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是我们建立一种心阻抗血流图新理论的系列研究之三。本文根据文献[1,2]所得出心阻抗血流图新理论和电阻公式,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电阻新公式与常用电阻公式的差别,分析了产生差别的原因;并对阻抗血流图中的电阻公式和我们提出的新公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从心阻抗血流图波形成因的早期研究与近期研究两方面综述了目前胸腔心阻抗血流图成因的同状,指出修正Kubicek理论及其物理模型,精确SV的计算公式的可行综合是在阻抗容积图电场理论的指导下,将有限元建模技术应用于该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心阻抗图测定心脏功能的无创性方法已被多数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这一方法在理论与实际测量中尚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心阻抗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心导纳图,研制了恒流式与恒压式导纳仪,并通过理论研究、动物试验和人体检测指出了恒压式导纳仪较恒流式导纳仪和阻抗仪在测定心脏功能方面的优越性。本研究利用恒流式阻抗仪和恒压式导纳仪对新疆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民族共912人进行  相似文献   

4.
本采用无创阻抗法,利用CL-21MP双道智能式血流图机,对甲状腺血流图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两年来,国外在生物电阻抗研究方面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围绕血管系统介绍几项较为重要的报道。1.心阻抗图的锥台模型Sramek、松浦等(1983)在改进心阻抗图的理论模型和计算公式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心阻抗图计算公式为 Nyboer 式和 Kubicek 式。这两个公式都是以圆柱模型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利用Kubicek 环形四极法和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心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我们建立一种心阻抗血流图新理论的系列研究之四。本文根据文献[1]所得出的心阻抗血流图新理论和电阻新公式,通过计算机数值计算,给出了基础阻抗与各参量变化的关系,并分析了有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对33例正常人单次矿泉浴疗前后不同时间对比描记了光电反射式容积脉波图(下称光电图),阻抗式容积脉波图(下称阻抗图),同时观察甲襞微循环,以进一步研究指端容积脉波图在未梢微循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心导纳图方法(admittance cardiogra-phy)是在心阻抗图方法(impedance cardi-ography)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某些不同之点。伊藤(Ito,1976)等认为心导纳图方法与心阻抗图方法比较,用以测量心输出量的主要优点是公式严密,可不用基础阻抗,并便于遥测。他们(1977)还报道了改变狗的胸部基础阻抗时描记心导纳图和心阻抗图的实验结果。伊藤等的实验是用恒流式仪器做的。1980年,小笠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一种描记恒压式导纳图方法,可与恒流式阻抗图描记装置组成共通道,用来描记阻抗图和导纳图。文章简单地叙述恒压式导纳图和阻抗图的基本原理;详细介绍了导纳图定标原理及两种具体定标方法;电流(I)/电压(V)转换电路的两种设计方案,并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分析了以四极法测人体心导纳图受基础导纳较小影响的原因。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导纳图法测得的人体平均值比阻抗图法更为合理,所得数据更符合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肺循环的无创伤性检测是十分困难的。青柳卓雄曾提出过利用肺阻抗血流图技术来测量肺动脉压的设想,但没有取得成功。后来,我们报导了如何应用肺阻抗血流图技术来测定矽肺病人的肺动脉压,钱元诚等进行了家兔的实验研究,与微导管测定的压力作了对照。在动物实验时,呼吸和肺泡压是人工控制的,阻抗法测定的压力与心导管直接测量的压力符合得很好(相关系数γ=0.89)。但对于人体,由于缺少排除呼吸波干扰的有效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点状电极技术,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微型计算机检测控制技术,对反映每一心动周期中,胸腔内主动脉等大血管及心脏血液搏动性变化的心阻抗血流图进行检测和处理。由临床实验采用五个点状电极获得心电信号,心阻抗血流信号和自适应处理阻抗参考信号。自适应处理采用变步长LMS噪声抵消算法,消除阻抗血流图波形中反搏引起身体震动的干扰,获得波形稳定、特征点明显的心阻抗血流图波形,从而探索利用心阻抗血流图波形对反搏充排气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人体胸腔阻抗血流图技术理论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体胸腔阻抗血流图技术理论及发展王海滨王衍文程敬之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710001)利用电生物阻抗技术检测人体器官的活动与功能状况已成为近年来临床医学无创伤检测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电阻抗图是一种无创伤电测量法,和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不同...  相似文献   

13.
家兔红细胞阻抗谱的实验和等效电路拟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家兔红细胞阻抗谱并建立RC等效电路模型参数。方法:在0.01MHz-100MHz频率范围,使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了家兔红细胞交流阻抗,通过Bode图、Nyquist图、Nicols图、Randles图的曲线拟合分析,比较三个RC等效电路模型的拟合残差。结果:(1)家兔红细胞阻抗谱的第一特征频率fc1=2.5MHz,第二特征频率fc2=5.25MHz;(2)等效电路模型,模型3的拟合误差小于模型1和模型2;(3)等效的单个红细胞膜电容约为0.458/μF/cm^2。结论:家兔红细胞阻抗谱表现出两个特征频率,其等效电路模型以模型3形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心阻抗血流图心搏量计算公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阻抗血流图目前已在我国广泛应用,并不断取得进展。使用心搏量公式的计算结果评价心功能,是心阻抗血流图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本文从作为Kubicek心搏量公式理论基础的并联阻抗模型和Nyboer公式开始,对Kubicek公式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在临床应用现状的条件下,应特别注意影响心搏量计算结果的两个问题:基础阻抗值Z0的影响和血液电阻率ρ不变。  相似文献   

15.
在0.01~100MHz频率内,使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了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交流阻抗,通过电阻抗谱、Bode图、Nyquist图和Nichols图观察了细胞体积分数(CVF)对肝癌细胞电阻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频率依赖性:电阻抗实部增量、虚部增量(ΔZ′、ΔZ″)、幅模增量(Δ|Z*|)和相位角增量(Δθ)皆随频率发生变化;2CVF依赖性:当CVF增加时,低频极限增量值(ΔZ′0、Δ|Z*|0)、峰值(ΔZ″p、Δθp)、曲线面积和半径(Nyquist图、Nichols图)均随之增大;3存在两个特征频率:第一特征频率(fC1)和第二特征频率(fC2),分别来源于细胞膜与细胞外液、细胞质交界面的极化作用。结论:电阻抗谱方法能够观察人肝癌细胞电特性,可用于探讨肝癌细胞电生理机制变化,为进一步筛选抗肿瘤药物提供研究手段和观测指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心肺阻抗血流图对胸闷病人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了101例以胸闷为唯一主述并以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均为阴性的病人的心肺阻抗血流图,并与60例正常人的心肺阻抗血流图相比较,结果:有胸闷者的心肺阻抗血流图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尤以甲亢,甲减,右心射血功能减退,肺动脉高压,左心射血功能减退表现居多,其中部分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心肺阻抗血流图的变化以及其他有关检查均明显好转,结论: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心肺阻抗血流图对胸闷病人的早期诊断及对疾病的发展及治疗效果的判断也提供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电阻抗技术的医学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电阻抗技术在临床的检查和监护中已有一定的应用,它的优点是无创性、功能性,以及价格低,操作方便等,但也有定量性及定位性差等问题。本文就生物电阻抗技术在阻抗血流图、人体阻抗成像及人体成分测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生物电阻抗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电阻抗描记法是通过两只馈电电极给生物体输入阈下高频恒值电压或电流,由原电极或另一对电极引出局部的电压,通过相应的仪表检测和记录出局部的电阻抗变化。由于整体任一局部的电阻抗变化与心脏射血引起的血流波动值有关。因而也有人将它叫做血流图的。电阻抗描记法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本世纪初(1907),Cremer等就进行生物标本的电阻抗测量。本世纪中期,该法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方面发展着。前者指一些生理学家用此法作细胞电阻抗测量,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阻抗控制在稳定性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手臂屈伸运动为对象建模来研究人体的阻抗控制规律,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运动认知与工具使用奠定基础。方法 本文对现有的人体运动控制进行了改进,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推导出共同收缩阻抗,并对仿真结果与原模型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 从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本文模型修正了原有模型刚度椭圆单调变化的不足,与实验数据更加吻合。结论 由此得到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所谓“心前区阻抗微分图”又名左室阻抗微分图。它的测定仪器、原理和方法与心阻抗微分图基本一样,其不同点是电极用杯状吸附电极,沿左室长轴安放,对测定左室收缩时间间期和左室舒张时间间期更有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