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简阳市于1955年发现钉螺,截止1978年有钉螺分布乡10个,36个村,136个组。1970-1994年共检查血吸虫病239952人次,在丘陵地区的老龙乡查出慢性血吸虫病18例,其余9个乡均无血吸虫病人。1995年在分析历年查病资料的基础上,对有爆乡进行全面普查血吸虫病,调查阳性钉螺和无血吸虫病流行的原因。1调查方法1.1搜集历年查清资料以乡为单位,经三次普查未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称有钉螺分布无血吸虫病流行乡(简称有螺无病乡)。1.2普查血吸虫病采用循环抗原酶标法(EIA)对历史有螺村、社6-60岁人群进行普查,EIA阳性者进行三送三…  相似文献   

2.
"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为论证该工程能否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望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引江济淮”工程长江—巢湖段所属地区血吸虫病流行情况的基本资料,常规方法调查钉螺分布情况;用IHA法检测居民血吸虫病抗体;用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船只钉螺携带情况。结果 工程预期设置的两个引水口地区是血吸虫病重流行区,钉螺分布广,人、畜感染重;工程途经的无为县与和县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严重,居民感染率高,且有病牛存在;“引江济巢”工程实施后,已有钉螺向内河扩散;船只未发现携带钉螺。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途经地区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工程实施后有可能引起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我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特征,为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制定消除阶段钉螺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5—2021年全国钉螺调查基本信息,对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21年,全国每年均有新发和复现钉螺环境报告,其中2016、2021年新发和复现钉螺面积均较高,新发和复现钉螺分布县(市、区)数也以2016、2021年居多。2015—2021年,全国累计新发钉螺面积4 586.30 hm2,分布于除福建省、云南省外的其他10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其中96.80%分布于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安徽省、湖南省和湖北省;累计复现钉螺面积21 023.90 hm2,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份均有分布,其中97.67%分布于以湖沼型流行区和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江苏省、云南省和安徽省。2015—2021年,全国15.08%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报告新发钉螺环境,78.75%的新发钉螺面积分布于11个流行县(市、区),其中湖南省澧县累计新发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 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 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 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 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 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10.1nl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44只10.1 mz。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如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环介导同温DNA扩增(LAMP)试剂盒,用于血吸虫病流行区感染性钉螺调查。方法采用碱裂解法制备钉螺基因组DNA样品,以缩短检测过程中样品DNA制备时间;对LAMP试剂进行组合优化,采用染料显色方法判定LAMP结果,以减少LAMP检测的操作步骤,避免污染,减少假阳性结果产生;建立批量检测钉螺的LAMP方法,以适用于血吸虫病防治现场大规模钉螺筛查与有感染性钉螺地块的调查。将以上优化技术及试剂整合成快速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LAMP试剂盒。结果制备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LAMP检测试剂盒可用于血吸虫流行区现场钉螺快速检测,检测时间可由原来的6h缩短为2h,方法的灵敏性与常规LAMP法相似。该试剂盒能检测出感染后1周钉螺,能对现场钉螺进行大批量检测。结论建立的LAMP试剂盒用于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检测快速、特异、操作简便,适用于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区感染性钉螺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监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0.1m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44只/0.1m2。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加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株州市荷塘区原为血吸虫病非疫区,近几年来,该区出现了血吸虫病人,也发现了钉螺,已由省血地办定为血吸虫病新疫区。为了解该区钉螺的类型、范围和分布,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8年4月14日~5月10日,对该区明照乡响塘村进行了钉螺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方法和内容1.1调查方法对响塘村14个组以及全区所辖3个乡常年受水位波及的草坡、洼地、沟渠、塘水坝、旱地等采取环境抽样与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设框查螺,每框距离10m。1.2调查内容查获钉螺按单元或水系分框包装,标明地点和…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消灭血吸虫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福建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属山丘型,最早报告系Catto(1905)在新加波解剖1例闽籍华侨尸体发现血吸虫卵,但证实流行区却迟至1936年由唐仲璋在福清县发现病人与钉螺后才予以肯定。半个世纪来,全省通过调查共发现14个县70个乡319个村有钉螺分布,其中12个县59个乡264个村有螺有病,经过1952年来的防治,于197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6年宣布全省实现消灭血吸虫病。1987年来除发现少量残存钉螺外,一直巩固消灭血吸虫病成果。  相似文献   

9.
绵竹市是四川省血吸虫病严重流行区之一。全市有24个镇、233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疫区人口40万,历史累计有螺面积1242.75万m2,历史累计血吸虫病人10.29万人,人群最高感染率达26.1%。经过长期不懈的防治斗争,于1984年全市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但自1985年以后,全市钉螺面积逐渐上升,至1995年螺情反弹严重。为了确切掌握疫情,制订防治对策,我们于1996年9~10月对齐福、九龙、清道、西南4镇21个村进行一次性钉螺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与方法1.l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选择4镇ZI村,其中齐福镇11个,九龙镇8个以…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的血吸虫病流行区西起宜昌市郊,长江洲滩型钉螺亦始于该市。葛洲坝库区南岸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1984年消灭了血吸虫病)。建坝后库区内钉螺情况不清,为了解建坝后库区钉螺情况,我们于1987—1989年对库区的钉螺连续3年定时定点进行调查。 方法 1 观测点的选择 主要是对库区南岸(历史有螺面积27万m~2),大坝主干段及北岸有可能孳生钉螺的地方有目的抽查,共选择了11个调查点。 2 查螺方法 主要采用打捞库区水面漂浮物,打捞的网子由40孔/25.4mm的尼龙绢制作,大小为0.11m~2和岸边查螺相结合。岸边查螺的范围,每个点为30—50m,调查时间为每年7月—9月,每月25日—28日。  相似文献   

11.
秀山乡司马村属丘陵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30多年的防治,累计消灭钉螺784 601m~2,治病784人,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近年来由于该村出现晚期血吸虫病例,我们于1999年4月对该村的螺情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方法采用环境抽样法调查历史有螺环境以及毗邻地带。发现钉螺后,按不同环境类型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框距5米,用压碎法鉴定钉螺死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和流行趋势,我们于1992—1993年在江浦县建设乡新河口新民村6队进行了血吸虫病防治试点工作,现将两年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内容和方法1 查灭螺于4月份采用棋盘式落框方法调查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情况,然后,对阳性钉螺江滩用药进行灭螺.8月份洪水期到江滩中调查  相似文献   

13.
鄞县原有血吸虫病流行乡镇19个,流行村86个,属山丘型轻流行区。1956年首次发现钉螺,1972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末次查到钉螺为1983年,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6年开始监测工作。全县累计历史有螺点(条、块)1080个,有螺面积711863m~2。为掌握历史有螺环境的变动情况,我们于1989年9~11月,对全县的历史有螺环境进行了现状调查。 1 调查方法 1.1 制定历史有螺环境现状的三个标准: 1.1.1 未改变 指历史有螺环境虽经过反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资中县血吸虫病流行变化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21年在资中县血吸虫病流行村连续开展血吸虫病人畜病情、钉螺、风险因素等监测工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资中县血吸虫病流行于重龙镇等5个镇的7个行政村,2017年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2012—2021年共调查钉螺4 019 599 m2,2018年查出钉螺,钉螺面积300m2,其他年度的监测均未发现钉螺孳生。10年间共检查重点人群7587人次,血清阳性率在0.84%~8.40%之间,平均血清阳性率为3.40%;未发现粪检阳性病例;共检查耕牛3467头次,未发现血吸虫病牛。风险因素监测未发现输入性钉螺。结论 资中县血吸虫病疫情稳定,应继续开展多形式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防止血吸虫传染源和钉螺的输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6.1”地震灾后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及传播风险,为指导震后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芦山县血吸虫病历史疫情和2022年“6.1”地震破坏情况选取芦山县血吸虫病疫区村,于震后40 d收集地震危害和血防历史资料,开展血吸虫病传染源、中间宿主钉螺及相关流行因素调查。结果 共调查芦山县太平镇胜利村、龙门镇古城村和芦阳街道灵鹫山社区3个村的钉螺面积116.4万m2,发现有螺环境7处,有螺面积19.3万m2,捕获钉螺1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血清学筛查1 234人,血检阳性37人,阳性率3.00%,粪检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检查犬只60头,未发现血吸虫病犬;检获动物野粪3份,未发现阳性野粪。地震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相关因素的变化相对较小。结论 “6.1”芦山地震未明显增加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确保震后无大疫,应加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疫情监测等。  相似文献   

16.
材料和方法 收集全地区钉螺标本、不同外形钉螺分布纵向观察调查资料、血吸虫病流行程度历史调查资料、并归纳统计;钉螺标本以游标尺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整理统计。 结果 1 不同外形钉螺的地理分布 按形态鉴别全区有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全区5县、市167个乡、镇(场)中查到钉螺的有116个(69.5%)。其中,在郎溪、广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四川省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传播风险,为全省制定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春、秋季在四川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开展现场螺情、漂浮物、引种植物等钉螺相关因素调查及现场人群、野粪等传染源相关因素调查,计算四川省钉螺面积、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人群病情、野粪等指标,并与往年资料比较,分析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2021年四川省实有钉螺面积7 545.06万m2,未发现阳性钉螺;8个县(市、区)发现新发钉螺或复现钉螺面积,新发钉螺面积5.60万m2,复现钉螺面积7.34万m2;对重点地区开展钉螺LAMP试验,发现血吸虫阳性混合钉螺样本3份;四川省共打捞漂浮物4 675.20 kg,发现钉螺66只,调查引种植物风险环境264处,发现钉螺114只,全部压检未发现阳性钉螺。2021年四川省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人,血吸虫病抗体平均阳性率1.35%;10个县(市、区)的血阳率在1.72%~8.51%之间,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结论 四川省血吸虫病情、螺情指标回升,存在局部传播风险;在重点地区应加强传染源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2007年调查工程区内的荆州、沙洋、潜江3个县(市、区)的血吸虫病疫情。结果2007年工程区域内现有钉螺面积48.54 hm^2,慢性血吸虫病人251例。结论工程区钉螺面积、钉螺密度逐年下降。工程区存在着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9.
新联村地属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又具有高原高山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特点。为了探明该村的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 ,我们于 2 0 0 1年 4月对该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钉螺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按钉螺分布图 ,对该村可能为钉螺孳生的环境进行全面查螺。沟道采用 5 m1框的机械抽样方法 ;田则查四角及出入水口。查获的钉螺按每 1编号单位 (条 ,土丘 )分装带回 ,并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有螺面积的计算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规定 ,规范计算。2 结果2 .1 各种有螺环境中感染螺面积的分布该村共查出钉螺面积 890 0 2 m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钉螺分布特征,为评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科学制定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19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其中固定监测点4个、流动监测点15个,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分布调查,对查获的钉螺采用压碎镜检法结合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血吸虫感染性。结果 2015—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发现有螺面积17 040 ~ 39 527 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6 214 m2、复现有螺面积16 563 m2,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0.019 2只/0.1 m2和1.1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与2015年相比,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有螺面积增加了121.46%,但总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50.34%(Z = ?0.422,P > 0.05)和42.85%(χ2 = 130.41,P < 0.01)。发现的有螺环境均分布于4个固定监测点,钉螺分布主要环境类型为沟渠、水田、旱地等,主要植被类型为杂草。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存在钉螺局部扩散等血吸虫病再传播的风险因素。今后仍需加强钉螺监测工作,进一步巩固血吸虫病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