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骨骨膜瓣的临床应用,国内外尚未见有关报道。1992年我院应用颅骨骨膜瓣修复头皮严重撕脱伤2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女性,23岁。因头皮卷入机器中头皮全撕脱5小时,收住本院脑外科,经清创后,全头皮修整原位再植,8天后再植头皮坏死转入我科,在气管插管麻醉下清除坏死头皮,见颅顶部骨膜缺损,颅骨外露约8×6cm,从额部设计颅骨骨膜瓣约5×8cm,首先沿帽状腱膜下掀起头皮,按设计线切取逆转额部颅骨骨膜瓣140°,复盖颅骨裸区,取右大腿中厚皮打成网状,植于颅骨膜上,术后25天,全头植皮成活,创面愈合良好。例2,女性,35岁,因头面部碾挫伤3小时入院。入院后在全麻下行清创,术中见创面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约20×12cm,据颅骨外形,沿原创面向耳后设计25×10cm 头皮随意瓣,随意瓣的健侧沿切缘从帽状腱膜下分离5cm,将头皮瓣切开向创面推移后仍残留9×8cm  相似文献   

2.
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与经岩骨入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岩松  常义  惠国桢  邵君飞  刘宏毅 《江苏医药》2003,29(11):826-827,I003
目的 充分了解颅底侧后方外科解剖结构 ,探明颅骨表面标志与其下方重要结构的对应关系 ,为安全、合理地运用经岩骨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使用 2 0例颅骨和 17例尸头标本 ,按照手术入路将标本的侧后方颅骨切除 ,暴露横窦、乙状窦、岩上窦、窦硬膜角等结构 ,测量结构间的距离和角度 ,找出它们与颅底表面骨性标志的对应关系。结果 右侧横窦中段和外侧段的平均宽度大于左侧。横窦的走向与颞鳞 /顶乳缝交点和枕外粗隆之间的连线对应 ,乙状窦的走向与颞鳞 /顶乳缝交点和乳突尖的连线对应 ,两线构成的夹角为“窦间角” ,左侧平均为 10 2 0± 17 3度 ,右侧平均为10 0 0± 15 5度。乳突导静脉孔至乙状窦后壁距离左侧 12 0± 2 2mm ,右侧 12 3± 2 5mm。结论 从右侧开颅时必须考虑到左右横窦宽度的差异。可采用新的乙状窦前入路钻孔定位方法 :孔 1位于颞鳞 /顶乳缝交点前上方 ;孔 2位于颞鳞 /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下方 ,前缘在乳突体后界 ;孔 3、4位于星点内侧 2~ 3cm ,颞鳞 /顶乳缝交点与枕外粗隆连线两侧 ;孔 5位于颧弓中点的上方。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4年至1998年对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施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加去骨瓣减压术,将骨瓣埋藏于病人腹壁中,病人治愈出院后3~4月将腹壁中骨瓣取出作颅骨缺损修补,经随访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例均男性;年龄最大42岁,最小17岁。坠落伤3例,车祸2例均为重型颅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GCS3~8分)。行左额颞开颅去骨瓣术1例,左颞顶开颅去骨瓣术2例,右颞顶开颅去骨瓣术2例,取下骨瓣最大7.5×6.0cm,最小5.2×4.3cm。颅骨缺损修复后至今随访时间四年1例,一年半2例,一年三个月1例,三个月1例。5例病人均无任何不适及后遗症,恢复正…  相似文献   

4.
史锡贵  王俊义 《河北医药》2002,24(10):781-781
患者 ,男 ,54岁 ,汉族 ,农民。主因右颞部钝痛并局部渐肿胀、触痛 2月就诊。经头颅CT扫描及头颅X线摄平片示右额、颞、顶不规则颅骨缺损伴软组织肿胀 ,脑室无受压 ,中线结构无移位 ,骨缺损区约 7cm× 8cm。患者病期无发热及周身不适 ,它处未发现感染灶。入院时测体温 3 5.6℃ ,脉搏 80次 min ,呼吸 18次 min ,血压 18 12kPa。局部头皮外观无异常 ,白细胞计数 17.3×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84,血沉 5mm h。经术前准备后于全麻下行病灶清除术。马蹄形切口切开翻转皮瓣 ,见局部有坏死骨片(外板 )和血凝块 ,咬除坏死颅骨…  相似文献   

5.
原发于肋骨的Ewing′s瘤较少见,我们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22岁。因左胸背部针刺样疼痛,伴渐大性肿物9个月就诊。检查:左背相当第七肋骨处,见一10×8cm肿物,局部皮肤稍红,肿物表面不平、质硬、固定、无压痛。X线胸片见左第七后肋骨呈鼠咬状、斑点状骨质破坏区,长约10cm,局部见10×8×5cm软组织肿块突向胸腔。左胸腔少许积液。手术见左第7后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因头部肿痛1年、头皮破溃5个月于2005-03-04入院。1992-11-05因头外伤入我院,诊断为右额顶颞区急性硬膜外血肿、脑疝、颅骨粉碎性骨折。当日行硬膜外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于1994-03-25行颅骨修补术(武汉产高分子聚合材料)。术后出现右颞部头皮肿胀、疼痛。5个月前头部胀痛加剧,头皮破溃、有分泌物流出,无发热。入院查体:右额顶颞部见马蹄型手术瘢痕,局部略隆起,右颞前部切口处皮肤见直径1·0cm×1·0cm裂口,并见粉色分泌物,周围头皮发红。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头颅CT平扫:右侧颞顶部人工颅板形成,…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2岁。以左面部肿物发现10年余于10—10—26入院。於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面部生长肿物。初起如乒乓球大,逐渐长至鹅卵大。检查:一般情况好。左侧腮腺咬肌区下颌升枝部肿物约6.0cm×4.0cm,隆起。触之界不清。固定。局部皮色正常。皮温不高。触痛不明显,全颌曲面断层片示左下颌骨升枝部均匀密度减低区约7.0cm×4.0cm。界限清。上界在髁状突下方,下界在下颌角内侧,其后缘骨质较对侧明显变窄。喙状突消炎。髁状突变小。血像正常。初步诊断:下颌骨囊肿。治疗:予以局麻下行囊肿切除,截骨植骨,钛钢颞颌关节置换术。术中见下颌角至髁状突下方隆起,表现骨质已薄如纸。切开骨质,见肿物囊性,下极在8内侧,上极至髁状突下。完整剥出肿物。所余升枝部后缘骨质薄如卵壳,喙突消失,髁状突明显变小。下颌角处骨质尚厚。遂於下颌角处截骨,连同髁状突一并切除。切取右侧第8肋骨10cm,量取相应长度,将  相似文献   

8.
1例头皮缺损伴有大片(12×10cm)颅骨外板裸露,采取吻合血管大网膜游离移植的新技术,以网膜覆盖骨面,再加中厚度游离植皮。另1例全头皮缺损,伴有散在小片颅骨外露,经筋膜、腱膜瓣局部转移,覆盖骨面,再加中厚度游离植皮,2例均取得满意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1 病案摘要 例1 患者女,45岁。1996-01因重型开放性颅脑损伤致左额骨缺损7 cm×6 cm和头皮疤痕形成6 cm×6cm。1996-11入院。要求手术修补颅骨。因颅骨缺损范围较大且伴有头皮疤痕形成,故单靠转移皮瓣恐难以修补头皮缺损。我们采用头皮水囊扩张术,在疤痕两侧皮头帽状腱膜下放置水囊,左颞部置-150 ml水囊,右额部置-250 ml水囊。术后1周开始分次注水,每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例 1 ,女性 ,6 0岁。因头昏 5天 ,突发头痛、呕吐 1天 ,于 2 0 0 1年 5月 2 4日入院。神经系统检查除左下肢肌力 级、左侧 Babinskin征 (± )外 ,余未见异常。头颅 CT示左颞顶区高密度占位性病变 ,周围水肿带。头颅 MRI示右颞顶见一分叶团块状异常信号灶 ,T1 w呈长 T1 信号 ,T2 w呈短 T2 信号 ,团块内信号不甚均匀 ,强化后病灶周围明显强化 ,其内仍可见低信号区 ,相应颅内板骨增生变毛糙 ,右侧脑室受压变形 ,中线左移 ,病灶紧邻上矢状窦 ,周围水肿带明显。于 2 0 0 1年 5月 2 9日在全麻下行右颞顶开颅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一 …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女性,27岁。主因头痛、发呆2天,神志不清,右侧偏瘫半天于1980年4月4日收住神经内科。诊断:脑血栓。入院后6小时昏迷加深,左侧瞳孔散大。经左颈动脉造影发现左颞有血管团,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大脑中动脉向上抬高。诊断为左颞占位病变。急诊行左颞开颅,发现左颞皮层下2cm 处有多量血凝块。清除血肿后其深部发现一3.5×3×2cm大小血管团,有数根血管供血,将其完整切除。病理结果是脑蔓状血管瘤(血管畸形)。术后恢复好,次日清醒,偏瘫逐渐恢复,出院时能下床活动。随访4年健在。  相似文献   

12.
例1,男,30岁。主因头部外伤后4小时入院。查体:朦胧状态,左颞顶头皮肿胀。双瞳孔等大,光反应灵敏。左外耳道有血性液体渗出。颅脑CT扫描提示:左颞顶硬膜外血肿。立即在全麻下行左颞顶开颅,见硬膜外有10×8cm大小血肿,中心厚度3cm。刮除血肿,发现自前颅底有暗红色血液流出,疑脑膜中静脉出血,缝扎并填塞棘孔,仍出血不止,抬起硬膜,见海绵窦处有出血,给予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患者男,25岁。1个半月前左颞部被角铁击伤,头皮破裂,即到当地医院清创后7天拆线,但左颞部仍有轻度肿胀,渐出现一个2cm×2cm×2cm包块,质硬,无痛,进行性增大。门诊穿刺未抽到血性液体,彩超显示左颞部皮下实质性肿物。入院查体:左颞部可见一个5cm×6cm×6cm的包块,边界清,头皮静脉无怒张,表面光滑,无波动,质硬,未闻及杂音。CT报告:左颞部头皮下肿物。X线片:左颞部肿块,骨瘤?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正常。为排除肿瘤。行包块探查切除术。术中完全切除包块,病理确诊为血肿机化。术后切口渗血较多,肿胀严重。查血小板60×109/L,凝血酶原试验较对照延长3s,考虑为凝血机制不健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严重头皮撕脱伤头皮回植术中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例头皮严重大面积撕脱伤颅骨外露面积大(11cm× 13cm、7cm× 10cm)、血管缺损长(3 ~ 4cm)的儿童,尝试采取血管吻合头皮回植+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术后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1例患儿出现回植头皮95%以上坏死,但并未及时清除坏死头皮,而是继续充分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经过29 d,再未进行颅骨钻孔或磨骨的情况下肉芽组织完全覆盖裸露颅骨,顺利进行皮片移植,恢复良好.另1例患儿回植头皮85%成活,恢复良好.结论 对于大面积头皮撕脱伤合并颅骨外露患儿,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血管吻合头皮回植使用范围,提高头皮回植率.即使出现头皮坏死,仍可以避免颅骨钻孔或磨骨,不延迟皮片移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1岁。因右乳癌术后3年,发现头皮肿物半年而入院。患者曾于3年前因右乳肿物半年查体发现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肿物4cm×3cm×2cm于我院外科行右乳癌根治术。病理报告:乳腺单纯癌,锁下及腋下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规律化疗两年。患者一般情况好,头部皮肤可见两个皮下结节样肿物,分别为3.5cm×3cm×1cm及2cm×2cm×1cm大小,中等硬度,与皮肤粘连,无压痛。体表皮肤未见皮下结节,周身淋巴结未见肿大。胸部X线片及腹、盆腔B超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检查未见颅内转移,颅骨无破坏。全身ECT检查未见骨转移征象。行头皮肿物扩大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与皮肤粘连,向下侵及帽状腱膜,血运丰富。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4岁。因颅顶部进行性增长的包块3个月入院。入院检查:顶部头皮下有一无痛性硬质包块约3cm×3cm×1cm大小,局部头皮无异常。CT平扫见左顶部颅骨内外等密度占位,MRI示等T1等T2信号,增强呈均匀一致强化且边界清楚肿瘤变,考虑为脑膜瘤。给予全麻下颞顶部马蹄形手术切口切  相似文献   

17.
颅骨毛细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伦海  杨华  刘窗溪 《贵州医药》2004,28(6):565-565
1 临床资料女性,2 2岁,因左顶部包块2年伴头昏,头痛一个月入院。检查:左顶部隆起,无压痛,触及约5cm×4cm大小,质硬、光滑、无明显边界。X线头颅正侧位及包块切线位片:血管瘤部位颅骨呈椭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缘规则;头颅CT扫描:血管瘤侵犯内板向内生长,受累颅骨皮质下梭形低密度影,中心蜂窝样改变,骨皮质变薄。诊断:左顶骨肿瘤,性质待排。全麻,取马蹄形切口,皮瓣翻向颞侧,见顶骨外板虫蚀样改变,渗血较多,内板呈纤维网状,间有毛细血管与硬膜相连。咬除病变骨病理检查示:左顶骨毛细血管瘤,术中用硅橡胶行颅骨修补,术后恢复满意,随诊8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1985年12月~1986年11月,我院采用吻合血管游离大网膜移植加中厚皮片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3例全头皮严重撕脱伤伴颅骨外板裸露的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于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例均为女性.均因留长辫子被机器轮带卷入造成全头皮撕脱。头皮缺损面积最大46×43cm,最小30×25cm;颅骨裸露最大483cm~2,最小168cm~2,  相似文献   

19.
<正> 鳃弓综合征为一少见颌面先天畸形,我院收治二例,现摘要报道如下。二例中,一例为10岁男孩,主要畸形表现为:左颧弓下至下颌角凹陷、左口角至咬肌前缘有一0.5cm 裂缝、左耳屏缺如、左眼内有一约0.5×0.5×0.3cm 肿物。另一例为3个月女婴,其畸形主要是:左口角至咬肌前缘有1cm  相似文献   

20.
颅骨缺损早期修补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3年至1999年对37例颅骨缺损早期进行颅骨成形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29例,女性8例;年龄5~58岁,平均33.38岁。1.2 缺损原因: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31例;非脑外伤手术所致的颅骨缺损6例,其中脑肿瘤2例,脑溢血3例,颅骨病变手术1例。1.3 缺损部位及大小:额部9例,额颞部19例,颞部6例,颞枕部3例。缺损大小5×6cm~9×11cm,平均6×7cm。1.4 颅骨修补材料:自体颅骨,本组21例;硅橡胶涤纶丝网颅骨成形板,本组16例。1.5 成型手术时间:最早为术后第24天,2个月以内22例,3个月以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