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方法对51例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X线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热、皮疹、关节炎、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关节受累以腕关节(84%)最常见,其次是膝(75%)、肘(53%)、踝(51%)、肩(49%)、近端指间(45%)和掌指关节(31%);其他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咽痛(92%)、淋巴结肿大(82%)、肌痛(80%)、脾(55%)、肝肿大(43%)、腹痛(41%)、胸膜炎(31%)、心包炎(29%)。常见的阳性实验室检查依次有:血沉增快(96%)、血清铁蛋白(92%)、C反应蛋白(90%)、血小板升高(86%)、GPT升高(73%)、贫血(69%)、IgG(43%)、IgA(33%)升高。X线检查示:最易受累的关节是腕关节,而非近指或掌指关节,其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87%)和关节间隙狭窄(23%),很少出现侵蚀性破坏(8%),这明显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结论成人Still病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是一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切口隔离技术在预防腹部切口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近3年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成隔离组1300例和对照组1249例,对2组患者根据手术术式统计切口感染率,再根据切口感染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切口感染率.结果 对照组和隔离组总切口感染率分别是5.9%(76/1300)和2.6%(32/1249)、切口感染率分别为胆囊切除术13.4%(40/300)和3.1%(9/280)、结肠癌根治术14.7%(24/165)和3.5%(6/159)、肠梗阻手术13.6%(15/108)和3.2%(13/114)、胃切除术9.6%(18/187)和1.8%(3/169)(P<0.01);胆道探查术9.3%(13/145)和2.9%(4/153)、WHIPPLE14.6%(8/55)和1.8%(1/56)、胆肠吻合术10.6%(9/85)和2.3%(2/88)(P<0.05);肝叶切除6.3%(6/95)和2.3%(2/86)、脾切除术5.3%(5/95)和1.2%(1/87)、门奇断流术4.6%(3/65)和1.8%(1/57)(P>0.05).Ⅰ类切口感染率对照组和隔离组分别是2.0%(6/305)和1.4%(4/280)(P>0.05);Ⅱ、Ⅲ类切口感染率7.0%(70/995)和2.9%(28/969)、老年人(≥60岁)12.6%(36/286)和3.6%(10/279)、急诊手术10.0%(38/381)和2.8%(10/362)、手术时间≥3 h 9.0%(39/435)和2.8%(12/426)、伴糖尿病14.5%(21/145)和4.9%(6/123)、伴肥胖12.3%(40/325)和3.9%(12/310)、伴营养不良8.5%(39/458)和3.2%(14/433)、伴恶性肿瘤8.6%(40/465)和3.0%(15/496)(P<0.01);择期手术4.1%(38/919)和2.5%(22/887)、年轻患者(<60岁)3.9%(40/1014)和2.3%(22/970)、手术时间<3 h 4.3%(37/865)和2.4%(20/823)、不伴糖尿病3.9%(45/1155)和2.3%(26/1126)、不伴肥胖3.7%(36/975)和2.1%(20/939)、不伴营养不良4.4%(37/842)和2.2%(18/816)、不伴恶性肿瘤4.3%(36/835)和2.3%(17/753)(P<0.05).结论 切口隔离技术能有效减少腹部手术切口污染的机会从而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海嘉定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变应原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用13种标准化的变应原点刺液,对上海嘉定地区466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并与上海市黄浦区454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及100例嘉定地区健康儿童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上海嘉定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大小依次为:屋尘螨(59.38%)粉尘螨(58.18%)猫上皮(26.41%)狗上皮(25.74%)树Ⅰ(21.45%)树Ⅱ(19.30%)霉菌Ⅰ(17.69%)霉菌Ⅱ(16.49%)虾(16.00)鸡蛋(15.55%)牛奶(14.61%)杂草(4.96%)橡胶(3.89%)。上海市黄浦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大小依次为:屋尘螨(69.82%)粉尘螨(40.31%)虾(13.66%)猫上皮(13.00%)狗上皮=树Ⅰ(11.89%)树Ⅱ(10.35%)霉菌II(9.91%)霉菌Ⅰ(7.49%)牛奶(6.83)橡胶(3.30%)鸡蛋(3.08%)杂草(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嘉定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变应原的阳性率及种类与市区不同,并与年龄相关;但主要变应原和市区相同,仍以粉尘螨和屋尘螨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亚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以及病毒亚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技术,对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在三亚地区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2 302例妇女进行生殖道21种HPV基因型的筛查。结果 2 302例妇女中共检出HPV阳性562例,阳性率为24.41%,其中≤20岁年龄组HPV阳性率最高(36.00%),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多重感染比例为58.54%,以二重感染最多见。HPV基因型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21.06%)、HPV6(14.16%)、HPV58(13.02%)、HPV18(9.63%)、HPV52(9.29%)、HPV11(6.80%)、HPV31(6.34%)、HPVCP8304(5.21%)、HPV42(3.06%)、HPV53(2.04%)、HPV51(1.70%)、HPV66(1.70%)、HPV68(1.02%)、HPV33(0.91%)、HPV39(0.68%)、HPV44(0.68%)、HPV35(0.57%)、HPV45(0.57%)、HPV56(0.57%)、HPV43(0.57%)、HPV59(0.45%)。结论三亚地区妇女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率均较高,HPV常见高危型别依次为16、58、18、52和31型,分布具有一定区域性。  相似文献   

5.
部分慢性病症患病率与年龄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年龄相关性改变的规律。方法对某大型企业在职和离退休职工进行血糖、血症、血尿酸、乙型肝炎病毒5项指标、心电图、B型超声波、X线胸片、血压和眼科检查。结果患病率占前15位的病症分别是高血压(37.7%)、脂肪肝(32.7%)、高血脂症(21.4%)、心肌缺血(16.7%)、肝囊肿(14.1%)、白内障(14.0%)、肝胆结石(7.8%)、高血糖(6.3%)、心脏传导阻滞(6.1%)、肺结核(5.9%)、胆囊炎(5.6%)、胆囊息肉(5.5%)、乙型肝炎病毒及其表面抗原携带(4.0%)、心律失常(2.6%)和高尿酸血症(0.6%)。多数疾病患病率与年龄正相关,但改变的模式差异很大。结论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肌缺血为部分企业人群中的主要慢性疾病,三者的患病率均呈年龄相关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CR-反向点杂交分型技术在临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分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分型技术,对1 702例女性进行下生殖道23种HPV亚型感染筛查.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17.6%(300/1 702),有21种型别被检出,感染率最高的为低危HPV43型(3.82%),其他型别分别为HPV16(3.70%)、52(2.70%)、6(2.47%)、58(1.88%)、18(1.76%)、56(1.53%)、68(1.29%)、11(0.88%)、33(0.82%)、66(0.71%)、59(0.59%)、53(0.53%)、42(0.53%)、31(0.35%)、73(0.24%)、51(0.18%)、35(0.18%)、83(0.12%)、45(0.06%)和39(0.06%),高危型感染13.9%(237/1 702),低危型感染6.4%(109/1 702),多型感染3.5%(59/1 702);1 702例HPV感染高峰年龄为大于或等于50岁(29.41%),各年龄段HPV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反向杂交分型技术能够同时检测高危和低危HPV,可判断多型感染,在临床诊断和普查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广东汉族和西藏藏族Rh表型分布特征。方法:用微柱凝胶法检测200例汉族和50例藏族样本Rh表型并进行比较。结果:汉族共检出DCCee(55.00%)、DCcEe(29.00%)、DCcee(7.00%)、DccEE(5.50%)、DccEe(3.00%)、dccee(0.50%)6种表型,藏族共检出DCCee(28.00%)、DCcEe(54.00%)、DCcee(2.00%)、DccEE(8.00%)、DccEe(8.00%)5种表型。汉族和藏族在DCCee和DCcEe这2种表型分布中均存在差异(P<0.01),汉族以RhCC(55.00%)和Rhee(62.5%)纯合子多见,而藏族以RhCc(56.00%)和RhEe(62.00%)杂合子多见(P<0.01))。结论:西藏藏族与南方汉族人群的Rh表型分布差异较大,藏族Rh表型有自己的地域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批分析(多管同测)法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细胞保存液将SARS-CoV-2全基因组假病毒质控品阶梯稀释形成S1(1∶10)、S2(1∶20)、S3(1∶40)、S4(1∶80)、S5(1∶160)、S6(1∶320)、S7(1∶640)系列梯度浓度样本盘,用SARS-CoV-2核酸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检测样本盘样本,每批各浓度平行检测6管,共检测6批次。结果 ORF1ab单管阳性检出率与批分析阳性检出率分别为S1(50.00%/100.00%)、S2(47.22%/100.00%)、S3(16.67%/66.67%)、S4(13.89%/66.67%);N基因单管阳性检出率与批分析阳性检出率分别为S1(100.00%/100.00%)、S2(91.67%/100.00%)、S3(61.11%/100.00%)、S4(30.56%/83.33%)、S5(27.78%/100.00%)、S6(11.11%/50.00%)、S7(5.55%/33.33%)。结论 批分析(多管同测)法可以提高低浓度核酸样本的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凝血因子M(FⅫ)rs1801020和抵抗素rs1862513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产科门诊诊断为URSA的189例患者和191例同期健康产后女性,采用探针法PCR检测外周血中rs1801020和rs1862513基因多态性,观察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URSA-A组FⅫrs1801020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4.9%(CC)、35.7%(CT)、59.5%(TT),22.7%(C)、77.3%(T);对照A组为8.0%(CC)、47.1%(CT)、44.9%(TT),31.5%(C)、68.5%(T)。URSA-B组抵抗素rs1862513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11.3%(CC)、47.3%(CG)、41.4%(GG),34.9%(C),65.1%(G);对照B组为10.2%(CC)、34.1%(CG)、55.7%(GG),27.3%(C),72.7%(G)。两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156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AML)主要表达CD117(90.38%)、CD13(87.18%)、CD33(71.79%)、CD34(67.74%)、HLA DR(60.90%)。33.98%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最常见为CD7(24.36%)。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5例(17.4%),主要表达CD19(100.00%)、HLA DR(100.00%)、CD10(74.29%)、CD34(60.00%)、CD20(31.40%)。T细胞系ALL10例(4.98%),主要表达CD7(80.00%)、CD2(60.00%)。24.5%的ALL表达髓系相关抗原,主要是CD13(17.80%)及CD33(11.10%)。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法进行AL免疫分型,对白血病的准确诊断和分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15例RPLS患者表现为血压升高(89.56%)、痫性发作(74.78%)、头痛(59.13%)、视觉障碍(32.17%)、神经系统体征(20.00%)和意识改变(15.65%),其中101例(87.83%)患者头颅MRI异常,累及枕叶(71.29%)、顶叶(59.40%)、额叶(49.50%)、颞叶(38.26%)、侧室脑旁(1.98%)、脑干(3.96%)、小脑(3.96%)、皮质(3.96%)、丘脑(0.99%)、基底节区(0.99%),病灶为等或低T1WI信号,高T2WI信号,等或低DWI信号,高ADC及FLAIR信号。治疗后随访3~60月,81例预后良好,21例预后不良,5例死亡。预后不良组头痛发生率、住院期间m RS评分≥3分及并发症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RPL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作出正确判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海南省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精神医学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对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科开展联络会诊服务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申请会诊科室、精神科会诊后再诊断情况、因躯体疾病伴发/单纯精神疾病申请会诊等.结果本组患者年申请会诊率为0.03%;男、女比例相同,年龄分别为(55.23±15.79)岁、(57.56±16.66)岁;申请会诊率内科(58.9%)高于外科(34.2%),内科以老年科(15.8%)、心内科(9.6%)、内分泌科(8.9%)为多,外科以妇科(8.9%)、心血管外科(7.5%)、肿瘤外科(7.5%)、骨科(6.2%)为多;精神科会诊后再诊断以睡眠障碍(以失眠为主)(28.1%)、焦虑障碍/焦虑状态(25.3%)、器质性精神障碍(15.8%)、抑郁障碍/抑郁状态(13.0%)、精神分裂症(8.2%)为多;因躯体疾病伴发/单纯精神疾病申请会诊以睡眠障碍(以失眠为主)(13.7%)、精神病性障碍(11.0%)、焦虑障碍(10.3%)、癌性病变伴发精神异常(9.6%)、脑梗死/脑出血后伴发精神异常(8.9%)为多.结论综合性医院普通临床科室有较大精神科会诊需求,非精神科医师对抑郁症状的识别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免疫表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按照白血病分型四色方案添加抗体,对2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的免疫分型检测,并分析抗原表达情况。结果其中T-ALL 9例,占3.9%,各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 CD3(100.0%)、CD7(100.0%)、CD2(88.9%)、CD5(88.9%)、CD34(66.7%)、CD1a(55.6%);B-ALL 51例,占22.0%,各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CD22(100.0%)、CD19(100.0%)、HLA-DR(100.0%)、CD10(90.2%)、CD34(89.2%)、CD20(19.6%),其中7例患者伴有CD13、CD33等髓系抗原的表达。AML 172例,占74.1%,各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MPO(87.8%)、CD13 (93.6%)、CD33 (97.7%)、CD117 (81.4%)、HLA-DR (62.2%)、CD34 (64.0%)、CD15 (26.2%)、CD11b (12.8%)、CD14(9.9%)、CD64(26.2%)。结论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能快速、多参数、客观地测定细胞膜和胞浆中多种抗原的表达,准确地判断白血病细胞的类别和所处的分化阶段,结果重复性好,从而能够更加精确的诊断出各类白血病所属的亚型,为白血病的预后判断和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1995~2004年临湘市人民医院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分析 295589例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临湘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295589 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肝功能指标检测阳性结果:ALT(24.0%)、AST(77.3%)、TBIL (10.0%)、DBIL(10.9%)、TP(19.2%)、ALB(24.0%)、GLB(25.2%)、A/G(6.4%)、ALP(47.7%)、GGT (47.2%)。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学标志及 HBV-DNA 阳性结果:HBsAg(40.9%)、anti—HBs (25.8%)、HBeAg(17.3%)、anti-Hbe(30.2%)、anti—HBc(67.2%)、anti—HBc—IgM(17.0%)、HBV-DNA (98.2%)。其他病毒性肝炎的感染血清学标志为 HAV—IgM(10.8%),anti—HCV(0.8%)。就诊患者中 HBsAg 阳性率40.9%,提示 HBV 感染在就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占较大比重。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流动人员的管理,控制和预防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中国十家教学医院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监测2006年我国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6年9-12月10家教学医院987株非重复的革兰阴性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 10种抗菌药物对于629株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活性的敏感率由大至小依次为:美罗培南(敏感率99.8%)、业胺培南(敏感率99.5%)、哌拉西林/三唑巴坦(91.3%)、阿米卡星(89.3%)、头孢吡肟(83.8%)、头孢哌酮/舒巴坦(79.7%)、头孢他啶(74.7%)、头孢噻肟(57.7%)、头孢曲松(56.6%)、环丙沙星(53.6%).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发生率为59.0%,高于肺炎克雷伯菌(33.0%)和奇异变形杆菌(8.0%).对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活性最高的依次是美罗培南、业胺培南(99.2%~1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90.8%~97.0%)、阿米卡星(83.8%~92.4%).头孢吡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活性高于其对大肠埃希菌的活性(85.4%vs.65.2%).对于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柠檬酸菌,活性最高的依次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99.2%~100%)、阿米卡星(85.2%~92.6%)、头孢吡肟(81.5%~85.9%)、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3.4%~87.2%)、头孢哌酮/舒巴坦(65.6%~77.7%)和环丙沙星(53.1%~72.3%).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活性最高的药物依次为阿米卡星(83.5%)、美罗培南(79.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74.1%)和亚胺培南(70.9%).鲍曼不动杆菌对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分别为79.1%、73.4%、59.7%.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达到53.0%.对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抗菌活性较高的依次是美罗培南(73.3%)、头孢他啶(73.3%)、哌拉西林/三唑巴坦(62.2%).结论 碳青霉烯类对肠杆菌科仍保持高活性,但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件明显增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人体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采用Abbott Cell-DYN170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HBV、HCV感染者及对照组外周血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分析参数变化的差异。结果HBV、HCV感染者指标比较,RBC减小24%(P<0.01)、HCT减小26%(P<0.01)、HGB减小28%(P<0.01)、MCHC减小3%(P<0.01)、RDW增大7%(P<0.05)、PLT增大42%(P<0.01)、PCT增大39%(P<0.01)、MPV减小10%(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HBV患者与对照组的比较,MCHC增加5%(P<0.01)、PLT减小35%(P<0.01)、PCT减小42%(P<0.01)、MPV减小10%(P<0.01),差异有显著性。HCV患者与对照组比较,RBC减小23%(P<0.01)、HCT减小24%(P<0.01)、HGB减小23%(P<0.01)、PCT减小19%(P<0.01)、MPV减小19%(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BV、HCV病毒对RBC、PLT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3年至2015年多重耐药菌(MDROs)的分布及变化趋势,为临床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应用WHONET5.6软件,对2013年至2015年主要MDROs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至2015年共分离出病原菌2232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株(MDROs)896株,占全部病原菌的40.1%;主要MDROs构成比依次为ESBL-ECO(30.1%)、CRAB(20.0%)、MRSCNS(13.2%)、ESBL-KPN(10.5%)、MDRPA(7.9%)、MRSA(4.7%);896株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老年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临床分离出主要多重耐药菌株最多的标本为痰(42.3%),依次是中段尿(19.6%)、血液(19.2%)、分泌物(10.7%);ESBL-ECO三年检出率相对稳定;2015年ESBL-KPN检出率(37.0%),明显低于2013年(52.8%)、2014年(56.7%);2015年MRSCNS检出率(78.0%),明显低于2014年(96.6%)、2013年(83.0%);2015年MDRPA检出率(14.1%)低于2013年(26.4%)、2014年(33.7%);2015 CRAB年检出率(68.7%),低于2013年(77.4%)、2014年(83.7%);MRSA2015年检出率(37.5%),较2013年(31.2%)、2014年(27.0%)有所增加;特殊耐药菌株CRKPN检出率三年保持稳定(4.0%、4.5%、4.1%),2015年CRPA检出率(12.5%)显著低于2014年(28.9%),2015年CRECO检出率(2.5%)高于2013年(0%)、2014年(0.8%)。结论多重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我院CRAB检出率较高,MRSA、CRECO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结肠黑变病(MC)黏膜组织大肠癌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和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变化,与结肠癌、癌前病变之间的比较,探讨 MC病变癌变的风险.方法 本研究纳入445例患者,根据肠镜检查和病理结果分为5组.MC组108例,对照组分为4组:溃疡性结肠炎(UC)组69例,大肠息肉(CP)组122例,大肠癌(CRC)组96例,正常黏膜组50例.均行黏膜组织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 和Cox-2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Bcl、K-ras阳性表达率,MC老年组51.4%(36/70)、41.4%(29/70)显著高于MC中青年组26.3%(10/38)、21.1%(8/38)(P<0.05).APC阳性表达率,MC组63.0%(68/108)、UC组46.4%(32/69)、CP组45.9%(56/122)和CRC组25.0%(24/96)均低于正常黏膜组74.0%(37/50)(P<0.05),CRC组又低于MC组和CP组(P<0.05); Bcl-2、K-ras阳性表达率,MC组42.6%(46/108)、34.3%(37/108)、UC组56.5%(39/69)、62.3%(43/69)、CP组68.9%(84/122)、63.1%(77/122)和CRC组82.3%(79/96)、66.7%(64/96)高于正常黏膜组18.0%(9/50)、8.0%(4/50),UC组、CP组和CRC组又高于MC组(P<0.05);Ki-67阳性表达率,UC组58.0%(40/69)、CP组67.2%(82/122)和CRC组67.7%(65/96)高于MC组33.3%(36/108)和正常黏膜组14.0%(7/50)(P<0.05);Cox-2的阳性表达率,CP组26.2%(32/122)和CRC组36.5%(35/96)高于正常黏膜组8.0%(4/50)(P<0.05);APC、Bcl-2、K-ras、Ki-67、Cox-2的阳性表达率,MC组服用泻药60.7%(54/89)、41.6%(37/89)、33.7%(30/89)、32.6%(29/89)、19.1%(17/89)与未服用泻药者73.7%(14/19)、47.4%(9/19)、36.8%(7/19)、36.8%(7/19)、21.1%(4/19)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老年病人与中青年相比,细胞黏膜凋亡与突变相关性大;MC与正常黏膜、UC、CP比较,MC细胞黏膜凋亡与突变可能性介于正常黏膜与癌前病变之间.为此,临床应重视MC,尤其MC 伴息肉,通过肠镜下活检行黏膜组织大肠癌相关癌基因监测,可提高基层医院早期大肠癌的诊治水平,可作为切实可行的MC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常规肿瘤标志物参考变化值(RCV)和参考变化因子(RCF)单向、双向分别在不同概率下(P<0.05,P<0.01)的应用比较研究。方法 根据参考变化值(RCV)及参考变化因子(RCF)公式计算常规肿瘤标志物在不同概率下的数值。结果 常规肿瘤标志物的RCV(单向,双向在P<0.05时)分别为AFP(30.99%,36.81%),CEA(30.48%,36.21%),CA125(64.30%,76.39%),CA153(15.68%,18.62%),CA199(40.60%,48.23%)和tPSA(43.19%,51.30%)。RCV(单向,双向在P<0.01时)分别为AFP(43.76%,48.45%),CEA(43.05%,47.67%),CA125(90.81%,100.55% ), CA153(22.14%,24.52%),CA199(57.33%,63.48%)和tPSA(60.99%,67.53%)。RCF(单向,双向在P<0.05时)RCFUP-DOWN分别为AFP(1.36%,0.74%,1.44%,0.69%),CEA(1.36%,0.74%,1.44%,0.69%),CA125(1.90%,0.53%,2.15%,0.47%),CA153(1.17%,0.85%,1.2%,0.83%),CA199(1.50%,0.67%,1.62%,0.62%)和tPSA(1.54%,0.65%,1.67%,0.60%)。RCF(单向,双向在P<0.01)RCFUP-DOWN分别为AFP(1.55%,0.65%,1.62%,0.62%),CEA(1.54%,0.65%,1.61%,0.62%),CA125(2.48%,0.40%,2.73%,0.37%),CA153(1.25%,0.80%,1.28%,0.78%),CA199(1.77%,0.56%,1.89%,0.53%)和tPSA(1.84%,0.54%,1.96%,0.51%)。结论 在相同概率下,双侧RCV值高于单侧,而RCF值变化不大。参考变化值RCV仅适用两次检测结果之间的分析,在多于两个连续检测结果时应使用RCF,当RCF作为临床决策工具时可对首诊病人做出正面和负面的预测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自杀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建立自杀防控网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1999~2013年我院急诊科就诊的391例自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391例患者共自杀485次,年龄(45.85±12.65)岁。其中男97例(24.81%)124次(25.57%),女294例(75.19%)361次(74.43%)。未成年组43例(10.99%),青年组270例(69.05%),中年组54例(13.81%),老年组24例(6.14%)。自杀方式依次为服用药物(47.07%)、割腕(24.54%)、跳楼(11.13%)、自缢(5.98%)、吞异物(3.71%)、淹溺(2.47%)、煤气中毒(2.62%)、电击(1.03%)。自杀成功死亡人数42例(占总人数的10.74%),2009年为自杀人数最低点,其后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反复自杀者26例,自杀成功率达到34.62%。结论在我科就诊的自杀人数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建立完善的自杀防控网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