查6920人。结果 社区人群DM患病率为4.16%,糖耐量低减(IGT)息病率为6.16%,DM和IGT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49%和5.12%。各年龄人群组的DM和IGT患病率的线性趋势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DM标化患病率男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不同文化程度人群DM和IGT的患病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肥胖和高血压等是导致DM患病率高的主要因素。结论 对DM要进行社区综合防治,减少DM并发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OGTT在FBG正常时诊断IGT和DM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正常时糖尿病(DM)和糖耐量减低(IGT)的发生规律.方法:研究对象为排除了已确诊的糖尿病、急性疾病、外伤手术、急、慢性肝病、妊娠妇女及其它患有影响糖代谢疾病患者的健康体检者.根据其OGTT试验服糖后2h血糖(2hPG)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DM组、IGT组、正常组.结果:在FBG正常(4.0~6.0mmol/L)时,有91例DM,占DM组(292例)的31.2%,占FBG正常例数(3071例)的2.96%;有466例IGT,占IGT组(514例)的90.7%,,占FBG正常例数的15.2%.结论:高血压、超重、年龄大于40的患者即使FBG≤6.0mmol/L,也应以餐后2h血糖(2bPG)或OGTT试验来筛选是否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  相似文献   

18.
消渴玉液治疗糖耐量减退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纯中药制剂消渴玉液对 3 2例糖耐量减退 ( IGT)患者进行了为期 2年的干预性治疗 ,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消渴玉液可明显降低服糖后 2 h血糖和血中胆固醇水平 ,3 2例完成试验的治疗组患者仅有 2例进展为糖尿病 ( DM) ,有 2 2例糖耐量恢复正常 ,说明消渴玉液是治疗 IGT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糖耐量减低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长期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搜集我院2001-2014年资料完整、完全再血管化并且随访期糖代谢类型维持稳定的冠心病患者714例,根据初次空腹、餐后血糖或糖尿病史分为糖代谢正常组(NGT)260例、糖耐量减低组(IGT)229例及2型糖尿病组(DM)225例,平均随访(43.42±33.82)月,比较其血脂、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心绞痛、心衰)、新发严重狭窄病变(≥75%参考血管)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等.结果 随访结束时,在血脂、吸烟量、血压控制相当的情况下,IGT组主要心血管事件、新发严重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NGT组(分别为18.78%比9.62%,57.83%比38.82%,P<0.05);而与DM组(分别23.11%,63.75%)差别不明显.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是IGT组不良预后的主要影响因子(OR2.146,95%CI 1.558-2.956).结论 IGT血糖异常可能是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0.
糖耐量低减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XL  Lu JM  Pan CY  Mu YM  Dou JT  Ba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0):674-677
目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了解糖耐量低减(IGT)者和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者动态血糖谱的特点,以便指导制定合理的干预治疗方案。方法对6例糖耐量正常(NGT)者、10例IGT者和20例新诊断T2DM者的CGMS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CGMS平均血糖值、血糖值标准差、血糖≥7.8mmol/L时间百分比等逐渐升高(均P<0.05),CGMS血糖谱波动幅度逐渐增加。(2)IGT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餐后109min±32min,全天血糖≥7.8mmol/L时间为3.0h±0.8h;新诊断的T2DM组餐后血糖达峰值时间为92min±22min,全天血糖≥11.1mmol/L时间为12.6h±1.3h。IGT组和新诊断T2DM组中,早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较快、幅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结论(1)CGMS检查能比较准确地显示IGT者和新诊断T2DM者动态血糖波动规律,有利于指导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治疗方案。(2)IGT者全天持续约3h血糖≥7.8mmol/L。(3)随着糖耐量受损加重,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加快、峰值增高,血糖曲线波动幅度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