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工珊瑚骨治疗脊柱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珊瑚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3月-2007年2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及人工骨植骨融合治疗44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2-5年,优良率98.7%,植骨融合率97.2%,40例疼痛症状消失,4例腰痛减轻。术后复查x线片:人工骨植骨块均在5-10个月融合,未见植骨块移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及人工骨植入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避免了取自体骨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腰骶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9年2月-2005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2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术后伤口结核性分泌物流出,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疼痛消失,植骨在6-10个月融合,结核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断裂。结论后路椎弓根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是治疗腰骶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3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9月~2.5年(平均1.5年),32例腰痛症状均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27例合并截瘫患者中,症状改善26例;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30.2°,至植骨完全融合后,矫正角度平均丢失3.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前路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21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应用四联药物抗结核并全身支持治疗14-18天,平均16天.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结果21例脊柱结核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平均12个月(5-20个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后路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脊柱结核,固定可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经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抗结核治疗2w后,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12-39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4-6个月融合,平均5个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植骨块松动和移位,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减少复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3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1mo正规抗痨治疗后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取肋骨或髂骨行椎问植骨,部分患者绝对卧床或石膏床制动;另一部分则1期行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1~1.5年。结果37例术后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mo~2年,平均12mo。植骨块在6mo内融合,3例脊柱结核复发植骨未融合(10.3%),治愈率89.7%。2例出现窦道,截瘫1例术后神经功能从Frankel B级恢复到D级,1例神经根性症状未恢复。单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30例中有4例植骨块松动,7例行内固定术病例未见骨块松动、脱出。结论脊柱结核按传统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或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均可取得食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后路全脊柱截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柱截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胸椎结核患者采用后路切除椎板、双侧椎弓根后椎体病灶完全清除,分两侧斜植骨、后路固定.结果 随访18~70月,平均38月,10例神经损伤病人不同程度恢复,X线检查见全部患者于术后3~9月(平均7.5月)植骨融合,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 经后路全脊柱截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无需开胸手术,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8.
经椎弓根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采用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至腰骶段结核4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结果随访1~20月(平均7.3月),9例胸腰痛症状消失,植骨区都骨性融合,1例截瘫患者由FrankelA级恢复为E级。术后后凸畸形角度平均矫正11°。结论通过一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清除病灶,稳定脊柱及使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9.
朱智  杨锴 《中原医刊》2007,34(15):32-33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30例,其中胸椎15例,胸腰椎4例,腰椎11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9.2个月。全部病例经彻底病灶清除后I期植骨内固定,前路固定20例,后路固定10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13.6个月(4个月一2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有神经症状患者得到改善,无感染和窦道形成。结论 彻底病灶清除是外科治疗脊柱结核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引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脊柱结核增加了术后节段稳定性,植骨块牢固,植骨融合率高,后凸畸形矫正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的手术疗效。方法: 89例脊柱结核病灶彻底清除后一期植骨融合,前路椎间植骨82例(92%),后路椎板植骨7例(8%)。结果: 随访13~101个月,85例(95.5%)治愈,4例(4.5%)复发。结论: 病灶清除一期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效果良好,前路植骨优于后路植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检查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畸形矫正等情况。术后所有病例均常规佩戴腰围严格限制腰椎活动3个月、抗结核治疗9~18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44例,4例术后1~3个月结核窦道形成,2例复发,术前平均后凸角11.8°,术后平均后凸角2.4°,平均矫正8.4°。除1例窦道形成继续换药、2例复发行侧前路病灶清除术外,其余47例6个月内均达结核愈合标准,治愈率为94%。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联合单节段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明确,是治疗下腰椎结核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月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椎间自体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4例。影像学显示单椎体破坏塌陷6例,双椎体破坏塌陷楔形变18例,胸腰脊柱后凸畸形15例,cobb′s角14~39°,平均21°。不全截瘫11例。血沉35~104mm/h。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0~12个月。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1~3年,平均1.6年。椎间植骨5~8个月均获骨性融合。11例不全截瘫者术后2~4个月恢复到E级。15例胸腰脊柱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6°。血沉于术后3~5个月恢复到正常。结论对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自体骨植骨钛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骨性融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脊柱结核患者,术前行异胭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左氧氟沙星等抗结核治疗2~3w后,采用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随访24~38个月,平均2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间植骨3~6个月融合,平均4个月,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无1例复发。结论后路AF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矫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胸椎结核合并截瘫者进行病灶清除.方法:采用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加大块髂骨移植治疗胸椎结核合并截瘫43例,结果:术后截瘫完全恢复40例(93%).作者认为经胸病灶清除椎管前方减压能充分暴露病灶,达到彻底清除结核病灶,有效的椎管减压要求.病灶清除后,椎体间缺损大于3cm者,采用大块全板髂骨作椎体间植骨.全部病人在术后2年摄片复查,发现植骨块位置良好,髂骨块与植骨床融合.结论:大块全板髂骨作椎体间植骨抗折、抗弯曲能力强,有固定可靠,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吴亚鹏  张琼  王达义 《西部医学》2012,24(8):1515-1516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所有病例随访12~32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 65例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30例合并瘫痪患者中,症状改善28例,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3°,无一例结核复发。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可以促进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恢复,矫正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纳入38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闭式灌洗引流.结果 对照组术后随访9~ 37个月平均(29.4±4.1)个月,4例发生创面感染,其中2例合并引流管堵塞,经再次手术放置新的引流管同时进行抗感染等治疗后愈合;治疗组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5±7.2)个月,2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行病骨截除加压延长术后愈合良好,其余均愈合.两组复发率、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压冲洗可以有效清除术后病灶内渗出物,起到清创的作用,同时防止冲洗过程中大量坏死组织对引流管造成的堵塞,减少感染复发,提高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两种植骨方式在成人腰椎滑脱中的骨融合率和临床疗效.方珐:对100例腰椎滑脱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取后路腰椎椎间植骨内固定(56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44例)两种植骨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的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后路椎间植骨的手术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伴椎管脓肿的胸椎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37例胸椎脊柱结核患者均伴有椎管内脓肿占位。其中男24例,女13例;年龄13~68(39.7±9.1)岁。脊柱病变节段后凸Cobb 角为8°~62°(29.6°±3.6°)。术前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7例,D级19例,E级8例。采用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4~90(53.0±15.7)个月。1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术后2例患者出现神经并发症,2例伤口延迟愈合。术后测量后凸角度为5°~21°(8.3°±1.3°),末次随访时后凸角度为8°~26°(10.1°±1.9°)。至末次随访,术前有神经症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根据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至末次随访2例由B级恢复至D级,1例由B级恢复至E级,3例由C级至D级,4例由C级至E级,13例由D级至E级。本组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植骨融合。结论:后路单侧椎板有限减压、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伴椎管脓肿的胸椎脊柱结核创伤小,方法安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