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凤山 《新中医》1997,29(3):54-54
杏仁宣肺通调三焦举隅赵凤山杏仁乃肺经之良药,但却非肺经病所专用。盖肺主一身之气,对调整脏腑气化功能起主导作用,肺气宣达,能令肺行使治节之权。杏仁通调三焦是通过宣肃肺气来完成的。正如《类经》所说:“肺主气,气调则脏腑阴阳无所不治也。”兹择3例,简介于...  相似文献   

2.
3.
1 治上焦病金某 ,男 ,6 5岁 ,1998年 12月 11日。咳喘 2 0余年 ,加重三天入院。刻见胸闷气喘 ,心慌乏力 ,张口呼吸 ,不能平卧 ,唇重度紫绀 ,双下肢轻度浮肿 ,舌质紫暗有瘀斑 ,苔薄白 ,脉弦结代。西医诊断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功能Ⅳ级。中医诊断 :喘证。证属气虚血瘀 ,痰浊内阻。治以益气活血、降气化痰。药用 :太子参、枳壳、当归、款冬花、沙参、茯苓、白芍各 15g,黄芪 30g ,白术、川贝母、桃仁各 12g ,红花 9g ,桂枝 10g。水煎服。服药 3剂后 ,咳喘减半 ,胸闷、心慌明显改善 ,双下肢浮肿消失。继用…  相似文献   

4.
谢浩然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1):1911-1911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对三焦的论述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难经·三十一难》对三焦的论述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 ,气之所终始也。”《灵枢·营卫生会》对三焦的论述 :“上焦如雾 ,中焦如沤 ,下焦如渎。”《中医大辞典·基础理论分册》对三焦的论述 :“三焦是脏腑外围最大的腑 ,又称外腑 ,孤腑。有主持诸气 ,疏通水道的作用。”手少阳三焦经的“三焦”实质到底是什么 ,这不仅是经络学说的疑难课题 ,也是脏腑学说的疑难课题。由于古代的科学条件有限 ,当时对三焦没有论述清楚 ,直到现代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 ,有人提出“腑…  相似文献   

5.
《河南中医》2021,41(3):342-345
  相似文献   

6.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开创性的提出了温病三焦辨证理论,其与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关系密切,共同构成了温病学特有的辨证理论体系。它以三焦为纲,以概括温病的病位、病性以及温病的传变规律。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则对指导温病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史小进  田雨河 《中医杂志》2006,47(5):397-397
三焦有广狭之分,广义的三焦,是人体区域的划分即上焦、中焦、下焦;狭义的三焦所指的实质可能是胰腑了.  相似文献   

8.
史小进  田雨河 《中医杂志》2006,47(5):397-397
三焦有广狭之分,广义的三焦,是人体区域的划分即上焦、中焦、下焦;狭义的三焦所指的实质可能是胰腑了.  相似文献   

9.
从三焦辨治小儿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嗽是小儿常见病,针对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三焦定位辨证法来辨证治疗小儿咳嗽,如上焦咳嗽,主要定位在肺,治宜疏风散寒,解表宣肺,润燥止咳;中焦咳嗽,主要定位在脾胃,治宜健脾燥湿,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下焦咳嗽,主要定位在肾,涉及肺,治宜补肺益肾。  相似文献   

10.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代表方剂。方证以小便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太阳表邪循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功能,气化不利则水液不出,导致小便不利,膀胱居于下焦。故传统观念认为五苓散主治下焦病证,这无意中局限了五苓散的临床应用范围,笔者在跟师张国骏主任的过程中五苓散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遂试从三焦理论和气机升降学说对五苓散做出进一步探讨。1三焦理论与太阳蓄水证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  相似文献   

11.
12.
张炜教授从调手少阳三焦经入手,自拟三焦汤,三焦汤由小柴胡汤、四逆散、五苓散、桂枝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太无神术散加减合成。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炒枳壳、川椒、桂枝、白芍、杏仁、炙甘草、炒苍术、陈皮、藿香、石菖蒲、茯苓、当归、丹参、炮附子,共18味,作者将张炜教授临床应用三焦汤治疗各科疾病的验案进行整理,探讨三焦汤治疗三焦病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三焦出气”语出《灵枢·五癃津液别论》,这是对“三焦之气”理论的高度概述。如马莳曰:“故三焦者,上焦为宗气之所出,中焦为营气之所出,下焦为卫气之所出。”张介宾亦谓:“宗气积于上焦,营气出于中焦,卫气出于下焦。”以下就依此分述。营卫二气均源于水谷之精气,都是由谷气所化生的,水谷入于胃中,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其精  相似文献   

14.
呕逆又称吵,临床较为常见,但多偶然而作,不药可愈。有呕逆一二日或七八日以上不止,则需用药治疗。笔者临床按三焦不同部位对持续性呢逆用开宣、通降、填镇之法,加以施治,收效良好,现举例如下。1治上焦呢逆宜开宣上焦咂逆,或因湿热、痰热、寒饮阻遏肺气,或因血液瘀阻胸府气逆不降,治虽有气血之分,然总宜开宣为法则。如治姜某,女,46岁。1995年8月7日初诊。因呕逆3周不止来诊。时值夏季,湿热交蒸,罹患湿温,身热不退,医进芳化之剂,复增顺逆,声高而短,频作不止,胸闷不舒,喉中如有物堵。3日来,呕逆日夜不休,夜不能寐。或…  相似文献   

15.
吴波  姜建国 《天津中医药》2013,30(4):218-219
认为三焦与痞息息相关。运用三焦理论来阐释半夏泻心汤,拓展了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为经方活用治疗疑难杂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田丽芳 《中医杂志》1989,30(8):12-13
一、三焦理论“三焦”为六腑之一,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难经>》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中藏经》说:“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具有如此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7.
毋建华  李娜 《光明中医》2023,(10):1964-1967
三焦功能失调可导致水液停滞而积聚为饮,出现三焦水道不利,见眩、呕吐、痞满、小便不利等症。痰饮致病范围广泛而变化多端,可引起机体各脏器、系统疾病的发生。此文简介痰饮病形成的机制及临床表现,简述痰饮病的治疗方法并提出“温化三焦痰饮”理论,通过灵活运用《伤寒杂病论》之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引起的各系统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并获得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8.
19.
任存霞  綦巧玉 《光明中医》2006,21(12):15-15
本文旨在对清代医家吴鞠通提出的肝病属下焦提出质疑,通过三焦的生理解剖、中医诊断学、三焦功能特点、肝在人体脏腑中作用、现代医学研究等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肝属中焦对中医理论的统一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